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国学经典当代价值彰显传统文化永恒魅力

2023-07-28 05:48吴茜
文化产业 2023年20期
关键词:篇目国学文化产业

吴茜

国学经典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结晶,其内在含义和哲学智慧值得民众学习和思考。借助国学经典导读活动,民众能提高理解能力和美学素养。但当前的国学经典导读活动普遍存在民众对国学经典不重视、活动设计不合理、导读氛围不浓厚等问题。这需要文化产业主体不断开拓创新,重塑国学经典文化环境和导读载体,更好地发挥国学经典的当代价值。

国学经典导读的内容

文化积淀了一个民族和国家的全部文明成果。文化资源以典籍文本的形式留存于世,供世人阅读和学习,久而久之,便形成了文化经典。国学经典是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灿烂文化的精髓,包含儒释道多种文化观点和内涵,具有一定的传承性和丰富性。面对当下大众文化的多元碰撞冲击,文化产业作为文化传输的主阵地,有必要重新挖掘整理国学经典内容,将其作为导读教育篇目,引导青年群体体悟古人先贤的智慧。

儒家经典

国学经典涵盖的内容十分广泛,其中,儒学经典是几千年来一直被民众传承和研读的重要内容。儒学经典可以分为“易类”“书类”“诗类”“礼类”“春秋类”等,其内容不仅是儒家先贤思想和智慧的总结,同时也暗含着早期儒学思想的形成轨迹。可以说,这些作品是儒学认识论和方法论的核心内容,在中国思想史上产生了深远影响。即使是在今天,儒家经典中的许多思想仍然被教育领域所沿袭。

历史著作

历史著作主要有《史记》《汉书》《资治通鉴》《战国策》等,内容主要围绕历史史实、人物故事、朝代更迭等进行阐述。其中的一些经典思想阐述弥补了历史教材中的缺漏,使得当代人能从历史名人的事迹和精神感召中找寻方向。同时,历史著作中的地理、文化、心理、政治、科学等内容,也能引发学习者的进一步思考,激发其对历史脉络的探寻和梳理,进而了解历史变化的规律,形成辩证的历史观。

子部名篇

子部名篇主要包括诸子百家的著作,经典书目有《老子》《墨子》《庄子》《荀子》《韩非子》《管子》等,每个篇目都是以先贤的名字命名的,能够明显加以区分,便于开展针对性导读。在国学经典中,“自《六经》以外,立说者皆子书也。其初亦相淆,自《七略》区而列之,名品乃定;其初亦相轧,自董仲舒别而白之,醇驳乃分。其中或佚不传,或传而后莫为继,或古无其目而今增,古各为类而今合,大都篇帙繁富。可以自为部分者,儒家之外,有兵家,有法家,有农家,有医家,有天文算法,有术数,有艺术,有谱录,有杂家,有类书,有小说家;其别教则有释家,有道家。叙而次之,凡十四类。……然儒家本《六艺》之支流,虽其间依草附木,不能免门户之私,而数大儒明道立言,炳然具在,要可与经史旁参”。由此可见,子部名篇丰富多彩,可以取其精华,作为文化辅助类文本,发挥其价值。

集部著作

集部著作是诸子百家的艺术精华与谱录合集,主要包括词曲类、诗文评、楚辞等几大类内容,代表书目有《楚辞》《全唐诗》《全宋词》《乐府诗集》等。这些著作是与其他国学经典区别较大的一类文本,有较强的规律性。这些著作中涉及山水树木、花鸟鱼虫、田园风光等内容,而且篇目各有特色,极具艺术价值与史学价值。当前,将其融入民众的生活中,能为文化产业工作注入新鲜“血液”,充实民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国学经典导读的当代价值

面对当前的快节奏生活和物质世界的诱惑,民众越来越缺乏静心学习文化的场所和空间。于是,文化产业主体开始从古人经典中寻求新的文化发展突破口,而国学经典是古人先贤分享社会阅历、阐述历史规律、呈现哲学变化的典范文本,其中蕴含着精彩玄妙的哲学智慧,融入了旷达的处世态度。国学经典在文化发展工作中的应用具有现实价值,主要體现为以下三方面。

塑造自我人格

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还需意识到,青年群体的精神压力在日趋增大,陷入无法实现自我价值的困境之中。国学经典中的部分内容从人类的本性出发,剖析了人的仁爱之心、恻隐之心、羞耻之心、好恶之心,从道德引导和完善的角度给人们指明了一条通往先贤、君子的光明大道。这些内容对于渴望价值引导的青年学子而言,具有自我人格塑造、自我精神救赎的价值。

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对我国传统的人际关系造成了一定影响。人们更加关注个性发展,更注重个人利益的满足,因此人际交往也带有了明显的功利性与商业性。国学经典在剖析哲学智慧的基础上,提出了对他人宽容的为人处世态度,以及先了解他人,再通过推己及人的方法宽以待人,如此才能真正实现感同身受。文化产业主体在国学经典导读活动中突出这一思想,能引导人们学会宽容,从而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感悟天人合一的智慧

天人合一是国学经典中阐述得最多的观点。天人合一讲究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共生共融,这种关系就是哲学上所说的和谐关系。当前,人们不断追求物质的满足,无节制地开发自然资源,力图凌驾于自然之上,殊不知,自然界也会因此给人类带来新的生存挑战。深入研读国学经典,感悟人与自然紧密相连的哲学智慧,是当前人类生存面临的重要命题,具有现实的教育价值和长远的教育意义。

国学经典导读面临的现实困境

在当前的文化育人过程中,文化产业主体借助国学经典导读,一方面让受众感受经典著作中的文化美感,提高受众的阅读兴趣,另一方面不断加深当代人对经典著作的理解,剖析其中的经典思想和内涵,引导受众将其应用到今后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实现国学经典浸润人心的效果,彰显国学经典的育人价值。

不够重视经典文化

从顶层体系设计来看,部分文化产业主体在国学经典导读中以理论宣传和教育为重要载体,尚未构建起明确的文化导读体系,宣传理论较为泛化,集中度不够高,导致民众在开展国学经典文化浸润的过程中,对该部分内容的重视程度不高。在相关文化导读中,国学经典基本已经被传统的思维理念所替代,理论宣传呈现出片面化倾向,经典名篇本身的育人价值被弱化,导致理论宣传效果不理想,因此急需当代人给予经典文化以足够的重视。

活动设计不合理

由于国学经典涉及的领域较为广泛,仅依靠思想宣传和文化主题的浸润无法将其充分呈现出来,因此需要将其单独设置成一项活动,将与其相配套的资源全部纳入其中,形成相对固定的宣传主题,如此才能满足经典导读的需求。但从实际情况来看,在当前的国学经典导读中,工作人员往往只会挑选几篇典型的史学著作进行学习与宣传,并不会将其作为主题活动单独进行,也不会设计具有连贯性的主题篇目。很多民众表示,现有的国学经典导读往往无本可依,缺乏新意,如此便加大了此项文化工作的难度。

导读氛围不够浓厚

在目前开展的国学经典导读活动中,学者以下乡宣讲为主要形式,但下乡之后的空间场景运用较少,导致导读氛围不够浓厚。具体来看,多数学者在国学经典导读活动中,主要以理论教育、历史案例阐述的形式来引导民众阅读,对由国家所提倡的多元化导读形式如辩论赛、角色扮演等形式的活动则开展得较少,导致地方国学导读的文化氛围不够浓厚,且教育性较强,民众较为被动,严重影响了民众主观能动思维的培养。在具体的阅读过程中,多数民众表示经典导读只能在主题活动开展期间进行,在课外社团活动和其他活动中则很少引进经典篇目,这使得地方导读氛围不够浓厚,降低了民众的阅读积极性。

与实践活动相脱节

受传统理念的影响,国学经典导读活动以理论教育为主,实践活动开展得较少,并呈现出明显的功利化倾向。从文化企业层面来看,文化熏陶、文化释放是其外在的文化产业发展目标,因此其往往比较注重在客观层面加强思想引导,而较少从实践层面开展导读实践工作。学者除了要完成日常的理论巡讲任务之外,还需要将精力投入学术研究、学术讨论等活动中,所以往往难以将精力放到实操层面,这也给国学经典导读活动的设计和开展造成了阻碍。

国学经典导读的实践

面对当前多元文化的冲击和文化解构现象的影响,文化产业主体应当重新确立国学经典在文化体系中的正统地位,将其作为文化产业发展工作的参考,在今后的思想教育、文化引导中建构较为完善的理论谱系,助力教育转型。

重视国学经典理论引导

国学浸润,积累为始,内化为重。从意识层面领悟经典魅力,感悟经典文化价值,远比接受枯燥的理论说教更有实际意义。因此,今后文化产业主体需要从理论教育层面提高民众对国学经典阅读的重视程度。比如,可以定期组织国学经典讲座,围绕经史子集、儒学经典等当中的著名篇目,让民众从中获得感悟。同时,还可以组织民众开展由三到四人为一组的国学经典读书会,合作研读经典导读篇目,探讨其中蕴含的价值观和人生哲理,从而增进对国学经典的认识。此外,地方文化产业主体还可以为国学经典导读活动的开展提供良好的环境。具体而言,可以在社区活动中心增设国学经典导读学习室,在图书馆分设国学经典阅览室;积极购置适合民众阅览的国学经典文本资料等,从而尽可能更好地为民众提供良好的导读环境,吸引民众的关注,提高民众活动参与度。

开展特色导读活动

现如今,仅依靠理论引导已经难以满足当前群体多元化的学习需求,因此,文化产业主体还需要有针对性地开展国学经典特色导读活动。文化产业主体可以遵循文化浸润人心的发展规律,以民众的学习需求为依据,收集适合民众阅读的篇目和文本,并将其作为导读素材;同时,在文本素材中另设社会实践模块,以此完善国学经典导读体系,開展更具特色的国学经典特色导读活动。文化产业主体也可以以主题篇章分段的形式将国学经典篇目放在社团中开展学习活动,让民众每周参与一次社团活动,系统接触国学经典篇目,达到长期导读的目的。除此之外,地方学者还可以对同一类型的经典篇目进行集中导读,对民众不懂的地方进行着重讲述,深化民众对其的认识,再开发设计一些其他类型的篇目,拓展国学经典导读的内容。

营造浓厚的导读氛围

国学经典导读活动的开展离不开对浓厚导读氛围的创设。在以往的社会文化教育中,人们较少重视对国学经典文化氛围的营造,这不利于民众对国学经典文化的系统了解和认识。基于此,今后文化产业主体可以在公共区域或场所中设置国学先贤的雕塑,再配以先贤的名言警句路标;也可以用国学先贤的名字为社区、乡村中的主干道命名,在潜移默化中影响民众;还可以在村级活动场所、社区服务中心等地张贴国学经典篇目中的名言警句、名人事迹、历史小故事等,让民众随时随地都能感受到国学对人心的浸润,实现潜移默化的教育效果。此外,文化产业主体还可以在公共场所的广播站、官方微信公众号等中推送国学经典名句导读,并附注历史背景和文化故事;定期举办国学经典导读文化周、文化月,以经典诵读、歌曲演绎、角色扮演等活动吸引民众参与,通过此类方式,营造出浓厚的国学经典文化导读氛围,达到渗透式教育的目的。

搭配专项实践活动

仅仅依赖理论宣传和教育,很难让民众的认知能力得到提升。因此,文化产业主体在国学经典导读中,应通过实践活动,将国学经典中的内容外化到社会实践活动中,从而提升民众的体验感和学习能力。比如,文化产业主体可以邀请专家、学者或文化领域的精英人才到乡村、社区中开展国学经典讲座,并组织文化互动项目,鼓励民众参与,以此启发民众思维;也可以组织开展经典文人事迹重现的主题活动,通过话剧表演、红歌比赛、相声专场、脱口秀等形式将国学经典搬到舞台上,鼓励民众积极参与,达到国学经典育人的效果。同时,还可以与社会教育机构合作,定期组织民众到企业、高校中参加公益项目、志愿者活动,以此拓宽民众的知识面和视野。除此之外,文化产业主体还可以带领民众走进先辈故居、博物馆、人民公园等地,使其切身感悟国学经典的文化魅力。

猜你喜欢
篇目国学文化产业
“垂”改成“掉”,好不好?
本刊近五年被四大文摘转载篇目汇总
本刊2013-2017年被四大文摘转载篇目汇总
奋斗鸡—我的国学日常
河北省第二十五届人大新闻奖获奖篇目
文化产业
文化产业
文化产业
关于文化产业发展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