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化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探讨

2023-07-19 05:15李平
种子科技 2023年11期
关键词:多元化

李平

摘    要:文章分析了现代化农业技术,论述了多元化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建设要点,明确了多元农业技术推广组织合作的动力机制,积极探索发挥农业科研、教育单位主体作用的有效形式和保障机制,对推进以乡村振兴技术需求为导向的科技创新提出了多元化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建设措施,以期为相关人员提供参考。

关键词:多元化;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现代化农业技术

文章编号:1005-2690(2023)11-0122-03       中国图书分类号:F323.3       文献标志码:A

近年来,我国农业科技推广制度的改革与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但随着我国农业发展深度、广度的提高,新品种、新技术不断涌现,对新农业技术的需求也愈发迫切,但目前全国农技推广能力远远不足。在这种背景下,可提供新品种、新技术的新农技推广机构不断涌现,满足了农民对农业技术服务的多元化需要。这表明,农业技术推广不能仅依靠国家的专业组织来实现。因此,我国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已呈现出一种“一主多元”的新模式。为满足需求,必须加快推进“一主多元”新模式建设,建立和完善农业技术推广的多元化机制,以保证农业新技术得到有效推广与运用。

1 现代化农业技术概述

1.1 生态型无土栽培技术

生态型无土栽培技术将有机固体肥料应用于基质而非天然土壤,是以清水而非传统营养液灌溉作物。生态型无土栽培技术可使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得到有效提升,在减少农药、水、肥使用量的同时,还可以防止污染当地环境。

1.2 高产高效农业栽培技术

在农业生产中,高产高效种植技术是提高粮食产量和质量的关键。在选育、整地、栽培等方面,这一技术无不体现了高产高效技术优势。科学的耕作是高产、高效农业技术的前提,作物在实际生产中主要依靠土壤,其生长状况、品质和产量都受土壤的影响。

在进行耕作之前,应根据当地的具体条件,选用合适的土地整理方式,改善土壤理化性质。配备完善的机械设施是实现高产、高效农业生产技术的关键所在,需合理利用机械设备节约人力、提升农业生产效率。

1.3 绿色农业种植技术

1)无菌栽培技术。无菌栽培技术是利用水分直接浇灌作物根部而不依赖于基质。与其他栽培技术相比较,其优势在于既符合农业的绿色生产理念,还可促进我国绿色农业的发展。

2)农业植保技术。我国对粮食的需求量较大,且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农业规模也有了很大提升。绿色农业植保技术的主要内容是生态环境治理、病虫害科学防治等,有效应用这一技术可以优化农业产业结构,防止土壤污染,以便更好地达到绿色无污染的种植效果。

2 多元化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要点

2.1 进一步明确国家专业农技推广机构的职能,充分发挥其在多元化主体中的主导作用

各级专业农技推广机构在人员、资金、经费等方面均有一定的限制,因而要加强其公益性、公共性的基本职能,需重点发展其对农技推广主体的引导、服务以及监督管理等作用。同时,还需切实履行公共服务功能,确保农业生产和农产品质量安全,加强病虫害测报、动植物疫病防治、农产品质量监督等工作,立足本地主要工业和主要品种,着重做好本地主要农产品农技推广工作,如推广先进适宜的稻田种养技术、推选科学技术示范户、培训普通农民和农业技术人员等,为更多农户提供公益性、公共性强的农业农技推广服务,并积极发展多元化推广系统建设的技术指导、咨询服务功能和必要的社会监督功能,从而为市场、经营、服务多元化的技术推广主体提供渠道。

2.2 积极发展各类经营性农技推广主体,满足农民对农业技术的多样化需求

目前,我国農业发展的主要目标已经由解决主粮短缺问题转变为适应市场需求,需积极发展各类经营性农技推广主体,以此满足农民对农业技术的多样化需求。

根据调查发现,当前在鲜活农产品、特色农产品技术服务领域,农业龙头企业、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农业生产资料销售企业、专业合作社等发挥的作用与服务效能还不够明显。为此,要进一步建立健全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的相关政策,以此激发其推广与宣传的积极性。政府可向社会购买农技推广服务,并使我国有关部门在技术推广的同时兼顾公共、公益服务项目。

2.3 进一步加强农、科、教的融合

加强农、科、教的融合,既是推动农业基础科学、应用科学与科技推广有机结合的手段,又是农业科学与科技发展的迫切需求,也是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际生产力的必要前提。科研机构、高等院校要加大对农业技术培训的投入力度,并根据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的调查数据进行调整。调查数据显示,91.7%的农业技术推广工作者认为有必要或迫切需要继续深造。

在农业生产中,无论是科技工作者还是农民,都认为新技术推广最好的代表为科技示范户、农业实用技术人才、专业合作社带头人和种养大户。所以,应加大农技推广工作力度,使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整体效率和效益得到持续性提升。

3 多元化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措施

3.1 明确多元农业技术推广组织合作的动力机制

3.1.1 农业推广的动力结构

1)主体要素。从主体上讲,所有市场主体都是协作和管理农业活动的行为主体,是推广活动的内部驱动。因此,基于农产品发展作用机制的研究,其核心因素在多元化农产品技术推广合作机理研究上更为重要。

2)辅助要素。辅助要素既是主体要素控制与管理的客体,又是保障推广活动顺利进行、促进达成推广目标的重要因素。具体来说,就是各种资源和农业发展的能力。

3)环境要素。合作农业推广体系的内部、外部环境必须能进行物质与能源交换,其中环境要素包括总体环境(政治、法律、经济、市场、科技、社会、文化),比如通过鼓励项目、税收、财政等政策,鼓励企业开展合作推广等;任务环境包括服务对象、技术和信息提供者、行业内其他推广机构、政府管理机构、其他利益相关方。

3.1.2 农业推广的动力功能

针对农业推广动力功能进行分析,明确推广主体要素,其主体要素只有通过合理配置和利用各种辅助因素,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各方的资源与能力,才有机会实现预定的推广目标。在此过程中,作为“主动力”的合作农业推广活动的主体,各农业技术推广机构需根据各自的利益需要,明确其产生合作的基本需求;辅助资源与能力要素是合作式农业推广活动的“源动力”,是各主体要素调控与管理的关键,也是保证推广工作顺利进行的客观前提;环境因素是促进合作型农业发展的“助动力”,其中合作式农业推广的实施受环境因素的制约与影响,这一点需加以明确。

3.1.3 农业推广的动力原理

动力原则是所有动力机构运行的基础。农业推广的动力原理可分为3个层面,即推广物品属性、交易成本原理、合作协作原理。

1)推广物品属性。在具体的农业技术推广活动中,不同农业技术推广机构所扮演的角色不同,决定了其在推广中的组织功能以及作用等,为此需结合农业技术类型,确保所选择的内容为最优推广主体。

2)交易成本原理。由于长期累积的所有权,各机构在农业推广知识方面表现出明显的异质性。对此,可通过互惠合作的方式获得个体推广机构缺少的传播能力,以及多种资源要素之间的差异,并且可以通过较高的贸易收入来创造协作剩余,稳定企业之间的合作,减少交易成本,限制其机会主义动机,保障合作效益。

3)合作协同原理。组织结构以及合作主体之间的协调和协作,可以产生牵引作用,从而建立起分工合作、互利共赢、风险共担的协作关系,既可充分利用双方的优势,实现优势互补,还可提高技术转化效率。在合作机制的设计中,最重要的是风险管理与收益分配机制。只有在控制风险的前提下,合作收益的期望大于风险判断,农业发展才能实现。

3.2 实现3种机制的多元化

1)创新融合机制。一是公益性宣传机构可以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供增值服务,并在履行公益性职责的同时,创新农业技术推广方式。二是支持公益性服务机构以政府购买服务、定向委托等形式进行农业技术推广。三是鼓励社会力量和其他有关组织积极参与,探索形成地区性农业技术推广组织,构成合理利益的联结机制与协调控制体系[1]。

2)人才培育机制。一是争取政府部门的支持,通过“三定向”等方式,充分发挥公益性推广队伍的作用。二是采取针对性、精准性的短期培训,以及长期离岗或在职进修学历教育的方式,提高现有员工的综合素质与专业能力。三是推行农业技术推广服务特聘项目,以“田教授” “土专家”等形式丰富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人才。

3)考评激励机制。一是建立健全基层农业技术推广考核体系,加大对农村基层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考核力度。在此过程中,需重视政府职能的落实,提高公共服务质量。在考核中,要把服务对象的满意度作为考核的重要内容。二是对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和工作人员进行合理评价,应将考核与绩效分配、职务晋升、职称评聘、评优等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建立与实际工作相符的内在激励机制。

3.3 积极探索发挥农业科研、教育单位主体作用的有效形式和保障机制

鉴于我国农业科研、教育部门在农业技术推广领域具有较强的优越性,可对《农业技术推广法》及相关的地方性法规进行适当修改。同时,还可根据农业技术推广体制的需要,制定农业科研、教育单位和现有农业技术推广单位共同确定农业科技推广主体的相关政策,并加大对农业科技的投入力度,鼓励农业科研、教育部門通过多种途径投入到农业科技创新体系之中。

1)以制度创新为切入点,充分利用农技推广机构的作用。在深化农业科研、教育体制改革的同时,提出由省级农业科研、教育部门设立农业科技推广机构的建议,并给予其一定的推广功能,为其提供相应的财政支持。地市一级应建立农业科研、教育以及推广等新型农业科技推广体系,以此促使三大农业科技推广主体的有机结合[2]。

2)以项目为载体,推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机制创新。结合全国不同区域的实际情况,国家和地方政府应从根本上解决现代农业的主要问题。根据这一情况,可结合当地每年的农业技术推广计划和科技成果的数量,积极鼓励、扶持相关农业科研、教育机构发挥自身的实际作用,推动农业科研成果转化应用。在此基础上,对基层农业技术推广单位进行农业技术推广,其中包括农业科研、教育单位的人才、技术等[3]。

3.4 推进以乡村振兴技术需求为导向的科技创新

1)优化学科布局。围绕农村科技发展的需要,优化专业结构,加快农业关键技术突破,以便提升自身的服务价值。

2)加强技术中试与孵化。在鼓励与支持各地发展的同时,需与全国科技创新联盟、绿色发展技术集成模式的研究和示范工作相结合,并与有关方面合作,开展研究、成果应用和推广、标准研究和制定等工作。

3)对资源进行科学、合理分配。其中包括整合各种资源(政企、企业、社会资本)等,并加强科技成果的高效、准确供应。同时,可对重点项目进行科学、合理分配,需鼓励各单位统筹有关资金,并成立科技推广服务专案。例如,黑龙江省依安县农业技术推广,据有关方面介绍,目前的粮食生产规模已达到126 700 hm2,为了推动农业的发展,必须从农业技术上进行革新,目的是在现有耕地上提高粮食产量与质量。为此,必须按照《关于加强和改进农技推广服务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和相关文件的要求,结合各地的经验,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农技推广制度,还应明确各部门各人员的职责以及推广的形式、渠道等。推广人员可通过微信、抖音等多种新媒体平台,将农业科技信息推送给广大农民。加强技术推广和服务,建设农业信息网站、“12316”信息平台等,进而为当地农民提供所需的技术服务、市场销售信息等[4]。

3.5 打造优秀的推广队伍

在不断提高农业技术推广效益的同时,地方要大力培育高素质的技术推广队伍,保证有充足的基层推广人才,适应新技术的需要。在此过程中,还可充分利用农技推广的力量,为农户提供多种技术支持,解决农民的实际生产和技术问题。通过推广,当地可积极开展水稻、玉米、油菜、小麦、马铃薯等粮油产品的全程机械化种植;推进蔬菜试验、示范等全过程机械化生产,并引导当地农民使用机械设备进行农业生产工作。在此过程中,还需推进农机购置补贴,发放中央农机购置补贴,加大对各类机具的补助力度,大力推进全程机械化试验示范,逐步提高地方农机设备使用水平与实际推广效果[5]。地方农技推广单位要注重推广人才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以此确保可高效完成农业技术的推广工作。要重视现有技术推广人员的组织架构,并针对其需要,制订切实可行的技术推广方案。可利用各类招聘渠道,吸纳优秀的推广人员,为本地的农业生产和技术推广工作注入新鲜“血液”。

4 结束语

建立新型、多样化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其涉及多方面的制度变革与制度创新。同时,还要正确处理好农技推广机构、农业科研机构、教育机构三者的关系,以此达到政府统筹、多方协作、优势互补、公平竞争的体系建设效果。文章提出了有关的体系建设措施,并建议各地在技术、人才培养、渠道多样化等方面进行大量调查与研究,进而不断完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使构建的新型多元化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发挥其实际效用。

参考文献:

[1]左立宁.构建多元化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策略研究[J].农业技术与装备,2021(5):73-74.

[2]刘鹏丽,翟宝安,刘慧慧,等.乡村振兴背景下农业技术推广模式分析[J].农业工程技术,2022,42(15):97-98.

[3]陆永宏.“互联网+”在农业技术推广中的应用[J].农业工程技术,2022,42(24):50-51.

[4]阿力木日则,杨娟.现代智慧农业建设中肥料施用技术的推广[J].农业工程技术,2022,42(27):23-24.

[5]彭卓.农业科研院所技术推广成效、特点和模式探析——以中国农业科学院为例[J].江西农业学报,2022,34(8):239-246.

猜你喜欢
多元化
德国:加快推进能源多元化
数字影像艺术创作多元化研究
巧用“多元化”,赋能“双减”作业
永荣锦江瞄准差异化多元化
新时代多元化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的构建
多元化——写作教学中不可缺少的「原则」
对外并购:数量下降,结构日益多元化
多元化多层次网络空间安全人才培养创新与实践
满足多元化、高品质出行
当代美声唱法教学多元化模式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