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黄文化在东南亚传播的重要意义与实践路径

2023-07-27 12:10叶刚
新闻爱好者 2023年6期
关键词:传播路径东南亚

叶刚

【摘要】炎黄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祖根文化和龙头文化,在东南亚地区传播既具有良好的社会基础,又对中华文化“走出去”战略、“一带一路”倡议尤其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提升中国国际话语权等具有重要意义。在选择传播路径时,应注重层递式传播方式、突出针对性传播内容、形成立体化传播格局、建构多元化传播矩阵,如此才能真正实现炎黄文化在该地区的高效传播。

【关键词】炎黄文化;东南亚;传播路径

自“一带一路”倡议实施以来,我国与沿线国家在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的交往日益密切。加强与沿线国家的文化交流与合作,是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途径。东南亚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首站,积极推进中华文化在该地区的传播,无论是对于中华文化“走出去”战略,还是对于在新形势下建成符合我国实力的国际话语权而言,都具有重要意义。炎黄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祖根文化和龙头文化,在海外华侨华人群体中具有较强的文化认同感,因此,炎黄文化在东南亚的传播具有天然的地域优势。在“一带一路”视域下研究炎黄文化在东南亚的传播,其实际意义和理论意义都是不容忽视的。

一、炎黄文化在东南亚传播的社会基础

无论是从历史传承来讲,还是就现实条件而言,炎黄文化在东南亚传播都具有良好的社会基础。中华文明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之一,自古以来就对周边国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历史上形成了相对独立的中华文化圈。东南亚地区在中国文化传统中被称为南洋,早在西汉时期,我国即已通过海上丝绸之路与其相通。班固《汉书·地理志》:“自夫甘都卢国,船行,可二月余,有黄支国,民俗略与珠厓相类。其州广大,户口多,多异物,自武帝以来皆献见。有译长,属黄门,与应募者俱入海市明珠、璧流离、奇石异物。赍黄金杂缯而往,所至国皆禀食为耦,蛮夷贾船,转送致之,亦利交易。”由此可见,汉帝国的使节与商人,已经可以经越南、柬埔寨和泰国进入暹罗湾,进而登陆缅甸。[1]唐宋时期海上丝绸之路日臻完善,到郑和远航时开始进入鼎盛局面。东南亚不但是郑和前三次航海的主要目的地,也是其后四次航海的必经之处,前后总共历经十四个国家,郑和船队在该地区活动最多,滞留时间也最长,产生影响最大。[2]近代以来,在与东南亚官方交流基本中断以后,移民开始成为民间交流的主要形态,而东南亚历来是华人向海外移民的主要目的地,也是移居最早和人数最多的地区,华人至迟到唐代已经开始通过海上丝绸之路前往该地区,在19世纪中期以后甚至在东南亚出现了近代史上规模最大的华人移民潮。[3]据统计,全球华侨华人大概有6000余万,其中4000多万分布在东南亚地区。[4]华侨华人是中华文化在海外传播的中坚力量和现实土壤。

认同作为一种心理防御机制,最早是由弗洛伊德提出的,后来被亨利·塔吉尔等人发展成为社会认同理论,而文化认同作为其中一种重要类别,尤其受社会学重视。对于移民而言,保留自身的族群文化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当地主流文化虽然一再对其进行限制,以保证其处于从属状态,但又允许移民群体保留自己的亚文化,[5]因此华人移民的身份属性就决定了其身上必然带有浓郁的中华文化色彩。华侨文化仍是中华文化的组成部分,是东南亚华侨以中华民族认同为基础,以中华文化认同为基本取向从而传承、保存下来的文化,而华人文化则是所归属国的少数族群文化,是东南亚华人以中华文化作为自身的本源性基础,在与所属国家的其他族群文化和西方文化的碰撞、交流中形成发展的华人族群文化。[6]

中华文化当前在东南亚的传播,不仅包括饮食、服饰、建筑、中医药、传统节日等物质内容,还涉及书法、绘画、戏曲、舞蹈、武术、诗词、民乐、茶艺等精神内容,但在某种程度上又存在着受众较少、沟通困难、内容单薄、形式简单等诸多问题。[7]而炎黄文化独特的内容和形式特点,都有助于解决中华文化海外传播中存在的某些不足与问题。炎黄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炎黄时代产生了辉煌灿烂的发明创造,既包含物质层面也包含精神层面,是中华文明的根与魂。炎黄文化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祖根文化和龙头文化,在海外华人中具有较高的辨识度和认同感,拥有不可替代的号召力。

二、炎黄文化在东南亚传播的重要意义

炎黄文化在东南亚的传播,不仅对于中华文化“走出去”战略具有重要意义,更是“一带一路”建设中经济与文化双核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裨益良多。东南亚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关键性地区,从亚洲文明互鉴的角度,增强中华文化与东南亚区域文化的契合度,对于推进亚洲区域一体化而言至关重要。[8]炎黄文化和谐共生的思想理念、姓氏文化的历史传承、敢为人先的革新精神等内容,就中华文化在东南亚传播而言,在文化交流和实践路径等方面都具有独特的逻辑优势。在全球化时代浪潮和国际格局深入调整的当下,东南亚作为亚洲地区一股重要的力量和世界各国竞相争夺的对象,其健康发展对于全球经济增长和地区区域稳定都具有重要意义。实现炎黄文化在东南亚的高效传播,对于当地的日常生活、经济活动、学校教育、文化发展等都具有积极意义。2019年在北京召开的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即以“亚洲文明交流互鉴与命运共同体”为主题。促进炎黄文化在东南亚传播,可以充分发挥当地华侨华人在文化交流方面的积极作用。通过文化交流增进中国与东南亚诸国的相互理解和彼此信任,在最大程度上沟通双方民意,以民间力量的积极参与凝聚文化共同體意识,从而充分夯实政府之间的合作基础,为“一带一路”尤其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实施提供必要的文化助力,最终促进区域一体化,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

炎黄文化在东南亚的传播,归根结底要为提升中国国际话语权服务。在西方文化霸权、地缘政治冲突、国际贸易争端等多重因素影响下,我国当前依然面临着错综复杂的国际舆论环境。要为深入改革开放、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营造有利的国际舆论环境,就必须提升中国国际话语权,打破西方话语霸权的垄断,重塑国际话语秩序。东南亚各国一直面临着“边缘地带发展困境”,对内尽力避免内部冲突,对外努力摆脱大国依赖,是当前重塑国际话语秩序极为重要的积极因素。东南亚是我国周边外交的战略重镇,通过文化传播来增强中华文化的亲和力、感染力、吸引力和竞争力,提升中华文化软实力在该地区的影响力,对于提升我国国际话语权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中华文化可以为提高中国国际话语权提供丰富的话语资源,从而在文化层面上解构西方话语霸权,建构多元化时代。[9]推动炎黄文化在东南亚的传播,不但可以进一步坚定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更重要的是通过炎黄文化的传播,促进我国与东南亚之间的文化认同和政治互信,从而增强中华文化软实力在该地区的影响力,进一步提升中国国际话语权,来维护我国在东南亚乃至全球的核心利益。

三、炎黄文化在东南亚传播的实践路径

一是注重层递式传播方式。东南亚庞大的华侨华人群体是炎黄文化传播的社会基础和族群优势,炎黄文化在东南亚传播,必须锚定主要目标群体,以当地华侨华人为最重要的传播对象。不论是在当地处于社会主导地位,还是处于少数族裔地位的华人族群,在强烈的炎黄文化认同下,势必在维护民族传统、传播中华文化、增进国家交往中起到或多或少的作用。炎黄文化在东南亚的传播,还要充分发挥其内生动力,不应仅仅局限于当地的华侨华人群体,而应以其为重点传播对象,注重其在文化交流中的桥梁作用,不但使他们成为炎黄文化传播的受众,也使他们成为炎黄文化的传播者。东南亚地区人口众多、民族林立、信仰多元、文化庞杂,为不同文化的碰撞、交流和融合提供了复杂的社会氛围。炎黄文化在东南亚的传播,要充分考虑到其文化环境的复杂性,以华侨华人群体为主要受众,以当地族群为次要受众,通过突出华人群体的文化个性,在和当地族群文化的交流碰撞中,展开潜移默化的影响,最终通过层递式方式完成炎黄文化在东南亚的高效传播。

二是突出针对性传播内容。炎黄文化是以炎黄为标记性符号而在生成、演变或传播中形成的炎黄记忆,包含了炎黄传说、炎黄文献、炎黄子孙、炎黄遗存、炎黄祭典等[10],时间跨度源远流长,思想内涵博大精深,在对外传播的内容选择上必须具有针对性,以适应当地的本土化需求。炎黄文化在东南亚传播过程中,要充分考虑该地区文化的传统特征和复杂多样。在传播内容的选择上,要尽量淡化政治色彩,避免意识形态的壁垒,有针对性地突出炎黄文化中与当地文化相融合的部分。要以增进了解、促进和睦为基本标准,有针对性地突出姓氏文化传承、发明创造精神、和谐共生理念等内容。如在中华姓氏传承中,黄帝主体现象非常突出,炎黄尤其是黄帝姓氏在中华姓氏中处于绝对性的主要源头地位,东南亚华人姓氏亦来源于此。再如炎黄时代辉煌灿烂的发明创造所凸显出勇于革新、敢为人先的实干精神,对于仍在奋斗中的东南亚人民来说,具有重要的精神激励作用。更重要的是,崇德尚仁、共襄和合是炎黄精神的基本理念,对于加强我国同东南亚合作、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而言,都是不无裨益的。

三是形成立体化传播格局。随着近年来中国与东盟系列合作平台的建立,双方多层次、多途径的交流合作正如火如荼地展开,文化交流领域持续扩大,为炎黄文化在东南亚传播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在东南亚华侨华人社会中,华人社团、华文学校、华文报纸构成了三大支柱,积淀着浓厚的中华文化氛围,也是炎黄文化重要的传播阵地。如菲律宾最大的华人社团菲华商联总会,历来在中菲睦邻友好、经贸文化交流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再如马来西亚,如今已经成为拥有从中小学到大学完整华文教育体系的国家。东南亚各国的华文报纸虽然发展不平衡,但都在加强与母国联系、传承中华文化、凝聚族群意识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此外,自“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中国已是东南亚国家学生留学的第一选择,该地区已经成为我国援建孔子学院(孔子课堂)分布的高密度地区。因此炎黄文化在东南亚的传播,要充分利用当地华人社团展开文化交流等相关活动,在当地华文媒体上主动建立长效宣传阵地,并注重在当地华文学校中进行文化推广工作,尤其注重東南亚来华留学生作为文化交流传播者的桥梁作用。

四是建构多元化传播矩阵。在移动互联技术飞速发展的当下,中华文化“走出去”战略的实施必须借助于新型媒体技术,而融媒体多样性、丰富性、便捷性优势则为中华文化国际传播提供了更多选择路径。[11]炎黄文化在东南亚的传播,不但要借助传统媒体的力量,更要在融媒体背景下整合多元化传播媒介,综合运用广播、电视、报纸、刊物、网站、VR、直播、短视频等[12],构建快速、便捷的线上信息传播平台,丰富东南亚地区民众获取炎黄文化资源的路径选择。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兴起,受众接收信息和参与娱乐的方式,已经从传统的线下转移到如今的线上,阅读习惯也呈现出显著的碎片化特征。炎黄文化在东南亚的传播,也要适应这种断续性、低浅性、快速性、随意性、娱乐性的阅读需求,在当前国际媒介格局重构的时代机遇下,除了充分利用当地主流媒体之外,还要借助新媒体尤其是社交媒体系统。新型社交媒体具有多样化的生产方式、多元化的传播内容、开放性的传播网络、即时化的传播效率、复杂性的传播载体、高度化的用户黏合等特征,在信息接收和信息交互方面,均有利于打破地方政权出于文化保护的政策限制、传统媒体略显滞后的时空局限和西方霸权所形成的信息传播国际壁垒。通过社交媒体使炎黄文化在受众之间实现快速有效的传播与再传播,把炎黄文化更加方便、迅捷地送到受众面前。

炎黄时代是中国文明的起源、萌芽阶段,炎黄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祖根文化和龙头文化,炎黄文化的国际传播也是“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东南亚地区不但具有深厚的中华文化基础,还是中国周边外交的关键性地区,炎黄文化在该地区的传播对于提升中国国际话语权而言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针对东南亚地区的社会特点,凸显炎黄文化国际传播的本土化内容,通过多层次、多媒介实现有效、深度传播,既可以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必要的文化助力,也可以为炎黄文化在其他地区的传播提供范式样本,对于提高国家软实力和文化影响力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为2023年度河南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清代台湾炎黄文化研究”(项目编号:2023-ZDJH-021)阶段性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何芳川.中外文化交流史[M].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07:47.

[2]王介南.郑和下西洋与中国东南亚文化交流[J].东南亚纵横,1993(4):1-5.

[3]杨保筠.加强文化交流,促进中国—东南亚“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J].亚非研究,2017(2):3-17.

[4]张秀明.华侨华人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优势与路径[J].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9(4):155-164.

[5]方玲玲.全球化背景下移民传媒的文化建构作用与生存空间:基于传播人种学的角度[J].新闻与传播研究,2006(2):15-20.

[6]张晶盈.东南亚华人文化认同的内涵和特性[J].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3):15-24.

[7]高炳亮.东南亚华侨华人与中华文化传播:历史、现状与目标[J].理论与评论,2022(2):76-85.

[8]苏莹莹.中国文化近代在东南亚的传播:传承、异变与包容共生[J].国际汉学,2021(2):46-51.

[9]陈方刘.运用中华文化提高国际话语权[J].人民论坛,2021(29):42-45.

[10]尹全海.炎黄记忆传统的当代表达:炎黄学叙论[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3):67-77.

[11]吕华.全球化背景下中华文化融媒体国际传播的挑战与对策[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22(5):94-110.

[12]王伟.融媒体背景下黄河文化传播的策略研究[J].新闻爱好者,2021(11):51-53.

(作者为信阳师范大学文学院讲师,博士)

编校:张如铁

猜你喜欢
传播路径东南亚
东南亚瑶族研究回顾
闽菜“太平肉燕”飘香东南亚
HARD CELL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正能量”传播的路径研究
都市报传播城市文化的创新路径
新媒体时代科普类微博的传播路径探析
奇幻迷香 寻味东南亚
网民介入公共政策传播的路径及其风险规避
浅析高校网络舆情的传播路径与应对策略
媒介融合背景下黄酒非遗文化数字记忆的内容、路径与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