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防控技术在玉米病虫害综合防治中的应用

2023-07-30 20:47姚洁
种子科技 2023年12期
关键词:绿色防控技术玉米种植病虫害

姚洁

摘    要:文章以玉米病虫害防治中所运用的绿色防控技术为主要研究对象,选择我国贵州省毕节市七星关区作为研究区域,简要分析绿色防控技术的概念和必要性,探讨该技术在应用中存在的问题,详细阐述绿色防控技术在玉米病虫害防治中的实际应用方法,旨在推动我国农业平稳运行和玉米种植业持续健康发展,为相关人员提供一定的借鉴与参考。

关键词:绿色防控技术;玉米种植;病虫害;综合防治策略

文章编号:1005-2690(2023)12-0100-03       中国图书分类号:S435.13;S513       文献标志码:B

当前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和污染,如何制订、实施和推广绿色防控技术已成为众多农业从业者共同关心的问题。病虫害是影响玉米高质高产的主要因素之一,想要改善综合防治现状,种植人员应不断提高绿色防控技术应用能力和水平。

1 绿色防控技术简介

1.1 绿色防控技术的概念

绿色病虫害防控技术是在我国可持续发展和绿色农业大背景下提出的,实施该技术应以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为依据,在研究绿色植物保护基础上进行。种植人员可以运用该技术优化管理各类农作物,既能对病虫害起到良好的防治效果,又能在减少生态破坏的同时实现农作物高质高产,对于我国农业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1.2 应用绿色防控技术的必要性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经济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物质文化生活有了更高层次要求,更愿意选择绿色环保的粮食和蔬菜,而绿色防控技术恰好能从各个方面满足人们的需求。这种以预防为主的防控方法较为安全,通过对农业、化学、物理和生物等防控技术的综合运用来实现对农作物统一调度。大大降低了病虫害发生概率,各类化学试剂与农药的使用也会随之减少,不仅能为玉米后续生产奠定强有力的基础,还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对生态环境和土地资源的污染,从而提升玉米种植效益。

2 绿色防控技术在玉米病虫害综合防治中的现存问题

2.1 统防统治技术的效果较差

常规玉米按照传统种植模式进行生产,在未经选良情况下极易引发病虫害,同时种植人员在缺乏综合防治技术认知的情况下没有正确使用农药和化肥,不仅不能及时抑制病虫害,甚至还会加重其蔓延程度,进而造成统防统治技术的整体实现效果下降。

2.2 化学防控技術的实施效果较差

目前,在利用化学农药防治玉米病虫害时,大多种植人员既没有合理选择化学农药的种类,又忽视各类化学药剂用量情况,盲目向玉米种植区域喷洒化学农药,不但会影响玉米正常生长,还会导致部分化学物质残留在种植地土壤中。这不仅违背了我国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也不利于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创建及发展[1]。

2.3 物理防控技术的应用质量较差

从物理防控技术在玉米病虫害防治中的应用情况来看,种植人员对于紫外线和太阳能杀虫灯、诱捕板的使用较为机械死板,缺乏灵活性和稳定性,因此防治效果不佳。此外,种植人员对各类病虫害的发生特性、发生周期等也缺乏科学了解,导致物理防控技术的总体应用质量较差。

3 绿色防控技术在玉米病虫害综合防治中的应用方法

3.1 绿色农业防控技术

1)前期准备工作。在防治玉米病虫害过程中,为使绿色农业防控技术真正发挥作用,种植人员应在防治工作正式开展前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建立一套较为完善的病虫害综合防治体系和管控体系。七星关区主要采用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方式,这种复合种植模式充分考虑了低位作物大豆与高位作物玉米的生长特性和优势,既能增强玉米的边行优势,又能有效拓展大豆生长所需的受光空间,在保证当季作物高质高产的同时降低了病虫害的发生概率。应用农业防治技术时,相关人员在前期工作中应时刻遵循当地带状复合种植模式的规律,以此为基础治理玉米病虫害。首先,应合理规划种植地,为每株玉米幼苗留下充足的生长空间,这样不仅能为玉米后续生长提供充足的养分,扩大其受光面积,还能降低病虫害发生概率。为了进一步减少玉米病虫害,种植人员还应采取各种先进的手段适当管理种植地环境,例如在种植过程中融入秸秆还田、播前灭茬等技术,极大程度上保留土壤中的各类养分,为玉米健康生长提供保障[2]。其次,种植人员应选择优良玉米品种,种植前科学处理种子。将种子放入防治药物中进行搅拌,然后放在通风和日照充足的环境晾晒,能够提高种子的发芽率和成活率,降低病虫害发生概率。再次,种植人员还应在种植过程中合理规划化肥用量,通常情况下,应将有机肥料与无机肥料适量混合,确保玉米能够汲取足够的中微量元素,七星关区种植者在施肥时,对于平均产量达到7 500 kg/hm2的玉米地,施加纯磷肥75~120 kg/hm2、纯钾肥105~150 kg/hm2、纯氮肥180~240 kg/hm2,施加腐熟农家肥15 000 kg/hm2左右或有机商品肥4 500 kg/hm2,复合肥与其他肥料的数量根据玉米种植实际情况确定,通常复合肥的追加量约750 kg/hm2[3]。

2)绿色农业防控技术的具体应用。绿色农业防控技术主要在玉米种植前期和生长中期展开相应的病虫害防治工作,因此明确当地的种植环境和自然情况是该技术是否能达到预期效果的关键。毕节市位于贵州省西北部地区,地势环境较为复杂,山地面积占比较大,玉米种植和生产极易受到春旱和伏旱的影响,这种地理环境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后期玉米病虫害综合治理的难度,因此种植人员应做好玉米生长中期阶段的田间管理工作,为后续病虫害综合治理减轻负担。玉米种植的田间管理主要为查苗补苗、中耕除草和控旺防倒伏。例如,种植人员在玉米出苗后应及时检查幼苗成活情况,在遵循合理密植的基础上进行补种,保证玉米生长周期的一致性,实现当季玉米高质高产。在玉米出苗15~45 d内进行第1次中耕作业,在玉米拔节期进行第2次中耕作业。重复中耕作业可将种植地内的杂草清除干净,杂草不及时处理会夺走土壤中的各种营养成分,降低玉米抗病性,提高病虫害发生概率[4]。以玉米大斑病防控为例,该病害传染性较强、破坏性较大,严重时会降低当季玉米产量,甚至导致玉米出现绝收情况。相关研究显示,发生玉米大斑病不仅与玉米的品种质量有关,还与种植地环境有关。具体来说,当周边环境的气温在20~25 ℃且空气湿度在90%以上时,大斑病在玉米种植中的发生和蔓延速度较快;当周边环境的气温低于20 ℃或高于25 ℃,且空气湿度小于60%时,大斑病的出现和蔓延会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抑制。种植人员在防治大斑病时,应根据具体环境状况采取不同的方式和手段,种植人员可以通过人工方式摘除发病的玉米叶片,提高发病种植区域的透光率,使该区域能够有充足的太阳光照,降低周围的空气湿度,从而有效抑制玉米大斑病。

3.2 绿色化学防控技术

从目前我國玉米种植中病虫害防治的实际应用来看,化学防控技术仍是各地病虫害防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之一,只要操作方法得当,种植人员所使用的化学药剂并不会对玉米植株本身和周边生态环境造成太大的影响。种植人员应在技术人员的指导下合理选择化学药剂,选择和使用标准应遵循2方面原则,一方面,要确保病虫害能够得到有效抑制,另一方面是要尽可能选择抗病性强且对玉米植株、周边生态环境影响较小的化学药剂,这样才能在效防治玉米病虫害的基础上提高玉米质量,为人们提供绿色健康食品。

1)玉米虫害的化学防治。在防控玉米黏虫时,种植人员可以利用自走式高杆喷雾机械对患病区域喷洒药物,若患病区域的面积较大,种植人员还可寻求当地政府相关部门的帮助,利用无人机等大型机械设备对患病区域进行大面积的药剂喷洒作业。为了提高玉米黏虫防治的有效性和科学性,种植人员应选择一天中较为凉爽的时间段喷洒药物,如晴朗天气的9:00之前或17:00之后。常用于防治黏虫的化学药剂有辛硫磷乳油、毒死蜱乳油、敌敌畏乳油,当黏虫的发生密度达到每100株玉米苗有30头黏虫时,种植人员应将这几种化学药剂按比例调配,均匀喷洒患病区域。此外,虫害最佳防治时期是在害虫卵孵的高峰期或幼虫期,种植人员可喷洒甘蓝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球孢白僵菌等防治。而对于虫害发生密度较高的区域,种植人员应及时在幼虫低龄期喷洒乙基多杀菌素、氯虫·高氯氟等,防治过程中严格按照“统防统治,群防群控”方式进行[5]。

2)玉米病害的化学防治。防治细菌性茎腐病选择喷洒噻霉酮、噻唑锌等化学药剂;防治纹枯病,种植人员应在发病初期进行第1次防治,间隔7 d后进行第2次防治,药剂包括以补骨脂种子提取物为主的生物农药和以烯唑醇为主的化学药剂;玉米大斑病和小斑病与上述2种病害不同,该病害发生概率大且蔓延速度较快,因此种植人员应及时观察其发生情况。当玉米种植地的病株率超过70%且病叶率达到了20%时进行化学防治,连续2~3次才能彻底消灭玉米大斑病和小斑病。通常施用的化学药剂包括吡唑醚菌酯、好速净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或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等。

3.3 绿色物理防控技术

应用物理防控技术不仅能实现对玉米病虫害的有效防治,还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各类化学药剂对土壤环境和生态资源的破坏。种植人员在应用该技术时应遵循“预防为主,综合防控”的原则,利用大数据和各类信息技术手段在玉米生长前期做好病虫害预警工作,如通过定期筛查、系统调查等方式明确玉米当前阶段的生长情况,以此制订相应的病虫害防治策略[6]。在种植地安装太阳能杀虫灯是最为常见的玉米病虫害物理防治技术,该技术主要针对玉米螟、黏虫等地下类害虫,防治最佳时机为害虫的成虫羽化期,种植人员可以在防治区域内按照15套/hm2的标准安装防诱芯和诱捕器,能成功诱杀此类害虫。为了有效应用物理防控技术,种植人员还应在开展工作前详细调查和研究相应害虫的生活习性、繁衍方式等,并以此为依据综合防治玉米虫害。以玉米螟为例,该害虫通常分布在玉米叶鞘上,其在产卵时会呈现出大量形状不一的气泡,而附着在这些气泡上面的黑色污点就是玉米螟的幼虫,幼虫会持续在玉米叶鞘上生长和繁殖,对玉米植株的内部结构造成一定破坏,导致玉米减产或质量不高。种植人员可在每年5月左右集中防治处理感染玉米螟的玉米植株,能提高防治效果,同时能增强物理防控技术的可行性与有效性。

需要注意的是,虽然物理防控技术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环境污染,为玉米生长和后续高质高产提供技术保障及支撑,但该技术的投入成本较高,紫外线灯或太阳能杀虫灯的最佳使用场所为现代化和机械化发展水平较为完备的地区,因此种植人员应根据当地玉米种植实际情况来判断是否适合应用物理防控技术防治病虫害。

3.4 绿色生物防控技术

绿色生物防控技术也被称为天敌防控技术,该技术的主要作用对象包括黏虫、玉米螟和草地贪夜蛾,种植人员可在害虫的成虫期和羽化高峰期进行防治。在利用生物防控技术展开相应工作之前,种植人员除了要了解该技术的工作原理、具体操作模式外,还应预测确定玉米虫害高发期,并针对不同虫害选择与其最为适配的生物诱剂。例如防治蚜虫时,种植人员可以引入瓢虫对其进行灭杀,防治玉米螟,可在玉米种植地引入一定数量的赤眼蜂。合理施用生物制剂也能使玉米病虫害防治工作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种植人员可以在玉米种植地内喷洒适量的绿僵菌试剂、苏云金杆菌药剂等集中诱捕并杀灭害虫。例如在防治草地贪夜蛾时,种植人员可将性诱捕剂和生物制剂结合起来,利用其释放出来的高浓度性信息素来达到预期效果。种植人员在实际应用生物防控技术的过程中应注意每种生物制剂所对应的害虫种类,以及生物制剂的用量和适用范围,这样才能确保生物制剂和整个技术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

相比于其他3种病虫害防治技术,生物防治技术对玉米植株的破坏性最小,其不仅能极大程度减轻病虫害对玉米植株的侵害,还能减少化学药剂对种植区域周围环境的污染,推动玉米种植业向现代化和绿色化的方向发展。

4 结束语

目前,绿色防治技术在玉米病虫害综合防治中的有效应用已经成为大势所趋,但该技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仍存在诸多问题。因此,种植人员应及时转变传统种植思维和观念,利用各种先进技术手段加强玉米病虫害防治,保证玉米产业高质高产,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农业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稳步提高。

参考文献:

[1]王冰,勾千冬,李成军,等.现代农业玉米高产种植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措施探究[J].新农业,2022(24):7-8.

[2]东树彬.玉米高产栽培技术推广意义、病虫害防控及优化措施[J].新农业,2022(23):13-14.

[3]李居平.绿色防控技术在玉米病虫害防治中的应用研究[J].农业开发与装备,2022(7):185-187.

[4]唐婕.绿色防控技术在玉米病虫害防治中的应用现状及改进策略[J].农业技术与装备,2022(3):98-99,102.

[5]任志荣.农药减量增产技术在玉米病虫害防治中的应用分析[J].农家参谋,2021(16):75-76.

[6]裘小波.绿色防控技术在玉米病虫害防治中的应用探究[J].新农业,2021(8):73.

(编辑:师莉娟)

作者简介:姚 洁(1991—),女,布依族,贵州三都人,硕士,农艺师,研究方向为植物保护。

猜你喜欢
绿色防控技术玉米种植病虫害
春季葡萄苗病虫害咋样防治
夏季玉米主要病虫害有哪些
三招搞定花卉病虫害
设施草莓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
玉米夺丰产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玉米的种植及田间管理技术
套袋梨常见病害发生特点与绿色防控技术
梨病虫害防治时间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