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文化视角下网络文学的海外传播研究

2023-07-20 09:12黄睿红
今古文创 2023年25期
关键词:海外传播网络文学

黄睿红

【摘要】从1991年到2021年,中国网络文学经历了30年发展变化,它市场导向强、产出速度快,并以超越时空的极强传播力涌入海外市场。本文发现中国网络文学在语言、叙事、哲学观层面上常运用中国古典文化元素,如古诗词、隐喻意象、儒释道思想等。在结合现有数据后,本文从海外读者、受热题材、海外传播平台等方面探讨中国网络文学的海外传播现状,结果发现网络文学言情和玄幻题材受热,读者群体体量大,但在进一步发展中受到翻译难度的限制。

【关键词】网络文学;古典文化;海外传播;内容出海

【中图分类号】I0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3)25-0094-03

【DOI】10.20024/j.cnki.CN42-1911/I.2023.25.031

中国网络文学的序幕自1991年拉开,第一个华文网络电子刊物《华夏文摘》的创刊标志着网络文学的诞生[1]。到2021年,网络文学已经历了30年的发展变化。在我国各类文学作品中,网络文学是阅读群体最多、传播速度最快的文学媒介。根据第4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报告》①,截至2020年12月,我国网络文学用户规模达4.60亿,较2020年3月增长475万,占网民整体的46.5%。手机网络文学用户规模达4.59亿,较2020年3月增长622万,占手机网民的46.5%。

本文聚焦中国网络文学的古典文化元素及内容出海模式,从网络文学的语言层面、叙事层面、价值观层面分析其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再造,并以结合当下中国网络文学海外传播数据,从海外读者、受热题材、海外传播平台等角度探讨中国网络文学的海外传播现状。

一、网络文学国内发展概况

网络文学的产出速度快,市场导向性强。从论坛、博客、贴吧、微博,到微信公众号,网络技术的发展引起文字传播平台一轮又一轮的更新迭代。在三十年网络大潮中产生、发展并站稳脚跟的网络文学也经历一波又一波的更新换代。与传统文学相比,网络文学在传播方式、文学形式等方面差别巨大。正如中国作协副主席张抗抗所说:“所有的书籍在大陆出版之前,需经过三道编辑,要花上数月时间……然而网络文学只要点击—按键,就几乎能同时供大众阅读。[1]”

现如今,中国网络文学的类型已经非常丰富并且还在不断增加,包括言情、武侠、仙侠、都市、历史小说等等。与此同时,中国网络文学的文本数量也在以惊人的速度增加。2021中国网络文学论坛上,由中国作家协会发布的《2020中国网络文学蓝皮书》②可知,全网作品累计约2800万部,网站每日更新字数超1.5亿,全年累计新增字数超过500亿。

产量巨大的同时,网络文学作品质量却良莠不齐,当一个新的写作模式产生并走红后,大量的模仿抄袭作品随之涌现在网络上,分割该模式的流量,如果抄袭成功的话,甚至还能将先驱者驱逐网络文学市场。但是近年古代言情类小说《甄嬛传》,青春成长小说《你好,旧时光》,历史架空小说《庆余年》等作品走红又让人们重新思考网络文学的价值。同时,从积极的角度看,虽然优秀网络作品数量在整个网络文学文本中的占比并不高,但是考虑到全网作品数量数字巨大,即使占比低,优秀网络文学作品的数量绝对值并不少,也能充实中国文学的“书架”。

二、网络文学中的古典文化元素

(一)语言层面的诗词引用

优秀的网络文学作品通常会移植中国古诗词,或者将在小说中用古诗词典故,从而营造一种新的文化特质或者烘托一种新的历史气质。如被誉为“网络言情悲情天后”的匪我思存,其作品《寂寞空庭春欲晚》的名字则是出自将唐代诗人刘方平的《春怨》,原诗句为“寂寞空庭春欲晚,梨花满地不开门”(刘方平《春怨》)。另一部作品《千山暮雪》的作品名则出自金朝元好问的《摸鱼儿·雁丘词》,原诗句为“渺万里层云,千山暮雪,只影向谁去?”(元好问《摸鱼儿·雁丘词》)。其他网络文学作品会章节名上引用或化用古典诗词,如已成经典网络文学作品的《后宫·甄嬛传》采用古典章回体,每章的章节名均化用古典诗词。

在语言风格上,网络文学作品中的古代小说、仙侠小说、武侠小说常会文白夹杂,或者模仿“红楼梦体”。自2011年《甄嬛传》播出大热后,“甄嬛体”也在网络社群中流行开来,如“××是极×的”等句式不仅在网络社民的社交平台上使用,还在后面的网络文学作品沿用。

但是,许多网络文学作品在语言层面对中国古典文学的引用却只是表面的,仅仅是用来打造作品中的古典氛围,进行文化渲染,以满足读者的文学期待,很难达到原作品中的艺术境界,更谈不上超越经典[2]。因此不少网络文学作品在语言文字层面的中国古典文化元素可以算为噱头,或者是对中国古典文化另类的致敬,在遣词造句方面给读者浅层次的熏陶。

(二)叙事层面的历史元素

许多网络文学作品的故事背景和情节架构都有古典文本或者民间传说的影子,或者有的直接化用歷史事件,如被众多网络小说读者誉为“清代穿越小说三座大山”的《步步惊心》,则依附于康熙年间“九龙夺嫡”的历史事件。再如《后宫·甄嬛传》中的经典情节:果郡王为了给高烧不退的甄嬛退烧,选择自己穿着单薄的衣物躺在雪地里,等到自己认为身体温度够低了后抱着女主人公帮助退烧。这个为了体现果郡王情深义重而设计的片段可以在《世说新语》中可以找到原版,“荀奉倩与妇至笃,冬月妇病热,乃出中庭自取冷,还以身熨之。妇亡,奉倩后少时亦卒。”(刘义庆《世说新语》)③

作者还会重新编排情节,加入现代元素,以迎合今日大众的文化口味。如马伯庸《佩起陇西》,改造三国时代的谋战情节,通过创造性地违背原著,以达到标新立异的娱乐化效果。另外,今何在④发表在网络上的小说《悟空传》则是对名著《西游记》进行了可以说是翻天覆地的改编,他在作品中构建的“西游世界”是充满现代性元素,布满现代性思维。小说主要讲述的是一个具有悲剧色彩的英雄孙悟空与唐僧等人对命运进行抗争,在作品中随处可见作者今何在对人生和命运的思考,且极大地引发了网友的共鸣。这种依托经典作品的主要角色或者人物关系来体现作者本人思想的作品通过对经典作品的“反叛”来达到一种戏剧化效果。从吸引力的角度看,这种作品通过“反叛”提高了趣味性和神秘性。

优秀的网络文学作品还会在中国古典文学宝库中选取切合作品意境的深层次元素,不仅能增强文学渲染,还能塑造人物和故事情节,如像《红楼梦》那样,用人物的名字暗示人物命运,或者用人物所喜爱的花,如梅花、桃花等暗示人物性格和人物关系。虽然这些作品从严格意义上讲并未真正体现相关古典小说的精神内核,但从传播和创新角度看,也是对古典文化的一种传承,会加深普通读者对相关古典小说的印象和理解。

(三)传统哲学观的杂糅和再造

“要理解中国人、理解中国文化,不能绕开儒释道。” ⑤网络文学中的大热类型,修仙、仙侠、武侠等题材总是绕不过中国古代的神仙系统和哲学思想。[3]释儒道在网络文学中通常作为必不可少的历史元素,经过作者的改造或者杂糅,会在优秀的网络文学作品中形成全新的哲学面貌。烽火戏诸侯所著的《剑来》讲述儒家成圣的过程,在文字中能感觉到作者是以圣人王阳明的原型来打造的主人公陈平安,反映了作者对儒家“知行合一”的思考以及其个人的价值观。同样地,因为佛家哲学体系神秘且充满玄妙,网络作家经常用某一佛学思想来解释作品中的“世界观”。在仙侠小说中,佛和道的思想总是交织在一起。徐公子胜治⑥的作品颇有哲学思考的意味,他的《天地人神鬼灵》七部曲将他本人对佛道思想的思考形成了一个自洽的体系。徐公子胜治笔下的主要人物依然有网络小说人物的共同特点,即大部分关键情节都由主人公推动,主人公基本上可以说是无所不能。

大多网络作品中的儒释道元素只是起着“挂名”作用,营造一种神秘玄妙的文化氛围,其中大多是作者个人的解读,或者是为了情节发展充满“爽感”以满足读者的期待。不少历史元素已经背离了原来的模样,成为一种文化“装修涂料”,在思想深度上缺乏深刻的哲思和真正的仁道精神。

三、网络文学海外传播模式

如果横向比较,西方也有网络文学。如果和西方网络文学做比较,会发现西方网络文学重视在技术上的不断创新和创作技巧上的不断发展,但是中国的网络文学偏重心灵性、情感性、倾诉性[2]。因此,中国网络文学目前基本没有受到西方已有的网络文学作品冲击,而是类似“另辟蹊径”,在海外市场走出了一条独特的路。

中国网络文学出海模式包括两种:一是内容出海,二是生态出海。“内容出海”就是将国内受欢迎的小说翻译后推广到国外,如我吃西红柿的《盘龙》,猫腻的《择天记》。“生态出海”就是中国的网络文学企业,如阅文集团、新丽传媒,在海外搭建包括创作、运营、消费全链条的原创网络文学生态。菲律宾作家the Blips的《The Villain's Wife》就是在起点国际(Web novel)上火起来的作品,并被马尼拉知名电视台作为社会标杆进行宣传。但本文主要讨论靠内容出海的网络文学作品,不包括海外作者在起点国际等中国企业搭建的网络平台上发表的原创作品。

(一)海外读者群体多,受热题材集中

截至2020年底,中国网络文学市场作品存量达到2800万,成功输出海外的作品超过10000部。海外读者阅读中国网络文学的时长超过半年的有83.4%,阅读作品数量超过10本的有63.9%。同时,新读者也在不断加入,占比达到12.3%。由此可见中文作品已经有了一批忠实的海外读者,他们接触时间较久,阅读量较大。与海外原创作品相比,中国原创的网络文学在作品成熟度、篇幅、题材创新上占据绝对的优势,因此在占据海外网络文学市场上有极好的前期优势,大有可能在未来发展成为像美国电影、日本动漫、韩国电视剧那样的国家文化产业。

海外读者每天阅读中文作品的人数占比高达83.4%,每次阅读时长大于2小时的用户占比超过57%[3],玄幻小说和言情小说是最受海外读者欢迎的两大题材,分析这些题材受欢迎的原因,要从海外读者的信息入手。

根据艾瑞咨询《2021年中国网络文学出海研究报告》⑦,中国网络文学依托一带一路政策,其影响力已经辐射到五大洲,其中在东南亚和欧美地区影响力最大。海外读者中女性、中青年、欠发达地区读者居多,关注中国特色文化,对中国功夫最感兴趣。因此,中国网络玄幻小说和言情小说在海外受到热捧也不奇怪。

(二)翻译制约海外传播规模扩大

中国网络文学作品的翻译最早是从《盘龙》开始的,最早成立的中国网络文学作品的翻译网站“武侠世界”(wuxia world)是《盘龙》的海外粉丝为了方便追《盘龙》更新而建的。随后“引力传说”(Gravity Tales)、“玄皇世界”等中国网络小说翻译网站也陆续建成。截至2021年,“AI翻译+人工校对”成为中国网络文学的翻译路径,帮助其快速规模化出海,其中版权方企业和人工智能翻译方企业联合,降低版权获取、多语言翻译与海外全渠道分发成本,以极快的速度占领海外网络文学市场。

然而,现在网络作品的翻译问题仍然阻碍着中国网络文学向外输出的规模。小说中的官制、服饰、神仙名称等难以找到恰当的翻译,如中国古代复杂的官制称谓,怎么将中国各类官制用翻译区分开来,如何让外国读者理解这一官制体系。此类问题依然困扰着网络小说翻译界。此外,海外读者也不明白为什么小说中的人物的某些行为会让他们感觉“丢面子”。由此可见,不仅是文化词汇成了翻译路上的拦路虎,小说中的东方思维也会让海外读者在阅读中感到困惑,从而造成阅读障碍。但是只要读者还是有很强的阅读需求,问题的解决方法就一定会出现。

四、总结

网络文学中的“古人”其实是生活在古代世界的现代人,网络文学中的“古代世界”是现代人缓解生活压力的“异世界”。如今,这一“异世界”已经走出国门,在海外市场大受追捧。中国网络文学具备中华传统文化的强大基因,已在语言层面、叙事层面、哲学观层面显示出来。虽然鲜少有作品能体现真正的深层次的中国传统文化,但它借助中国传统文化的美感,用現代中国的想象力和创作力打造中国网络文学世界架构,并以超越时空的极强传播力涌入海外市场。未来中国网络文学会展现出怎样的生命力和号召力,这个问题的答案是值得我们期待的。

注释:

①CNNIC发布第4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2021-02-03).http://www.cac.gov.cn/2021-02/03/c_1613923422728645.htm。

②2020中国网络文学蓝皮书[EB/OL].(2021-06-02).2021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1/0602/c404023-32119854.html。

③刘义庆:《世说新语》。

④今何在:网络小说作家。

⑤陈平原:《千古文人侠客梦》,人民文学出版社1992年版,第220页。

⑥徐公子胜治:网络小说作家。

⑦2021年中国网络文学出海研究报告[EB/OL].(2021-09-09).https://mp.weixin.qq.com/s/BXY71aCVJjAgNnFktlnshA。

参考文献:

[1]陈献兰.网络文学:传统文学的泛化和异化[J].学术论坛,2009,32(07):93-96.

[2]欧阳友权.网络文学行进中的四大动势[J].贵州社会科学,2008,(10):33-37.

[3]艾瑞咨询.2021年中国网络文学出海报告[EB/OL].https://www.iresearch.com.cn/Detail/report?id=3840&isfree=0.2021-09-03.

[4]邵燕君,吉云飞,任我行.美国网络小说“翻译组”与中国网络文学“走出去”——专访Wuxiaworld创始人RWX[J].文艺理论与批评,2016,(06):105-111.

[5]邵燕君.網络文学的“网络性”与“经典性”[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52(01):143-152.

[6]崔宰溶.中国网络文学研究的困境与突破[D].北京大学,2011.

[7]欧阳友权.数字媒介与中国文学的转型[J].中国社会科学,2007,(01):143-156+208.

[8]欧阳友权.网络艺术的后审美范式[J].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01):25-30.

[9]欧阳友权.互联网上的文学风景——我国网络文学现状调查与走势分析[J].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06):5-9.

[10]贺予飞.中国网络文学起源说的质疑与辨正[J].南方文坛,2022,(1):92-103,111.

[11]魏晓彤.复魅·回归·消融—— “女性向”网络小说的文学价值[J].湖北文理学院学报,2021,42(7):49-52.

[12]覃皓珺,陈帅.追索与迷失:中国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化刍议[J].创作与评论,2017,(4):30-39.

猜你喜欢
海外传播网络文学
对待网络文学要去掉“偏见与傲慢”
网络文学竟然可以这样“玩”
网络文学趋向“一本正经”
揭秘网络文学
网络文学IP化的“技术标准”——以《琅琊榜》为例
“一带一路”视域下民营企业的海外传播策略
网络文学的诞生
从莫言作品的海外传播看东西方文化的认同构建
浅析戏曲跨文化传播
《青春之歌》在世界的传播与影响力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