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久不息 :刺刀迈向多功能

2023-07-21 06:46蔡保杰张黎阳张杰
轻兵器 2023年7期
关键词:刀鞘刺刀步枪

蔡保杰 张黎阳 张杰

插入滑膛枪枪口的刺刀

伴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人工智能的不断植入,武器的功能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冷兵器时代的杰出代表刀剑斧钺逐渐退出了主流舞台,现实战场上难觅踪迹。但冷兵器中的大刀却以刺刀的形式重返战场,在不断的升级改进中,多功能化刺刀成为各国军队不可或缺的武器之一。

在装备技术迅速发展的现今,刺刀攻击作为特殊的作战方式之所以依然被各国重视,源于英军在阿富汗战场上的一次遭遇。当时,英军的一个班在战斗中与大部队失去联系,孤军奋战的英军遭遇到一个连左右的武装分子包围。当英军士兵弹药耗尽后,武装分子原以为英军士兵会乖乖投降,便毫无顾忌地不断包围英军。此时,英军指挥官果断下达装刺刀的命令,并齐声呐喊冲入武装分子之中,利用刺刀展开白刃战。武装分子由于无思想准备,结果出人意料地创造了伤亡人数0∶113的惊人战果。战后,各国军事专家评估此次行动,意识到无论武器装备多么先进,人的战斗精神,特别是关键时刻的亮剑精神,才是取得最后胜利的关键。至今,西方主要国家均已恢复刺杀训练。

刺刀虽然在现今实战中的重要性日益减小,但仍是部队训练的一个重要课目,对培养士兵的体能、集体意识和勇敢精神有很大的帮助。

线式战术示意图

套管式刺刀

刺刀的诞生

刺刀诞生于中国,在明朝永乐五年(1407年)已经大量装备军队,由于明朝的火枪队(神机营)装备有长枪、长刀、长斧等冷兵器,且明确规定不得与其他兵种混杂。为了应对临近的敌军,催生了类似刺刀的产物,并通过阿拉伯商人传入欧美国家。但实际上真正意义的刺刀诞生,则要追溯到16世纪中叶,世界上第一把刺刀诞生于法国小城巴荣纳(Bayonne),因此,欧美将刺刀称为“Baionnette”。这种最早的刺刀为双刃直刀,刀身长约1英尺(0.305m),锥形木质刀柄也长约1英尺,可插入滑膛枪枪口。

在早期火枪出现的时代,受制于工业技术的限制,枪械和弹药的制造量均不是很大,使得拥有火枪的士兵很少,且携带弹药数量也不多,导致白刃战仍然是作战的方式之一。在这种限制下,许多国家的军队为步枪手配备了弹药手,弹药手除携带额外弹药外,配备长矛、大刀等冷兵器作为主要武器,用于应对临近阵前的敌人,为火枪手提供保护。

随着工业的发展,步枪制造技术逐渐成型,产量不再是问题,大规模的火枪装备于军队,但前装步枪装填速度慢一直是射手的噩梦。针对这种情况诞生了许多战术,如线式战术与梯队式战术,均是为了减少射击的空白期,那个时代是骑兵最后的时代,高效的机动性搭配人海战术仍可冲破步枪手方队。在近距离作战,装填弹药显然容易贻误战机,丧失主动性,于是在士兵们的强烈要求下,早期的刺刀诞生了。

传统刺刀的演变

在前装步枪时代,刺刀多参考长矛的形制,也称为枪刺。枪刺的长度通常很长,大约在460~600mm之间,直接插在枪口上。那时,刺刀外形简单,多为带有尖端的金属制长棒,功能也十分单一,而且制式装备粗制滥造现象严重,刺刀很难真正替代长矛的作用。相较于现代多功能刺刀,其刺杀的作用更加明显。后來法国军事工程师、陆军元帅德·沃邦于1688年发明了用专门套管将刺刀固定在枪管外部的套管式刺刀,同时为了方便前装步枪装填弹药,安装位置多是偏向一侧,使得火枪手在装上刺刀后,仍然可以从枪口装填弹药。

虽然刺刀起源于中国,但受制于时代影响,刺刀并未在中国有大的发展进步。1703年,法国步兵在德国斯拜尔巴赫河击败普鲁士军队,获胜的一大原因就是法国士兵普遍装备了刺刀。此后,各国军队意识到了刺刀的重要性,随着刺刀在欧洲军队的普及,长矛兵逐渐缩减,直至消失。

美国海豹短刀

19世纪,面对欧美各国的海外扩张和地区军事冲突不断加剧的情况,枪械得到很好发展,受其“恩泽”,刺刀也获得了长久发展。在这个阶段,刺刀的样式逐渐固定,多为长刀状,曲直度不大,尺寸相较之前增长约170mm,达到670mm左右,且为了延长刺刀寿命,刺刀厚度增加,既可当作枪刺使用,也可单独取下当作单兵自卫武器使用,后续的刺刀基本延续了这个传统。

现代刺刀的应用

在两次世界大战中,机械化战争登上舞台,步枪逐渐由栓动式走向自动式,士兵短兵相接的机会越来越少,刺刀的地位开始下降,不再作为主要武器使用。虽然有人主张刺刀无用论,但对于堑壕里的步兵来说,刺刀仍然是最后的保命武器。在士兵们的要求下,各国军队仍装备了许多刺刀。如德国S84/98系列刺刀(包括Ⅰ、Ⅱ、Ⅲ型)、S1914刺刀、S24刺刀(在捷克被德军占领后,大量VZ24刺刀被改造成毛瑟样式的刺刀,主要是去掉了VZ24刺刀的枪口挂环。改造完成的VZ24刺刀被赋予德国编号,即S24刺刀)、英国P1907刺刀和No.4刺刀,作为步兵的标配武器,大规模装备在部队中。此时,各国对于刺刀的认识出奇的一致——满足士兵的自卫需求。于是,刺刀逐渐变短,发展成为专用刺刀,供步兵近战使用。

美国M3 格斗刀及刀鞘

多功能刺刀时代

1980年代后,根据未来战争的需求,结合战场实际需要,沉寂许久的刺刀重新受到各国重视,开始进行创新发展。以美国、欧盟为主,主张发明一种新式刺刀,需要保有拼刺功能,同时能在战术方面提供生存、破障等功能。当时,主要有3种类型的刺刀,即长刺刀、短刺刀、三棱形刺刀。短刺刀脱颖而出,新式刺刀的尺寸进一步缩短,与匕首长度基本相当。在保留拼刺的基础上,增添了许多新功能:除切、割、锯外,还可以配合刀鞘完成剪切、开罐头、引火、拧螺丝等功能。

二战后,海空军越发独立,逐渐可以完成自主作战需求,在陆军多功能刺刀的基础上衍生了供空军、海军等诸军种使用的多功能匕首,例如我们熟知的海豹短刀就是其中的一种。

苏联AKM 刺刀率先拉开了多功能刺刀制造的序幕

美军刺刀发展历程

从二战后期起步

在二战结束前,美军认为刺刀不过是小物品,未进行专门的研制工作,所以美国研制刺刀的历史是从二战后期开始的。二战后期,普遍装备M1卡宾枪的美军在评估M1卡宾枪时得出结论,虽然该枪性能良好,但其枪管较薄,在碰撞过程中容易产生损伤,且枪管较短,无需装备刺刀进行战斗。在这一阶段,美军士兵配备的是M3格斗刀,这种短刀不仅生产成本低而且便于制造,但其属于匕首类武器,并不能装在M1卡宾枪上作为刺刀使用,携带过程中也容易丢失。1943年秋季,在美军陆军地面部队的强烈要求下,美国陆军不得不开始研制刺刀,以满足士兵的普遍需求,美国陆军根据M3格斗刀设计出M3的改良版并与其他几种市面上的刺刀一起进行评估测试。

最终,M3格斗刀的改良版获胜,其可以安装在M1卡宾枪上,并重新命名为M4刺刀(Bayonet-Knife,M4),于1943年正式配装在M1、M1A1、M2卡宾枪上。

美军制式刺刀从1943年的M3改良版M4刺刀发展到2000年开始研制的M10刺刀,基本按照10年一款的规律设计新刺刀。如配用于伽兰德M1步枪的M5刺刀,配用于M14步枪的M6刺刀,在M16步枪出现后,相继装备过M7、M8刺刀。随着新式枪械的出现,总会诞生新式刺刀,其功能样式虽然未发生大的变化,但为了适应新步枪,其外形结构均有改进。例如,M6刺刀主要是将M5刺刀护手上的小钢柱改为枪口环,可套在M14步枪的消焰器上。M7刺刀主要安装在M16系步枪上,其枪口环直径与M6刺刀的枪口环直径不同。此外,握柄的外形以及卡笋释放机构的位置不同。M7刺刀的卡笋释放钮设在柄端上,而M6刺刀的卡笋释放钮设在护手附近的握把下方。按压卡笋释放钮时,可将刺刀从枪上卸下。

美国M9 刺刀刀背带有坚硬的锯齿,可以锯开飞机蒙皮,锯断木棍和松木板

M9 刺刀刀鞘底部设有一字螺丝刀的薄楔形头,可用于拧转螺钉或打开瓶盖

M9 刺刀刀身前部设有椭圆形开孔,可与刀鞘外部突起组成剪刀或钳子,剪短细铁丝网和电线

M9 刺刀刀鞘侧面设有磨刀石

迈向多功能

上述刺刀从M4到M8都算不上真正的多功能刺刀,直到1986年美军才决定设计一款真正的多功能刺刀,以替代功能单一的老式刺刀,才有了M9刺刀的诞生。

随着军事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进步,世界各国纷纷开始设计改良版现役军用刺刀,特别是精于轻武器的苏联以其早已列装部队的AKM刺刀,率先拉开了多功能刺刀制造的序幕。这使得在军事装备上力争领先的美国陸军下定决心,生产新型军用多功能刺刀。美军提出了相应的计划,生产一种新式刺刀替代原有的刺刀。

为了突出多功能化,美国不仅参照英、德等国家的刺刀,也将目光投向了瑞士的多功能军刀,其小型化与多功能化非常符合美军的实际需求。以此为蓝本,美国开始研制M9新式刺刀。

M9刺刀除更加锋利外,刀背带有坚硬的锯齿,可以锯开飞机蒙皮,锯断木棍和松木板;刀身前部设有椭圆形开孔,可与刀鞘外部突起组成剪刀或钳子,剪短细铁丝网和电线;刀鞘底部设有一字螺丝刀的薄楔形头,可用于拧转螺钉或打开瓶盖;刀鞘侧面设有磨刀石,平时使用纤维织带覆盖,以保护之。

人机工效提升

M9刺刀虽然好用,但美国海军并不满意其价格与人机工效,武器是一个需要符合人体工程学的东西,在不改变原有使用习惯时,更好的人机工效可以带来更好的作战效果。于是,M10刺刀顺势而生,其专门为海军陆战队研制,相较于M9刺刀在人机工效上有了很大提升,在刀柄纹路与外表结构上颇下了一些功夫,使得其作为格斗刀使用时持握更加舒适,可有效减轻使用者的疲劳,作为刺刀使用时安装在枪械上更加紧固,且不容易产生反光,不会暴露自身。

美国M10 刺刀及刀鞘细节图。左侧自上至下依次为:刀鞘鞘口特写、刀鞘侧面的白色镀铝陶瓷磨刀棒(与M9 刺刀刀鞘侧面的磨刀石不同)、刀鞘下端的排污口

美军士兵使用M10 刺刀进行拼杀训练

军用刺刀发展趋势及思考

格斗刀、露营刀、刺刀三合一的局面是未来必然的发展趋势,尽管现今的武器装备越发智能化,无人技术大批量运用在冲突中,但刺刀这种冷兵器也不会止步不前等待历史的抛弃,其会在发展中不断改进。

目前,各国的军用刺刀还未使用什么跨越性的技术和超前的材质,貌似其发展在信息化战争的现今已经到达了尽头。但从战争的实际出发,无论如何,刺刀都是基层士兵最不愿意丢掉的武器之一,其不仅是实际战斗的最后防线,也是士兵心理的最后一道防线。

猜你喜欢
刀鞘刺刀步枪
步枪口径之争(下)
刀鞘不需要锋利
刀鞘不需要锋利
带刺刀的兵
登山
带刺刀的兵
AR—7救生步枪现代版
刀与鞘
步枪成长相册等
几种M9刺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