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史意识培养在高中古诗文教学中的应用

2023-07-26 10:39刘玉萍
高考·上 2023年5期
关键词:教学应用

刘玉萍

摘 要:文学史意识培养有助于改善语文古诗文教学存在的工具性问题,提高古诗文教学的文学性,体现出古诗文教学的育人功能。本文结合课程改革、素质教育等要求,联系文学史意识内容、古诗文承载的历史意义以及作者丰富的情感等,研究文学史意识培养对学生阅读、写作、提高语文核心素养等方面的影响,最后列举文学史意识培养路径,分析如何有效将文学史意识应用在古诗文教学中。

关键词:文学史意识培养;高中古诗文;教学应用

文学史意识培养能够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写作能力等,提升学生对语文知识的认知,学生在文学史意识的影响下,提高古诗文学习兴趣,激发学生深入探索古诗文的积极性,增加学生古诗文知识积累量。学生在课堂上积极跟进教师课堂教学活动,深入理解古诗文语言结构、文字应用等特点,提高自身对古诗文的理解深度,增加学生见识,提高学生对语言文字运用的理解,改善课堂学习氛围,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实现古诗文教学目标。

一、文学史意识培养在提高学生独立阅读能力中的应用

文学史意识培养在古诗文教学过程中能够帮助学生梳理古诗文的起源、发展、创新等,逐步培养学生的艺术感受与理论素养。艺术感受在于调动学生的情绪,在学习古诗文的过程中感受作者的情感与写作手法,学生通过古诗文想象作者形象,了解时代特点,养成良好的审美与鉴赏能力,激发学生对古诗文学习的兴趣[1]。理论素养的培养在于学生受到文学史意识的影响,了解古诗文发展受到朝代、地域、阶级、文体渗透、雅俗共赏之间的推动等各种复杂因素的影响。例如:《念奴娇·赤壁怀古》的文体是词,词的发展始于梁代,由五言诗、七言诗以及民间歌谣发展而成,最开始以音乐的形式广为流传,所以,词的发展源头是曲词。学生了解到词(曲词)的字数和句子长短是固定的,有一定的格式,句式参差不齐,以长短句为主,词中声韵规定特别严格,用字要分平仄。因此,文学史意识培养在古诗文教学中帮助学生构建古诗文发展、体裁、特点、意义等理论知识框架,降低学生在阅读与理解古诗文时的难度,提升学生理论素养。

文学史意识可以理解为古诗文写作手法、艺术表现手法的创新、继承与发展、观念意识、时间空间意识等内容,还需要考虑到政治条件、社会学术风尚、时代风气、统治者文化政策等内容,可以总结为历史条件。文学史意识包含的内容,学生不需要全部掌握,教师将文学史意识培养融入古诗文教学中,利用其中本源的、贯穿始终的内容作为教学重点,如写作手法的变化与发展,在它们身上引申出更多含义,展现古诗文的包容力以及强大的解释力。针对目前古诗文教学存在的模式化问题,如以古诗文考试内容作为古诗文教学内容,将文学史意识中关于写作手法发展的知识应用在古诗文教学中,丰富古诗文教学内容与内涵,学生根据自己对古诗文的感悟以及对写作手法的了解,搜集并查找相关知识帮助自己提高对古诗文的理解,如教师帮助并培养学生利用自己的判断方法与翻译方法对古诗文中的词语进行翻译,提高翻译准确度,学生在这一过程中逐渐形成自身个性化的审美与思维判断方式,在阅读与学习中具备解释与反思能力,达到提高学生古诗文独立阅读能力的目的[2]。

二、文学史意识培养在学生个性化写作能力中的应用

采用比较法考查学生的作文写作结构与特点,我们会发现,学生的作文存在着模式化、千篇一律的问题,没有“风格”,受制于考试要求,没有创新,但如果学生尝试创新还会面临着自身能力不足问题,甚至不能保障创新风格的作文基本的思路清晰。那么如何让学生的写作能力既不会超出考试要求,又可以展现出自身的特点,在教师面前眼前一亮呢?根据作家、文学评论家——哈罗德·布鲁姆提出的“影响的焦虑”这一概念,文学对写作具有积极影响,能够提高写作感染力。因此,在古诗文教学中需培养学生的文学史意识,引导学生对古诗词进行意义扩容。例如:李清照——《声声慢》这首词中,“冷冷清清”描述的不仅仅是周边环境的凄凉冷落,还有一种孤立无援的情绪在其中,针对这一写作手法的意境描述,学生理解、借鉴、学习,并作为自己的写作创作源泉,在写作过程中进行尝试、练习、继承与发展,最终形成自己的写作风格。

三、文学史意识培养在提高学生语文核心素养中的应用

以文化传承与理解这一核心素养为例,在古诗文教学过程中,结合文学史意识中写作手法的创新与发展,联系古诗文内容与形式的多样化与发展,让文学史意识成为可以用语言文字描述的理念,引导学生通过古诗文学习感受到文化的发展,思考当今时代如何提高我国优秀文化影响力的创新路径等,让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以及思想在学生的心里生根发芽并茁壮成长[3]。

以学习并理解古诗文的艺术表现手法为例,现当代描述思念与怀念这一类情感的文章以及诗歌更丰富多彩,例如余光中对家乡的思念——《乡愁》等,那么中国古代诗文中如何描述思念呢?例如张若虚——《春江花月夜》这首诗中,“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这一句描述了月夜中思妇与游子的两地思念之情,利用“白云”“青枫浦”作为情感寄托载体,原因在于白云的飘忽寓意着行踪不定,“枫”“浦”在诗中又常用为感别的景物、处所,这两句连接了两个场景,但两处场景的人却有一种相思,一往一复,诗情荡漾,曲折有致。学生通过这首古诗文的学习,了解到古诗文艺术表现手法的多样,本首诗中利用间接抒情、借景抒情、融情于景的艺术表现方式,这些艺术表现手法应用在一首诗中,且应用效果显著,提高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因此,文学史意识培养在古诗文教学中让学生不仅看到古诗文具有的丰富内涵,还让古诗文教学具有提高学生核心素养的教学效果[4]。

四、文学史意识培养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中的应用

从字面意思理解文学史意识,可以将其理解为我国文学的发展,古代文学中,古诗文是重要的载体,古诗文内容丰富多样,像是白居易写百姓生活、辛弃疾写家国情怀与壮志未酬等。笔者结合刘跃进《文学史研究的多种可能性》一文中关于文学研究热点内容的讨论,分析并了解到文学史离不开社会阶级、物质生存与时空观念,也就是古诗文写作内容的中心思想离不开这三点。将这三点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确保古詩文教学中立德树人教育理念的落实与贯彻、提高学生民族自豪感与民族自信相融合,利用文学史意识培养让学生在古诗文学习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提升自身思想素质,成为一个有理想、有志气、有家国情怀的当代青年。例如:诗经中《秦风·无衣》这首诗的教学中,充满了激昂愤慨、同仇敌忾的气势,体现了秦国上下一心的爱国精神。教师在这首诗的教学过程中,将古诗文艺术表现手法与写作手法的发展离不开的社会阶级、物质生存与时空观念融入其中,学生结合自身历史知识的积累,感受这首诗中浓烈的情感,领悟这首诗的感人情怀,最后,结合秦始皇建立秦朝这一伟大功绩,明白古诗文的发展离不开社会领导人与民众的上下一心,它焕发活力的原因是反映了社会老百姓的心声。

教师在古诗文教学过程中,结合古诗文表达的情感引导学生联系社会实际,以团队合作为例,让学生思考:只有小组内每一个组员团结协作,向一个目标看,最后才会获得发展与进步。进而与社会发展相结合,学生在未来的学习与生活中要坚持不懈,懂得与他人合作,听取他人意见,尊重他人工作成果,认识到社会上每一个人都规范行为与思想会带来的发展,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与道德行为素养,培养学生成为优秀的社会主义人才,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贡献力量。

五、文学史意识培养路径

(一)单篇古诗文文学拓展

语文教学过程中需要避免将学生框架在古诗文所处的朝代、人物、写作手法等知识中,带领学生进行文学知识拓展能够激发学生的联想力与好奇心,如诗中借物抒情手法,物体为何能够展现出诗人的情感等。文学拓展的深入能够帮助学生了解更丰富的历史知识,看到更加全面的文学与时代发展特点,对古诗文的了解与认识也会更有层次感,理解古诗文时,代入时代特点,为古诗文赋予更多情感。教师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提高文学知识占比,引导学生提出问题与教师互动,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效率与质量,达到课堂改革的效果。此外,文学拓展能够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看待问题的好习惯,具备良好的思维理念、稳定且正确的看问题态度、明辨是非与判断的能力,从全局角度看待事物发展。

(二)拓展古诗文中的“史”

拓展古诗文中的“史”可以将其他作家的文学作品与文学现象融入其中,利用同一个朝代或者同一时期的古诗文进行深入学习,展现古诗文中美感的不同,体会古诗文风格与写作手法等的发展与变化,了解到写作手法的继承与创新。例如:曹操《短歌行》这一首诗的学习,教师带领学生们将人、事、作品放在特定时间与空间去考察,结合建安文学开展分析,感受战乱状态以及曹操追求不朽名声事业的情怀,进而感受到时代发展的残酷与无奈,学生通过建安文学了解到建安作者用自己的笔直抒胸臆,古诗文风格突出。

(三)写作手法指导

例如《诗经》的写作手法指导,其句式以四言为主,四句独立成章,二节拍的四言句带有很强的节奏感,章法上多采用重章叠句法、叠字法、双声叠韵法,其中重章叠句法是整篇同一诗章重叠,只变换少数几个词,展现动作进程或情感变化,如《秦风·无衣》。叠字法不仅应用在《诗经》中,还出现在李清照的《声声慢》中。《诗经》语言形式形象生动,丰富多彩,不仅具有音乐美,在表意和修辞上有良好效果;《诗经》的押韵是一章中只用一个韵部,隔句押韵,韵脚在偶句上。将以上知识对学生进行阅读指导,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快速进入《诗经》的氛围中,体会《诗经》的修辞手法与艺术表现形式。

(四)创新教学方式

1.探究性教学

学生在学习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这首诗的过程中,文章题目体现了人生最动人的良辰美景。那么春、江、花、月、夜这五种事物分别意指什么呢?教师在这一问题引导下,带领学生探寻这首诗的奇妙艺术境界。整首诗由景、情、理依次展开,由三部分组成,那么三部分如何划分且分别代表什么呢?这首诗的第一部分写了春江的美景,第二部分写了面对江月由此产生的感慨,第三部分写了人间思妇游子的离愁别绪。这三部分分别采用哪些艺术手法呢,对学生有哪些启示?教师引导学生深入分析古诗文特点,展现古诗文学习的乐趣,丰富学生的文学知识。

2.合作性教学

教师将学生进行分组,展开小组合作性学习。教师带领学生开展古诗文深入学习方面的合作,例如:在学习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这首词时,让组内学生共同商讨该词主题,之后将讨论结果向全班同学进行展示,这一环节吸引学生注意力,影响学生的情绪与思路,带动班级全体学生共同讨论该词的意义与内涵,分析这首词中反映的社会问题,如皇权统治下,作者清楚地意识到政治斗争的险恶,自身处境的孤危,作者感到难以有所作为。学生结合这首词的时代背景以及作者的人生经历,感叹作者报效国家的强烈愿望,感受到文学的发展离不开社会阶级、物质生存与时空观念[5],且古诗文的发展也离不开这些内容,提高学生对古诗文的兴趣。

3.层次性教学

教师根据学生学情设计教学方案,避免超出学生的理解层次,例如:在李白的《将进酒》这一首诗的学习中,其手法上多用夸张,且以数量词进行修饰,结构上大开大合,非常具有李白七言歌行的特色,但教师在对学生进行修辞手法的教育与学习过程中,需要让学生了解这一手法的使用需要经过不断练习才能逐步掌握,才能体现该手法的亮点与特点,教师在教学中带领学生逐步感受这一手法的精妙之处,避免学生再次陷入模式化的学习中,忽略自身对古诗文的情感。

(五)提高对教师的要求

笔者结合刘跃进《文学史研究的多种可能性》这一文章关于文学发展与研究的描述,分析学生文学史意识的培养需要让学生走进文学,走出文学,最后回归文学,因此,教师在培养学生文学史意识以及解读古诗文的过程中,需要认识到古诗文的发展离不开人民群众与社会生活,古诗文反映社会实际,分析古诗文情感要全面展示历史场景,在教学过程中贯彻正确的三观与社会认识,促进学生健康发展,让学生在古诗文学习中了解我国文化与文学的发展。

结束语

文学史意识培养在高中古诗文教学中的应用让学生获得的知识不再是单一且模式化的,而是让古诗文学习更有内涵,让古诗文教学具有教育意义。将文学史意识培养贯穿于古诗文教学中需要教师进行课程改革、教学方式改革,提高古诗文教学质量,扩充古诗文内涵,丰富学生情感,提高学生语文核心素养与综合素质,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发展。

參考文献

[1]蒋伟男.出土文献在中国文学史教学中的价值与运用策略[J].晋中学院学报,2022,39(5):82-85.

[2]马晓华.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历史精神培养[D].湖北:华中师范大学,2021.

[3]李媛媛.例谈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对名著进行拓展[J].黑河教育,2021(8):24-25.

[4]梁艺.高中语文教材中古诗文植物意象的审美教学研究[D].广东:广州大学,2021.

[5]张佳丽.高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策略研究[J].百科论坛电子杂志,2021(22):613.

猜你喜欢
教学应用
数学概率统计在实际生活重要领域的应用
情境教学法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
民间剪纸在高中美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多媒体课件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联想式教学法在中职历史课堂运用之探究
高中政治教学中对多媒体手段的有效应用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多媒体的应用
中等职业学校开设三维动画课程的教学研究
多媒体教育技术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翻转课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