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热点事件下虚假新闻的产生与应对

2023-07-18 10:59宋伟
艺术科技 2023年14期
关键词:虚假新闻事件二舅

摘要:2022年7月,一则发布在bilibili视频网站的题为《回村三天,二舅治好了我的精神内耗》的视频在短时间内冲上了站内排行榜第一的位置,同时“刷爆”了朋友圈,引发了大量讨论。但在随后的几天,“二舅”的风评经历了由全网赞扬到出现质疑,再到遭受诋毁的转变,视频原作者UP主“衣戈猜想”(本名唐浩)的生活也不断被所谓的记者采访打扰。随着“二舅”事件的爆火,大量虚假新闻出现。它们与真实的信息混杂在一起,让大众一时无法辨别清楚,造成了不良的社会影响。文章首先阐述虚假新闻、新闻专业主义和新闻公共性的相关概念,随后以“二舅”事件为例,通过分析虚假新闻现象,总结热点事件下虚假新闻产生的原因,主要包括专业新闻采编流程缺失、记者自身判断有误、为获取流量而对受众进行误导这三个方面。分析了虚假新闻产生的原因之后,文章提出了针对性的解决方案:在这个流量为王的时代,新闻工作者应该坚守新闻专业主义,平台应该建立完善的制度以应对虚假新闻和谣言,所有人都应该提升信息辨别能力和媒介素养。通过这三个层面的措施,减少热点事件中虚假新闻层出不穷的现象。在大众难以辨别新闻真假时,专业媒体应该成为人民雪亮的眼睛。

关键词:虚假新闻;“二舅”事件;社交媒体;谣言;热点事件

中圖分类号:G2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3)14-0-03

1 相关概念阐述

1.1 虚假新闻

自新闻这一文本形式诞生起,“虚假新闻”的概念便进入社会大众的视野。信息传播的不确定性决定了虚假新闻的客观存在和不可避免性。单从概念来说,虚假新闻指以特定意图创建并以新闻形式传播的虚假信息,其在外表上有高度完整的新闻特征,极具迷惑性。其中,“虚假”二字指新闻中出现的信息与客观事实不符。其传播意图在于通过混淆视听和欺骗大众来获取政治或经济上的收益[3]。基于此,本文以在内容上不符合事实且易对社会造成误导、在形式上模仿新闻报道、产生传播效果且已被证实的虚假新闻作为案例展开讨论。

1.2 新闻专业主义

新闻专业主义最早在19世纪末形成,随着西方政党报纸的解体以及媒介经营化改革的出现,其成为西方新闻界的一场自救运动。具有社会服务性质的新闻机构逐渐将新闻专业主义内化为开展新闻工作时的职业信条,成为新闻媒介与新闻从业者所追求的一种信念和规则,是一系列职业规范与新闻人员的评价标准[4],也是遏制虚假新闻泛滥现象的重要理念。

1.3 新闻公共性

公共性是新闻舆论的内在价值。“公共领域最好被描述为一个关于内容、观点,也就是意见的交往网络;在那里,交往之流被以一种特定方式加以过滤和综合,从而成为根据特定议题集束而成的公共意见或舆论。”[5]“二舅”视频被广为传播,且被公众视为真实的,那么就需要符合传播学意义上的新闻真实的要求,因为它此时已经具有公共性,成为公众普遍关注的事件,所以用新闻真实性去要求视频本身的内容及后续媒体对其的报道是合理的。

2 案例介绍及研究意义

2.1 案例介绍

2022年7月25日,在bilibili视频网站(简称B站)上,一条名为《回村三天,二舅治好了我的精神内耗》(下文简称《二舅》)的视频在短时间内获得了极高的浏览量,引发了许多网友的讨论。这条视频全长11分钟,其中所展现出的“二舅”的乐观和顽强,让人们感受到了生命的力量。这部作品仅一天播放量就突破1600万次,四天播放量达3000多万次,获得400多万点赞量,200多万次转发,冲上全站排行第一[1]。随后作者UP主“衣戈猜想”(本名唐浩)接受了来自官方媒体新华社的视频连线采访,将与“二舅”相关的话题推向了高潮。一时间,《二舅》成了全网热议的现象级作品。

然而,在视频发布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唐浩、二舅与村民们遭遇了一轮又一轮的采访。许多记者对原视频内容进行断章取义,或者在采访时进行误导,随之产生的虚假新闻不仅严重影响了创作者自身,还影响了观众的解读与判断,造成了不良的社会影响。作者为了保护亲人们,没有让二舅接受采访、参加商业活动,但也正因如此,关于二舅的信息一时间众说纷纭。之后,唐浩于9月20日发布了视频《我来回应一下吧》(下文简称《回应》)。这条将近40分钟的长视频回应了网络上出现的诸多争议与质疑,对虚假新闻进行反驳,试图澄清真相。

2.2 研究意义

真实性是新闻的基本属性,坚持新闻的真实性,是社会对新闻工作者和新闻媒体最基本的要求。虚假新闻通过不同渠道出现在不同媒体上,对社会、受众和新闻媒体自身都会造成严重的伤害。

一个极具流量的话题出现后,大量虚假新闻出现的现象在当今的中国并不少见。近年来,由于自媒体兴起,因此一些没有经过专业培训的人开始从事新闻采编行业,导致记者素质参差不齐。如今,社交媒体已成为虚假新闻的主要来源,它就像一个巨大的扩音器,让拥有技术能力的群体可以创造和传播海量的虚假信息[2]。虚假新闻在社交媒体平台的泛滥在一定程度上严重损害了互联网用户对网络信息的信任,削弱了媒体的公信力,形成了不良的舆论倾向,对社会发展造成了负面影响。以“二舅”事件为例,《二舅》堪称2022年现象级自媒体作品,多次“霸榜”微博热搜,“二舅”相关话题的热度极高。作者在爆红后拒绝接受采访、拒绝让二舅露面,使得参与报道本次事件的记者无法第一时间接触到当事人。在这种情况下产生的虚假新闻具有代表性,更能体现出新闻行业存在的问题。本文讨论《二舅》爆火后出现的虚假新闻的类型、成因,并分析具体应对策略。

3 虚假新闻产生的原因

3.1 专业新闻采编流程缺失

根据国家规定,只有取得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才能在许可范围内开展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活动,包括采编发布服务、转载服务和传播平台服务[6]。然而,很多业余媒体和自媒体工作者并没有获得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却以传播信息之名行传播新闻之实。专业新闻采编流程的缺失,使得虚假新闻被生产出来。在“二舅”事件中,部分媒体为了抢热点、吸引流量,在采访过程中,未核实线索和被采访者言论的真实性。从作者发布的《回应》可知,有记者在村中寻找到的“线人”实则是一个游手好闲的酒蒙子。他并非知情者,却为了钱接受了记者的采访。从这所谓的“线人”口中,能获得真实的信息吗?但是记者既没有核实他的身份,又没有核实他说的话,而是直接给他一个“重要知情者”的身份,便开始了新闻报道。

3.2 记者自身判断有误

在素材搜集与新闻撰写的途中,记者常常需要对已经获得的线索进行判断。如果记者缺乏与当事人的接触,只靠自己挖掘新闻,那么一旦在判断上出现失误,就会导致虚假新闻产生。新媒体时代,由于存在过多的信息干扰,因此记者作出精准判断的难度增加。另外,部分自媒体作者自以为是,认为凡是自己无法理解的,便是不可能的。如此一来,原本为了打假的记者,却写出了虚假新闻。例如,有记者看到视频中二舅驾驶一辆三轮车,于是留意了车的型号,联系生产厂家后得知一个腿部残疾的人无法驾驶这种型号的车,因此得出结论:二舅的残疾是假的。《回应》中对这一部分进行了解释:二舅对车进行了一些改装,因此可以驾驶。记者自以为发现了一些重要线索并进行了核实,但偏偏没有向当事人核实。如此生产出来的新闻成了新的谣言,不仅没有给受众带来真实的消息,反而让当事人陷入了“辟谣跑断腿”的

无奈。

3.3 为获取流量而对受众进行误导

在当今社会,人们获取新闻的主要渠道从传统媒体转向了新媒体。微博、微信、抖音等社交网络平台背后隐藏的逻辑是大数据,即“流量经济”。一些自媒体尤其擅长利用争议性、冲突性的社会事件进行人为杜撰、移花接木、有意夸大或删减部分事实,将具体上升到抽象、将个案上升到社会层面的对立来吸引流量,从而盈利。后真相时代,情绪的传播力远远超过真实的新闻。如此一来,必会导致虚假新闻泛滥[7]。在“二舅”事件中,作者本想赞扬二舅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而视频爆火后,却被一些自媒体定义为“歌颂苦难”。如此一来,网络上便产生了有关“是否应该歌颂苦难”的争议,甚至上升到价值观、文化观的问题,扰乱了社会舆论导向。同样,也有自媒体对“二舅”事件中一些受观众关心的问题,如二舅的残疾证,进行了断章取义的解读和恶意误导。原作者说二舅的残疾证在当时没能办下来,自媒体却称二舅的残疾证至今没有办下来,博取观众的同情与义愤,以赚取流量。

4 如何应对虚假新闻

4.1 坚持新闻专业主义

在当今社会,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与媒介多元化的进程动摇了传统意义上的新闻专业主义,但新闻专业主义在新媒体时代的重构,依然是应对虚假新闻泛滥现象最好的策略。在主流媒体进行媒体融合转型时,新闻工作者不能丢失职业素养和社会责任意识。在“二舅”事件中,没有看到主流媒体的实地考察,仅仅只有一段线上的采访和文字报道。而随着大量自媒体的介入,网上出现了很多片段式的资料。这不利于对新闻真实的探寻,会让受众感觉到专业新闻的缺失。专业的新闻工作者应该认真探究事件中具有新闻价值的因素,开展能够满足公众新闻需要的采访,而不是在对话中一味赞扬,借助“二舅”事件来获取流量,忽视公众关心的问题。

4.2 完善平台主体责任制度

新媒体时代,平台作为公共空间参与信息传播,对信息传播的主体责任日渐凸显[8]。在流量至上的逻辑下,网络平台缺乏足够的激励去限制、惩罚虚假新闻的传播,甚至默许、鼓励其发展。在“二舅”事件中,平台主体责任制度的缺失是虚假新闻泛滥的重要原因之一。尤其体现在对虚假信息的治理上,大多数未经核实的文章可以随意发布,即使被证明是谣言,平台也没有进行处罚,或处罚相当滞后且微小。而B站给原视频加上的“内容涉及虚构”的标签,更是成了流言蜚语的助燃剂。因此,需要加强平台责任意识教育,建立平台的主体责任制度。平台不仅要对自媒体进行管理,还需要为自身的行为负责。如果因为平台管理出现问题而加剧了虚假新闻的传播,导致当事人陷入困境,那么平台需要对当事人与公众负责,给出合理的解释,弥补错误。

4.3 提升信息辨别能力和媒介素养

加强对新闻媒体工作者的媒介伦理道德培养是一件刻不容缓的事情。虚假新闻因自带的猎奇性吸引着受众,因此受众对其信息的认同度与信息的影响力密切相关。从这个角度出发,大众需要提升自身辨别信息真伪的能力,以批判的视角看待新闻,既不能盲从,又不能以偏概全,要用理智和客观的态度作出判断。同时,受众在发现明显与事实真相不符的新闻时,要勇于举报,让信息监管者介入,以清朗网络空间,消除虚假新闻。

5 结语

《二舅》作为2022年的现象级自媒体作品,体现出了二舅在生活中乐观向上、积极面对不幸的优秀品质,但其也涉及中国的乡村发展问题、医疗问题、残疾人问题等诸多社会问题,因此引发了大范围的讨论。由于虚假新闻的存在,因此大量自媒体对当事人的打扰、漫天飞舞的谣言,给作者及其亲人们带来了巨大的困扰。《二舅》共收获了超过4600万的浏览量,但是辟谣视频《回应》的播放量不到1000万,不到上一个视频1/4的播放量体现出了作者的无奈。虚假新闻泛滥的现象值得从业者们反思。在这个时代,大众时常难以看清真相,媒体应该成为人民雪亮的眼睛,而不是流量的忠犬。

参考文献:

[1] 田恒.浅析爆款短视频的打造:以《回村三天,二舅治好了我的精神内耗》为例[J].西部广播电视,2022,43(S1):84-88.

[2] 梁颖瑶.社交媒体:虚假新闻的麻烦制造者[J].新闻前哨,2022(14):52-53.

[3] 孟倩羽.新冠肺炎疫情的虛假新闻第三人效果研究[D].上海:上海外国语大学,2022.

[4] 吴小环.新闻专业主义的消解与现代化重构[J].声屏世界,2022(16):85-87.

[5] 王家峰,李梦晗.网络舆论的公共性悖论[J].天津社会科学,2022(6):38-44.

[6] 蒋卓然.社交媒体时代虚假新闻的成因与治理对策研究[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22,38(11):43-46.

[7] 董书华,王思文.虚假新闻泛滥的深层成因与治理[N].中国社会科学报,2022-10-20(003).

[8] 卞学勤,于德山.俄乌冲突中社交网络传播的伦理失范及反思[J].传媒观察,2022(4):16-22.

作者简介:宋伟(1999—),男,江苏扬州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广告与新媒体。

猜你喜欢
虚假新闻事件二舅
“一舅二舅”
保罗·利科的“话语事件”思想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嵌入式系统课程“中断、异常与事件”教学实践及启示
媒体公信力建设“短板”探查及补长策略
二舅
二舅当老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