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政策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创新策略

2023-07-29 11:44福建省宁德市福鼎市磻溪中心小学马丽华
天津教育 2023年17期
关键词:双减阅读教学语文

■福建省宁德市福鼎市磻溪中心小学 马丽华

近年来,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尤其是“双减”政策的全面推行,小学语文教学迎来了新机遇与新挑战。作为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阅读教学对培养小学生的阅读习惯、提升小学生的阅读技能、助力小学生的健康成长及可持续发展,有着直接而重要的影响。立足“双减”政策,小学语文教师要主动转变思想,探索创新的阅读教学形式,夯实学生的主体地位,点燃学生的阅读积极性,开阔学生的思维及眼界,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减负、提质、增效来助推“双减”政策在语文学科中的有效落地。

一、当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观念陈旧,教学方式落后

“双减”背景下,推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减负、提质、增效成了一线小学语文教师探讨的热点话题。但纵观整体,仍有一些小学语文教师固守传统的教学观念,以自我教授为主,忽视了以生为本,只注重“灌输式”的教学,直接将文章的基础知识点、情感内涵、意义等一股脑地呈现给学生,在固化的问答中,学生的学习和思维局限在“标准答案”中,不敢放手让学生自主阅读和探究,单一、枯燥的教学形式导致课堂气氛沉闷、无趣,不能很好地激发学生阅读的好奇心和主动性,也不能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学习动力,无法推动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导致阅读教学质量和效率低下,不能有效满足新时代教育变革及“双减”政策的要求。

(二)专业素养不足,忽视学生个性

“双减”视域下,面对阅读教学的全新要求,部分小学语文教师没有及时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没有认真研读“双减”及相关的国家教育方针政策,没有时刻秉持终身学习的理念及时进行自我学习和提升。再加上教师自身工作繁忙、教学任务沉重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导致阅读教学内容及模式没有得到很好的创新与改革,自身的专业素养无法很好地契合现如今教育教学的需要。同时,在阅读教学中,部分小学语文教师忽视了学生个体的差异,常常实施“一刀切”的教学模式,使学生的学习出现“吃不了或吃不饱”的现象,无法很好地在阅读教学中契合每一位学生的实际需要,不能使每一位学生得到充足发展,加重了学生的身心负担。

(三)阅读兴趣欠缺,阅读水平低下

阅读是小学生展开语文学习的“支点”,阅读习惯的培养是需要长期坚持的过程。但是,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不管是教师还是学生或家长,对语文的关注点一直停留在“分数和成绩”上,没有很好地关注和落实语文阅读,再加上小学生自身的认知能力、学习基础、知识储备等较差,造成很多学生阅读兴趣欠缺、阅读水平低下。枯燥乏味的课堂教学更使学生在阅读教学中的学习、探究、反馈等方面都处于“被动式”的状态,无法真切地去阅读和理解文章的主旨大意及人文情感,没有形成完善、科学的有效阅读,不能真正体会到语文阅读的价值和魅力,影响了学生知识积累的沉淀和阅读习惯的形成,阻碍了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

二、“双减”政策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创新策略

(一)更新教学理念,提升教师教学水平

在“双减”政策的深入推进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面临更高和更新的要求。作为教育教学一线的工作者,小学语文教师要顺应时代发展,及时更新自身的教学理念,加强自身的学习,以最新和最前沿的教育思想重塑知识架构,在素质教育与“双减”政策的指引下聚焦减负、提质、增效,进一步规范和优化阅读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推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优质发展。

身处教育变革新时代,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要始终秉持终身学习的理念,制定专项的学习提升计划,从思想上和行动上展开积极践行,以踏实、向学、严谨的态度展开对国家相关教育方针政策的学习,并结合新时代下语文学科的新要求进行及时内化,为进一步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打下基础。充分利用学校提供的多样的学习平台和机会,以饱满的精神状态参与名师专家讲座培训,吸收最先进的教育教学信息;以勤勉务实的作风融入教科研活动,通过听课、磨课、论文竞赛等形式不断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以谦逊、开放的态度走近多样的线上、线下交流活动,汲取优秀教师的经验、取长补短,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针对每一阶段的教学进行定期总结和反思,在一步步的分析和探究中找寻自身在教学中的优缺点,以及下一阶段需要重视和弥补的内容板块,不断细化和改进自身的前进目标,使自己的每一次成长都有迹可循,在一点一滴的改进中优化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结构与设计,从而切实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质量。

(二)聚焦以生为本,激活学生阅读兴趣

兴趣是学生展开学习最好的内驱力。“双减”政策下,小学语文教师要聚焦以生为本,全面分析和掌握班级学生的情况及实际需求,搭建鲜活、多样的教学情境,抓住学生的关注点,增进师生的互动交流,促进学生以更主动、积极的状态融入阅读与思考中,让学生在愉悦、轻松的阅读教学中体悟阅读的魅力,使学生从“被动学”转变为“乐意学”,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例如,在教学《草船借箭》时,为了更好地引导学生走入文章内容,在阅读中加深对文章人物和事件的认识,首先,教师借助现代化信息技术播放《三国演义》电视剧的主题曲,将学生带入动人心弦的歌声和画面中,让学生看着屏幕上的歌词进行阅读,说一说自己的理解。在热烈的讨论和交流中,为《草船借箭》的学习初步奠定了知识和情感基础。其次,教师借助多媒体为学生呈现《三国演义》写作背景以及作者简介,让学生诵读,并分享自己阅读《三国演义》的经历以及对其中人物的了解,引导学生主动表达和对话,有效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再次,教师引导学生展开自主阅读、齐读、分角色阅读等,并让学生在自我品读和小组讨论中进一步学习基础知识、理清文章顺序、梳理文章结构,从整体和细节上把握文章内容、理解故事情节、感受人物形象。最后,教学为学生布置《三国演义》的阅读计划,划分阅读活动小组,设立小组长,并设计小组讨论问题“你最崇拜《三国演义》中的哪个英雄?谈谈理由。”进一步指导学生开展深入、广泛的持续性阅读,拓展了学生的阅读范围,增强了学生阅读的有效性,推动了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形成。

(三)丰富教学方式,深化学生阅读理解

随着素质教育与“双减”政策的实施,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开发灵活、丰富的课堂形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增加学生的阅读技巧,使学生可以在阅读中有所思、有所获,以快乐的心态来感悟人生,进而切实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

在小学阶段,很多小学生对大自然、生命、生活等有着很强的好奇心和探知欲。在教学科普文《夜间飞行的秘密》时,教师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阅读和交流,在课堂中,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蝙蝠和雷达的图片,并出示相关问题“大家知道图片上的事物吗?这两种事物之间有着哪些联系呢?它们的飞行都有哪些特点呢?”以问题点燃学生的探究兴趣,让学生在好奇心的引领下展开文章的阅读和学习。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自读、共读、分享、交流中加深对文章认知,丰富阅读体验,增强了分析和表达能力,进一步推动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同时,针对本节课内容,教师以“奇妙的大自然与科技发明”为题,布置灵活化的课外延展阅读和探究任务:“蝙蝠探路”还可以用到哪些地方?你还可以找到哪些与动物相关的发明呢?请搜集资料并整理。在下节课邀请学生分享自己的阅读心得、展示自己的阅读成果。这样的形式增加了阅读的趣味性,加强了学生之间的沟通,拓展了学生的阅读知识面,深化了学生对大自然和生活的体悟,有助于引导学生自身阅读兴趣以及阅读习惯的形成,实现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提质、增效。

(四)注重分层教学,提高学生阅读品质

每一位学生都是一个独特的个体。基于认知水平、学习基础、兴趣、特长等因素的差异,学生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也会有不同的状况及需求出现。“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师要以更宽广的胸怀关注每一位学生,尊重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依据实际的学情制定更具有针对性的阅读教学方式,让每一位学生都能结合自身的能力展开积极有效的学习,在更自由、更适合自身的语文阅读中习得应有的知识、得到十足的进步,提升阅读品质,实现“快乐”阅读。

例如,在教学《北京的春节》时,教师根据班级学生的整体情况,为不同层次的学生布置了分层作业。针对语文基础较差,学习能力和阅读能力较弱的学生,布置了基础题:熟读并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识记本课的生字词;根据思维导图掌握文章的结构及主要内容。针对基础一般的学生,在完成基础题的基础上布置了提高题:作者在介绍春节习俗时重点突出了腊八、除夕、正月初一、元宵四个时间点,请进行相关阅读,并选择其中喜欢的句子进行背诵;你还知道其他哪些节日习俗呢?依据本文写法,尝试写一写自己熟悉的节日。针对学有余力的学生,设计了拓展型的创新题:通过网络和图书馆等渠道搜集与春节相关的古诗,进行摘抄和诵读。同时,教师鼓励每一个层次的学生在完成本层次作业的基础上“跳一跳,摘桃子”,深挖自身的潜能,提升自身的学习力。

这样的层次性作业很好地满足了每一位学生的需求,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巩固了学生的阅读知识基础,加强了学生的阅读理解、表达及总结能力,增加了学生的阅读积累,开阔了学生的眼界,培养了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以及对祖国的热爱,提高了学生的核心素养,从而真正推动了“双减”政策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提升。

(五)拓展阅读实践,夯实学生核心素养

“双减”背景下,依据小学生的身心特点及年龄特征,小学语文教师还要注重拓展独具特色、丰富多样的阅读实践活动,使阅读教学的开展更灵活化、生动化,丰富学生的阅读形式,让学生在阅读活动中不断地提升自身的阅读水平、提高自身的学识积累、夯实自身的核心素养,让阅读在轻松、欢乐的学习中成为学生终生的习惯,为学生的未来成长打下良好基础。

例如,在教学完《猎人海力布》和《牛郎织女》之后,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的读书热情,充盈学生的语文阅读,教师组织学生开展了“创意民间故事,浸润书香童年”为主题的阅读实践活动,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根据已有经验,任选一个自己熟悉的民间故事,进行表演。从前期民间故事的搜集、故事阅读、相关情节的筛选到人员角色的分工和剧本的撰写,再到道具的准备和剧本的排练等环节,每一个小组及其成员都充分发挥自身的才能,融合了自身的想法及阅读体会,在课堂中展现出无限的创造力和惊喜。这样的阅读实践使学生的阅读兴趣更浓了,语文综合能力增强了,核心素养也在不断提升。

再如,在今年的读书季,笔者班级开展了以“共读一本书”为主题的亲子阅读实践活动,邀请家长参与阅读活动,以家校合作的形式提高阅读实践活动成效。在活动开始时,教师利用微信群,将本次活动的主题、时间、内容等发送给家长,让家长进行全面了解,使本次活动得到最大化推广。在活动开展过程中,教师邀请家长与学生共同在书单中选择一本书,展开亲子阅读,一起品读、摘抄和书写体悟,形成积极、快乐、温暖的家庭共读环境,在推动阅读活动高效、持续发展的同时增进和谐的亲子关系,为学生阅读习惯的养成搭建一个良好的环境,增加了学生的阅读积累,切实提升了学生的阅读水平及写作能力,让书籍成为学生的“营养食粮”,让学生在阅读中遨游世界、快乐成长。

三、结语

以阅读浸润童年,以阅读助力成长。阅读能力及阅读习惯的培养,是需要师生共同坚持的一个长期的过程。“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师必须深刻明晰阅读的重要性,与时俱进,用全新的教学方式重塑阅读教学,调动学生的阅读主动性,培养学生优秀的阅读技巧和习惯,以深研细学、砥砺实干之姿态在阅读教学的改革之路上奋力前行。

猜你喜欢
双减阅读教学语文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阅读教学中的“追问”略说
语文知识连连看
语文妙脆角
语文知识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