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多忙,也要自己带孩子

2023-07-18 02:14彭荣辉
莫愁·家教与成才 2023年7期
关键词:电子产品平板陪伴

彭荣辉

问:我是一名新手妈妈,孩子不到1岁。我很想把孩子教育好,但有时候会焦虑。因为工作忙,目前孩子主要由爷爷奶奶带。我感觉孩子对我有种生疏感,我该怎么做,才能成为一名好妈妈呢?

答:父母首先要明白,不是生下孩子,自己就能成为父母的。繁衍后代,这是任何一个种群都可以做的事情。人类与其他动物的不同,在于这个过程不仅有孕育、哺育,还有养育和教育。父母要教会孩子做人、做事,教会孩子如何学习,培养孩子各种良好的行为习惯,为其逐步实现由自然人向社会人转变奠定坚实的基础,这即是人们常说的担当。如果父母没有担当,不能承担起应尽必尽的责任,那么,父母这个称谓显然就不能实至名归。

所以,做父母的人要坚决贯彻“三个行动”。

1.自己的孩子,要坚持自己带

年轻父母大多知道优生优育的重要性。优生,是要求打算做父母的两个人,不仅生理上要做最好的准备,心理上也要做最好的准备。而优育,则指向后天的教化。如果只知道生,而不担起育的责任,那是父母最大的失职。

研究表明,愈是在幼儿成长早期,年轻父母愈是要坚持将孩子带在身边。3岁之前如此,6岁之前也应如此。事实上,孩子从出生起,就在不断与父母分离。而3岁之前,则是孩子逐渐与爸爸妈妈剪断心理脐带的过程,是为之后的分离不断积攒力量和底气的过程。这份力量与底气源自父母的爱、尊重、理解和包容。正是因为父母始终在身边,才丰盈了孩子的灵魂,完善和健全了孩子的品格,从而让孩子收获满满的安全感,建立起正确的、成熟的情感需求,懂得如何正确地爱人与被爱,长大后能真正走向人格独立、身体独立。

2.忙碌之余,要多给孩子陪伴

无论何时,父母都要懂得忙碌绝不是不陪伴孩子的理由。父母总要担起一些责任,才配得上孩子对自己的称呼。陪孩子吃喝,陪孩子睡觉,陪孩子游戏,陪孩子玩耍,陪孩子亲近自然……凡一切孩子希望的,只要确保安全,不违背公序良俗,做父母的都应努力成全。

父母陪伴孩子,不只是建立起良好的亲子关系,也有助于发现孩子。孩子表现好的,父母及時予以鼓励和肯定,孩子偶然的行为就有可能固化成为一种习惯;孩子表现不好的,父母及时告知,并引向正确的方向,孩子不良的行为就会得到有效改正。

试想,如果父母总是早出晚归,少有与孩子在一起的时间,那么,所谓发现便是一种奢望,及时帮助和有效引导就无法保证和实现。更有甚者,因为忙碌侵占了过多的亲子时间,父母中极有可能还存在一种“精神补偿”(甚或演绎成“物质补偿”),而对孩子的不良表现进行选择性屏蔽,有意识视而不见,让孩子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行越远。显然,这更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蓬勃发展。

3.远离电子产品,多亲近阅读

时代向前发展,电子产品日新月异。从某种程度上来看,电子产品已然成为人体向外延伸出去的一个器官。无论大到电视、电脑,还是小到平板、手机,如果年轻的父母沉迷其中,不能自拔,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孩子耳濡目染,也必将追随父母的身影,终日沉迷网络,沉迷游戏,沉迷平板和手机。这就是潜移默化的影响,这就是言传身教的力量。

反之,如果父母逆势而为,远离电子产品,家中没有此类不良环境的影响,即便有外界的不良感染,父母好的榜样在面前,好的示范在身旁,处处设置屏障,孩子也就没有亲近的土壤。

阅读的好处,几乎路人皆知。培养语感,积累语词,增长知识,拓宽视野,丰富见闻,提升思维,涵养性情……这些都是可以通过阅读,自然而然就获得的收益。怎样才能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呢?父母自己多亲近阅读,放下手机,放下平板,放下游戏,关闭电视,有事没事捧一本书看。父母如果将阅读当作日常,日子久了,孩子也就很自然地成为爸爸妈妈的“小迷弟”“小迷妹”,从最初的随便翻翻瞧瞧,望一望,有样学样,渐渐就养成习惯。这期间,如果父母能够再学习一些基本的引导技巧,如“大声读给孩子听”“亲子共读”之类,再给孩子配备可完全独有的书橱、图书和阅读灯,那么,所有播撒的种子早晚都将一一开花。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是从“知道”到“做到”。父母如果能够不遗余力,矢志不移,坚持将所有“知道”积极转化为“做到”,那么养育孩子这件事,必将得心应手,水到渠成。

(作者系江苏省南京市北京东路小学教师,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

编辑 东篱

猜你喜欢
电子产品平板陪伴
陪伴
“疫”路陪伴 架起“侨”梁,心“联”你我
平板对缝焊接视觉跟踪试验及异常数据分析
出彩的立体声及丰富的画面层次 华为|平板M6
帮孩子减少对电子产品的迷恋
我国小型废弃电子产品的回收模式
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
The Apple of Tempt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