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曾植书法述论(二)

2023-07-30 09:36许全胜
书画艺术 2023年2期
关键词:张謇光绪

三、南洋公学、回京复职时期(1901年—1902年)

此时期有与李逸静(31首)、丁立钧(9首)、缪荃孙(1首)、周家禄(4首)、徐乃昌(1首)、陈衍(1首)等人书札,凡47首(第111至第157)。

a.与李逸静三十一札,其中辛丑(1901年)24首,绝大部分作于七月下旬至南洋公学任职之前。壬寅(1902年)7首,则作于正月进京复职途中至四月李氏赴京前。

b.与丁立钧九札,其中辛丑7首,壬寅2首。辛丑三月,张謇辞文正书院,举丁立钧自代未果(参观张謇《啬翁自订年谱》辛丑条,张謇研究中心、南通市图书馆编《张謇全集》第六卷,江苏古籍出版社1994年版,862页)。而丁氏此时主持南菁书院,沈札中多有谈办学事,可供治近代教育史者研究。壬寅夏一函作于北京,长谈教育伦理等,惜后有残缺,是年秋七月丁氏辞世,此盖为两人最后通信。

c.缪荃孙(1844年—1919年),字炎之,一字筱珊,晚号艺风。江苏江阴人。光绪二年(1876年)进士。授编修。历官国史馆纂修、总纂、提调,钟山书院总教习,江南图书馆、京师图书馆监督。民国五年(1916年),任清史馆总纂。著有《艺风堂文集》《艺风老人日记》。上图藏与缪氏书仅辛丑十一月十七日(1901年12月27日)一函,是时缪荃孙在武昌张之洞幕任江楚编译局总纂(参观缪荃孙《艺风老人年谱》辛丑条,张廷银、朱玉麒等编《缪荃孙全集·杂著》,凤凰出版社2014年版,186页),札中亦涉及译局事。

d.徐乃昌(1868年—1943年),字积余,号随庵。安徽南陵人。署漕运总督徐文达(1825年—1890年)侄。光绪十九年(1893年)举人。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任淮安知府,特授江南盐巡道。考察日本学务归国后,历任江南中小学堂提调、江南高等学堂总办、三江师范学堂督办。富藏弆,精流略,民国后以整理出版古籍著称于世。著有《积学斋书跋》《徐乃昌日记》。主编《南陵县志》《安徽丛书》,辑有《积学斋丛书》《鄦斋丛书》《南陵先哲遗书》等多种。徐氏精通金石学,喜藏碑拓。辛丑(1901年)一札云“访碑图并缴,率题四绝,惟大雅教之”,“四绝”即《题徐积余定林访碑图》4首[9]。

四、简放外任时期(1903年—1910年)

此时期有与周家禄(3首)、吴庆坻(9首)、陈衍(3首)、张鸣珂(1首)、李逸静(7首)、李翊灼(12首)、沈曾桐(1首)、程适(3首)、佚名(2首)、張謇(1首)、陆树藩(4首)、李宣龚(2首)、罗振玉(1首)等人书札,凡49首(第158至第206)。

a.与吴庆坻九札。其中癸卯三札作于出都赴外任前不久。乙巳一札,谈及立宪问题,可知沈氏政治立场。丙午一札,询问吴氏赴日本考察教育情况。丁未六月五日(1907年7月14日)一札,详覆徐锡麟刺杀恩铭案原委,颇具史料价值。

b.丙午七月与陈衍一札,作于赴安徽提学使任先至武昌为张之洞古稀大庆祝寿之前,与陈氏约在武昌晤面。

c.张鸣珂(1829年—1908年),字玉珊,一字公束,晚号窳翁、寒松老人。嘉兴人。咸丰十一年(1861年)拔贡。历官新建、德化、德兴知县、义宁知州。工诗文,善书。著有《寒松阁集》《寒松阁词》《寒松阁骈体文》《寒松阁谈艺琐录》等,辑有《国朝骈体正宗续编》。上图藏一札言及德兴教案,作于光绪三十年甲辰(1904年)。《寒松阁诗》卷首有沈曾植题词,集中有数首题画诗,皆应沈氏属题者,亦作于甲辰岁(参观张鸣珂《寒松阁诗》卷八《子培属题李奇峰山水画册》、《沈子培太守招饮春晖楼出扇索书赋诗见赠次韵奉酬》《郑炘斋德凝指墨山水画册沈子培太守属题》),适可与札语“法书小卷,借题数行,不免佛头着粪之愧”参观,可见两人金石书画之好。

d .与李逸静七札。乙巳(1905年)3首,皆作于是年秋奉钦差大臣端方、徐世昌电调入都随使出洋之后,后因五大臣被炸,出洋未果,年末回南昌府任。丙午(1906年)2首,作于九月赴日本考察前后。庚戌(1910年)2首,分别作于九月游南京、十一月游杭州时。

e.李翊灼(1881年—1952年),字证刚,一作正刚,以字行。江西临川人。从皮锡瑞(1850年—1908年)治经学,复依杨文会(1837年—1911年)研佛学。历任东北大学、清华大学、中央大学教授。著有《西藏佛教史》《印度佛教史》《心经密义述》《金刚经讲义疏辑要》等(参观于凌波《中国近现代佛教人物志》,宗教文化出版社1995年版,第499-500页)。沈李两人交往,当始于沈曾植任职江西时。

上图藏与李翊灼书札两册,凡十四札,作于光绪三十二年丙午至宣统三年辛亥(1906年—1911年)六年间。沈曾植于佛学极有兴趣,尝以读《大藏经》为晨课(参观释清福著、释普正校注《源因略记》,四川美术出版社2015年版。此条蒙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陈明教授指示),甚至在60岁时着僧衣与李证刚、黎养正(字端甫)、谢凤孙(字石钦)合影于布政使署之成园,并寄照片请友朋题诗(此照今藏嘉兴博物馆,参观许全胜《沈曾植年谱长编》,中华书局2007年版,第336页)。李氏与桂伯华(1861年—1915年)、欧阳渐(1871年—1943年,字竟无)并称江西佛教三杰(参观于凌波《中国近现代佛教人物志》,第307页、第323-324页、第362-363页),沈曾植于此三人寄予厚望[参观丁未二月十四日(1907年3月27日)一札上款署“伯华、镜湖、证刚”三人,镜湖即欧阳竟无,札云:“大法中兴,望在三君,法门不厌广大,对下根。宗风不嫌高峻,对上根。愿审虑熟图之。”]。宣统二年(1910年)敦煌遗书运至北京,当时精通佛典者不多,而敦煌劫余之典籍中佛经占很大比例。缪荃孙时掌京师图书馆,曾致函沈氏商请由李证刚北上校订编目[参观庚戌十二月九日(1911年1月9日)沈曾植《与罗振玉书》:“敝友李证刚,佛学渊博,抗然有与东方学者竞争意气,此今来所罕见,当属令谒公请教。”]。是年十一月,李氏陪同沈曾植游西湖、嘉兴后,即赴京工作,而川资则由曾植垫付(参观缪荃孙《艺风老人年谱》庚戌条,193页)。此为早期敦煌学史掌故,鲜为人知。民国后,欧阳竟无在金陵刻经处开设支那内学院,沈曾植亦作《支那内学院缘起》以赞之(手稿今藏上海图书馆,刊载于《海派代表书法家系列作品集沈曾植卷》,上海书画出版社2006年版,第158页)。与李证刚书中有三首言及黎端甫(其中一札云“端兄同览”,一札署“此上证、端二公”),黎氏为江西丰城人,致力于三论宗研究,生平事迹罕传,清末民初沈曾植与之多有佛学交流(参观许全胜编《东轩翰墨——上海图书馆藏沈曾植手札》卷三,北京止观书局、浙江大学出版社2022年版,第625-626页,第633-636页),可供近现代佛教史者深入探讨。

f .沈曾桐(1853年—1921年),字子封,号同叔,一号檗宧。沈曾植仲弟。光绪十年(1884年),入李鸿章幕。十二年(1886年),中式丙戌科进士。十五年(1889年),散馆授编修。历充会典馆图上详校官、纂修、总纂官,武英殿协修、纂修,国史馆协修,文澜阁校理,会试同考官、湖北乡试副考官。三十三年(1907年)四月,授山西平阳府知府,未赴任。同年十一月,以道员署理广东提学使(参观《清代官员履历档案全编》第八册,第5-6页,又魏秀梅《清季职官表》之《广东学政表》,中华书局2013年版,第479页)。宣统三年(1911年)三月,调云南提法使,未赴任,八月开缺( 参观《清季职官表》之《云南按察使表》,中华书局2013年版,第611页)。曾桐精算学,与兄在京师时有“二沈”之目。兄弟“骨肉缘兼文字缘”,感情甚笃。庚子六月(1900年7月),弟处京师围城中,兄极为焦虑,尝以六壬占卜其吉凶(参观许全胜《沈曾植年谱长编》,第229-230页)。民国后,以妯娌水火,兄弟分居京沪两地(参观钱仲联《海日楼诗注》卷十二《四月十七日得檗宦讣音》钱仲联按语)。辛酉四月,寐叟得讣耗,“独坐涕洟,至于期月”[10]501。既吊以诗,复作传以记之(此稿未完成,今藏上海图书馆,有冒广生题签“沈子封提学家传残稿”)。上图藏丙午七月十三日(1906年9月1日)与弟书七页长函,时值沈曾植辞去江西盐法道、按察使,将赴安徽提学使之任,所言多官场人事。

g.张謇(1853年—1926年),字季直,号啬翁。江苏南通人。早年入吴长庆幕,随军赴朝鲜。光绪二十年(1894年)中狀元。授翰林院修撰。后归里办实业,建大生纱厂、通海垦牧公司,创办通州师范学校、南通博物苑,为近代著名实业家。著有《张季子九录》《啬翁自订年谱》《张謇日记》等,今人编有《张謇全集》。张謇于光绪十一年乙酉四月(1885年5月),与沈曾植相识于北京,前后相交三十余年。庚子共同参与东南互保(参观张謇研究中心、南通市图书馆编《张謇全集》第六卷,江苏古籍出版社1994年版,第861-862页),张氏记与沈谈外交云:

与子培谈外交,子培曰:“无往不收,无垂不缩,书家秘旨也。已进不退,已伸不缩,禅家密语也。神明二法,为外交政策之要。”子培钩深致远之才,但有时迂回耳。[10]242

两人政见同中有异,上图一札亦有龃龉之言。

h.陆树藩(1868年—1926年),字纯伯,号毅轩。浙江归安人。心源(1824年—1894年)子。举人。曾任内阁中书、苏州候选道。在上海经营湖丝亏本,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将皕宋楼藏书悉数售与日本岩琦氏,今在静嘉堂文库,为近代中华典籍流失之痛史。著有《救济日记》《吴兴词存》《皕宋楼藏书三志》《穰梨馆过眼三录》《忠爱堂文集》。光绪癸巳、甲午(1893年、1894年),陆、沈两人已在京师相识。据嘉兴博物馆藏陆树藩《致沈曾植札》,可知光绪三十四年腊月(1909年1月)陆树藩至安庆欲托庇于沈曾植,宣统元年己酉正月二十九日(1909月2月19日)树藩来访,赠陆心源遗著与沈氏,并“托售宋板王弼注《周易》六册、范文正墨迹手卷一个”[11],上图沈札四首可与嘉博藏札对读,皆作于此时前后。据此数札可知,皕宋楼善本东流后,陆树藩手上仍有零星宋板书,并出售书画以谋生计。

i.李宣龚(1876年—1953年)字拔可,号观槿、墨巢。福建闽县人。光绪二十年(1894年)举人。历官湖南桃源县知县、江苏候补知府。民国后,佐张元济主持商务印书馆,为合众图书馆创办者之一。著有《硕果亭诗集》。沈、李二人在武昌时已相识,光绪癸卯(1903年),内藤湖南曾托到访日本之刘世珩与李氏寄赠《东国通鉴》一部至南昌与沈曾植(参观许全胜《沈曾植年谱长编》,第303页)。上图二札为宣统元年腊月李拔可至安庆访问时所作。

j.罗振玉(1866年—1940年),字叔蕴,一字叔言,号雪堂。晚号贞松老人。浙江上虞人。秀才。清季创办农学社、东文学社、江苏师范学堂,主编《农学报》《教育杂志》。曾任学部参事、京师大学堂农科监督。辛亥国变,与王国维同赴日本。回国后图谋复辟,于民国十三年(1924年)奉召入直南书房。满洲国建立,任监察院长。平生抢救内阁大库档案,搜罗考订安阳甲骨,整理刊布金石典籍,成就巨大。著述浩博,有《殷虚书契》《三代吉金文存》《雪堂丛刻》《辽居杂著》等。

罗氏平生对沈曾植一贯礼敬,上图藏沈曾植与罗振玉书札一册,有雪堂题签:“沈乙盦尚书手简。壬戌仲冬付装,雪翁题记。”可知在寐叟去世后一月即付装池,十分珍重。沈曾植庚戌腊月九日(1911年1月9日)一札对罗氏甲骨学开创之功亦评价甚高,而又自言:

旧所得亦有四五十枚,甲、骨皆有之,无人能拓,遂多年未启视,此事遂让公先鞭。读公书,钦且妒也。

可知沈氏亦为中国早期收藏甲骨之人,其学术眼光广阔敏锐,于此可征。[10]352-353

(未完待续)

(作者:许全胜,复旦大学文史研究院教授)

参考文献:

[9]钱仲联.海日楼诗注:卷三[M].北京:中华书局,2001:326-328.

[10]许全胜.沈曾植年谱长编[M].北京:中华书局,2007.

[11]嘉兴博物馆.函锦尺素[M].北京:中华书局,2012:108-109.

本专题责任编辑:薛源

猜你喜欢
张謇光绪
状元实业家张謇与其兄张詧
张謇家训一则(书法作品)
基于张謇文创产品开发的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与探索
论张謇的日本观
毓庆宫光绪书房的使用与陈设
光绪元宝户部库平一两金币
光绪《黔江县志》的药学价值
张謇发奋
联墨双馨六
“戊戌变法”中的光绪和慈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