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与现实生活的融合措施分析

2023-07-28 03:28王丽红
高考·中 2023年5期
关键词:现实生活高中历史新课改

王丽红

摘 要:对于学生学习来说,建立有价值、有意义、适应学生发展的学习体系能够更好地激起他们的学习主动性,这也成为激发历史教学生命力的必要条件。基于现阶段的现代化教育体系,教师应当从学生的生活(经验与阅历)、规则(自省与行动)、人格(情操与信仰)等角度开展教学,从社会生活、学生生活等范畴,利用合适的逻辑将学科内容串联起来。这对于学生来说能够帮助他们生成智慧和行动能力,这也是教师目前所需要探讨的学科教育问题。在高中历史课程教学的过程中由于受到教学改革的影响,历史学科也迎来了重大的转型。本文就新课改下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与现实生活的融合措施展开探讨。

关键词:新课改;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现实生活;融合

现阶段的教育体制在飞速地改革和深化,教育行业的重大变革使得传统教学体系已经不能够满足现代化教育的要求,教育事业面临着机遇和挑战。在教育开展的过程中就需要结合教师的多年教育经历对教育进行不断改革,让学生们的世界观、价值观趋于成熟。高中历史教育与人类文明的发展密切相关,随着素质教育理念在个人的学习和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它不再要求学生过于注意他们历史学科分数,而是要求高中生处理问题时建立科学的学科框架,注意提高学生掌握如何将历史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的兴趣程度。历史教师应当着力寻找一种创新性的教学方式,将历史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

一、《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

历史学是在一定的历史观指导下,研究人类社会以往运动发展过程的一门社会科学,随着新课改的深入推广,历史学科的重要性也越来越明显。司马迁说过:“有国者,不可以不知《春秋》”。历史学对一个民族国家有着非凡的意义。因此,在高中历史学科教学过程中我们尤其需要注重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让学生充分认识历史、感受历史,以历史发展的眼光看待社会。就现阶段的高中历史教学来说需要教师认真研读《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这是很多教育者的智慧结晶,能够为教师的教学开展提供指导方向[1]。基于现阶段教育现代化背景,国家历经四年时间重新修订历史课程标准,不断完善其中的内容,并将新型的教育思想融入教育事业中,推动高中教育的更好发展。在历史课程标准修订的过程中就需要结合高中阶段的教学实际情况,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以此突出核心素养的培养。改变传统的教育方式,在其中融入德育教育,真正实现人才培养的目的,最终取得优异成绩。教师的教学中心从以往的知识点讲解逐渐转移到能力培养这一方面。在新时期的背景下为了能够进一步优化素质教育,推动学生健康成长,生活化教学模式的提出也能够为教学创新提供支持。

二、高中历史课程改革

当下教育部门正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而在高中历史课程教学的过程中,素质教育的主要内涵指的是如何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以及创造能力。高中历史课程的知识理论性以及抽象性都较强,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难以充分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同时课堂教学氛围也缺乏活跃度,十分压抑。教师主要是以板书和口述的形式开展讲述,教师将自己对教材的理解灌输给学生让学生形成记忆并应用到考试中。但是这样一种方式难以展现出学生的独立思考以及主觀能动性,也不能将历史知识活学活用于生活中[2]。因此,历史课程标准就明确对这种现象进行了改革,改革的目标在于将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创新教学方式,改变传统死记硬背、机械式的学习,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树立自信,提高自己主观能动性。教师通过研读历史课程标准能够更为深入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并将其作为重点赋予其价值观念,让学生在历史学习的过程中吸取更具现实意义的知识并转化为自身的能量,用于日后的学习和发展过程中,提供原动力。与此同时,在历史课程标准改革的过程中还需要对学习方式进行进一步转变,以此不断培养教师的综合素质。由于高中生普遍都已经趋于成年,因此教师应当赋予自身更大的教育责任感,帮助学生建立完整的社会观。通过创新性的教学方式思考在传统教育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并将历史教育与社会功能、思想政治理念相结合,帮助学生在日常学习的过程中提高学习成绩,同时重新审视内心世界提高他们的核心素养[3]。由于历史这门学科是一门比较深远的学科,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能够直观感受学科带来的帮助和作用,并将其与自身的生活实践连接起来体会其中的变化。在教学开展的过程中需要将时空概念、唯物史观、家国情怀、历史解释等各个方向融入教学过程中,形成学生的核心素养。将其作为目标呈现递进关系,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将知识内容价值化,体现出历史教学的核心内容。纵观我国几千年的历史,通过对历史进行理解和反思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将其作为指导提高自身的综合竞争实力。

三、生活化理念融入高中历史课堂的教学现状

(一)理论为主和经验为主的两大倾向并存

就新阶段学生之间存在的个体差异性来说,教师在融入生活化的知识内容时存在较大的操作难度,也就阻碍了生活化教育的高效开展。其中一个方面是以教师为主就经验谈经验的现象,另一个方面是就理论谈理论的现象,而无论是只谈理论还是只谈经验在教学开展的过程中都是存在较大问题

的[4]。教师会比较愿意为学生们布置一些抽象性的题目。而若学生不能理解教师的解释,教师也不会想办法让学生们真正能听懂明白,而是故意将这一试题“忘记”。这样一种教学方式会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降低学习积极性,听课效率和兴趣降

低[5]。虽然教师能够利用一些考查的知识点和教学解题思路来帮助学生解答历史问题,但是由于很多学生的理解能力较差,在知识学习的过程中储备不足,因此对于不常见或抽象性的题目难以理解,这也是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的一个弊端。在学习的过程中教师没有真正让教学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起来,使得教学课堂十分沉闷,难以提高学生们的理解力。对于学生们来说,由于他们的各项能力比较欠缺,因此教师应当注重启发学生,提高他们的各方面能力。多举一些身边的例子,让学生在生活中感受历史的魅力。如果只是谈理论,而没有将其与实践相结合就无法判定其价值,最后沦为逻辑思维和文字游戏,而只谈经验的方式只局限于情境,也没有对其推广价值、共享价值进行预测,有可能造成教育成本的极大浪费。因此,教育者之间应当开展高效的沟通交流,这样能够有效推动教育均衡化目标的实现,保障教育事业的高效发展。

(二)伪生活化现象普遍存在

现阶段的高中历史教学中,很多教师会将生活化的教育理念融入教学开展的过程中。但是,他们对生活化的教学缺乏客观系统的认知,他们认为生活化教学是伪生活化的教学,因此会简单地认为生活化教学只是将历史与生活加起来,将生活中的一些场景融入课堂,没有对生活化的素材进行进一步筛选。与此同时,还有很多教师为了能够更好地展现出自己的生活化教学特点,会一味讨好学生,丧失自身在课堂中的引导者地位,这也是典型的伪生活化。所有课程的教学方法最终目的是一致的。然而,在实际落实的过程中会存在一些不可控的因素。例如教师的教学思路转变不及时、理念认知不准确等,这都会导致教学节奏出现失控,伪生活化是十分典型的教学现象,这一现象的存在不仅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同时也会影响学习效率,最终阻碍教育现代化发展目标的实现。

四、新课改下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与现实生活的融合措施

(一)创新传统教学理念

历史生活化教学开展的首要工作就是教师群体传统教育理念的转变,高中历史教师作为历史课堂的重要引导者,应当深入贯彻生活化教育的理论基础,明确历史生活化教育对于学生学习与发展的重要意义,并且能够通过教学研讨活动交流生活化教育的心得,不断提升自己的生活化教育素养与能力,能够根据历史知识匹配相适应的生活化元素。教师可以从生活实际入手,设置更加多元化的生活情境,加强学生对实际生活以及历史理论知识之间关系的认知,并实现知识的内化,提升自己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使用的历史语言应当生活化,这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运用生活化的语言不仅仅能够更好地为学生塑造历史表象,同时也能够使得历史事件更加鲜活,另一方面教师也可以借助事物再现历史,并且加强事件分析,只有这样才能够逐步使得学生形成历史概念,并将感性认知转变为理性认知。例如:在进行三民主义课程教学推进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为学生展示中山装,从而帮助学生更深层次地理解三民主义。又例如:在物质生活与习俗变迁这一节课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为学生展示不同的历史时期服饰变化的特征,使得学生能够深刻地感受到社会发展和进步。除此之外,教师也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教学情境,使得学生能够直面历史。例如:在进行甲午中日战争课程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李鸿章与国外进行谈判的视频,从而加深学生对于马关条约的印象,帮助学生深刻感悟历史。教师在为学生创设生活情境时也可以围绕着学生为主题开展教学活动。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利用课堂开始前的5分钟进行演讲,主题可以围绕着某一个历史问题展开讨论或者是播报与历史相关的社会热点,使得学生将历史这一学科与日常生活进行联系。

(二)渗透德育思想

为了更好地达成德育教育目标,教师一改以往“板书+口述”的教学,而是选择以多媒体设备为学生展示一组图片,以夸张的手法进行形象的表达,当看到这些图片时,脑海中会闪现出对应的名字。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适时抛出引导性的疑问,如“上述图片中,最突出的地方分别在哪里”等,引导学生思考、分析。可以发现的是,在上述过程中,学生的注意力十分集中,视线纷纷落到了大屏幕上,并且就个人的见解、感受展开表述。新时代新媒体技术在教学活动中广泛运用,教师可在学生合作学习进程中播放中央九套系列纪录片《天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从平民视角审视战争的片段集锦,犹太人的遭遇、倒在战火中的孩子、炮弹近在咫尺仍在田间劳作的农民均会给学生带来震撼,电影化的敘事手法代入感极强,这对学生体悟战争残酷的本质有益,助其接受人道主义熏陶,继而提高历史学科德育有效性。高中历史教学内容中不乏一些隐性的历史规律,高中历史教师可以利用信息化的形式将这些历史规律以更加直观的形式展现给学生,从而提升教学的趣味性,让学生更加轻松地发现历史规律,并体会探究知识的乐趣,提升学习效率,使高中历史德育质量有效提高。使学生建立起符合自身发展的学习框架,形成一个相对完整的历史学习逻辑体系,让学生投身历史研究的过程,深刻感受传统文化的精神和文化基础,为全面提高学生的历史学习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历史现实融会贯通

在进行高中历史课程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也应当充分发挥历史学科的借鉴功能,从现实生活中追溯历史发展的根源。首先,教师可以围绕着历史问题引导学生开展现实思考。在高中历史课程教学推进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有意识地带领学生对历史事件进行总结,并从中吸取经验教训,最终达到以古鉴今的教学目的。例如:学生在学习改革开放以及洋务运动的相关知识之后,教师可以将改革运动与国家当下推行的各项政策进行联系,从中吸取成功以及失败的经验教训,并且探究这些经验对于当下社会经济发展所具备的借鉴意义。其次,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从历史的角度对现实问题展开探讨。在课堂教学推进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设计有关历史事件的热点问题并组织学生展开讨论,这样不仅仅能够使得历史课堂具备更多的生活气息,同时也能够从学生的视角出发,将课本知识逐渐拓宽到社会发展,加深学生对于日常生活的体验,提高学生在社会中的整体适应能力。在历史教学开展过程中,教师应当组织生活化的探究活动,以此推进历史教学更好地开展,也能够有效保护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效率。对学生们来说,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也能够促进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结合学生已有的认知,让学生结合自身的生活情境不断去思考、探究,以此保障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现阶段高中历史课程改革的过程中,就应当重视其与历史教育现代化的发展,围绕历史课程标准相关内容加强与现实生活间的融合,推动课程的改革。教师应当重视在教学开展的过程中改变传统的教育理念,让学生以现代化的眼光对待历史。学习其中的文化,不断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为社会培养更多的人才。对于历史教师来说需要充分挖掘生活化的教育资源,并将知识融入其中,使得知识的呈现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让学生在现实生活中都能感受到历史的无处不在,促进历史与生活的交替,形成热爱生活、热爱历史、勇于创新、勇于探索的精神。

参考文献

[1]鲜晓博.新时期高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培育中生活化教学策略研究[J].求知导刊,2022(30):62-64.

[2]陈春结.将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应用于高中历史课堂的思考[J].学苑教育,2022(28):24-26.

[3]徐赐成.统编版高中历史教科书与学科素养培育[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2,35(3):1-12.

[4]严立明.高中历史生活化教学的理论基础与实践探索:以部编人教版中外历史纲要(上)的教学为中心[J].生活教育,2021(11):80-83.

[5]张强,次旦多吉.关注现实,追寻历史:浅谈高中历史教学与现实生活的融合途径[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21(9):91-92.

猜你喜欢
现实生活高中历史新课改
函数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新课改下关于学生减负的几点思考
讨论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艺术与现实生活的距离
新课改下的幼儿教育策略初探
高中历史学科高效课堂的构建
高中历史的学习感悟
包产到户与包干到户——岳麓版高中历史教材商榷
新课改对立德树人的思考与实践
假期归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