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校友的“萝卜大王”为农大捐款啦

2023-07-25 20:45周红飞杨艺辰
农村农业农民·B版 2023年7期
关键词:农业大学校友萝卜

周红飞 杨艺辰

“其实当时我就是在抖音上看到了河南农业大学120周年校庆,发现农大为农业作了那么多貢献,作为农民,这些年条件好了,我就想支持一下咱的农业大学,鼓励一下学农的学生,这点钱真不多,你们还专门过来感谢,不值当,不值当。”

6月28日下午两点半,日头正高,河南省永城市蒋口镇洪楼村民兴种植专业合作社联合社的冯雷顾不上休息,张罗着伙计们把刚装上车的货物码齐。今天,这辆满载6万斤胡萝卜的大车就要发往湖南,其他几台拉货的车辆已经在路上。

说话间,一辆挂着豫A牌照的商务车驶了过来。“请问哪位是冯雷?”当冯雷说明身份后,来者惊叹:“你就是冯雷?这么年轻!我们一直以为是位老伯伯。”说着话,车门迅即打开,来者一把握住冯雷的手:“老乡,终于见面了,感谢你!”

来者是河南农业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办公室主任闫东一行人,他们带着满满一大包学校选育的优质种子和感谢信、邀请函,经过了近4个小时300多公里的车程,专门来感谢网上“神交”一年却未曾谋面的冯雷。而这场线下“奔现”的故事,还要从一年前说起。

2022年9月5日,河南农业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接到了一个电话:“你好,我想给农大捐款1万块,请问怎么转账。”打来电话的,就是冯雷。

“当时我还以为是校友,结果问了说不是,只说自己是一个农民,就想给河南农业大学捐钱,而且啥条件都不提。”工作人员吴静老师回忆说,接到这个捐款电话后,她就将校友联络办副主任闫东的联系方式给了对方。

作为“盛产”校友企业家的河南农业大学来说,接受捐款不足为奇。前有王泽霖教授捐款8000余万元,后有校友秦英林向母校捐赠10亿元,还有数十万元、上百万元的捐款不胜枚举。“但是,一位过去和农大没有任何交集的农民朋友给学校捐钱,令我们十分意外和感动。”闫东说,当时对方要了学校教育发展基金会的账号,但是3天后却给他的微信里转了1万元钱。原来,因为个人对公转账程序较为复杂,冯雷对转账流程又不熟悉,他往永城市里的信用社、邮政银行等多家金融机构跑了好几趟都没有转账成功,最后索性把钱打到了闫东微信里,再由他代转。

“当时我们都很感动,就想来看望这位慷慨的农民朋友,结果又遇上了疫情。”闫东说,当时校友办给冯雷寄送了捐赠证书,准备在2023年校庆前后邀请冯雷到校做客。“没想到今年6月15日,冯雷再次通过微信给我转了2万元。”两次慷慨解囊,也让学校对这位神秘的农民朋友产生了好奇:“一位农民能这么支持农业大学,我们必须要上门道谢,看看有没有可能做些什么。”于是便有了开头的一幕。

“其实当时我就是在抖音上看到了河南农业大学120周年校庆,发现农大为农业作了那么多贡献,作为农民,这些年条件好了,我就想支持一下咱的农业大学,鼓励一下学农的学生,这点钱真不多,你们还专门过来感谢,不值当,不值当。”看到河南农业大学老师专程来感谢自己,冯雷反倒有些不好意思起来。

要是放在早些年,冯雷是肯定舍不得捐这笔钱的,毕竟要挣到3万元钱的净利润,就意味着要卖掉10多万斤胡萝卜。说起自己的创业路,他有些感慨:“也就是这三年,合作社才发展起来了。”

今年40岁的冯雷已经和萝卜打了20多年的交道。他18岁开始跟着父母卖蔬菜,24岁时回到老家在村里承包了180亩土地种植萝卜。他常年关注着萝卜品种的改良和创新,持续寻找优质种子,在不断地试验探索后,凭着踏实肯干和对市场信息的敏锐捕捉,终于种出了个头整齐、口感脆甜的白萝卜和胡萝卜,一经上市便一售而空。于是,他开始扩大种植规模,先后在周边乡镇承包土地,并成立了两个种植专业合作社,又建了合作社联社。

“现在早已经不是传统的种地方法了。”随着规模扩大,冯雷又投资建起了清洗车间、大型冷库,购置了各类农机设备,目前已拥有上千万元的厂房设备等资产。

“北斗导航无人驾驶线播机、打药机、旋耕机、翻地机,滴灌系统,实现了耕、种、管、收一体化作业。”全程机械化省时省力,令冯雷如虎添翼,“每亩地一季平均能产胡萝卜1.5万斤,利润有2000多元。”周边村民看到冯雷种植胡萝卜和白萝卜挣钱后,也纷纷跟着搞起了萝卜种植。冯雷为村民无偿提供种植技术,带领村民共同致富,成为村里的致富带头人。现在,已经有62户人家跟着冯雷种起了萝卜,联合社萝卜种植面积已有万亩,产品供不应求,远销韩国、越南、柬埔寨、俄罗斯等地。

在参观冯雷的种植基地时,闫东一行遇到了“万能农机手”谢迎利。1989年出生的他是冯雷团队里为数不多的年轻力量,3年前,他从众人看好的国企辞职回到老家,跟随冯雷种萝卜。经过几年历练,从前几乎没种过地的他,现在已经能熟练地驾驶“东方红”在田间地头完成各种复杂的操作。“坐在‘空调车里就把地种了,”说起现在的生活,谢迎利很满足,“收入好,离家近,比在外地打工强。”

闫东一行在看望过程中一边感慨现在农业生产的今非昔比,一边也在询问有没有学校能够提供帮助的地方。看到河南农业大学的满满诚意,一开始绝口不提困难的冯雷终于开了口:“现在产业越大,越发现缺人才,尤其是缺少有文化、有能力、懂技术的年轻人。”

打开了话匣子,冯雷说起了他的“近忧”:眼瞅着规模起来了,设备配齐了,但是管理水平拖了后腿。合作社里没有专业的财务人员,没有掌握植物保护知识的技术员,更别提专业的管理体系。村里剩下的大多是七八十岁的老人,连自己的儿子都跑去大城市打工,招不来人的冯雷苦笑着说:“合作社规模不小,但在管理上,我现在就是个‘光杆司令。”

苦于没有专业人才,冯雷的许多发展计划都难以实现。他一直想把这些年流行的大数据技术应用到蔬菜种植中;把耕地、播种、施肥、杀虫、收割等各环节进行详细的记录,结合气候的影响、土壤的差异,作出最优的种植管理决策,高效管理农田;还有测土配方技术,通过对土壤的精密检测和对种植作物全年生长所需的养分量进行分析,进行有针对性的施肥。没上过几天学的冯雷认为,只要有了技术和人才的辅助,他就能从每一粒种子中获得更高价值:“我从前没好好读书,现在可是真的知道知识有多重要了。”

“群众的难题,就是我们的科研课题。”这是河南农业大学服务“三农”的理念,也在此次探访冯雷的际遇中再次得以体现。围绕冯雷的难题,闫东一行和冯雷谈起了联合建立科技小院、设置植保奖学金、选派专家指导、针对性推荐优秀毕业生到岗就业等一揽子设想。

“我们一定鼓励更多的同学们走到‘三农一线来,立足农业,服务农民。”面对农大的热情,冯雷则豪爽地说:“广阔天地,大有作为,我热烈欢迎!”

不知不觉中,太阳已西沉。因为还要赶回郑州,双方依依惜别。“马上就是我们的‘校友返校周,热烈欢迎你带着家人到农大做客!”“一定一定!”

临行前,双方的手又紧紧握在一起。

投之以桃,报之以李。这场数百里的奔赴也是河南农业大学厚生丰民办学理念的具体体现。同样是商丘这片土地,早在1997年,河南农业大学郑祥义教授在民权县人和镇开展科技扶贫工作,将所有精力投入到苹果产业,最后因积劳成疾永远倒在了这方热土上。

“以冯雷为代表的农民朋友对学校的支持充分说明了农业大学和农民心连着心。这笔捐款不仅是爱心,更是农民朋友对农大的关注和期望。”河南农业大学校长介晓磊说,“我们在备受感动的同时深感责任重大,我们农大人一定会将农业农村农民的事情当成头等大事,认真落实总书记给全国涉农高校书记校长和专家代表的回信精神及给中国农业大学科技小院学生的回信精神,努力培养更多适应农业现代化发展需求的知农爱农新型人才,鼓励更多学生走向农村、扎根基层,用朝气和学识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贡献青春力量。”

[责任编辑:冯春久]

猜你喜欢
农业大学校友萝卜
安庆师范大学优秀校友
湖南农业大学通知教育中心
安庆师范大学优秀校友
校友风采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征稿简则
校友风采
중국인 학습자의 한국어 발음에서나타나는 오류 분석 연구―홑받침 발음오류를 중심으로
种萝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