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背景下药学专业课程建设分析

2023-07-20 04:54童梦楠黄宇倩
现代盐化工 2023年2期
关键词:职业能力课程建设药学

童梦楠 黄宇倩

关键词:职业教育;职业能力;药学;课程建设

我国的职业教育源于春秋时代开设的六艺学堂,在鸦片战争后融合了西方现代教育,职业教育作为一种教育体制迅速发展。近年来,由于国家对教育体制改革及发展的重视,职业教育备受关注。2019年,国务院发布了《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进一步明确了职业教育发展举措及制度体系。此后,我国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突出了职业教育的重要性,同时也明确了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属于同等地位,并进一步扩大了职业本科教育的招生规模,建立了技能型社会[1]。

由于新冠感染的影响,全球投入大量的财力研发生产抗病毒药物,而一个药物从研发到生产需要经历临床前研究、临床研究以及新药的申请及审批等冗长的过程。该过程涉及大量药学相关学科知识的运用,包括药物化学、药剂学、药理学、药代动力学、临床药学、药物分析以及药事管理学等,因此,人类对新药技术领域专业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药学作为一类实践性极强的综合性应用专业,其专业课程建设应立足职业教育大环境,培养符合社会需求、具备高素质和高技能的药学专业一线应用创新人才,为国家新药研发、合理用药、安全用药等方面的发展提供人才保障[2]。

1 职业教育背景下药学专业课程建设现状分析

随着职业教育的大力发展,我国很多高职高专陆续开展合并转设工作,建立了职业本科院校。其中,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大学作为我国第一所职业本科院校,2022年产生了第一届毕业生,其就业发展为其他职业本科院校乃至职业教育的发展提供了经验。药学作为专业性极强的学科,在课程设计中应该注重药学专业人才的培养,包括国内外新药技术的研发现状、药物在体内的相互作用及应用、合理用药及提高药学服务水平的具体举措等。我国开设药学院的高校并不多,由于现阶段国家对医药行业高度重视,培养高素质、专业化的药学人才刻不容缓。本研究以浙江药科职业大学第一届176位药学专业本科生(男女比例为31∶69)为调查对象,以问卷调查的形式,对职业教育背景下学生的课程观形成具象化的调查报告,为职业本科教育背景下药学专业课程的建设提供新思路[3]。

1.1 药学专业选修课、必修课建设

对药学专业学生对浙江药科职业大学在专业课程设置上的合理性和满意度情况进行调查,包括必修课、选修课以及实验实训课等方面的课程结构安排。调查结果显示,41.48%学生认为学校在专业课程建设中应以药学及其相关专业知识为主,而48.00%学生认为专业基础课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比较重要,两者的重要程度几乎一致。在专业课程建设原则性导向调查中,71.02%学生认为应以激活原有知识为主要原则,其次为聚焦解决问题和以应用型为导向,分别占比50.00%和47.16%,也有不少学生认为论证新知识和多学科的交叉融合在课程教学中具有重要意义,如图1所示。在选修课程建设中应增设课程类别的调查中,社会实践类和学科拓展类占比最高,分别为97.00%和86.00%,学生的满意度也较高。在选课过程中,68.18%学生根据自身兴趣选择相应课程学习,而23.00%学生在选课时会参考教师或学长、学姐的意见。该结果显示,学生能较好地根据自身情况合理选择适合自己的课程,自主性较强。总体而言,在职业教育背景下,药学专业课程建设以理论实践为主导、以原有的知识教授为根基进行改革创新,重整教学内容,辅以相关学科交叉授课,紧随专业发展方向,形成多元化教育结构体系,有助于学生的职业能力及其相关专业领域的能力提升[4]。

1.2 药学专业授课模式及考核评价

对药学专业授课教师的主要授课方式进行调查,调查结果显示,88.00%学生认为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担任知识传授者和引导者的角色,而44.00%学生认为教师应作为学习的合作者、促进者。在药学专业课程的授课方法调查中发现,当下课程教授仍以教师讲授法为主导,集实验实践法、小组合作法、案例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等于一体,构建多元化教学模式。由于“科教融合”教育理念的大力发展,利用网络平台丰富教学资源是当下课堂教学的主流手段。调查结果显示,有80.00%以上的药学专业教师在授课时会采用在线学习平台进行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而学生的教学反馈统计显示,60.00%学生每天使用在线学习平台,而剩余学生每周至少使用2次。该结果证明,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拓展教学途径,同时整合学生碎片化的学习时间,合理配置教学资源[5]。在线平台不仅丰富了课堂教学,也使课程考核方式更加多元化。药学专业传统的课程考核模式常以闭卷考试为主,占70.45%,包括综述写作、文献翻译和调查报告等多元化考核评价体系。现阶段,利用网络平台进行随堂测试、分组讨论、任务点考核等更多过程性评价方式,强调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1.3 药学专业学生第二课堂情况

对药学专业学生在课外的学习情况及途径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当在专业学习中遇到问题时,82.39%学生选择网络检索,而55.00%左右学生会选择向教师请教、同学讨论或查阅相关书籍。由此可见,在“科教融合”背景下应用现代化检索引擎,极大程度地丰富了学生的学习途径。但在网络检索途径中,90.91%学生习惯运用百度等搜索引擎检索,而使用专业性学术网站和知网的学生分别占28.98%及31.82%,使用其他学习平台的有52.27%。在调查中,22.73%学生参与过实践性项目,包括创新创业大赛、挑战杯或其他知识竞赛,只有4.00%学生参与教师的科研项目。因此,学校对学生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有待加强,同时,只有50.00%学生会关注相关专业领域的研究进展。调研第二课堂的类型时发现,38.07%学生倾向于选择与本专业无关的社团活动等,因此,学校在课程建设中应以培养学生专业兴趣为导向,使第二课堂活动中的专业项目多元化,增加学生的参与兴趣。

1.4 课堂学习与职业相关性考量

在职业教育背景下,高校课程建设应以职业需求、社會需求为导向,培养高素质的实践应用型人才。调查显示,89.20%学生在课程学习中思考过与职业的相关性。对学生未来就业倾向进行摸底,结果显示,61.91%学生倾向于进入医院工作,占比最高,其次是医药公司,占比约57.95%,而22.73%学生表示会选择其他行业。总体而言,学校在构建药学专业课程体系时,需要进一步考量学生职业选择的相关性,有针对性地进行校企合作,开设“企业直通车”等相关课程,以职业为导向,开设有针对性的实践实训课程及培训、讲座。

2 药学专业课程建设中的建议举措

2.1 PBL与LBL、理论与实验结合的双轨教学法

问题驱动教学法(Problem-Based Learning,PBL)以学生为主体,而传统讲授式教学法(Lecture-Based Learning,LBL)以教师为主体。在药学专业课程建设过程中,教师需将教学模式与教学内容有机融合。例如,在Ⅱ型糖尿病的治疗案例中:患者,女,66岁,身高165 cm,体重66 kg,空腹血糖7.8 mmol/L,餐后血糖11.2 mmol/L,糖化血红蛋白8.70%,该患者的初始治疗应采用何种治疗方案。在授课之初,教师可以采用LBL教学法介绍Ⅰ、Ⅱ型糖尿病的区别以及Ⅱ型糖尿病的治疗方案,包括联合治疗方案等基础理论知识,然后通过PBL让学生分组讨论,对该案例进行分析并设计有效的治疗方案,再让教师点评。采用PBL与LBL相结合的双规教学法可以有效引导学生分析并解决问题[6]。

药学专业课程基本由理论+实验两部分组成,在课程调研中发现,学生在专业课程学习中虽然认为最难理解的是“药物化学”课程,但最喜欢的实验课程也是“药物化学”。因此,药学专业课程应注重理论与实验的结合,让实验课程穿插在理论教学中,使实验辅助并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与验证,而理论进一步推动实验创新,提高实验技能。

2.2 以“产教融合、证教融合”为导向的供给侧改革

基于国家对创新创业型双创人才的培养需求,高校更应加快推进以“产教融合、证教融合”为导向的供给侧改革。“产教融合”要求学校在课程建设中加大校外兼职兼课教师的占比,培养校内创新实践能力强的师资团队进入企业参与生产研发,担任药企的技术指导,同时聘请企业的资深技术员开展学术讲座和实践经验分享。通过双联动化的校企合作模式将学校的教育教学、科学研究与企业的生产实践、技术发展相结合,实现资源的合理化配置。邀请校内外具有创新创业经验的教师、行业专家对学生进行创业指导,促进“双导师制”培养模式的建立,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证教融合”教学理念推进了“双证书”制度的建立,将职业岗位所需专业知识、专业技能融入了药学专业的课程建设中[7]。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的主流就业意向是医院,因此,在药学专业课程建设导向中可以将药师、执业药师的考试范围和内容纳入专业学习中,同时,学校可以邀请行业专家开展职业资格考试的政策解读,培养药学专业学生的基本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为社会输送高素质的药学服务者[8]。

2.3 加强第二课堂的构建

第二課堂在对学生相关专业领域的素质及能力培养中起到重要作用。学校在职业教育背景下更应该加强相关制度化建设,设置相应的学分及课时奖励,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药学相关专业教育类培训、药学竞赛、学术讲座、科技创新项目等,提高学生对药学专业的学习兴趣及热情,实现“合理用药、按需用药”理念的辐射性扩展。同时,学校应加强与其他高校、科研机构及企业的合作,邀请相关专家进校开展讲座培训,帮助学生确定专业定位及发展方向,同时鼓励学校教师牵头组织各类学科竞赛、科研项目的申报等,倡导学生积极入组开展创新性实验实训项目的课题申报、项目设计、答辩、技术路线的构建及研究,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以及实践创新能力,促进“以学生为中心”的全面发展,推进学校科研平台的建设与发展[9]。

2.4 采用多元化联动教学模式

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在专业课程学习中更倾向于交叉学科的融入,因此,在药学专业课程建设中应采用多元化联动教学模式,建立开放共享的专业课程群。在课程建设实施中组织各专业教师集体备课、共享教学资源、重整教学内容,使专业教育全面化,同时避免课程知识的重复性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在专业课程授课中要紧跟行业发展,扩宽国际视野,课程内容各有侧重点和切入点,联动促进。在课程评价环节,采用多元化考核评价模式,增加过程性考核占比,考核内容包括理论考试、综述写作、课堂表现、单元测评、在线学习、实践技能、调查报告或科研论文等[10],引导课堂教育向以学生为主体转变,从专业化视角打开课程学习的新思路。

3 结语

在职业教育背景下,药学专业课程建设应以应用型为导向,多学科交叉融合,树立新的教学理念,重整教学内容,推进多元化教学模式改革发展,融入“科教融合、产教融合、课证融合”的三融合联动模式,发展第二课堂,并以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专业化人才为目标。基于国家产业结构的转型,高度重视医药行业创新发展,落实职业教育的政策理念,推进药学专业课程改革,培养真正适应社会发展的“卓越药师”迫在眉睫。

猜你喜欢
职业能力课程建设药学
在新形势下创新汽车技术专业“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模式的初探
“误差理论与数据处理”课程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民办高校行政管理人员职业能力提升的思考
基于卓越计划的金属结构材料课程实践化改革与建设
资源、生态与环境学科群体系下普通地质学课程建设思考
中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能力培养研究
中高职一体化课程体系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基层医院药学人员培养之思考
药学有机化学实验教学改革探索
《药学进展》在国内66种药学类期刊中篇均下载量排名第1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