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大博士旁听传奇:心无褶皱,行至春光

2023-07-20 02:42牧心
知音·上半月 2023年7期
关键词:兰州大学儿子妈妈

牧心

11个月时被诊断为脑瘫的兰州男孩谢炎廷,在妈妈的保护下,从小蜗牛爬到了属于他的玫瑰花田。自学入大学,又旁听读到博士。玫瑰藏于身后,蜗牛慢慢爬。黄沙漫漫,一位玫瑰花妈妈创造了不一樣的奇迹……

摇摇晃晃的人生:小蜗牛也向往远方

每天早上7点刚过,谢炎廷都会去兰州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自习或者旁听。13分钟,是谢炎廷从家里走到教室所需要的时间。因为脑瘫,走路时他身体会不由自主往左倾斜,右脚跟不能着地,胳膊也无法正常摆动,看上去随时会摔倒。但出乎意料的是,他走得很稳,速度也并不慢。

走出小区,过一条马路,就到了兰州大学的南门。这里的门卫都认识谢炎廷,知道他刷卡不方便,会让他直接走进门。赶上高峰期人多的时候,只要看见他歪歪扭扭地走过来,原本拥挤的门口也会给他让出一条通路。

谢炎廷1992年9月29日出生在甘肃省兰州市一个普通家庭,爸妈都是工人。谢炎廷11个月大的时候一次感冒发烧就医,被确诊为脑瘫。妈妈刘小凤发现儿子出现走路歪斜,写字困难的症状,一紧张嘴巴就会痉挛。小炎廷的童年是在绿皮火车上度过的,一家人把石家庄、北京等地的名医探访了个遍。甚至为了给儿子看病,夫妻俩还专门到深山里去寻找中医。

有次,刘小凤打听到太行山里有一位老中医,辗转三天才找到他。回程路上,因为没有赶上末班车,她背着儿子从晚上走到天亮。

日子一天天在谢炎廷寻医问药、练习走路、居家学习中滑过。为了抚养这个特殊的孩子,夫妻俩带着他不断奔走于全国各地寻求治疗方案,但效果并不理想。那段时间,刘小凤要忙着工作、带娃,24小时连轴转,头发大把地掉。丈夫劝她悠着点,但她一直觉得儿子的病情是自己造成的,始终绷着心弦。

1998年,谢炎廷临近上学,刘小凤跑遍当地所有学校均被婉拒。有次,刘小凤听说城郊一所学校有招生计划,带着儿子转了几趟公交赶到,被告知没有达到入学条件。由于谢炎廷行动不便,连拿笔都是问题,也无法独立照顾自己,所以他根本不能像其他孩子一样,在学校里获取更多的知识。

回家路上,小炎廷羡慕地看着背着书包的同学,刘小凤察觉出儿子的落寞,安慰他:“从今天开始,妈妈给你上课,保证让你能够跟同学一样。”当晚,刘小凤制作了跟学校同步的课程表,还给丈夫列了一个清单,让他购买黑板、粉笔、三角尺等教具。如此,家庭学校便开学了。

谢炎廷虽然智力正常,但肢体不灵敏,发音也不准。为了教儿子认字,刘小凤让他摸着自己的嘴巴发音。为了让他弄清楚数字,母子俩经常趴在阳台上数车流。即便如此,第一个月下来,谢炎廷学习成果并不理想。

一天深夜,刘小凤看到阳台上玫瑰花盆里一只蜗牛沿着根茎攀爬,直到最后一刻却跌入花盆,委屈涌上心头,眼泪决堤而出。谢炎廷闻声起来,扑进她怀中帮她擦拭眼泪。那晚,刘小凤辗转难眠,那只蜗牛多么像自己儿子,她决定全职在家照顾他。

谢炎廷懂事后,刘小凤经常用玫瑰花盆里的蜗牛的故事鼓励儿子:“只要你肯爬,一定可以爬到玫瑰花顶端。”小炎廷也信心满满:“玫瑰花是兰州的市花,到处都是,我一定可以的!”

让刘小凤夫妇欣慰的是,虽然儿子学得慢,但他坚韧且认真,一个字一遍遍地学,有时候他们教得不耐烦了,但看到孩子求知若渴的眼神,还是耐着性子教。谢炎廷读到初中时,刘小凤通过朋友认识了一位中学老师,每天通过电话沟通当日课程,然后再给孩子上课,其中谢炎廷最喜欢的科目是数学。

刘小凤不仅在学习上严格要求儿子,在生活上也像正常人一样锻炼他。谢炎廷10岁时,刘小凤教他骑自行车。因为平衡感不好,经常摔倒。路过的邻居心疼孩子,就劝她放弃:能走路就不错了,根本不可能骑自行车。刘小凤只是微笑。晚上回家后,刘小凤打来一盆温水,细心地为小炎廷擦拭伤口,还告诫他:“别的小朋友会的,你也要会,爸妈终有一天会老去,以后的路要靠自己走。”谢炎廷似懂非懂地点点头,还逗妈妈:“今天……我我不是……小蜗牛,像玫瑰花一样,膝盖带着刺。”在刘小凤不知疲惫的训练下,谢炎廷学会了骑自行车。

“旁听上大学”传奇:坚强母子无畏前行

整个青少年时期,谢炎廷最开心的事情就是等待爸爸下班回家,陪他一起解数学方程式,每解开一道题,父子俩就像闯关成功一样,高兴得手舞足蹈。

然而,不幸还是降临了。2010年,丈夫因病意外去世。此时,距离父子间高考的约定不到一年。这个致命打击让刘小凤一夜苍老,她因承受不住打击一病不起。谢炎廷看妈妈病倒在床,懂事地承担家务,还给妈妈做饭。但看着羸弱的儿子,摇摇晃晃地挥动扫把、锅铲,刘小凤悲伤且自责。按理说,儿子应该比自己更难过,因为他失去了赖以依靠的大山,她知道自己应该接力。消沉了半个月后,刘小凤指着阳台那丛玫瑰花说:“玫瑰有刺,但不影响它的美。勇敢一点,继续追求你自己想要的人生。”

高三备考时,遇到儿子不懂的问题,刘小凤会领着他去跟念过大学的爷爷讨论。2011年6月,在刘小凤的鼓励下,谢炎廷以社会人士的身份参加了当年的高考。由于他双手很难写字,写出来的字都是歪七扭八的很难分辨。考试前一天晚上,母子俩还在为这事而担心。

考试那天,刘小凤早早地领着儿子候在考试场外。上考场前,她告诉儿子,考试时只管做答题卡选择题的部分就行了。出乎意料的是,谢炎廷高考总分考了262分,而当年所有科目选择题部分总分为280分。262分自然是考不上本科学校的,但这件事再次验证了儿子学习能力很强,刘小凤很欣慰。

一次偶然间和邻居聊起这个事,热心的邻居听完后提了一个建议,可以让谢炎廷去兰州大学申请成为旁听生。就这样,在邻居的帮助下,谢炎廷顺利成为兰州大学的旁听生。

2011年秋,19岁的谢炎廷开始旁听数学系的本科课程,这对没有接受过正规教育的他是一个不小的挑战。9月的一天,兰州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谢炎廷跟同学一起走进教室。给他们上课的是博士生导师徐守军。讲着讲着,他发现坐在教室门附近座位上的那个学生摇头晃脑,时不时还做“鬼脸”。课后,徐守军从其他老师那里才得知这是个特殊的旁听生。此后的每一节课,这个上课不做笔记、只靠耳朵听的学生,越来越多地引起徐守军的关注。

谢炎廷双眼近视,上课时徐守军就让他坐到前排。从本科阶段讲授《解析几何》《图论》和《组合数学》,到研究生阶段逐字逐句给他修改论文,徐老师严谨、幽默、仁爱的学风时时刻刻感染着谢炎廷。

在谢炎廷的旁听生涯里,刘小凤除了照顾他的日常生活之外,也几乎成了半个数学系学生,各种生涩的学术名词和期刊名称,都能脱口而出。谢炎廷正在做的研究和正在写的论文,她也了如指掌。

谢炎廷念到大二时,回家后仍抱着大一的教材不断翻阅,妈妈刘小凤很疑惑,询问了他,他才支支吾吾地告诉妈妈,他刚进入大学时上课像听天书,很多课程没有听懂,所以只能自己在家补课。那些日子里,谢炎廷日日学习到深夜,而不论他学到多晚,妈妈总是在他身边守着他。

刚开始,谢炎廷是走读。为了按时到堂,刘小凤母子要转两趟公交车。时间一长,便有点吃不消。刘小凤心疼儿子来回折腾,为了让儿子有更多的时间投入到学习中,刘小凤带着儿子住进了兰州大学旁的出租屋。搬到新家后,刘小凤特意将窗台上一丛玫瑰花带到出租屋。母子俩相视一笑,那是只有他们才懂的玫瑰暗语。不久,刘小凤卖掉了老房子,借钱买了离兰大最近的房子。

兰大博士拼出来:心无褶皱,行至春光

虽然身体情况特殊,谢炎廷学习的劲头非常足,成績一直名列前茅。本科时,谢炎廷在电脑上用手指一个字一个字“敲”出来的学术文章,感动了导师徐守军,他亲自帮他翻译成英文。谢炎廷不仅凭这篇文章完成了“本科”毕业论文,而且和徐守军反复讨论、修改后,在《澳大利亚组合学杂志》上发表。2015年6月,谢炎廷“本科毕业”后主动提出想继续跟随徐守军读硕士研究生,徐老师欣然应允。

因身体特殊,学习之余,谢炎廷大部分时间窝在家里,唯一消遣就是唱歌。有时刘小凤早晨起床,会被儿子的歌声吓得一跳。谢炎廷学习走上正轨后,刘小凤跟儿子促膝长谈:“妈妈一直希望你能够独立学习、生活,现在你已经有一颗强大的心脏了。妈妈打算出去做点事情补贴家用,你也要融入同学中,你是年轻人,要多跟年轻人待在一起。”

谢炎廷跟妈妈的想法不谋而合。本科期间,谢炎廷几乎选择了所有能选的选修课,同学们一起参加的集体活动他也从不错过。他很珍惜和朋友们的相处,床头柜上压着毕业照,朋友圈里也发了很多同学朋友的合照。有次,班上同学组织户外活动,本来是计划去爬山,考虑谢炎廷的特殊情况,打算换成室内活动。谢炎廷知道后幽默说道:“虽然身体这个情况,但也练就了特殊技能,比如摔倒后可以迅速爬起来,一般人爬起来没我快。”此后班上有什么活动,谢炎廷总是一个报名参加。

高宸是谢炎廷的同学兼好友,经常到谢炎廷家玩。两人第一次见面时,高宸忍不住多看几眼这个特殊的同门,没想到被谢炎廷狠狠地“回看”他,他觉得这个男孩太有个性了。不打不相识,两人成为好友,上课、吃饭都黏在一起,谢炎廷时不时蹦出一两句网络流行语,将他逗乐。

母子俩搬到兰州大学附近后,谢炎廷经常邀请同学到家里吃饭。刘小凤总是会早早去菜市场挑选新鲜食材、水果,然后钻进厨房精心烹饪一顿美味佳肴。有次,一群少年吃完饭提议合影,高宸站在前排,临拍照时谢炎宸将他袖子扯扯:“站后面来,你长得不好看。”他的笑话逗得大家哈哈大笑。嬉闹间,一群少年留下珍贵的合影。那年刘小凤生日,谢炎廷为了给妈妈留下难忘的回忆,还专门组织同学给她办了一个生日聚会。看着儿子笑得灿烂,刘小凤一直紧绷的心弦终于松了下来。

2018年6月2日,是谢炎廷同级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答辩的日子。答辩前,刘小凤有些担心,专门给儿子的导师徐守军通电话。导师告诉她,已经特意跟答辩委员会的几位专家说这位答辩的学生有点特殊,答辩委员会仍然采用与正常录取的硕士研究生同样的答辩流程。

为了准备这次答辩,刘小凤专门带儿子去买了新装备。本来想买一套正式的西装,但谢炎廷选了一套防风服。刘小凤笑话儿子过于休闲,像去钓鱼的,谢炎廷幽默回复:“妈妈,这说明我临危不惧。”

答辩那天,刘小凤也专门请假陪儿子参加答辩。但望着儿子谢炎廷背着自己的黑色双肩包,神态自若地走在兰大校园里,刘小凤走到一半便折返回家了,她对儿子有一百二十分的满意。毕竟,谢炎廷书包里那摞厚厚的答辩材料,是她看着他熬着夜用一指敲出来的。快到校门口,刘小凤转过身来掏出手机,偷拍了一张儿子神气的背影。

答辩成绩很快出来了,谢炎廷的科研能力在同级硕士研究生中属于中上水平。刘小凤为儿子高兴,当天做了他爱吃的可乐鸡翅。吃完饭后,谢炎廷主动收拾碗筷。刘小凤想帮忙,却被儿子一把拦住,他吞吞吐吐说地道:“妈,您常跟我说,车到山前必有路。我知道您坚持让我读书是希望我有个寄托,事实证明我的智商没有问题。虽然我生活上有点晃,但我对自己有信心,我的生活也会像学习一样稳稳的。”听完儿子的表白,刘小凤眼含热泪……

2019年9月12日,兰州大学授予谢炎廷“荣誉研究生”称号。9月17日,在兰州大学110周年校庆晚会上,穿着一身黄色冲锋衣的谢炎廷,登台领取了校长颁发给他的“荣誉研究生”证书。听着兰州大学校长严纯华说出“授予炎廷荣誉研究生称号,从今天开始他不再是旁听生,他是我们的孩子”时,他热泪盈眶。台下,刘小凤使劲鼓掌,为儿子骄傲和自豪。她对兰州大学充满感激,毕竟儿子作为一个脑瘫患者,集体生活和交朋友对他来说是个奢侈品。

研究生毕业后,谢炎廷打算继续攻读博士。刘小凤有些担心儿子体力吃不消,但谢炎廷宽慰妈妈:“小时候学自行车时,您常说,再练几遍就可以了,学车不是为了给别人看,是为了自己。我热爱数学……”一番话,说得刘小凤频频点头。

谢炎廷读博后,比以前更忙了。案头的资料堆得比电脑还高,一忙就是一个通宵。刘小凤回归职场后,也投入了巨大的激情。她将两张书桌拼到一起,成为儿子的同桌。母子俩经常在台灯下相伴学习到深夜,直至夜上阑干,窗台上的那丛玫瑰结满露珠……

捷报频传,谢炎廷以第一作者身份已经在SCI期刊上发表了3篇论文。他的手指不灵活,这些文字都是他用自己的一个小指头在电脑上敲出的。

谢炎廷在“博士”论文最后的致谢部分,用质朴的文字表达了对妈妈的感恩之情:“感谢家人的养育和支持,尤其要感谢我亲爱的妈妈。从小到大,我妈妈把我当成正常人一样教育,我妈妈这辈子为我付出了太多太多,尤其在我爸爸去世后,妈妈,我爱您!”刘小凤看完,感动得一塌糊涂。2023年春天,谢炎廷迎来毕业。在与LAN乐队合唱《我记得》时,燃爆全场。这个旁听12年的少年,即将踏上新旅程……

编辑/艾容

猜你喜欢
兰州大学儿子妈妈
兰州大学第一医院简介
兰州大学法学院简介
兰州大学药学院简介
打儿子
兰州大学高等教育研究院简介
谁的儿子笨
你养的好儿子
鸟妈妈
我的妈妈是个宝
不会看钟的妈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