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生与芝麻不同间作模式产量和经济效益分析

2023-07-30 14:23李军华李绍伟李阳苗建利姚潜申卫国
种子科技 2023年12期
关键词:间作芝麻花生

李军华 李绍伟 李阳 苗建利 姚潜 申卫国

摘    要:为探索花生与芝麻间作模式的最佳种植配比和种植密度,明确不同种植配比和种植密度对花生、芝麻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为花生与芝麻间作模式大面积推广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本试验以花生品种开农69和芝麻品种郑芝21号为试验材料,设置13种不同种植配比和播种密度,结合当年花生与芝麻的产量和价格以及投入成本,分析不同配比条件下花生和芝麻的产量及经济效益。结果表明,2行高密度花生配比1行稀密度芝麻的间作方式净收益最高,为17 249.40元/hm2;3行高密度芝麻配比1行稀密度花生的净收益最低,为6 546.90元/hm2。

关键词:花生;芝麻;间作;产量;经济效益

文章编号:1005-2690(2023)12-0032-04       中国图书分类号:S565.1       文献标志码:B

花生和芝麻是我国重要的油料作物和经济作物,花生与芝麻间作是我国华北地区传统的种植方式[1-2],合理间作可以提高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间作的优势主要在于可充分利用水、光、热和土壤资源,大幅提高作物产量[3]。近年来,由于花生和芝麻种植效益呈上升趋势,种植面积不断扩大。

芝麻易受不良气候条件的影响,稳产性较差,花生的稳产性优于芝麻。基于花生和芝麻生长空间的差异,将2种作物间作种植,可以充分利用花生、芝麻种植效益高的特点,获得最佳的经济效益[4-5]。2022年相关人员在开封市农林科学研究院试验田开展花生、芝麻不同配置比例和种植密度的试验研究,以期探索花生、芝麻间作的最佳配比和种植密度,为大面积推广花生、芝麻間作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花生品种为开农69,由开封市农林科学研究院选育。芝麻品种为郑芝21号,由河南省农业科学院芝麻研究中心选育。

1.2 试验设计

试验共设13个处理。处理1,花生与芝麻行配比1∶2,花生150 000穴/hm2、芝麻150 000株/hm2;处理2,花生与芝麻行配比1∶3,花生150 000穴/hm2、芝麻150 000株/hm2;处理3,花生与芝麻行配比2∶4,密度花生150 000穴/hm2、芝麻150 000株/hm2;处理4,花生与芝麻行配比2∶6,花生150 000穴/hm2、芝麻150 000株/hm2;处理5,花生与芝麻行配比1∶2,花生75 000穴/hm2、芝麻300 000株/hm2;处理6,花生与芝麻行配比1∶3,花生75 000穴/hm2、芝麻300 000株/hm2;处理7,花生与芝麻行配比2∶4,花生75 000穴/hm2、芝麻300 000株/hm2;处理8,花生与芝麻行配比2∶6,花生75 000穴/hm2、芝麻300 000株/hm2;处理9,花生与芝麻行配比2∶1,花生300 000穴/hm2、芝麻75 000株/hm2;处理10,花生与芝麻行配比3∶1,花生300 000穴/hm2、芝麻75 000株/hm2;处理11,花生与芝麻行配比4∶2,花生300 000穴/hm2、芝麻75 000株/hm2;处理12,花生与芝麻行配比6∶ 2,花生300 000穴/hm2、芝麻75 000株/hm2;CK,8行芝麻、8行花生。试验采用随机区组排列,3次重复。小区长5.0 m、宽6.4 m,行距0.4 m,16行区,小区面积32.0 m2。田间管理参照当地种植习惯。

1.3 试验地概况及播种管理情况

试验田土壤沙质,肥力中等,地势平坦,排灌方便,前茬作物为花生。2022年5月9日耕地,耕地前施有机肥15 000 kg/hm2、复合肥(N-P-K 为15-15-15)375 kg/hm2作基肥,耕匀耙实,按试验要求作畦;5月12日浇水造墒;5月14日按试验各处理密度要求人工播种花生,每穴2粒;5月25日播种芝麻;芝麻全苗后于6月2日撒敌百虫毒麸防治地下害虫;6月10日浅中耕;6月11日间苗;6月23日芝麻按各处理密度要求人工定苗。其他管理措施同大田常规管理,花生、芝麻成熟后适时收获。

1.4 测定指标

1.4.1 产量

在收获期,选取1.0 m双行有代表性的花生、芝麻植株,测定单位面积花生和芝麻的产量。

1.4.2 经济效益

结合花生、芝麻的产量和价格计算经济效益,综合分析花生、芝麻的种子费用及田间定苗、浇水、施肥和病虫害防治等支出,计算净收益。

2 结果与分析

2.1 花生与芝麻间作对花生和芝麻产量的影响

2.1.1 间作对花生产量的影响

花生成熟期,取1.0 m双行测定产量。分析单位面积花生产量,结果如表1、表2所示。单位面积花生产量最高的是处理2,平均产量为730.6 g/m2,与对照极显著差异;其次是处理1和处理9,平均产量分别为667.5 g/m2和664.7 g/m2,但和对照平均产量574.1 g/m2相比,差异并不显著。按花生和芝麻种植比例折合成每公顷产量,处理10产量最高,达到4 600.50 kg/hm2,较对照增产了60.19%;其次是处理9,产量为4 429.05 kg/hm2,较对照增产了54.22%;产量最低的是处理8,为1 371.90 kg/hm2,较对照减产52.23%。

2.1.2 间作对芝麻产量的影响

芝麻、花生间作对芝麻产量的影响如表3所示。单位面积芝麻产量最高的是处理1,平均产量为87.0 g/m2,较对照显著增产;其次是处理3和处理4,分别较对照增产但不显著。处理9、10、11产量较低,分别为37.9、35.9、36.5 g/m2。按照间作比例折合每公顷产量,处理4产量为636.30 kg/hm2,产量最高,较对照增产62.22%;其次是处理1,产量为580.20 kg/hm2,较对照增产47.92%。处理9、10、11产量较低,分别为126.45、89.85、121.65 kg/hm2,减产幅度为68.11%、77.09%和68.99%。

由表4可知,处理1、3、4、5、12差异不显著,即芝麻在正常密度种植情况下,花生和芝麻间作行比变化对芝麻单位面积产量影响不大;处理9、10、11和其他处理有极显著差异,说明芝麻在低密度种植情况下减产幅度较大。

2.2 花生与芝麻间作经济效益分析

花生价格相对稳定,目前开封市花生价格约为6.80元/kg,种植花生的投资比芝麻多。本试验正常播种量下,花生种植投资约合14 400.00元/hm2,如果花生播种密度为300 000穴/hm2,则需要投资17 400.00元/hm2左右。芝麻产量没有花生高,市场上芝麻的价格约为12.00元/kg。本试验中种植芝麻的投资为8 400.00元/hm2左右,仅为花生的1/2,种植风险较低。

试验结果表明,处理10的产出效益最高,达到32 361.60元/hm2,花生的贡献率为96.67%,芝麻的贡献率仅为3.33%;其次为处理9,产出效益为31 635.00元/hm2,花生的贡献率为95.20%,芝麻的贡献率为4.8%;再次是处理12,花生的贡献率是91.85%,芝麻贡献率为8.15%。产出效益后3位分别是处理6、8、7,花生贡献率分别是58.48%、57.81%以及64.41%。净效益位次基本和产出效益位次相同,前4位是处理9、10、12以及11;后4位是处理6、8、7以及4。净效益最高的是处理9,达到17 249.40元/hm2;净收益最低的是处理6,仅为6 546.90元/hm2,仅为处理9的37.95%,如表5所示。

3 结论与讨论

试验结果表明,花生与芝麻间作以处理9,即2行高密度花生配比1行稀密度芝麻的配比方式净收益最高;其次是处理10,即3行高密度花生配比1行稀密度芝麻。花生与芝麻间作时,2行高密度花生配比1行低密度芝麻的种植模式为最优种植模式,可以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和净收益。

花生与芝麻间作期间,棉铃虫很容易从花生上向芝麻上转移,加重芝麻的受害程度。因此,采用花生与芝麻间作种植模式期间,要特别注意防治棉铃虫等害虫。

参考文献:

[1]孙秋良.农田立体多熟高效益栽培技术[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1.

[2]刘玉萃,周哲身.生态农业实用模式[M].郑州:黄河水利出版社,1995.

[3]赵秉强,李凤超,王成超.我国间套作持续健康发展之对策[J].耕作与栽培,1997,15(1):2-3.

[4]王健,蔡崇光.花生、芝麻间作高产高效技术田[J].辽宁农业科学,2002(1):44-45.

[5]彭兴东.地膜花生套种芝麻栽培技术[J].农村科技,2001(10):17.

(编辑:王雨荷)

基金项目:财政部和农业农村部国家花生产业技术体系开封综合试验站(CARS-14)。

作者简介:李军华(1977—),男,汉族,河南通许人,本科,副研究员,研究方向为花生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李绍伟(1965—),男,汉族,河南封丘人,专科,研究员,研究方向为花生病虫害防治及高产栽培技术。

李 阳(1980—),男,汉族,河南济源人,硕士,副研究员,研究方向为花生育种及高产栽培技术。

苗建利(1979—),女,汉族,河南永城人,硕士,副研究员,研究方向为花生育種及高产栽培技术。

姚 潜(1989—),男,汉族,河南开封人,本科,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为花生育种及高产栽培技术。

申卫国(1982—),男,汉族,河南民权人,专科,研究实习员,研究方向为花生育种及高产栽培技术。

猜你喜欢
间作芝麻花生
不同间作模式对山苍子光合特性及其栽培土壤水分和养分的影响
掏花生
香喷喷的芝麻
核桃柴胡间作技术
一品芝麻狐 第四回
一品芝麻狐 第二回
一品芝麻狐 第五回
到底埋在哪棵树下
枣棉间作系统光合特性研究
花生去哪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