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季节保育猪及生长育肥猪呼吸道疾病应对措施

2023-07-29 12:19张双喜王芳蕊
吉林畜牧兽医 2023年5期
关键词:肺脏猪只猪群

张双喜,王芳蕊,孙 涛

天津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天津 300402

进入秋季以后,北方地区气候干燥,昼夜温差不断加大,如果养殖环境调控不当、饲养管理和生物安全措施不到位,将给环境中的病原微生物创造更易存活的条件,非洲猪瘟、口蹄疫、呼吸道疾病和仔猪腹泻等疾病趁虚而入,发病率升高。在实际生产中,部分养殖场户为了给猪舍保温,会减少通风频次,增大了来源于动物体内和环境中的氨气浓度,进而刺激猪群(特别是保育猪和生长育肥猪)的呼吸道黏膜,引发呼吸道疾病的发生。

1 保育猪呼吸道疾病

1.1 保育猪呼吸道疾病特点

保育猪呼吸道疾病是指断奶仔猪由产房向保育舍转群第1周,因为应激、环境的变化常出现严重程度不一的腹泻、保育前期的消瘦、皮肤发白与咳嗽等临床症状的一类综合性疾病。有的猪只继发细菌感染导致保育猪关节和蹄的肿胀,或者引发脑膜炎出现神经症状、划水动作等。这类疾病常见的病原有蓝耳病毒、圆环病毒、伪狂犬病毒等,很多猪只的死亡其实是病毒继发的细菌感染,包括副猪嗜血杆菌、肺炎支原体、胸膜肺炎放线杆菌、巴氏杆菌、猪鼻支原体、链球菌等。另外,弓形体也会引发呼吸道疾病,呼吸道疾病发病集中在保育阶段中后期(6~8周),对育肥猪的后续生长影响极大,养殖场负责人一般会对此类疾病做积极的治疗,但效果不甚理想,有的猪场保育阶段死淘率高达25%~40%,猪场损失严重。

1.2 保育猪发生呼吸道疾病原因

保育猪在由产房转入保育舍这个阶段将面临多种病原入侵、受多种因素影响。笔者将造成保育猪呼吸道疾病的原因归纳为以下几点。

1.2.1 转群应激

首先,仔猪从产房转入保育舍,奶水转变为饲料,其胃肠道系统不适应食物由液态到固态的改变,易发生断奶应激;其次很多猪场实行两点式饲喂模式,育肥场往往远离母猪场,需要长途运输进行仔猪转群,即运输应激;第三是环境的改变,因为产房各方面的条件(温度、湿度、干燥度等)均优于保育舍,保育猪易发生环境应激。

1.2.2 母源抗体消减

仔猪断奶后,母源抗体在1~2周急剧下降后逐渐消失,仔猪自身的免疫系统尚未完全发育,疫苗免疫后也不能及时产生保护力,称这个时间段为“免疫抗体空白期”。蓝耳病毒、圆环病毒等趁虚而入并持续感染传播,引发保育猪呼吸道疾病。

1.2.3 混群

所谓混群,包括不同母猪来源的混群和不同猪场来源的混群两种情况。即使是同一个母猪场的母猪,它的后代健康程度也是有差异的,一旦健康度不同猪只同群饲养,病原微生物在健康群、亚健康群和病群中互相感染,造成疾病传播。

2 生长育肥猪呼吸道疾病

2.1 生长育肥猪呼吸道疾病特点

秋冬交替季节,猪只进入生长育肥阶段,如果突然出现发烧、采食量下降、咳嗽流涕等类似流感的症状,就应警惕呼吸道疾病的发生了,常见于13~20周龄。发病猪群先由间歇性干咳发展为连续性剧烈咳喘,后期转成腹式呼吸;皮肤发白;眼角分泌物增多、流清鼻涕或脓性鼻涕;整体均匀度差,料肉比升高;个别猪只突然死亡可见其口鼻有血色泡沫流出。常发疾病包括支原体肺炎和传染性胸膜肺炎。健康猪的肺脏呈粉红色,质轻而软,富有弹性。猪只感染支原体肺炎约7~10 d可见肺脏灰白色实变,剖检后可见其肺脏尖叶、心叶和膈叶下缘呈对称性紫色(肉样)变化,肺脏实变区域约2个月消失,形成小叶间裂痕;如剖检发现猪只肺脏部分区域呈黑红色实变,膈叶表面有纤维性渗出物,可观察到肺脏或气管内充满泡沫,触诊能感觉到肺脏膈叶干酪样脓肿,或者肺脏与胸壁粘连导致肺脏缺失,即可判断猪只患有胸膜肺炎。

2.2 生长育肥猪发生呼吸道疾病的原因

生长育肥猪秋冬季节发生呼吸道疾病的原因与保育猪类似,一是环境因素,天气转冷,猪舍内昼夜温差大;二是不同日龄、不同来源的猪只混群;三是没有守好猪只鼻腔(传染性萎缩性鼻炎)、气管(支原体肺炎)和肺部(猪蓝耳病、猪伪狂犬、猪流感和传染性胸膜肺炎)三道防线,这些复杂的因素导致了生长育肥猪呼吸道疾病综合征。

3 保育猪和生长育肥猪呼吸道疾病控制方案

3.1 严格执行生物安全流程

加强人员管控,人员在入场前3天不去农贸市场或动物产品交易市场、屠宰场、无害化处理厂等高风险场所,入场隔离48 h后严格经过淋浴、更衣等程序。外来车辆原则上应在猪场外一定距离的位置完成作业;确需进入养殖场内部,一定进行车内外彻底清洗、消毒、烘干,并对车辆所经道路进行消毒灭源工作。对于进场物资,实施分类管控,采用熏蒸、消毒剂浸泡、烘干等方法进行消毒。

3.2 加强猪场生产和健康管理

3.2.1 首先需要关注猪场的环境控制,人工干预降低秋冬季场内昼夜温差,为猪只提供舒适的饲养环境。保育仔猪舍可在中午阳光充足、气温较高时适时开启门窗进行通风换气,为避免保育仔猪因舍内温度突然下降发生感冒等呼吸道疾病,门窗的开启幅度应从小到大进行,直到最后将门窗开启为半开放状态。遇到转群等不可避免的应激时,养猪场户应根据营养需要合理供给保育仔猪营养全面且均衡的饲料,以保证猪群生长发育的需要,必要时在转群前后的水和饲料中添加抗应激药物。

3.2.2 猪场在猪群免疫抗体的空白期,严格饲养管理和生物安全管理。避免不同来源或日龄猪只混群,最好能按原窝转群,这样有利于稳定仔猪的情绪,减少应激,避免相互争斗造成仔猪伤害;保育仔猪的饲养密度以每栏控制在10~15头为宜,秋冬季考虑仔猪可以相互取暖应适当增大密度,但应保证每头仔猪有0.6~0.8 m2的活动空间。

3.2.3 关于猪群健康管理方面,一是提高猪群抵抗疾病的能力,有效的疫苗免疫和保证哺乳仔猪获得充足的初乳可提高猪群的特异性免疫;给予猪群充足的营养、良好的生长环境和减少应激可提高猪群的非特异性免疫;二是降低猪群接触病原的载量和时间,定期的药物保健可将降低猪群自身和猪场环境中常在的病原,合理的猪场设计与有计划的猪舍带猪消毒可降低猪只接触病原的时间。

3.3 正确的疾病诊断

秋冬季节,有效控制支原体肺炎是管理猪群其他疾病的前提和关键因素,猪场应高度关注相关病毒感染的影响。发现发病猪只,需立即将病猪移入隔离圈舍,按照场内兽医或有经验的饲养管理人员预判的疑似病种,可先对症给药,并采集临床样本进行实验室检测,根据诊断结果采取相应防控措施。

3.4 呼吸道疾病控制要点

3.4.1 疫苗免疫的目的是通过激活猪只的免疫系统,产生针对病毒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为猪只提供足够的免疫保护力。在体液免疫中发挥关键作用的是中和抗体,其通过特异性结合到病毒粒子表面,阻止病毒感染细胞,并进一步发挥清除病毒的作用。猪蓝耳病、圆环病毒病和猪伪狂犬病均可通过疫苗免疫的方式达到预防目的。

3.4.1.1 针对猪蓝耳病的防控,中国农业科学院上海兽医研究所童光志研究员否定了免疫预防无效这种说法,他指出免疫后不排毒、可以防治PRRSV重组、能区分疫苗毒和野毒的疫苗是未来疫苗的设计方向。动物防疫专家委员会猪病组专家建议在蓝耳不稳定场,可根据本场流行毒株选择相应的安全标准高、有交叉保护能力的弱毒活疫苗进行免疫。在阳性稳定场应逐渐减少或停用弱毒活疫苗。

3.4.1.2 圆环病毒相关性疾病依据感染严重分多种临床表现形式,呼吸系统疾病是其中一种。不同含量的病毒粒子通过不同途径感染猪只,经血液循环首先侵袭淋巴组织,复制并释放病毒粒子进入血液循环,产生病毒血症。如果选对疫苗,机体具有高效的针对圆环病毒的免疫反应,血液中的病毒含量便会降低,反之病毒粒子则通过血液循环感染肺脏、肾脏、空肠、回肠和多种淋巴结等更多的组织器官,大量复制后释放到血液中,加剧病毒血症,导致猪只感染圆环病毒。

3.4.1.3 猪伪狂犬病通过疫苗免疫作为预防和净化手段,严禁混用两种或多种基因缺失弱毒苗,只能从全病毒灭活疫苗、天然基因缺失疫苗和人工基因缺失疫苗中选择一种,通过走访养殖场户,单基因缺失苗仍然是用于防制伪狂犬病的当家品种。同时猪场应采取有效的灭鼠措施,定期开展灭鼠工作。

3.4.2 保育期和生长育肥期的猪群发生呼吸道疾病时,首先对发病的猪只进行隔离治疗。病情较轻的猪采用拌料给药的方式,饲料中添加抗生素药物和抗病毒中药;病情较重的需要肌肉注射或者直接淘汰。值得一提的是,有的养殖场发现拌料给药的方式治疗效果不理想,原因在于发病猪采食量下降,导致药物治疗剂量达不到标准而效果不佳。

针对保育猪和生长育肥猪的呼吸道疾病,本文提出以下药物控制方案,可解决由于支原体。回肠炎、弓形体、附红细胞体和98%细菌性疾病引起的发热、咳嗽、气喘、腹泻、关节肿大。采食量低等临床症状,同时促进日增重,降低料肉比。①每吨饲料添加80%支原净(延胡索酸泰妙菌素预混剂)125 g,道舒灵(10%盐酸多西环素可溶性粉)1 000 g,康舒秘(复方磺胺氯达嗪钠粉)400 g治疗,保育转育肥期或生长育肥中后期使用,连续使用2~3个疗程;②每吨饲料添加80%支原净125 g,道舒灵1 000 g,20%扶本康(氟苯尼考粉)400 g或500 g,5 d为一疗程,保育和生长育肥猪群连续使用2~3个疗程;③每吨饲料添加80%的支原净125 g,20%扶本康300 g,每吨水添加道舒灵500 g,5 d为一个疗程,断奶后保育期使用2个疗程。

猜你喜欢
肺脏猪只猪群
降低日粮粗蛋白并添加单体氨基酸对断奶—育肥猪生长性能和营养排泄的影响(中)
猪群咳嗽多发季 养猪人如何应对
猪胃溃疡的病因与防治措施
秋冬季防应激不可忽略饮水消毒
《肺脏介入医学》已出版
《肺脏介入医学》已出版
论耳与肺脏的相关性
猪只硒缺乏症的预防措施和治疗方法
肺脏:隐藏多年的造血器官
猪群发生传染病时的控制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