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水平新一代信息技术专业群协同育人平台的构建研究

2023-07-20 12:04张彦俊余姜德王利
关键词:专业群双高计划协同育人

张彦俊 余姜德 王利

摘    要:新一代信息技术高速发展背景下,以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新兴工科专业已然成为我国新兴产业和新型经济的重要支撑。文章聚焦中山职业技术学院广东省域双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项目,以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专业构建的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群的建设实践探索为实证,通过“一个专业群产业学院”“一个博士工作站”“一个工程技术中心”的建设,探索与研究构建高水平新一代信息技术专业群协同育人平台的新路径,全面提升新一代信息技术专业群产、学、研服务能力,努力打造高水平新一代信息技术专业群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高地。

关键词:新一代信息技术;双高计划;专业群;协同育人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23)08-0023-03

一、建设背景

(一)新一代信息技术成为新经济增长引擎

目前,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是全球新一轮经济和科技发展的战略制高点之一。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催生新技术、新产品的同时,对传统行业也具备较强的赋能作用,能够引发经济结构的重大变革,实现社会生产力的整体跃升。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及数字经济产业集群的迅猛发展,将物联网、大数

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传统行业跨学科、跨业界、跨平台、跨职业类型相融合,已成为我国未来新兴产业和新型经济的重要支撑[1]。

(二)“双高计划”建设拉开新一代信息技术专业群高水平建设序幕

为贯彻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国发

〔2019〕4号)和《广东省职业教育“扩容、提质、强服务”三年行动计划(2019—2021年)》(粤府办〔2019〕4号),2019年11月21日,广东省教育厅印发了《关于组织开展广东省高职院校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工作的通知》,启动了广东省级高职院校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工作,中山职业技术学院以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为龙头,以电子信息工程技术、软件技术、大数据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为骨干,面向服务物联网中、下游产业链,组建了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群,获得了广东省教育厅高职院校高水平专业群的立项,拉开了中山职业技术学院新一代信息技术专业群高水平建设、高质量发展的序幕。

二、问题的提出

根据对珠三角区域的中山职业技术学院、中山火炬职业技术学院、东莞职业技术学院、佛山职业技术学院、珠海城市职业技术学院、番禺职业技术学院、顺德职业技术学院、江门职业技术学院等10余所高职院校,围绕专业建设、人才培养、教研科研、办学成效等方面的综合调研可知,相对于电气自动化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等传统工科来说,以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新兴工科专业,存在着影响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问题。

1.在师资队伍、实训条件、课程资源、教材开发等专业建设方面,因新一代信息技术专业办学时间短、条件差等因素,导致新一代信息技术各专业基础薄弱,影响了专业办学能力与水平的提升,进而影响了专业对产业人才需求的供给能力与水平。

2.在专业协同建设方面,因新一代信息技术各专业大多实行专业教研室(主任)负责制等因素,导致专业组群的意识和群建的理念不强,存在单打独斗、重复建设等问题,影响了专业群高水平建设的协同性,进而影响了专业群高质量发展的融合性[2]。

3.在校企结合产教融合方面,因各自为政等因素,导致合作深度不够、人才培养适应性弱、创新研究能力单薄等问题,影响了专业的办学活力、培养效果、产学研水平等,进而影响了人才培养质量和社会服务能力。

推动高水平协同建设实现高质量融合发展,已成为新一代信息技术专业群未来自我提升和赶超传统专业群必须要面临的重要课题。

三、高水平新一代信息技术专业群协同育人

平台的构建方案

本文以中山职业技术学院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群的建设实践探索为实证,通过“一个专业群产业学院”“一个博士工作站”“一个工程技术中心”建设,解决新一代信息技术专业群建设中面临的问题,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专业群的深度融合,实现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高质量发展,总体架构如图1。

(一)建设专业群大产业学院

由中山职业技术学院提供场地等基础支撑,由新大陆科技集团及其生态企业提供设备等技术支撑,由物联网(广东)产教融合职业教育集团提供行业标准支撑,在“中山职业技术学院新大陆物联网学院”的基础上,整合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专业资源优势,将本地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企业引进校内,通过专业群大产教深度融合、校企密切合作,建立理事会形式的“专业群大产业学院”,一方面,共建新一代信息技术专业群综合实训基地、1+x证书培训基地、省级职业技能竞赛基地;另一方面,通过专兼师资共同培养、核心课程共同开发、新型教材共同编写等,开展1+x证书培训、职业技能竞赛等,实现人才共育,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专业群高水平协同建设,促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专业群高质量融合发展。

在此基础上,重点通过“五位一体、虚实结合”的校内循环式实践教学基地和“园区型、链主型”的校外循环式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开辟新一代信息技术专业群“双轨并行”的人才培养路径,为“双循环”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实施提供坚实的舞台支撑与保障,打造中山区域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领域技术技能人才培養高地。

1.“五位一体、虚实结合”的校内循环式实践教学基地。依托专业群内中央财政、省市支持的多个实训基

地,以及信息技术产教融合园、中山职院新大陆物联网学院等多个政、校、行、企共建平台,通过信息技术职业技能训练及鉴定中心、信息技术虚拟仿真实训中心、新一代信息技术实训中心、信息技术产教融合园建设,建成集教学、培训、X证融通、技术服务、双创等“五位一体、虚实结合”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专业群校内循环式实践教学基地[3]。校内循环式实践教学基地借助各种资源的协同,如双师资源、教学资

源、企业资源、研究机构,为人才培养提供了更加全面和深入的技能与知识共享资源平台。

2.“园区型、链主型”的校外循环式实践教学基地。新一代信息技术专业人才需要具备更强的实践能力。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难以满足这一需求。中山职业技术学院依托物联网(广东)产教融合职业教育集团等,汇集政、校、行、企各方资源,重点与集聚物联网类企业的科技(产业)园、拥有物联网产业平台的链主型公司:零壹共創园、国家大数据科技园、伊电园、北斗物联网科技园、涂鸦智能、华为、小米科技等,共建“园区型、链主型”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专业群循环式校外实践教学基地。校外循环式实践教学基地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的实践机会,包括实验、项目、实习,同时,协同育人平台可以将学生与企业、研究机构等资源进行有效对接,为学生提供更加贴近实际的实践机会,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 建设“博士工作站”

随着国家“双高计划”的实施,珠三角职业院校通过各种渠道快速引进博士,博士层次的教师数量迅猛增加。专业群队汇聚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各专业近几年新进博士教师,组建新一代信息技术专业群“博士工作站”,建立新一代信息技术专业群教研科研创新服务团队,针对专业群发展面对的问题和挑战开展专项研究。

1. 跨专业多学科融合创新研究室开展影响专业群高水平协同建设、高质量融合发展等关键问题的专题研究。针对新一代信息技术各专业大多实行专业教研室(主任)负责制等因素而导致专业组群的意识和群建的理念不强,存在着单打独奏、重复建设等问题,“博士工作站”要加强影响专业群高水平建设的协同性和影

响专业群高质量发展的融合性的关键技术、路径、方

法、策略等问题的研究,向专业群负责人提供有价值的解决方案。

2.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研究室开展影响专业群办学

体制机制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三教改革等关键问题的专题研究。针对新一代信息技术专业群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等方面,因起步较晚、各自为政等因素而导致办学体制机制单一、人才培养模式单调等问题,通过对校内外、院内外等制约因素的调研、分析、总结,研究制约体制创新、模式改革、三教改革等方面的关键技术、路径、方法、策略等,向专业群负责人提供有价值的解决方案。

3.技术创新联合实验室开展影响专业群产学研综

合服务能力等关键问题的专题研究。针对新一代信息技术专业群因起步较晚而导致创新研究能力单薄,从而影响专业群的产学研服务水平等问题,定期或不定期组织主题研讨活动,开展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新技术研发、新产品开发、新工艺应用等方面的学习、交流、研讨活动,组织开展社会服务、科研攻关、课程开发等工作。在此基础上,组织新一代信息技术专业群教师积极主持参与各级各类纵向课题、横向课题等的申报工作。

博士工作站的建设不仅能充分发挥高层次人才在理论研究的优势,同时也为高层次人才提供了快速适应职业教育的场所和平台。

(三)建设工程技术中心

服务地方经济、助力区域产业高质量快速发展是职业院校办学目标之一。本方案面向粤港澳大湾区、立足中山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通过 “信息技术产教融合协同创新分中心”“新一代信息技术工程分中心”“物联网应用技术服务分中心”的建设,建成“广东省物联网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打造新一代信息技术专业群技术技能平台,以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新驱动引领,以服务中小微企业创新发展为着力点,深化产教融合,构建了开展具有重要市场价值的重大科技成果的工程化和系统集成,提供工程技术验证和咨询服务,助推产业高端发展,使本专业群成为区域新兴产业关键技术研发的创新源,特色优势产业转型升级的技术源,中小微企业创新发展的合作者,解决职业教育存在的面向区域产业升级的适应性较弱、教育内容滞后的问题。

1.信息技术产教融合协同创新分中心。通过引企入校、产教融合,培育师生创新创业团队,培育技能大师,打造省级技能大师工作室等措施,建成新一代信息技术专业群信息技术产教融合协同创新中心,为产业技术改造、技术攻关和技术创新、解决生产技术难题等提供智力支撑,以产促教,培养发展型、创新型、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

2.新一代信息技术工程分中心。聚集一批大数据产业相关企业和用户资源,覆盖大数据产业链中、下游,包含大数据储存、分析以及大数据应用三大环节,着力开展智慧服务平台的研发工作;人工智能应用技术研发:开展物联网产业中人工智能应用领域的研发工作,着力打造校企研发团队,推动人工智能项目与团队的一体化发展;区块链工程技术研发:研究突破一批区块链产业关键共性技术,聚焦“区块链+智慧城市”“区块链+民生”及“区块链+政务服务”等工程应用领域的技术研发,进一步加强新一代信息技术专业双师队伍建设。

3.物联网应用技术服务分中心。依托专业群资源,联合华为、美的、格力、深信服、ARM等知名公司,建成物联网应用技术服务中心,围绕粤港澳大湾区对口企业提供产品智能环保升级、信息安全评估与加固等服务,孵化高新技术企业,提供企业技术升级服务。同时,依托校内“电子产品检测中心”,为大湾区企业的电子信息等相关产品提供检测及试用服务,推动研发产品从理论研究快速走向应用市场,提供电子产品检测服务,建设物联网专业群一流的电子产品检测实训基地。

四、效果与反思

高水平新一代信息技术专业群协同育人平台的构建效果显著,健全了多元化办学格局,促进各专业资源整合和结构优化,真正发挥了专业群的集聚效应,实现了专业群服务区域产业的功能,促进专业群高水平协同建设,高质量融合发展,深化对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探索,实现人才培养供给侧和产业需求侧结构要素全方位融合,为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实践探索提供“中山职院模式”。

在构建高水平新一代信息技术专业群协同育人平台的过程中,针对暴露出的问题进行了反思,比如平台的运营和管理需要更为专业和有序,不同专业的教学资源和实践机会差异较大,需要制定更为科学合理的标准和考核机制,以及专业之间的协同和合作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和深化。

同时,职业院校高水平新一代信息技术专业群应与区域特色产业集群的高质量发展紧密结合,与区域支柱性产业的头部企业夯实产、学、研、用的合作内容,提高专业群人才培养的适应性和复合性,为高水平专业群建设提供“中山职院方案”。

参考文献:

[1]  于航,高航,杨园京.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思考[J].数字技

术与应用,2023(2).

[2]  李瑞强.“双高”建设背景下高职新商科专业协同育人研

究[J].辽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23(1).

[3]  魏新,唐建云,宋红霞,等.基于“双高计划”视域下高职院

校校外实训基地建设的思考[J].科技风,2023(11).

猜你喜欢
专业群双高计划协同育人
从“示范”到“双高”:高职院校回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逻辑机理与路径优化
基于双高计划的专业文化建设研究
高职专业群建设的机理、理论、动力和机制
基于地方产业结构的高职院校专业群的建设
专业教师与思想政治教师协同育人机制研究
协同育人视角下高校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研究
高职院校专业群课程体系建设研究
由“依附”走向“联动”:学校与政府协同育人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