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教学方法,提高学生数学课堂计算的效果

2023-07-26 21:29林玉莲
高考·下 2023年4期
关键词:效果提升具体方法高中数学

林玉莲

摘 要:在高中阶段,关注学生计算方面的教学,并尝试对计算教学的方法进行一定的优化与调整,选择能够激起学生进行数学计算兴致的方式来辅助教学,不仅可以从思想上改变学生对于学科教学的看法,让学生对计算变得不再陌生和抵触,同时也让更多的教师在学科教学当中愈加关注学生计算方面的教学,并开始将其视为教学的核心内容来展开。鉴于此,为了让学生在数学课上求解习题的过程变得有效,既需要教师在班级范围内试着为学生打造和构筑一个好的计算环节,协助学生形成一定的计算思维,又要从学生对数学计算的好感入手,利用具体的计算类情境来帮助学生获得好的计算体验,真正意义上让数学计算不再是学生学习数学的“拦路虎”。

关键词:高中数学;学生;课堂计算;效果提升;具体方法

新课标十分强调学生的发展,因此,在高中的数学课上,需要强化学生计算方面的教学,提升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但是,就目前课程教学的形式来看,计算教学工作在实施阶段有着不少的问题没有得到解决和处理。其中,最为严重的就是数学计算的过程是比较枯燥且无趣的,因此,很多学生对数学计算存在着明顯的抵触和畏惧心理,本能地不愿意把时间和精力用在对一些数学习题的求解上。加上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计算时,往往采用以讲授式为主的授课方式,缺乏新意,很难激起学生进行计算的兴致。正是这些问题,导致高中学生在数学课堂上的计算一直不理想。因此,本文在深入分析学生计算教学中的问题基础上,试着多角度来展开教学工作,以此来更好地突出学生在数学课堂上的计算。

一、高中数学计算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教师角色转换出现了失衡现象

新课标倡导学生能够在课堂上自主地进行学习与探究,其更加强调教师从一个教学的主导者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合作者和促进者。而这不仅要求教师不能只成为课程教学的实施者,更应该成为学科教学的建设者和开发者,能够在数学课堂上更好地去培养学生的做题解题能力。但是,在实际的计算教学环节,由于学生自身认知上的局限性,很难自发主动地参与到一些计算方面的数学活动当中,这就导致教师不得不干预到学生的学习活动当中,也正是如此,导致一些教师干预课堂的程度过大,影响了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和发挥[1]。

(二)对学生兴趣的激发不够重视

在高中数学课程的教学当中,随着学生所学数学知识的难度不断加深,一些比较抽象的数学知识逐渐成为影响学生学习的阻碍,虽然说,在新课标下,已经逐渐有教师开始尝试去改变教学的手段,利用能够吸引学生的方式来指导学生的计算,但是,依旧有少部分教师在意识形态上存在缺失,没有意识到学生课堂计算的诸多好处,因此,也就没有从这点出发,导致学生的兴趣无法调动起来,很多学生在课堂上一直处于被动状态,整个数学课堂的教学也始终在消极懈怠的氛围中进行,其势必会影响学生在数学课堂上的计算效果。

(三)教师所采用的计算教学方法单一

尽管新课标已经在高中数学教学当中践行与发展了一段时间,教师也逐渐对学生计算方面的教学变得愈加关注和重视,但是,课堂上所采用的计算教学方法还是很单调,尤其是在教师讲授新的内容时,基本上一整堂课全部由教师所主导,由教师全程去讲具体应该如何去计算[2]。加上部分教师在方法上更加注重学生对于一些数学习题的求解,因此,多采用题海战术的方式来达到锻炼和提升学生数学计算能力的目的,很显然,这样的方式并不利于学生计算能力的提升,长时间下去,势必会让学生对于数学计算变得更加抵触和排斥。

(四)学生缺乏有效的计算方法

在高中数学计算教学当中,一些学生早已对习题的讲解变得不耐烦,但是因为自己不懂得独立进行思考,因此,对于一些数学概念、定理和公式的理解不够透彻,因此,很难熟练地将其应用于计算当中,其势必会影响学生进行计算的信心和动力。如果学生不能够掌握一些可以更好指导自己进行计算的方法,就算是在计算方面付出更多的努力、下更大的功夫也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3]。

二、高中数学计算教学的可行性策略

(一)打造和构筑好的计算环境

在高中阶段,想要让学生在数学课堂上的计算变得有效果,需要教师尝试为学生打造和构筑一个好的数学计算环境,进而让学生始终可以在一个具有浓厚计算氛围的环境下进行计算。也只有这样,才能在激起学生进行计算的兴致和动力的基础上,让更多的学生逐渐喜欢上计算的过程,并愿意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在对典型例题的解答上,对此,在教学环节,需要教师更加偏重好的环境打造,并将其看作是学科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来开展。

例如,在“二项式定理”一课的教学当中,为了让班级内的学生对于本节课的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一方面,需要教师从提高班级内学生对于数学计算的关注和重视程度入手,适时在课堂上向学生强调利用二次项定理求解数学习题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此来从思想上让学生重视起来,愿意积极配合教师进行相关的数学计算。另一方面,为了更好地去把学生吸引到课堂上,教师适时在课堂上为学生设置了“思考问题我能行”的思考解题环节。在这一环节当中,由教师根据二项式定理,直观地向学生出示了“如果今天是星期四,那么七天之后是星期几,而八天之后又是星期几?一百天后又是星期几?三百天后是星期几?”“某个投资公司打算给一个新公司进行10万元的投资,现有两种获利方式,第一种是年利率为百分之十二,如果按照单利来计算,十年后则可以收回本金和利息。而第二种是年利率为百分之十,按照每年复利一次来进行,十年后收回本金和利息,那么,如果你是该公司的投资人,你会选择哪种投资方式?”两个问题,并鼓励和引导学生进行思考,进而让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对于二项式定理的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二)助学生形成一定计算思维

只有学生具备了一定的计算思维,才能在平时的生活和学习当中利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来解决一些生活上的问题,真正锻炼和提升自身的学以致用本领。因此,在教学环节,需要教师多尝试在课堂设计一些计算类的学习活动,并鼓励和引导学生进行计算,进而在计算中逐渐形成一定的计算思维[4]。

例如,在“一元线性回归模型及其应用”一课的教学当中,一方面,为了让学生能够集中精神,把时间和精力用在做题上,在课程教学的初始阶段,便利用设疑的方式向学生提出“正方形面积与边长之间的关系具体是什么样的?”“人的身高和体重具有什么样的关系?”的问题,并要求学生试着利用自己已有的数学经验来进行回答,以此来让更多的学生在质疑和回答质疑的过程中总结和得出两个变量之间除了存在函数关系之外,同时还存在相关关系,并借此来帮助教师发现一元线性回归模型与现实生活间的关联性。另一方面,为了让学生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一定的计算性思维,教师则从一元回归分析入手,向学生出示了“在某个地区,其居民的年收入与支出之间的关系为(单位:亿元),如果预计今年该地区的居民收入为15亿元,那么,该地区居民的年支出是多少亿元?”的实例,要求学生按照自己的想法来进行解题,进而在有效解题的过程中逐渐把握其中的规律,在潜移默化中形成一定的计算性思维。比如,因为,所以,=0.8×15+0.1=12.1亿元。当然,在学生求解此类数学习题时,还需要教师鼓励和引导学生去思考“是否任何一组数据都可以由最小二乘法得出回归直线方程?”的问题,以此来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一元线性回归模型。

(三)激起学生进行计算的兴致

只有让学生对于数学计算变得感兴趣,学生才能以好的姿态参与到数学计算当中,才能在亲自动手做题和解题的过程中重新拾起对计算的兴致,真正意义上锻炼和提升自身的数学计算能力[5]。而游戏活动作为可以很好吸引学生的手段,将其应用于高中数学课堂,多尝试为学生开发和设计一些计算类的数学游戏活动,可以更好地让学生在游戏中体会到计算的快乐,进而对数学计算变得更有好感。对此,在课程教学阶段,需要教师重视计算类游戏的设计,多尝试利用计算类游戏活动来辅助教学工作的进行。

例如,教师在选择将“等差数列”一课作为教学的内容时,一方面,为了获取学生对数学解题的好感,教师在详细研究了教材文本的基础上,在课堂上为学生增添了“解题”的游戏环节。在这一游戏环节当中,学生需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去完成对“在两个等差數列2、5、8…与2、7、12…当中,求1到200内相同项的个数。”“在一个数列当中,(大于等于2),且等于1,那么,这个数列的第10项是多少?”“现已知,等于11,而等于5,那么,求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现已知,有两个等差数列5、8、11…和3、7、11…都有100项,请问,它们具体有多少个共同的项?”“假设一个数列的前项为,请试着写出这个数列的前三项,并在此基础上试着求证除去首项后所成的数列是等差数列”等一些基础数学例题的求解,每完成对一道习题的求解即可获得一个分数的奖励,最终,在限定时间内完成对数学习题求解最多、且正确率最高的学生即可获得此次游戏的胜利,而最终的胜利者将获得全体学生的掌声以及教师所提供的一份小奖品。另一方面,为了更好地激起学生求解本节课当中一些数学习题的兴致,教师继续在课堂上为学生设计了一次“闯关”的计算类活动。在此次“闯关”活动当中,学生需要以游戏闯关的方式在限定的时间内完成“已知一个等差数列的前三项分别为、、,那么,此等差数列的公式具体是什么?”等一些不同难度的数学习题的求解,哪些学生最先完成对所有习题的求解,即可视为闯关成功。可以说,将整个数学计算的过程进行游戏化的处理,其不仅让整个数学课堂变得更加有活力,有效改变了以往学生在数学课堂上进行计算缺乏主动性、整个计算课堂始终呈现低迷、课堂不够热闹的情况。同时也让班级内更多的学生在课堂上感受到了解题的乐趣,真正意义上对数学计算变得有

好感。

(四)带给学生好的计算体验感

在高中阶段,为学生设计一些计算方面的情境活动,其不仅可以很好地把学生带入数学知识的学习和计算当中,帮助学生更好地去感受计算的乐趣,同时还可以达到有效导入的目的,把更多人的眼光全部集中在做题和解题上面。对此,在课程教学阶段,需要教师从学生良好计算体验感的培养入手,适时在课堂上为学生增设计算

情境[6]。

例如,在“复数的四则运算”一课的教学当中,为了把班级内的学生更好地带入数学解题当中,让学生在解题的过程中获得好的体验,教师在深度研究教材文本的基础上,试着以课堂设疑的方式直观地向学生提出了“求解()+()-()、()()、()2”“假设等于,求证(1),(2)”,并要求学生利用课堂所学的复数的相关知识内容来进行求解,进而在有效答疑的过程中牢记相关的知识内容,真正意义上让课堂所学的知识得到很好的消化和吸收。

(五)强调班级内学生合作计算

高中数学教材文本上的知识内容是比较复杂且具有一定难度的,因此,很多学生因为求解数学习题的难度太大,逐渐放弃了对一些数学习题的求解,很显然,这样的行为与教师开展学科教学工作的目的相违背。而鼓励和引导学生以合作的方式来共同完成对一些数学习题的计算,其不仅可以让整个计算的过程变得简单、省时省力,同时还可以让学生在合作解题的过程中发现其他学生的闪光点,进而对其他的学生产生认同心理,愿意积极与其他学生进行合作。鉴于此,在学科教学阶段,为了更好地提高学生数学课堂计算的效果,需要教师多安排学生以合作的方式来进行数学习题的求解。

例如,在“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不等式”一课的教学当中,一方面,为了提高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理解程度,明确二次函数、一元二次方程以及不等式之间的关系,教师指导学生组建了学习小组,并要求学生试着在学习小组内以合作的方式来整理和归纳所学过的知识点,并利用图表的方式直观地呈现出来,进而让更多的学生在归纳和整理的过程中更好地厘清三者之间的关系。

另一方面,教师从学生之间的合作计算入手,为学生设计了“求解>0、>

0、<0等不等式”“求解关于的不等式:>0”“倘若-1<<0,那么,关于的不等式>0的解集是多少?”等一些需要学生合作来完成的数学习题,而学生则需要利用所归纳和厘清的函数关系来进行求解,进而在求解的过程中熟练掌握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提高自身的数学做题能力。

(六)关注计算类数学活动开展

在高中阶段,想要提高学生在数学课堂上的计算效果,真正意义上实现学生做题解题能力的提升,还需要教师加强学生计算方面的训练,多尝试为学生组织安排一些具体的数学计算活动,进而让学生在活动参与的过程中得到训练与提升。

例如,在“三角函数的应用”一课的教学当中,为了让学生在课堂上的计算更有成效,教师还就本节课的内容,在课堂上为学生增设了计算的环节,组织学生展开了一次具体的“动手算一算”的解题活动[7]。在此次解题活动当中,由教师根据教材内容,直观地向学生出示了“例如,在一个直角三角形当中,角等于90度,而等于4,等于5,那么,等于多少?”“在一个直角三角形当中,角等于90度,等于2,角等于45度,那么,为多少?”“在某个商场内有一部自动扶梯,现已知,该扶梯的倾斜角为30度,而高为7米,请问,扶梯的长度是多少?”等一些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的习题,而学生则需要利用课堂所学的三角函数的知识内容来进行列式和求解,进而在解题的过程中更好地把握三角函数的规律,整体上提高其课堂做题的效果。当然,对于学生做题过程中所遇到的高频错题,需要教师在课后要求学生进行归纳和整理,并在此基础上做错题的讲解工作,以此来有效避免学生在接下来的数学课堂上再次出现同样的错误。

(七)布置计算方面的课后作业

新课标十分强调学科教学的提质和减负,因此,为了更好地让学生在数学课堂上的计算有效果、有意义,还需要关注课后作业的布置,多尝试为学生设计和布置一些計算方面的课后作业,进而让学生在高质量完成课后作业中更好地锻炼提升的计算能力,真正意义上在完成作业中重拾对数学计算的信心和动力。

例如,在“指数函数”一课的教学当中,教师为学生设计了以下的作业:

1.总结和概括指数函数的概念、图像和性质,并在此基础上试着回答“指数函数的性质除了比较大小之外,具有还有什么样的作用?现已知,对任意的且,函数的图象过点(0,1),那么,对于任意的且,函数的图像过哪一个定点?”的情境性问题。

2.现已知,函数是定义在上的奇函数,且等于0时,,请画出此函数的图象。

3.思考并回答“函数在[0,1]上的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和为3,那么,等于多少?”“函数的值域是多少?”等问题。

此次以计算为主的课后作业的设计与布置,不仅更好地锻炼和提升了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让学生在动手做作业的过程中重拾了对计算的信心和动力,同时一些更具针对性的计算类数学问题的设置,有效践行了学科的提质与减负的要求,真正意义上让学生在完成作业中获得了提升。因此,在接下来的数学课上,需要教师更加重视计算类课后作业的设计。

结束语

总的来说,关注高中学生计算方面的教学,并将其看作是整个数学课程教学的基础内容来展开,其不仅锻炼和提升了学生的计算能力,有效满足了新课标对于学科教学的一般要求,同时也为教师接下来更好地展开课程教学工作提供了一些经验上的指导。对此,在教学环节,既要求教师关注学生彼此之间的合作,多鼓励学生利用合作的方式进行学科知识的学习,又要强调数学计算方面学习活动的开展,借此类学习活动的开展来强化学生计算方面的训练。此外,教师还需要愈加强调课后作业的设计,通过为学生安排和设计一些更具计算价值的课后作业,进而让学生在动手完成作业中获得提升。

参考文献

[1]徐小军.关于高中数学计算教学的几点认识[J].数理化解题研究,2016(21):24.

[2]林根新.发展学生计算能力的途径:对高中数学教学创新的实践思考[J].考试周刊,2016(A0):58.

[3]王波.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发展学生计算能力的策略[J].数理化解题研究,2016(24):44.

[4]周会娟.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数学计算教学探究[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2019(18):15.

[5]刘培成.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计算错误原因及对策分析[J].内江科技,2021,42(8):66+93.

[6]林小春.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计算错误原因及对策分析[J].名师在线,2021(33):56-57.

[7]赵连生.高中数学中球体有关计算问题的教学要点及例题分析[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19,33(3):153-158.

猜你喜欢
效果提升具体方法高中数学
LNG加气机现场检定方法略谈
高中数学数列教学中的策略选取研究
调查分析高中数学课程算法教学现状及策略
基于新课程改革的高中数学课程有效提问研究
技校制冷专业课程一体化教学探析
数学归纳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团体心理健康辅导的理论、方法与实践
对小学实施数学课程小班化教学的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