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低龄老人的自行式B型房车床位布局无障碍设计研究

2023-07-29 11:45孟岩,邵会
工程建设与设计 2023年13期
关键词:低龄房车床位

1 引言

随着老年人口规模的扩大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我国老年旅游市场发生了巨大改变, 旅游逐渐变为现阶段老年人群体的第一大需求[1]。 但市场上真正服务老年人,为老年人所需要的旅游服务产品非常少。 旅行社以传统的旅游方式为老年人提供旅游服务,已经满足不了当代老年人的需求。 当代老年人追求时尚新潮的旅游养老生活, 其中房车自驾旅游逐渐进入老年朋友的视野,他们选择通过房车开启旅居生活,帮助他们改善情绪问题、提高生活质量和增强身体体质等,他们用这种特殊的方式享受老年生活。 “旅游+ 房车+ 养老”是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未来将会有更多中国老人通过房车旅游的方式充实自己的退休生活,解锁养老新时尚[2]。

通过调研及查阅相关资料发现,房车内床的舒适程度、便利程度以及智能化程度等特点会影响老人的睡眠质量, 由此影响后续旅游生活状态和身体健康。 所以引入无障碍设计的概念,同时结合低龄老人的生理、心理特征和人机工程学,总结适合于低龄老人群体的床位布局无障碍设计原则, 丰富房车布局设计理论。

2 研究目的及意义

现阶段, 面向低龄老人的无障碍房车的设计研究趋于空白。 基于无障碍设计理念,围绕身体素质良好的低龄老人驾乘房车的生理和心理特征进行分析, 同时结合房车内这一特定情景,与产品设计学、人机工程学和用户心理学等多学科交叉,尝试总结出适合低龄老人的无障碍房车床位布局设计原则,制订设计方案, 探索为老年人提供驾乘房车的新概念和新模式。 一方面,可以丰富房车内其他功能设施的智能化研究;另一方面,使老年人更加融入社会,享受时代进步的科技成果。

3 现有房车起居区域布局分析

自行式B 型房车由于房内内部空间有限, 所以床位布局有多种形式,现有的像额头床、尾床、升降顶床、座椅拼接床和能够结合桌椅自由组装变换的床。 其中额头床是自行式C 型房车的特有的床位布局形式。

3.1 尾床

尾床布局,就是把床设置在房车尾部,能有效利用房车内空间[3]。 常有两种形式,一种是横置双人床布局(见图1),另一种是纵置上下铺布局(见图2)。横置双人床布局夜间睡眠时靠近房车后门侧的人如果想要起身下床, 需要跨越过或叫醒外侧的用户,很容易打扰到对方睡眠,非常不方便。 不利于本来就睡眠较轻的低龄老人的睡眠;纵置上下铺布局,这种布局是通过空间上的叠加,使仅供一人睡眠的床位宽度,变成可以满足两个人睡觉的区域,增强了个人空间的私密性,但下铺虽然方便起卧,上铺需要梯子等工具才能爬上去,上方空间有限,对于大的翻身动作仍有限制。

图1 横置双人床布局

图2 纵置上下铺布局

3.2 升降顶床

升降顶床(见图3),原理思路和折叠床相似,是将房车的车顶进行改装,使其能够进行上升扩展额外空间来增加床位,经常会应用在自行式B 型、C 型房车上。 睡眠时,需要将车顶上升, 就会呈现出帐篷状态的床, 不需要睡眠或者车辆运行时,则将上升的车顶还原,外观上与没有升降顶床的房车没有太大区别。 但升降房车由于结构原因,所以承重有限,如果体重较重的人睡卧可能会有一定风险。 对于低龄老人来说,有上下床障碍和安全隐患。

图3 升降顶床

3.3 座椅拼接床

座椅拼接床布局 (见图4), 驾驶区的主驾驶座椅可以旋转,和会客区座椅相互拼接,从而变成座椅拼接床,拼接床跟新概念家具其实很相似, 在充当座椅的同时, 也有一个床的“身份”,但这种床的尺寸大小受到座椅长宽的限制,勉强适应一个成年人休息,不适合低龄老人用来长期睡眠休息。

图4 座椅拼接床

3.4 组装床

组装床(见图5),顾名思义,就是利用房车内可以折叠拆卸的桌子或沙发,将他们进行变形组装,从而达到床的形态[4]。组装床的存在能够节省房车内的活动空间,同时,可以增加房车内功能设施的利用率,达到物尽其用。 但组装床通常用来当作一种应急床位,首先,因为它的组装过程比较麻烦,要把沙发或桌子上的杂物清理干净,再进行一系列的操作进行安装,第二天起床后还要把它们还原成本来的形态, 否则房车里将会“寸步难行”;其次,是组装床的尺寸较小,不能满足成年人的睡眠需求,会给低龄老人带来操作障碍和睡眠障碍。

图5 桌子组装床(组装前)

目前,国内市场上的房车床位布局设计主要是上述几种,这些布局根据消费人群的需求分别从增加车内活动空间、最大限度增加可居住人口和有效利用房车内功能设施等方面进行设计布局。

4 低龄老人生理、心理特征的影响分析

《人口科学辞典》中对低龄老人的定义:低龄老人是指年龄在60~69 岁的老人[5]。 据《2020 年度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公报》, 截至2020 年年底, 我国60 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2.6 亿人,占总人口的18.70%。 老年人口规模庞大,其中60~69 周岁的低龄老年人口1.4 亿人,占老年人口比重过半,而且老年人口增长趋势仍然以60~69 周岁的低龄老年人数增长[6]。

4.1 生理特征

低龄老人正常衰老生理现象主要发生在,身体形态变化、肌肉骨骼功能减退、感知能力下降、大脑神经系统反应减慢和对周围环境适应能力减弱。 具体表现如表1 所示。

表1 低龄老人生理特征变化

4.2 心理特征

大部分的低龄老人在社会中处于弱势地位, 会出现老年人独特的心理变化。 这些变化使得往日正常的环境条件也成了他们个人能力发挥和参与社会交往的障碍, 从而使他们心里产生消极情绪,如表2 所示,容易自卑和焦虑,丧失了部分生活乐趣。

表2 低龄老人易产生的消极情绪

分析低龄老人的生理和心理特征,消除消极情绪,解决低龄老人在生活中的苦恼, 就是设计和制造无障碍设施的意义。

5 低龄老人无障碍房车设计原则

无障碍设计的概念最早由联合国组织在1974 年提出的设计新主张[7]。 它的提出基于以人为本的思想,为了满足具有不同程度生理伤残缺陷者和随着年龄增长正常活动能力衰退者(如残障人士、老年人)群体需求,更好地提供舒适的服务功能,对残障人士、老年人等群体的生理活动行为、意识与动作的反应进行细致分析研究,消除对使用者造成困难或令使用者感到困惑的“障碍”,优化周围与人交互的环境和物品的设计[8]。

结合低龄老人的心理和生理特征, 对现有房车床位布局引入无障碍设计,因此,房车内床铺尺寸设计应满足不同体态的老年人起卧活动的舒适标准, 采用的织物面料和填充材料也需要提高睡眠舒适性。 对此,提出以下无障碍设计原则:安全原则、智能化原则、舒适原则和隐私原则。

5.1 安全原则

由于现有房车床位布局受车内空间限制, 所以大部分设计多为上下铺以及拼接组装床设计,对于平衡能力差、手部力量较弱的低龄老人来说上下床行为存在安全隐患, 且上铺起卧行动受限,因此,房车内床位布局应选择固定床位布局,在横置双人床布局基础上,结合无障碍设计原则进行优化,设计尾床L 形布局(见图6),设计两张单人床分别在车尾处和车门侧,车门侧床位也可以提供沙发的功能。 解决了睡眠起夜障碍、上下铺的使用障碍、空间障碍以及潜在安全隐患。

图6 L形床位布局

5.2 智能化原则

新时代老人渴望接触高科技,从而更好融入社会,智能化设施更能引起他们的兴趣,虽然他们接受新事物的能力较弱,但不代表被时代所抛弃。 老人在旅行中的睡眠质量,间接反映了老年人的身体健康情况,同时也影响第二天的生活状态,为了使老人在房车生活中更加方便和便捷, 将智能化与老人最担心的健康问题结合,在睡眠中增加智能化监测,在实现无障碍化的同时降低老人发生意外的风险, 使他们可以对自己身体状况进行预判。

智能化监测(见图7)需要介入传感器技术和人脸识别技术,在床铺上安置压力传感器、红外线传感器和摄像头,通过摄像头结合人脸识别技术监测翻身次数; 压力传感器监测起夜次数;红外线传感器监测老人体温。

图7 智能化睡眠检测

5.3 舒适原则

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形态会发生一些变化,老年人独特的身体变化为身高降低,肩部尺寸收缩,体重增加,其中腰部和臀部较为明显,房车内床的尺寸较为固定,为了增加睡卧的舒适性,床铺尺寸应参照老年人的人体数据进行调整,老年人在进入60 岁以后,身体尺寸变化趋于稳定。 如表3 所示,数据统计用百分位数表示, 在设计中最常用的是P5、P50、P95 这3 种百分位数,其中P5 下面有一组对应的身材数据,表示有5%的人群身材低于这个数据,以此类推。

表3 低龄老人身体尺寸数据图

一个人在清醒状态时躺下休息, 所需要床铺的宽度约为500 mm,但人体睡眠时会有不同幅度的翻身动作,科学研究发现,正常人每晚翻身大约20 次,再加上手脚的小动作,如果设计宽度过窄,会影响翻身次数从而影响睡眠深度和睡眠质量。结合上述数据和房车内部空间, 设计床铺宽度为800 mm,同时设计尾床长度为1 800 mm,车门侧单人床长度为1 900 mm(见图8),可以方便低龄老人在床上翻身起卧动作自如。 宽阔的床上空间有利于低龄老人舒展筋骨,促进血液循环,也能解除疲劳。 床表面到车内地面的高度需考虑就寝起床时穿衣、穿鞋等动作的方便性,避免过高造成上下床困难,也要避免过低导致膝盖拱起,起坐时造成低龄老人腿部不适,以正常成年人膝盖骨稍上方为准设计为600 mm。

图8 床位布局位置和尺寸示意图

5.4 隐私原则

夜幕降临时能寻找到一个安全、妥当的停靠点变成了大家外出时最大的诉求之一,对于老年人也不例外。 通常较为安全的地点具有人员较多、灯光常亮等特点,这也带来了环境嘈杂、灯光刺眼等隐私问题,所以在房车床铺附近不应设置过多窗户且在窗户上应设计隐私帘等设施, 更好地保护隐私。

6 结语

猜你喜欢
低龄房车床位
低龄未成年人案件核准追诉问题研究
神奇的房车
上汽大通RG10
用有“温度”的产品 实现房车智慧出行愿景
三峡房车营地
上海市医疗机构床位分类研究:基于德尔菲专家咨询法
医院何以床位论英雄?
区域养老床位预测方法探析
养老床位欠缺与闲置并存
显微外科技术治疗低龄儿先天性并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