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唱训练在中职学校音乐教学中的有效开展

2023-07-25 05:22吴洁琼
学周刊 2023年24期
关键词:合唱训练中职音乐音乐素养

吴洁琼

摘 要:合唱作为中职学校音乐课堂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不仅可提高中职学生音乐学科的专业技能、音乐鉴赏能力和演唱能力,而且可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如何提高中职学校音乐合唱训练的有效性,提升学生的艺术修养是每一位中职学校音乐教师所要思考的问题。故先阐述合唱训练在音乐课堂教学中的价值和意义,然后阐述中职学校中合唱训练的开展方法,最后针对合唱训练有效开展提出建议,旨在增强合唱训练教学开展有效性,打造更加高效和谐的音乐课堂。

关键词:中职音乐;合唱训练;藝术修养;音乐素养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3)24-0006-03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3.24.002

合唱不仅是音乐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提高学生音乐鉴赏力和演唱能力、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的重要途径。在中职学校,合唱训练教育不仅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还应努力实现学生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合唱训练对净化学生心灵、陶冶学生情操都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有助于培养学生音乐素养,提升学生的艺术修养。

一、合唱训练在音乐课堂教学中的价值和意义

中职学校的学生大多来自不同地区,且未受过专业的声乐训练,很多中职学校的学生还处在生理变声期,这些因素给中职学校的合唱训练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在合唱教学过程中,教师既要实现学生声音的融合与统一,又要充分发挥合唱训练对学生身心发展的重要作用。

(一)合唱训练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学生在欣赏、聆听合唱歌曲的过程中,需从音色、音量、情感、意蕴等多个角度进行领会,还需学习一定的乐理知识。这一方面会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和热情,另一方面也能在潜移默化中提升自身的音乐素养。学生通过合唱训练感受到音乐的魅力,便会更积极地参与到音乐的学习中来,从而形成学习过程的良性循环。合唱训练过程中轻松、愉快的氛围也能更好地激发学生将合唱文化中的精神内涵内化为自身的精神养分,从而树立积极、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

(二)合唱训练可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

自古以来,音乐就是启迪心灵的重要途径,无数文人墨客乃至科研工作者都从音乐中汲取灵感、放松心情,从而创造出伟大的作品和发明。合唱歌曲大多旋律动人、节奏明快、歌词意蕴深刻,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和记忆点。在学习这些合唱歌曲的过程中,学生能体味人生智慧,从而提升自身的审美情趣,实现精神世界的净化和提升。合唱训练还会锻炼学生对声音的听辨能力,加强肺活量和呼吸功能,改进发音和咬字,提高学生各项感官的协调性,有利于促进学生生理功能的发展。因此,合唱训练对于学生的心理及生理健康都具有重要意义。

(三)合唱训练可增强学生的团队精神

合唱需实现不同声部之间的协调与统一,同时追求整体演唱的音准、节奏和音色和谐、准确。这就要求学生之间相互配合,形成良好的默契,以整体为重,而不能以自我为中心。合唱教学中的重要一环便是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与分享,这一教学环节可有效增强学生的团体合作精神和集体意识,这对他们未来走上社会、走入职场也大有裨益。

二、中职学校合唱训练的开展方法

(一)合唱队员的选择

合唱队员的最基本要求是热爱演唱,只有热爱,才能坚持不懈。当今的中职生兴趣爱好广泛,其中不乏喜欢音乐、热爱表演的学生,因此在选择合唱队员时应做好宣传工作,确保热爱音乐表演的学生拥有展现自我的平台。合唱队员要具备良好的声音条件、音准和节奏感,且有一定的音乐表现力和团队合作意识。只有选拔出符合条件的合唱队员,才能确保整个合唱队的演唱水平和效果。

合唱队员的选拔流程一般如下:首先依据以上原则在各班内进行选拔,符合要求的学生再进行校级的面试。在面试过程中,需对学生的音准、节奏等方面进行考核。在音准方面,可要求学生清唱一首歌,或跟着钢琴模唱。在节奏方面,教师可演奏一首节奏较为明快或多变的曲子,要求学生拍打出节奏。教师还应关注学生的音质和音色,合唱讲求的是整体演唱的优美性,合唱队员的音色应柔和、不突兀,能与其他队员的声音有机地融合。

大多数中职学校的学生都没有接受过专业的声乐训练,因此在合唱队员的选拔上也不宜过于严格,只要符合上述几条基本要求的学生都应尽量入选,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合唱训练中,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二)合唱教学中的训练方法

合唱是一种集体表演形式,追求整体的协调而非个人的表现。在训练过程中,教师也应遵循这一原则,采取恰当的训练方法,实现整体演唱效果的最大化。

1.训练时间。中职学校的学生都有其专业的学习任务,音乐教学不能反客为主,而应在学生完成专业学习任务的基础上展开。因此,建议合唱训练的频率保持在每周1-2次,每次训练的时长不超过1小时。

2.训练内容。考虑到中职学校的合唱队是业余队伍,因此合唱训练的内容不宜过于复杂和专业,并且应采取循序渐进的原则,从哼鸣训练开始,逐步开展元音训练、高位置训练、声带闭合训练、连音、长音、跳音等。在选择练习曲时,尽可能选择包含各项练习内容的曲子,这样在一次练习的过程中,学生就能对各项知识点进行演练和复习。

3.演唱的姿势。演唱姿势决定着呼吸和发声的位置,因此,在合唱训练的过程中,教师必须重视对学生演唱姿势的指导和纠正。演唱的正确姿势是:身体自然直立、放松,挺胸抬头,目视前方,两脚一前一后稍稍分开,重心落于前脚,视线保持平视,胸部自然挺起,小腹缩进,双臂自然垂落于两侧,眉心、脖子、后背、腰部、小腹成一条直线,这样演唱时气息可保持平稳、畅通。在演唱过程中,可根据歌曲的情感变化添加一些动作、手势,但动作必须简洁大方,避免画蛇添足。

4.演唱的呼吸。唱歌时的呼吸不同于日常生活中讲话时的呼吸。唱歌时的声音讲求力度,同时还需有力度上的强弱变化,这都是通过呼吸来调整的。在进行呼吸练习时,学生应保持站立姿势,双手放在腰上,先用口鼻共同吸气,完成一个深呼吸,气息应积聚到横膈膜以下,停留片刻后,轻缓地呼出。呼气时,要尽可能做到平稳、轻柔、均匀。在此基础上,教师可进行强弱、快慢、休止等各种呼吸变化练习,通过不断的调整和练习,让学生掌握演唱过程中的正确呼吸方法。

呼吸是演唱的基础,掌握了正确的呼吸控制方法后,学生在演唱各类歌曲时都能驾轻就熟。反复的呼吸练习不仅能改善学生气息不足的问題,还能改善咬字不清、吞字、吐字不足等问题,提亮音色,拓宽音域,使演唱过程事半功倍。

以经典女声合唱歌曲《葡萄园夜曲》为例,这首歌对演唱者的气息控制能力要求极高,声音要做到轻柔的同时而不虚,合唱中,要做到这一点就要求所有合唱队员的呼气和换气口必须保持一致,且声音要保持在一个高位,用气流带动声带的振动,发出声音。乐曲的后半部分为无歌词的吟唱,这部分内容的演唱情感更为饱满强烈,要求演唱者气息流畅,音色明亮,但要做到亮而不爆,亮而不尖,这要求演唱者在演唱时保持身体放松,有效地控制住气息。在练习的过程中,学生可从轻声哼唱开始,找到共鸣的位置,再慢慢地填入歌词找到演唱的感觉,结合歌曲的情感和内容,用心体会每个段落中呼吸的控制方法,做到演唱技巧与演唱情感的合二为一。

5.合唱中的咬字与吐字。咬字对演唱效果的影响也不容小觑。清晰、饱满的咬字才能将歌曲中的意蕴有效地传达给听众,才能将音乐的形象和美感生动地诠释、塑造出来。合唱对咬字的要求则更高,因为合唱要实现不同演唱者之间咬字的共性,要做到这一点,就要进行发声过程的统一。演唱中,汉字的发音一般分为三个过程,分别是起声、保持和收声,其中起声对应声母,保持对应韵母。咬字和吐字就是指声母和韵母。唱歌的过程简单来说就是“说声母,唱韵母”的过程。声母虽不能发出乐音,但要为后面韵母的吟唱做铺垫,因此发声时,要用韵母的发声口腔状态带出声母,从而实现从声母到韵母的顺滑过渡。唱声母时要做到准而紧,唱韵母时要做到长而润,收声时则要做到干净而整齐。

三、中职学校合唱训练有效性开展的建议

(一)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采取合适的发声训练

中职学校的学生处于青春期发育的时期,很多学生开始变声,因此在合唱训练过程中,教师应注意保护学生的嗓子。每次发声练习的持续时间不应过长,一般以10-15分钟为宜,同时要注意对学生呼吸、口型、发声等技巧的训练,使学生掌握到科学的发声技巧,以呼吸带动发声,而不是一味地用嗓子发声,这样才能让演唱的过程不费力。

发声练习要以中声部的练习为主,当学生掌握了合理的发声方法后,再逐步向高声部过渡。可把简单、柔和的音阶练习作为发声练习的基础,在练习时要提醒学生避免用喉音演唱,或大喊大叫。此外,还需注意真假声的合理切换,由于青春期的学生声带发育不成熟,音域较窄,在唱高音时,主要依靠声带的边缘振动,若长期用真声进行演唱,可能会损坏声带,因此,当音域超过学生真声的限值后,应转化为假声。教师可利用母音连接练习和声韵字音练习来帮助学生掌握真假声转换的技巧。在日常练习中,教师应注重扩宽学生的音域,要求学生发声时共鸣腔打开,气息通畅,喉头稳定。

(二)有针对性地进行视唱练耳

音准是决定合唱效果的关键因素,而视唱练耳是解决音准问题的有效途径,此外,视唱练耳还能提高学生的识谱能力、节奏感等。视唱练耳应遵循从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若学生的声乐基础较差,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和需求,自己编选练习曲目,进行有针对性的练习。视唱训练的练习曲目也应难易适当,一般选择学生练习2-3遍后便能基本掌握的曲目,这样不会打击学生练习的积极性,有利于保持学生的兴趣。如果练习曲目难度太高,学生反复练习多次仍无法有效掌握,则可能引起学生的烦躁情绪;如果练习曲目难度过低,则学生容易感到枯燥。因此,视唱训练的练习曲难度必须结合学生实际。

(三)二声部合唱的练习要有针对性

合唱区别于独唱的最大特点就是融合了二声部合唱,这也是合唱的难点所在。因此,在合唱训练中,二声部合唱练习是重点环节。在合唱练习前,教师首先要确保两个声部的队员对各自的旋律已熟记于心,这样才能确保合唱时,两个声部不会彼此干扰,影响音准。合唱训练应遵循由浅入深的原则,先练习音阶、音程、旋律、节奏等基本内容,再练习强弱变化、节奏转换等进阶内容。

教师还可采取轻声训练的方式,让学生在演唱本声部的旋律时,注意倾听其他声部的演唱,长期的轻声训练一方面可提高学生演唱过程中的抗干扰能力,另一方面也可提高不同声部之间的协调与配合能力。在演唱难度较高的曲目时,教师可先担任第二声部的演唱,来与第一声部的学生进行配合,第二声部的学生再通过轻声演唱的方式加入教师,再逐渐放大音量,与第一声部相融合。教师也可让学生轮流领唱,让学生更深入地感受两个声部间的交流,树立学生演唱的自信。

在练习曲目的选择上,当今学生可能会对民歌、歌剧等传统合唱曲目缺乏兴趣,而偏好流行曲目,这表明学生的音乐审美素养仍需进一步培养,教师可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加强对传统合唱曲目的赏析,让学生深入体味这些传统经典曲目的魅力所在。教师还可对一些复杂、难度过大的传统曲目进行改编和简化,使其更符合中职学校学生的学习需求。在改编时应注意各个声部的旋律性,往往是旋律性越好,学生越容易掌握,学习的积极性也越高。另一方面,教师也可根据学生的兴趣,将一些经典的、传唱度较高的流行歌曲通过改编引入合唱曲目中,从而激发学生练习的积极性。这也对教师的作曲能力和改编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应在日常教学的过程中注重积累和学习,关注国内外音乐发展的动态,掌握最新的作曲和改编趋势及技巧。

(四)重视训练与实践相结合

合唱是一种实践性很强的音乐表现形式,它要求学生在掌握一定乐理知识的基础上,面对听众演唱音乐旋律,塑造音乐形象,传递乐曲思想,通过音乐实现与听众的互动。将训练与实践相结合可让学生在不断登台表演的过程中,提升自身的心理素质,从而在正式表演场合中自然、放松、大方、得体。此外,通过实践表演过程中学生与观众之间的互动,学生能切身体会到音乐的感染力和魅力,感受到表演成功后的幸福和喜悦,从而增强合唱练习的动力。扎实、有效的训练是实践的基础,而实践的正向反馈又为训练提供了动力,合唱教学中训练与实践相融合将起到“1+1>2”的效果。

合唱不仅仅是一种精深、广博的艺术表现形式,更是陶冶情操、提升审美的有效途径。在中职学校音乐教学中合理利用合唱训练,可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教师应根据中职学校学生的特点,采用科学、合理的训练方法开展合唱训练,为学生创造和谐、愉快的训练环境,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充分发挥音乐教学在素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 王国鹏.中职教育中的合唱教学[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6(6).

[2] 路晓娟.职业高校音乐课堂中合唱教学的有效性[J].通俗歌曲,2017(4).

[3] 范军.中职音乐教学培养学生学习主动性的策略[J].新课程研究(中旬), 2014(6).

猜你喜欢
合唱训练中职音乐音乐素养
职高合唱训练中跑调问题的解决措施
中职音乐教学如何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信息技术在中职音乐教学中的运用
浅析合唱训练的基本方法及注意问题
合唱有益于农村学生行为习惯之养成
谈幼儿音乐素养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