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留过去的想象

2023-07-26 16:35子旋
科幻世界 2023年5期
关键词:阿克曼科幻世界雨果

子旋

科幻总是面向未来的,但整理、记录、保存科幻的过去可以讓我们停下脚步思考科幻未来的道路。在过去的年代里,有一些人保管着我们过去对于未来的想象,或许这是我们得以走到今天的原因之一。这些存留着的想象,以博物馆的形式展现在大众眼前。本期“惊奇档案”,让我们走进世界各地的科幻博物馆。

头号粉丝阿克曼

第一站要带大家去的,自然是迄今为止雨果奖唯一“头号粉丝”奖得主弗雷斯特·阿克曼的家。

阿克曼与他的藏品们

这个“头号粉丝”可不是吹的,阿克曼不懈努力近七十年,在坐落于洛杉矶的“阿克曼大厦”里收藏了三十多万件与科幻、奇幻和恐怖相关的书籍报刊及周边藏品。其中有1926年弗利茨·朗拍摄《大都会》时候的单片眼镜,他购买的第一本《惊奇故事》,五百多个不同版本的《弗兰肯斯坦》,H.G.威尔斯和华特·迪士尼的亲笔信。即使用一整年“惊奇档案”的篇幅,也很难把阿克曼的藏品说个七七八八。

当然,这位“科幻先生”的功劳不只是收藏:世界上第一个科幻粉丝团体“科幻男孩俱乐部”就由他创立,科幻的标志性简称“Sci-Fi”也是他最先叫出;从1939年第一次参加到2008年去世,他只缺席了两次世界科幻大会;他为世界上第一本粉丝杂志撰稿,且他主办的粉丝杂志两获雨果回顾奖;作为经纪人,他与海因莱茵、杰克·威廉森相熟,并且是阿西莫夫的代理,还培养了雷·布拉德伯里和史蒂芬·金;他自己能创作,也做翻译——把自己的和别人的作品转化成各种语言发表;他创办了《电影界的著名怪物》杂志,乔治·卢卡斯和斯皮尔伯格都从他那里获取过灵感,他不辞辛劳地客串了二百多部电影,别人也制作了关于他的纪录片。

史蒂芬·金寄给阿克曼的投稿信

这样一位神人跟中国科幻界自然也有联系,王逢振先生去过他家不下十次,每次都有新发现 ①。《科幻世界》第100期出刊时,阿克曼也曾专门写文章祝贺 ②。科幻世界杂志社前社长杨潇老师也曾拜访过阿克曼家,受到了这个老顽童的热情款待 。③

阿克曼故居现状,图片来自2022年5月的谷歌街景.

但是,美好的日子不总是那么美好。2002年,阿克曼官司缠身,又得了场大病,他搬进了一座“迷你豪宅”,变卖家产来抵御生存危机,只给自己留了一小部分重要收藏。2008年,他和他的朋友们给自己办了场活葬礼,然后与世长辞,他的朋友凯文·伯恩斯负责把他的东西变卖和捐赠。除了卖掉的和丢掉的,这些东西有的去了雪城大学,有的去了西雅图科幻博物馆,还有的在他固定聚餐地点“馅饼之家”的三位女服务生手里。2016年,开发商打算把阿克曼的房子改建成停车场,遭到了邻居们的反对。邻居们认为那是好莱坞的“圣城”,非常珍贵,还向文化遗产委员会申请了保护。但在短暂的拖延之后,开发商还是成功地推平了“圣城”。

西雅图科幻博物馆

乐观来说,我们还有之前提到过的西雅图科幻博物馆。早在“2012年世界末日”前夕,《科幻世界》就已经带大家游览过一番了 ④。不过现在,这个地方有了许多变化。

由乐器和电脑组成的雕塑,意在“让音乐充满活力”。

以前叫“体验音乐计划与科幻博物馆及名人堂”⑤,现在被称为“流行文化博物馆”⑥,创始人就是大名鼎鼎的比尔·盖茨的前合伙人——款爷保罗·艾伦。博物馆建筑面积有13000平方米,涵盖了以摇滚和科幻为主的各种流行文化相关藏品,存放有世界上最多的手写歌词、乐手们用过的乐器和演出老照片,有《星际迷航》里柯克船长的椅子、《星球大战》的死星模型和《终结者》里的T-800。从机器人到喷气背包再到太空服、镭射枪,这里应有尽有。花三十美元买张门票,你就可以穿越时空,先扮成摇滚巨星给虚拟观众们演奏一曲,在《世界大战》的世界里击败黑衣人,最后驾驶“企业号”到唐约瑟星门去,一切的一切尽在掌控之中。

流行文化博物馆打造的实景《我的世界》

来到这里,不可不瞻仰科幻与奇幻名人堂。名人堂成立于1996年,于2004年从堪萨斯大学的詹姆斯·冈恩科幻研究中心迁来。除了道格拉斯·亚当斯、托尔金这些科幻奇幻著名人物外,各类作品也是名人堂的组成部分。《神秘博士》《黑客帝国》等经典作品自然在列,甚至连特摄片《哥斯拉》、桌游《万智牌》、电子游戏《塞尔达》系列都被收入囊中。博物馆运用一系列先进的交互手段,让科幻迷们打破隔阂,得以近距离感受这些原汁原味的展品中蕴藏的“灵韵”。

两位“叔叔”的重生

第三站,我们来拜见两位“叔叔”:“雨果叔叔”和“埃德加叔叔”。“倆人”目前都住在美国明尼阿波利斯。

其实这是两家书店的名字,前者专卖科幻,后者主营悬疑,店名是在致敬谁,自然无须多言。真正的店主名叫唐·比莱利,1974年,还是法学生的他决定做点有意思的事情,于是用助学贷款租了个小店面,进了些书,当上了书店老板。1980年,他拓展了自己的商业版图——售卖悬疑小说。2001年,担任书店经理二十五年之久的斯科特·伊梅斯溘然长逝,他能记住所有顾客的名字和喜好,能给所有顾客推荐最适合他们口味的书。2020年,两位“叔叔”受到了因乔治·弗洛伊德黑人事件而起的动乱牵连,比莱利眼睁睁地看着自己四十六年来收藏的二十万册书付之一炬,其中还包括不少已逝作者的签名本和绝版孤本。 ①

阿西莫夫曾使用过的打字机,现收藏于流行文化博物馆。

名人堂奖杯——一个精致的金色单筒望远镜,或许还有些实用价值。

站在书店废墟中的比莱利坦然接受了这一无妄之灾。在他看来,他所有的藏品都不如一千米外逝去的那个生命重要(指乔治·弗洛伊德)。七十岁的他本可以靠保险公司的赔偿金安享晚年,但书店的忠实老粉告诉他:要是你不开店,那我们就真没地儿买这些东西了。为了“雨果叔叔”的“涅槃重生”,科幻作家们纷纷寄去自己的签名本,科幻迷们也发起众筹来帮助比莱利渡过难关。经过两年的艰难筹备,目前两家店在距离原址三千多米的地方已重新开张。但时至今日,纵火者仍未找到。

从美国到欧洲

欧美国家的科幻氛围不可谓不浓,从博物馆的密度就可见一斑。

除了刚才介绍的位于美国西海岸和北部的两个地方,东海岸还有华盛顿科幻博物馆。这个博物馆从2013年开始筹办,参与者都是为爱发电的志愿者。他们的愿景是做全世界最大的科幻博物馆,但到现在都还没有一块儿实际存在的场地。最近几年,他们转战开发线上博物馆,希望能用虚拟现实技术给科幻迷们整点新花样。

唐·比莱利站在大火后的“雨果叔叔”面前

英国也有着相当悠久的科幻传统,写出奠基式科幻作品《弗兰肯斯坦》的玛丽·雪莱就是英国人,H.G.威尔斯、亚瑟·克拉克和道格拉斯·亚当斯也都是英国作家。时至今日,电影和电视剧等视觉媒介成为科幻迷们爱上科幻最重要的原因之一,英国国家电影与科幻博物馆应运而生。影迷们可以在这里找到各种各样出现在影视作品中的原版道具,有达斯·维达的头盔,《星球大战》主题曲的管弦乐乐谱,罗慕兰人、克林贡人和瓦肯人的衣服等等。除了科幻作品,英国国民偶像剧《007》系列和《夺宝奇兵》这些脍炙人口的作品也有一席之地,他们甚至在馆内1∶1原模原样复刻了《神探夏洛克》中的公寓。

新开张的“雨果叔叔”科幻书店

和别的博物馆一样,位于意大利都灵的MUFANT科幻博物馆也分为“纸浆杂志专区”“星际迷航专区”“星球大战专区”“神秘博士专区”“科幻漫画专区”和“奇幻专区”等,但这里不仅展示物品,馆方更愿意称它为“实验室”,一个可以让人们意识到自己仅仅是处于多重宇宙中某个平行时空的实验室。科幻世界的编辑们早在2019年就已经带大家游览过MUFANT,如有兴趣,你可在《科幻世界·译文版》2019年1月刊文章《小小MUFANT,大大科幻史》中一探究竟。

世界各地与科学相关的展馆或多或少也会做一些科幻相关的展览,比如持续到2023年5月的英国科学博物馆的科幻特展、美国航空航天博物馆的科幻专区——当然,还有科幻世界不定期办的各种科幻展。篇幅有限,这里就不一一展开介绍,留个悬念,希望各位读者有朝一日都可以去实地探访一番。

华文与他的“马门溪龙”

最后一站,让我们回到中国。

有科幻之都美誉的成都,怎么可能没有一家科幻博物馆呢!科幻迷华文大学时就是科幻协会的会长,又一直在做科幻周边的创业项目,他从2018年开始筹建的马门溪龙科幻图书馆和鹦鹉螺科幻历史博物馆,时至今日已经有了一定规模。“鹦鹉螺”主要用于收集和重现中文科幻发展史,“马门溪龙”则向科幻迷借阅书籍,相辅相成。

华文主要收集中文科幻相关的藏品:有民国时期的科幻小说原本,新中国第一部长篇科幻《梦游太阳系》,五六十年代的科幻连环画,八十年代的科幻剧本和与科幻相关的剪报,作家们的签名本、手稿和通讯信件等。中文科幻作品出版的几乎每一个版本,都能在那里找到,甚至相当多的图书和杂志是对外借阅的。

英国国家电影与科幻博物馆的原版道具藏品

除了日常整理和介绍各种藏品外,华文最主要的工作就是接待慕名而来的科幻迷。像笔者这种三天两头就要去查阅资料的幻迷,早就开启“自助模式”,不劳馆主费心。如果你来到成都,已经在各个科幻“景点”巡游了一圈,最后记得去华文的马门溪龙图书馆坐一坐,跟他套套近乎,他也许会让你摸摸那些珍品,让过去和未来都凝结在此刻。图书馆里还有四只馆猫,你也可以带上猫粮和猫罐头,这也许是你参观图书馆的“敲门砖”呢。

MUFANT科幻博物館的杂志藏品

科幻博物馆中,除了那些巨大的公共建筑,自建博物馆基本与路人无缘,只有狂热的科幻爱好者才会专程拜访。这也是科幻博物馆的乐趣和魅力所在,馆主百分百都是正儿八经的科幻迷,他们会毫不吝啬地向大家展示自己的藏品,热情地接待每一位访客。阿克曼的博物馆每周六向科幻迷开放,几十年间共计接待了五万余名访客,包括曾登上月球的巴兹·奥尔德林;“雨果叔叔”书店更是滋润了几代科幻迷,店主女儿还开设了“叔叔们的故事”项目,收集和书店有关的故事;就连马门溪龙科幻图书馆,也是科幻迷成都“科幻寻旅”的必达之地。

科幻世界参与举办的

马门溪龙科幻图书馆

虽然上面说到的这些“文物”对科幻迷来说有着极高的收藏价值,但最重要的是人。收藏者也好,来访的科幻迷也好,大家能够聚在一起谈天说地、畅聊科幻,或者来场惊险又刺激的跑团 ①,才是最有意思的事情。博物馆除了留存过去对未来的想象,更重要的是给了大家相聚的机会。科幻小说是向前看的小说,科幻迷们也一直在创造着无限可能。

【责任编辑 :尾 巴】

①详见《科幻世界》1993年5月刊文章《阿克曼和他的科幻博物馆》。

②详见《科幻世界》1994年9月刊文章《Mr. SF科幻先生》。

③详见《科幻世界》1997年2月刊文章《科幻先生阿克曼》。

④详见《科幻世界》2012年10月刊文章《幻想的世界——西雅图科幻博物馆》。

⑤Experience Music Project and Science Fiction Museum and Hall of Fame,简称EMP/SFM。

⑥Museum of Pop Culture,简称MoPOP.详见《科幻世界·译文版》2020年7月刊文章《雨果叔叔×埃德加叔叔蒙难记》。

猜你喜欢
阿克曼科幻世界雨果
来自科幻世界的高科技
嗜黏蛋白阿克曼菌与肥胖相关代谢性疾病的研究进展
科幻世界(1)
雨果剃发
雨果剃发
雨果的“谎言”
奇妙的科幻世界
总统制的优点——为何偏好德国而非美国宪法的阿克曼教授是错的
Trekking Cat Country By Tyler Roney
如果雨果的哈尔威船长说了假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