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人鱼

2023-07-20 07:25
红蜻蜓·高年级 2023年8期
关键词:贩子老太婆老两口

(一)

美人鱼不仅生活在南方的海洋中,也栖息在北方的海洋中。北方的大海碧波万顷,无边无际。有时候,她爬到岩石上,眺望周围的景色。夜间,淡淡的月光透过云层,冷冷地照在波涛滚滚的海面上。海浪此起彼伏,汹涌澎湃,四周一片凄凉。

美人鱼目睹这悲凉的景色,心想:“我和人在形体上没有太大的差别,比起鱼,或生活在深海中性情凶猛的兽类,在感情上更近似于人。尽管这样,我还得同兽类住在阴冷的海洋中。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她长年过着冷清的生活,总是憧憬那阳光明媚的人间。每当月光明亮的晚上,她就坐在露出海面的岩石上,沉醉于奇妙的幻想中。

她想:“人居住的地方是美好的。听说人比鱼类、兽类都富于感情,也很善良。

我虽然生在动物之中,但更近似于人。我为什么不生活在人之中呢?”

不久,美人鱼怀孕了。她想:“即使自己不能生活在光明、繁华的国度中,至少也不能让孩子再过这样冷冷清清、无依无靠的生活……”

出于这种考虑,她决定把孩子生在陆地上,让孩子在那欣欣向荣的小镇上成长。

在岸边的高山上,有一座神庙,庙内的灯火在波涛间闪闪发光。有一天夜里,美人鱼游过阴冷、漆黑的大海,来到陆地,选择孩子的降生地。

(二)

海边上有座小镇子。

镇子上开了很多店铺,人来人往,十分繁荣。在神庙的山脚下,有一家做蜡烛的夫妻店。老头做蜡烛,老太婆在店里卖蜡烛。老两口辛辛苦苦,日子還过得去。

镇上的人和附近的渔夫上山拜佛时,都要来铺子里买上蜡烛,然后上山敬佛。

山上长满了松树,神庙座落在树丛中。海风吹来,松涛不分昼夜地呜呜叫。每天晚上,从远远的海面上可以望见庙里烛光摇曳。

有一天晚上,老太婆对老头说:“若山上没有庙,我们的蜡烛也卖不掉,这真是托菩萨的福。过几天,咱们一起上山去谢谢菩萨吧。”

老头说:“的确像你说的那样,我天天都在心里祈祷几遍。但是我的活很多,没有空上山,就请你代我拜拜菩萨吧!”

后来老太婆就独自上山去拜佛。老太婆下山时,听见石阶旁有小孩的哭声。

“多可爱的小孩呀,这是谁丢下的呢?奇怪的是,为什么我上山时没看见呢?

如果不救这孩子,菩萨会惩罚的。一定是菩萨知道我们老两口没有孩子,赐给我们的。

回去和老头子商量商量,收养着吧。”老太婆心里一边想,一边抱起孩子说,“哦,哦,多可爱的小宝贝啊!”

老太婆抱着孩子,慢悠悠地下山了。

老头正等着老太婆回来。这时,老太婆抱着孩子走进来,并向老头说明了事情的经过。老头说:“这真是菩萨恩赐的,如不好好养着,菩萨会怪罪的。”

老两口决定收养这孩子,还是个女孩呢!下身有点不像人,倒像鱼。他们心想:这一定是人们传说的美人鱼……老头看看孩子摇头说:“这不是人间的孩子……”

老太婆也说:“我也这么想过。不过,你看她长得多么逗人啊!”“没关系,菩萨恩赐的孩子,得好好抚养,长大以后,一定不是凡人……”老头儿也附和着说。

从那以后,老两口精心地抚养这个小女孩。随着年龄的增长,她长得越来越漂亮:大大的眼睛,乌黑的头发,白嫩的皮肤,而且性情也很温顺。

(三)

姑娘长大了,下身和人稍有不同。因此,她不大出门。凡是见过这个姑娘的人,都夸她长得美丽,与众不同。常常有些人为了看看姑娘而来买蜡烛。不过,每次老两口都说:“我们姑娘很腼腆,害羞,怕见人……”

老头在屋里起早贪黑地做蜡烛,她看着看着突然想:“如果能在蜡烛上画上画儿,大家不是更愿意买了吗?”姑娘向老头谈了自己的想法。老头说:“那么,你就画上你喜欢的画吧!”

于是,她用红笔在白蜡烛上画鱼、贝壳、海草等等图案。这些画儿,充满了美好、新奇的幻想。

她从未学过画,但是画得十分形象、逼真、栩栩如生。这些带画的蜡烛,谁见了都爱不释手,常常被抢购一空。小铺子的生意,空前兴隆。

老头赞不绝口,对老太婆说:“这画儿真是绝技,不是出自凡人之手,而是美人鱼画的。”

从此以后,天天都有大人、小孩来买带画的蜡烛。奇怪的是不知什么时候开始传说:如果把带画的蜡烛供到庙上,等拜完佛,把烧剩下的一段带走,出海时拿上它,无论遇到什么样的狂风恶浪,船都平安无事。

镇上的人都说,这座庙是祭海神的,点上美丽的蜡烛,神也高兴。

铺子里不停地卖蜡烛,老头挤命地做蜡烛,姑娘在一旁专心地用红笔画呀画呀。每天不论多累,画到多晚,她从不叫一声苦,心里总想要报答二位老人的养育之恩。

这件事,传到遥远的渔村。渔夫们都特意千里迢迢赶来,到铺子里买上蜡烛,然后上山拜佛。他们点上蜡烛,等烧一会儿,就把剩下的一段带回去。不管白天晚上,庙里香烟缭绕,烛光从未熄灭过。特别是夜晚,从海面上望去,烛光一闪一闪,好像颗颗明亮的星星。人们议论说:“真是菩萨显灵啦!”这座山庙很快就出名了,菩萨显灵的传说越来越广。可是,谁也没有想到这位潜心绘画的姑娘,也没有人心疼过这位姑娘。她疲乏时,眼里滚动着泪花,从窗口向外望着月光明亮的夜空,怀念着遥远北方那蓝色的海洋。

(四)

有一天,从南方来了个香料贩子。他想在北方搜寻些稀世珍宝,带到南方去发一笔大财。

香料贩子不知从哪儿听说了画蜡烛的事,也来铺子里看这位姑娘。他一眼就看出,姑娘不是普通人,而是世所罕见的美人鱼。有一天,他悄悄溜进老夫妇家中,想瞒着姑娘,花大价钱买下这位美人鱼。

开始,老两口无论如何也不卖,说姑娘是菩萨赐给的,如果卖掉的话,会受到惩罚的,说什么也不答应。后来,香料贩子三番五次来劝老两口,并说:“美人鱼是不祥之物,如不马上脱手,一定会倒霉的……”

最后,老两口相信了香料贩子的话。真是钱迷心窍,老两口同意卖掉美人鱼。

香料贩子高兴地回去了,告诉老头和老太婆,过几天就来领人。一手交钱,一手交人。

姑娘知道自己要被卖掉后,非常吃惊。善良、温柔的姑娘害怕离开家,害怕到几百里之外人生地不熟的南方生活。她哭着哀求老两口说:“我什么苦都能吃,什么活都能干,请不要把我卖到陌生的南方去……”

老头子和老太婆真是鬼迷心窍,姑娘无论怎么求情,他们也听不进去。无奈,她还是坐在屋子里专心绘画。老两口看到后,还是无动于衷。

在一个风清月朗的晚上,姑娘独自听着海浪声,不禁想起自己的身世,感到无限悲伤。

在海浪声中,仿佛有谁在呼唤自己,她从窗口望去,只有光洒在黑洞洞的海面上。姑娘又坐下来专心地在蜡烛上画画儿。突然,门口有响声,那个香料贩子终于来领人了。他要把姑娘装在铁笼子里,这个笼子是关老虎、狮子、豹子用的。善良的美人鱼要同狮子、老虎一样被关起来。

姑娘装作什么也不知道,仍然埋头作画。正在这时,老头和老太婆进来拉起姑娘说:“你走吧!”姑娘再也不能为蜡烛画画儿了,就用笔把蜡烛全部涂红,想留下紅蜡烛作为永久的纪念。她涂完三支后,就被香料贩子领走了。

(五)

天刚黑,老头子和老太婆关上门睡觉了。

半夜时分,突然有人咚咚地敲门。是不是年龄大了,耳朵听不清?老太婆一边想,一边问:“是谁呀?”没有回答,仍在敲门。老太婆开门仔细一看,门口站着一位白衣少妇。

这位妇女是来买蜡烛的。老太婆是个财迷,哪怕一分钱的生意也不放过。她拿出蜡烛,让少妇挑选。老太婆有些吃惊,只见这位少妇披着长长的头发,湿漉漉,在月光下闪闪发亮。

她选中三支红蜡,付了钱就走了。

后半夜,天气突然大变,顷刻之间,狂风暴雨猛烈地袭来。此时,香料贩子正把姑娘装上船,向南方驶去。老两口心惊肉跳地说:“这么大的暴风雨,那船可没救了。”

奇怪的是,从那以后,只要红蜡烛在庙里点起,不管是多么晴朗的天空也会乌云翻滚,狂风大作,下起暴雨。海上遇难的船只不断。红蜡烛,已经成为不祥之物了。蜡烛铺的生意日渐萧条冷落。老两口商量说:“这是菩萨的惩处,我们关门不干了吧!”

这个传说不胫而走。上山拜佛的人越来越少,真是门前冷落车马稀。一到夜里,海面更加悲凉,波涛奔腾呜咽,令人毛骨悚然。神庙,变成了鬼门关。

后来,曾有人见过,“在一个雨夜,三支红蜡烛忽闪忽闪地在海面上跳动,越漂越高,不知不觉淹没了这座庙。而红蜡烛还忽闪忽闪地在海面上跳动”。

没过几年,山麓下的镇子也消失了。

(日本民间故事,晓声译)(选自《民间故事》,胡晓晴选编,上海教育出版社1993 年版,有删改)

猜你喜欢
贩子老太婆老两口
段落(2)
狼与老太婆
务付出十四载讲述 八旬老两口把社区变花园
号贩子怕群防群控
宣战号贩子
电视坏了
拍拍手,灯亮了
清道夫
老伴
让号贩子失去生存土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