杨映锴
我的家乡位于云南省双江县,那里山清水秀、民风淳朴,百姓世代安居乐业。然而受自然条件的影响,家乡曾是国家级贫困县。
父亲是一名有着27年党龄的党员,也曾是教育扶贫队伍中的一员,那時他在我们县教育局工作。从我记事起,父亲经常早出晚归,陪伴我的时间特别少。每天下午放学后,看到同学的父亲早早等候在校门口,我的内心十分羡慕。节假日,我在电话里哭闹,要父亲带我出去玩,父亲说得最多的就是:“儿子,爸爸是一名党员,党员要以身作则。”
有时碰上周末不加班,父亲会抽出时间来“补偿”我,骑上摩托车,带我在县城周围的村寨里转一转。我会向父亲分享在校的见闻趣事,向他背诵我新学的古诗佳句。夏日的微风吹拂着父亲的面孔,也吹进了我的心里,我贴紧父亲高大的后背,双手搂紧父亲,车轮在飞速地旋转,我感受到满满的父爱。
每到一个村寨,父亲都会带我前往学校里看看,这也是他的工作职责之一,如果发现有什么问题,他会掏出小本本记下来,并立马打电话协调解决。父亲对我说:“我们是边疆贫困县,不少人认为读书无用,不如让孩子早点成家立业,在这种错误观念的影响下,贫困会代代相传,而教育扶贫就是要从根本上铲除这种错误观念。”
时光匆匆,如今家乡的教学质量取得了很大进步,越来越多的家乡学子考上了名牌大学。父亲为了教育事业起早贪黑,兢兢业业,是我成长学习的榜样。在父亲的影响下,我努力学习,高中三年成绩始终保持在学校前列。高考成绩出来后,我没有辜负父亲的期望,顺利被北京大学录取。
收到录取通知书后,我对父亲说:“爸,这周末我还想让您带我出去玩。”父亲笑着说:“你都这么大了,应该是你骑车,我坐你后面了。”我仔细打量着父亲,他双鬓已略微斑白,些许皱纹爬上了脸颊,且比之前消瘦许多……
当我们父子再次行走在家乡的山水间,看到的是一座座新建教学楼,校园里有了标准化的运动场,学生用上了多媒体、新桌椅;越来越多的家乡学子走出大山,到更远的地方去学习深造;乡亲们转变了观念,认识到教育的重要性。父亲说:“这些年家乡的教育越来越好了,我们的教育扶贫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他的脸上洋溢着欣慰的笑容。在父亲的身上,我看到了共产党员在教育一线坚守使命、发光发热的身影,他们没有豪言壮语,却用最朴实的语言阐释了什么是奉献和担当。
回家的路上,父亲的脸紧贴我的后背,我感觉背部热乎乎的,父亲一定是激动得落泪了,因为,我们赶上了一个好的时代。
(作者系北京大学护理学院2021级本科生)
编辑 乔可可 15251889157@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