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低段识谱教学微练习的开发与实践

2023-07-30 20:05高雨琦
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 2023年6期
关键词:识谱音高节奏

高雨琦

【摘 要】新课标出台以来,音乐课堂形式丰富,但不少课堂还是忽视了落实双基——基本知识和基本素养。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识谱能力的培养起着“音乐大厦中基石”的作用,但有些教师在课堂上竟然没有涉及任何乐谱知识。有些学校的学生连一年级的歌曲乐谱都不会唱。那么,小学生怎么识谱,其能力怎么提高呢?本文巧借“微练习”——节奏微练习、音高微练习、综合微练习,在反复实践、螺旋上升的過程中逐步形成“乐谱”这一音乐要素的概念,在活动中训练,在情境中渗透,使学生的识谱能力在不知不觉中获得提高。

【关键词】微练习 识谱 节奏 音高

一、现状审视

当前,作为音乐基石的识谱唱谱能力在音乐教学中落实得怎样呢?笔者对本校一、二年级的全体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如表1。

从表1的调查结果发现,识谱教学研究几乎为空白,且存在很多问题,笔者认为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快慢失衡,节奏感差。在平时的教学中,笔者发现,在演唱乐谱时,低年级的部分学生节奏感差,节奏把握方面和整个班级的演唱有时间差。其实,节奏感对于识谱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如果没有节奏,就会曲不成调。

二是五音不全,歌不成曲。音准对于学生来说虽然有天赋的因素,但是可以在后天训练出来。在低年级的教学中发现,有部分学生天生音不准,或者音准不够,偏低或偏高,所以每次唱乐谱时,就会“跑调”。

三是综合练习,火候不够。从表1我们不难发现,学生对于乐谱这个必备的学习音乐的工具并不熟悉,基本不会识谱。学生对于教材中歌曲的乐谱掌握得不是太好,特别是一年级会唱1首和2首乐谱的学生不到50%。这也和教师平时的课堂中缺少对学生节奏音准的训练有重要的关系。而识谱是歌唱的基石,对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有很大的作用,那么,应该怎么进行训练呢?

二、借助微练习推进识谱教学的策略

微练习:简短的练习,有针对性地练习单一技术项目。学生在练习时,要充分利用每首歌曲所带有的反复记号,反复练习。基于微练习简短的特点,其适合在课堂上反复练习,以达到预期的效果。

微练习的优势:微练习时间短,一般在5分钟之内,操作简单,教师可以在每节课上留出5分钟让学生练习,这样对学生学习识谱有很大的帮助。

(一)找准节奏:节奏微练习

音乐的节奏是指音乐运动中音的长短和强弱。节奏是音乐和谐的必要条件,是音乐的骨架,如果没有节奏,音乐就会乱为一团。所以,节奏是音乐的重要因素。而学生节奏感的好坏会直接影响识谱能力的强弱,把低年级要掌握的基本节奏隐藏在肢体、语言和道具中,通过反复练习,能够增强学生的节奏感。

1.肢体微练习——感知节奏

小学生的思维比较依赖于具体形象的事物。皮亚杰认为,儿童处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发展的关键阶段,借助相应肢体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认知和思考,并且容易加深记忆。基于此,教师可开发肢体微练习,它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容易被学生接受,取得的效果也更好。

【案例1】分蛋糕加走步游戏——掌握×—,×,×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块非常好吃的蛋糕。蛋糕有多种分法——分成两半(出示×—),分成4份(出示×),分成8份(出示×),让我们一起来随着这些分法走步,二分音符×—(慢走),四分音符×(走),八分音符×(跑跑)。下面老师弹奏钢琴,同学们随着钢琴的节拍来走步。

【分析】从最形象的分蛋糕来让学生理解三个音符的长短,学生熟悉后,教师用和着音乐来走步的方法,让学生通过体验感受这三个音符的长短,潜移默化地强化学生的节奏感。学生一边走一边打拍子,身体和节奏有机结合在一起,在运动中学习并掌握节奏。这样,学生不仅可以在课堂上练习,课后和放学路上也可以操练,把音乐和生活真正结合在一起,解决了音乐教学时间不够的难题。

2.道具微练习——升华节奏

由于低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如果一味枯燥地练习节奏,学生就会提不起兴趣。长此以往,学生甚至会产生厌烦心理。玩游戏是学生的天性,在节奏练习中,教师借助道具来激发学生兴趣,能够达到吸引学生融入学习的目的。

【案例2】《吹泡泡》

师:老师吹泡泡,当一个泡泡落地爆破的时候发出“beng”或其他的声音。第二遍,老师再增加一个泡泡,观察两个泡泡的情况。第三遍,老师吹很多泡泡,观察这些泡泡的情况。

这个游戏学生非常喜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也训练了学生的节奏感。

【分析】游戏中,每个学生发出不同泡泡爆破的声音时,会组成不同的节奏,让学生知道两个音符、三个音符组成的节奏,比如×  ×,×××。了解这些基础的节奏,在识谱教学中尤其重要。

(二)把准音高:音高微练习

判断学生识谱能力的强弱,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听他的音是否唱准了。所以,教师要经常进行一些音高的微练习,从而训练学生对音的高低的感知,进而训练学生的音准。训练音高,在低年级教学中常常运用感性模唱的方法,感性模唱从模仿教师唱,逐步过渡到听琴模唱。

1.游戏入手——闻音高

音乐是听觉艺术,教师要培养学生灵敏的听觉能力,能听辨音的高低是训练学生音准的重要手段。基于低年级学生好动的特点,音高训练过程不能单调,要精彩有趣,学生才会喜爱。所以,教师可用游戏的方法来进行音高的听辨,激发学生的兴趣。

(1)课堂礼仪,上行下行

“师生问好”是每节课师生的礼仪。在问好时学生一般都会起立,音乐课上如何有趣地起立呢?从一年级的第一节音乐课开始,让学生听着钢琴的声音,当教师从低到高弹奏音阶时表示“起立”,从高到低演奏音阶时表示“请坐”。起初,听觉不是很好的学生可能会搞错,但长期坚持这样做,全班大部分学生都能听辨出“起立”和“坐下”的音阶上行和下行。

(2)动物模仿,分辨音区

喜欢小动物是低年级学生的天性,模仿动物动作更是他们的爱好。教师即兴在高音区和低音区演奏相同的旋律代表不同的动物,让学生听辨,并模仿动作,跟着音乐的节奏在教室里走动。听到高音区时,学生会模仿小鸟、小兔等体形小的动物;听到低音区时,学生会模仿狮子、大象等体形大的动物。长期训练,学生对钢琴的高音区和低音区就能轻松辨别,对学生的听力很有帮助。

2.图谱相助——视音高

(1)送音符回家,体验大跳小跳

以一年级上册的《法国号》为例。根据音程的关系,把音符变成一个个“法国号”,按照高低关系排列,让学生做送音符回家的游戏,在空白处填入相应的音符。(见图1)

(2)画歌曲旋律,感知音高起伏

歌曲《云》,通过图2的图形谱,每朵小云旋律起伏感一目了然地就被学生记在心中了。

3.手号定位——唱音高

(1)随琴模唱七音

以“柯达伊手号”来帮助学生分清七个音的高低(见图3)。从一年级下学期开始,教师每次上课都从“1234567”到“7654321”进行练习,还可以变化节拍唱,2/4,3/4,4/4。学生按顺序上行下行唱得非常熟悉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开始唱音程,1357,2461,53---536---1356,按循序渐进、从简单到复杂的原则,帮助学生训练音准。

(1)即兴编唱五音

通过一个学期的“柯达伊手号”训练,学生基本了解了7个基本音,从二年级上学期开始,教师就可以进行简单的即兴编唱接龙。从最简单的五声调式开始,用“12356”五个音,学生就能编出不同的组合音。比如:12563,23561,32165,53126,65321,等等。学生用手号通过创编来体会不同音高的变化,既训练了音准,又培养了创编能力,同时获得成就感。

(三)优化音感:综合微练习

识谱能力的提高必须建立在学生已具备相应的基本节奏感和基本音高感的基础上。因此,节奏音高的综合练习必不可少。综合微练习是教师设计学生喜爱的音乐小片段,每节课上给学生一定量的训练,多唱多积累,学生通过模仿内化为节奏感和音高感,识谱当然就“熟能生巧”了。

1.音阶儿歌,唱动结合

新课标指出,要把激发和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放在首位。教师可以从简单有趣的儿歌入手,把节奏音高都编入朗朗上口的儿歌中。以“妙”入手,从“趣”开始,让学生整体感知音高和节奏,形成音高唱名和节奏的基本概念。

【案例3】《上下音符歌——小跳蚤》

“有一个小跳蚤可调皮了,总是跳来跳去,听,它跳到了哪里?”教师通过讲故事的方式,慢慢让学生跟着做动作,并渗透歌词旋律。朗朗上口的音阶儿歌,学生兴趣盎然,在动听的儿歌中,建立节奏、音阶概念,了解音乐、积累经验,并感知了音乐的上行和下行。

【分析】“小跳蚤”音乐由七声调式音阶的上行和下行组成,同时所有的动作都是对应旋律的上行和下行进行。节奏型运用了简单的四分音符、八分音符和二分音符,通过一个动物形象“小跳蚤”来让学生感知,并通过反复的音乐实践活动,自然而然地确立了音高和节奏的概念。

【案例4】《身体音阶歌》

用脚、膝盖、腿、腰、拍手、肩膀、脑袋、高举双手分别代表do、re、mi、fa、sol、la、si、do'8个音,编成一首儿歌:“摸摸我的小脚do,摸摸我的膝盖re,拍拍我的双腿mi,插插我的小腰fa,拍拍我的双手sol,拍拍我的肩膀la,摸摸我的脑袋si,高举我的双手do'。”先让学生跟着音乐由教师带领做动作,之后可以让做得好的学生带着做,学生情绪非常高涨。

【分析】这首非常好听的身体音阶儿歌是以配套动作配合7个唱名的音高顺序,并配上最简单的四分音符和八分音符。学生在熟悉了这首微小的音阶歌的同时,把7个音的音高关系也搞清楚了。在一年级学生的音乐学习中,音高和节奏学习是重中之重。因此,在进入识谱初期,教师要注意将音高的听觉感受与音高的唱名对应起来,这对以后的识谱教学有很大的帮助。

2.组音游戏,熟练音符

一、二年级大部分歌曲的旋律都是五聲调式,学生需要基本掌握“12356”五个音,掌握了这五个音,就等于敲开了乐理的大门。因此,教师要经常组织学生练习,组音游戏就是让五个音通过各种不同顺序和不同节奏的随意排列组合,来刺激学生的大脑皮层,以让学生达到熟记于心的程度,一眼看到任何一个音就能随口唱出来。虽然这些微练习非常短小,但每堂课坚持练习,学生的识谱能力就会大大提高,但学生要具有认识五个音和掌握基本节奏的基础。所以,从一年级下学期开始训练比较合适。

【案例5】魔术卡组音练习

从单音“135”开始,循序渐进地把五声音阶“12356”,四分音符、八分音符和二分音符的节奏融合音符组成一小节节奏写在魔术卡本子上,组成一个两拍的节奏,每一拍上的音符可以自由翻页。第一拍不动,由教师或学生一人翻页第二拍,此时,第二拍上就会有新的音符出现,这就形成了一个新的音高节奏,教师让学生唱出来。学生熟悉了2/4拍后,教师可以随时变换节奏,加大难度。魔术卡的优势是变化无穷、操作方便。

【分析】一、二年级的学生好奇心强,而魔术卡能组合成很多种不同的节奏,比较有挑战性,刚好符合学生的心理。同时,在游戏中感受5个音的变化和节奏型的变化,长期训练,学生的节奏感会明显提升。

【案例6】多宫格识谱练习

一年级熟悉五声音阶和基本节奏后,二年级就可以加入宫格识谱练习,教师要根据学生能力的强弱设计四宫格、九宫格、十六宫格等,把需要训练的音符融入进去,随意叫一个学生上台,横、竖、交叉都可以走迷宫进行演唱,非常灵活,训练了学生的反应能力,特别是各种走向对思维方式的多向性、可能性进行了探索,也是对创造性思维的锻炼。(见图4)

【分析】宫格训练遵循了低年级学生喜欢形象思维的特点,把音符按照方格来摆放,可以横着唱、竖着唱、斜着唱,除了有新鲜感外,更有挑战性。根据学生的学情的不同,教师可以设计不同程度的宫格识谱练习,这也遵循了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培养了学生恒速节奏感、创造力、记忆力和反应力,并在游戏闯关的情形下复习、巩固了所学的音符。

3.教材歌谱,熟唱积累

教材上的歌曲都是专家精挑细选的,是非常好的资源。教师可以在每节课开始或结尾5分钟,通过各种形式让学生唱一唱或背一背这些乐谱。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识谱的过程是循序渐进的,通过反复的哼唱,学生的识谱能力自然就会提高。

(1)师生合作,开动识谱火车

学生学唱歌曲《隆咚锵》后,通过开动小火车的形式师生接唱乐谱,循环反复,直到每个学生都轮到过为止(见图5)。教师要注意把难唱的留给自己,简单的给学生,学生通过自己唱、听别人唱、反复聆听,自然而然也就更加熟悉了。

(2)熟唱乐谱,感知教材精华

学生熟悉了教材中的歌曲后,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借助耳熟能详的教材歌曲识读乐谱。因为学生已经学会唱歌词,对乐曲主旋律有了一定的印象,这时教师就可先引导学生跟着乐曲模唱,使识谱不枯燥。每节课前5分钟,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唱一唱、背一背学过的歌曲的谱子,日积月累,积少成多,学生的识谱能力就会有所提升。当然,并不是教材中的每一首乐曲都适合学生花大量时间来识谱。所以,教师可以把乐曲分为识谱乐句和识谱全曲。笔者对一、二年级教材歌曲进行了罗列遴选,如表2:

除表2罗列的建议熟唱(背唱)的乐句外,建议熟唱(背唱)的乐曲还有一年级下册的《牧童谣》《闪烁的小星星》、二年级上册的《乃呦乃》《母鸡叫咯咯》、二年级下册的《小蜜蜂》《我的家在日喀则》《两只老虎》。教师在教学时要有意识地让学生唱一唱、背一背,学习能力一般的学生可以熟唱识读乐谱,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可以背唱。此外,还可以用拉歌、分组竞赛、过关测验、游戏宫的形式等来识读乐谱和背唱乐谱,乐句的选择要从易到难,分层递进,学生的识谱能力就在潜移默化中得到了提升。

三、收获和思考

笔者借助“节奏微练习” “音高微练习” “综合微练习”,在音乐课上反复实践、不断训练,使学生的识谱能力在不知不觉中获得提高。在教学过程中,笔者主要有以下收获:

(一)学生主体参与,激发识谱兴趣

笔者对教材进行了挖掘和深度思考,从中找到突破口,利用多变灵活的教学方法,给学生以新的刺激和感受。通过师生合作、生生协作、共同表演,学生实现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一个学生这样讲道:“以前,老师对我们进行机械的识谱训练,班上仅有几个学乐器的同学会唱,其他人都不会,太难了,我对识谱没兴趣。可现在,每节课前5分钟老师都会让我们玩音高节奏游戏,有时学完一首歌后还会让我们唱一唱、背一背,进行拉歌识谱比赛。上完两节音乐课,我就会唱《小星星》这首歌的歌谱了,我非常高兴。”

(二)学生强化体验,提升识谱能力

学生获得了成功的体验,感受到了识谱的乐趣,增强了自信心。学生对识谱的情感态度发生了变化:实验班的学生原来缺乏识谱热情,但经过一段时间的研究与实践,在课堂上逐渐表现出对音乐课的兴趣。以整个二年级识谱为例,会唱一首歌曲乐谱的学生达到100%。由此可见,通过笔者的研究与实践,学生逐渐对识谱充满热情,兴趣浓厚,识谱能力有所提升。一年級的实验班90%的学生都能大胆、自信地演唱第二学期《牧童谣》《小星星》《粉刷匠》三首曲谱了。

学生认识乐谱难在入门,以简谱为例,学生要把数字“1234567”反应成为“do re mi fa sol la si”就必须经过长时间的视觉强化,节奏、唱名、音高的形成就需要多看、多听、多唱。经过笔者一年的研究和实践,学生识谱能力大大提高,但音准问题仍有待加强,还有许多有趣有效的方法待笔者探索。

猜你喜欢
识谱音高节奏
花有自己的节奏
吃饭有个最佳节奏
里盖蒂《小提琴协奏曲》中的“双律制音高组织”研究
改进音高轮廓创建和选择的旋律提取算法
YOUNG·节奏
序列的蜕变——皮埃尔·布列兹室内乐作品《无主之槌》音高组织初探
音乐是一种特殊的语言——聊聊音高的魅力
农村基础音乐教育中识谱教学问题探究
小学三年级音乐教学中的识谱教学策略
开启学生智慧,构建快乐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