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美术教育的价值意蕴、现实困境与改进策略研究

2023-07-30 14:19韩娟
艺术科技 2023年15期
关键词:价值意蕴现实困境高等院校

摘要:新课改和素质教育提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目标,对高校美术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高校美术教育需要进行相应的改革。为与我国高校美术专业招生规模扩大、招生数量增加的形势相适应,克服传统美术教育模式的弊端,必须加快美术课程改革进程,消除各种因素造成的不利影响,深刻理解高校美术教育的价值意蕴,发挥美术教育在培养学生艺术气质、提升文化修养、形成健全心理、塑造完美人格方面的重要作用。同时,要改变传统高校美术教育只注重文化学习、忽视综合素质培养的弊端,消除偏重美术理论教学与轻视美术能力的现象,进一步突出美术教育的地位和作用,实现为经济社会建设输送品学兼优高素质人才的教育目标。文章对高校美术教育进行研究,指出高校美术教育的价值意蕴,分析当前高校美术教育存在的不足,并提出相应的改进策略。深刻理解高校美术教育的价值意蕴,立足现状正视存在的问题,对明确高校美术教育的改革方向,制定行之有效的改进措施,以及助力高校美术教育走出当前所处的困境,实现高校人才培养目标至关重要。

关键词:高等院校;美术教育;价值意蕴;现实困境

中图分类号:J0;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3)15-0-03

1 高校美术教育的价值意蕴

1.1 高校美术教育的主体性价值

所谓主体性价值,泛指经济新常态下高等教育实现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必须以明确美术教育意义、掌握美术教育方法、把握美术教育内涵为遵循,围绕学生全面发展目标,尊重学生独立自主人格,彰显学生自觉能动本质特征,促进美术教育与人才培养相结合,将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在塑造美好心灵的各个方面,赋予美术教育丰富性、包容性、情感性的特质,为激发学生潜能、提高站位、树立家国情怀创造有利条件。

1.2 高校美术教育的公共性价值

所谓公共性价值,就是借助艺术传媒、美术工具等传播载体,将美术教育的公共性含义以及对社会生活的思想情感体验,以视觉化、图形化、泛审美化的艺术作品进行展示,发挥美术在形成社会经验、规范个体行为、遵守社会公德方面的教化作用,以此彰显美育的公共性价值特征。因此,从本质上讲,美育活动归属为具有教育性的审美活动,美育的公共性价值就是通过审美认同和情理共育形成社会认可的公共精神价值[1]。

1.3 高校美术教育的实践性价值

所谓实践性价值,就是必须将社会生产劳作及各项事务建立在“实践是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手段”的认知基础上,充分发挥美育的职能,体现教师的主导实践价值,突出“教师的生活是艺术生活”的艺术化教育优势,将高校美术教育的过程转化为提升审美能力、激发学生构建生活审美价值内生动力的过程。同时,要体现学生主动学习的实践价值,提高学生对艺术客体的审美认知水平,引导学生追求艺术真理,实现个人成长、情感升华。

2 高校美术教育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2.1 高校美术教学定位不准

在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时代背景下,部分高校政治站位不高,美术教育顶层设计滞后,导致美术教育人才培养的目标、方向、策略与现实要求脱节。课程设置、课时安排、针对性选取辅导教材的指导思想模糊不清,背离了美术教育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美术创造实践能力的教育方向,很难实现美术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的统一[2]。与此同时,高校美术教育缺乏与立德树人德育理念的一致性,没有将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提升整体艺术修养、健全人格作为综合培养的目标,美术教育定位不清、方向不明,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

2.2 理论课与实践课设置失衡

高校没有将美术理论课与实践课放到同等重要的位置,缺乏统筹兼顾、共同部署,导致课程结构设置失衡。在新课程改革促进学生全方位发展方面,教师不注重理论教学与创作实践的紧密衔接,不注重培养学生举一反三、学以致用的实际能力。受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实践教学在教育體系中居于次要位置,所占比重较小,有些高校甚至直接省略实践教学环节。在培养综合应用型人才方面,高校难以满足学生自主发展诉求,不能为学生搭建掌握美术创作核心技巧、开展社会实践应用的桥梁,将美术教育局限在了简单机械模仿这一低级认知范围之内。在教学实践课程设置方面,没有找准学生生涯教育与提高就业率的切入点,理论课、实践课设计都缺乏针对性和时效性,难以调动学生参与美术创作的积极性,高校美术教学效果不容乐观。

2.3 高校美术教育师资力量薄弱

纵观我国高校美术教育现状,教师队伍无论是数量规模、知识结构、年龄结构,还是人才梯队建设基础管理,都不完善,人才匮乏的问题十分突出。

首先,高校美术教师组成结构不合理,缺乏与素质教育相匹配的复合型专业师资支撑,教学理论创新不足,教学方法手段单一,难以适应现实条件下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3]。其次,高校美术教师接受职业培训、开展再教育的学习观摩机会较少,教育理念、教育方法手段陈旧,课堂教育难以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难以将新型教育教学手段、现代新媒体教学工具应用到教学实践中。最后,部分高校美术教师文学、艺术、历史方面的知识匮乏,综合艺术素质、综合教学能力较低,难以适应新形势下学生思想活跃、好奇心强、渴求多方获取知识的要求,这对培养高素质的经济社会建设接班人造成了不利影响。

2.4 高校美术教学体制存在弊端

受应试教育惯性思维的影响,高校美术教学体制存在许多弊端,要实现素质教育目标仍有很长的路要走。部分高校美术教育存在急功近利的倾向,教学体制设置浮躁化、表面化,很难体现以培养学生美术技能为主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选择和课堂场景设计思路单一、时效性差。美术教学过度追求对美术创作技巧的传授,忽略了对人文素质的培养,不注重对民族传统文化基因的赓续。部分高校过分看重教育的社会地位和经济效益,不能静下心来潜心研究美术专业理论、拓展提高美术创作能力的渠道,对学生的培养过于看重教学成绩,存在揠苗助长的行为,导致美术教育评价指标不健全、基础设施建设和教学环境改善不到位,严重制约了高校美术教育的健康发展。

3 高校美术教育的改进策略

3.1 改進教学体制,完善课程设置

高校美术教育要从经济社会建设的人才需求出发,结合当前我国高校美术教育质量亟待提高的实际情况,关注美术领域发展动向,形成良好的艺术学习氛围。一是将改革教学体制与创新美术教学模式相结合,解决以往应试教育条件下高校美术教育理念陈旧、方式单一、理论与实践相割裂的问题。二是从教学体制改革和学科分类设置入手,消除传统办学思想对学生自由生长、锤炼实践能力的遏制影响,通过体制机制改革、课堂教学改革,为提升学生专业水平与文化素养夯实基础。三是加强课堂场景设计,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凸显学生主体地位,形成学生主动参与、师生教学互动的教育局面,鼓励学生自主学习、自我管理、自我提高,确保高校美术教育方向明确、目标清晰、措施得力。

3.2 围绕人才培养目标,提高综合能力

高校美术教育要根据人才发展的要求重新确立教育目标,适应改革开放对高素质美术人才的要求。一是要努力消除传统教育模式的不良影响,围绕复合型人才培养目标,把握素质教育发展总趋势,明确高校美术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品学兼优人才的定位。二是以培养美术专业能力为基础,兼顾培养学生的相关知识和能力,加强文学、历史、地理等方面的知识渗透,为丰富学生美术创作思想、积累艺术创作素材、提升实践创造能力作铺垫。三是按照培养综合美术人才的需求,实现高校美术教育与社会人才需求之间的有效衔接,通过举办艺术画展、组织观摩学习、开展艺术创作论坛等方式为学生搭建施展才华的舞台。通过开展座谈交流、组织问卷调查,摸清美术专业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困难,帮助学生解决思想上、学习中、求职道路上遇到的问题,为学生快速成长、早日成才提供政策支持、组织关怀和行动指导[4]。

3.3 打造师资团队,发挥主导作用

高校要清醒地认识到当前师资力量严重匮乏,师资队伍结构失衡,教育者素质能力欠缺对美术教育产生的直接影响,正视美术教育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一是以组建高素质师资队伍为抓手,以构建理念先进、教法新颖、能力高超的教师团队为目标,提高高校美术教师的综合能力和教学水平,为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增强美术教育效果创造条件。二是高校要以打造高素质美术教育师资队伍为指引,为教师提供掌握多种能力、丰富艺术知识、拓宽艺术视野的空间,以此提高教师的现代化教学能力、课堂场景设计能力、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实践的能力。三是教师要充分发挥自身在高校美术教育中的主导作用,向学生传授自主学习、自我提高的途径方法,借助合理的课堂设计、层次分明的理论教学、针对性和时效性强的课时搭配,最大限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其美术学习的动力,以构建结构合理、层次分明、男女比例协调、综合素质高、充满创新活力的新型师资队伍。

3.4 倡导创新思维,锻炼创新能力

高校要抓住素质教育全面发展的良好机遇,按照因地制宜、因材施教的原则,在创新思维的指导下不断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一是摒弃墨守成规、因循守旧的教学理念,顺应高校美术教育改革潮流,保持与时俱进的思想状态,围绕经济新常态下社会建设对人才的需求,有针对性地解决美术教育现存问题,努力培养又红又专的复合型人才。二是围绕学生生涯教育、提高就业率,既注重培养学生的美术专业技能,又要与适应社会需要相结合,发展校企合作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夯实学生美术功底,为树立创新思维打好基础。三是在创新思维的指导下挖掘学生在就业过程中遇到的难点,并让学生准确表达自己的思想观点和真实诉求,展开丰富的艺术想象,在美术创作、空间构图、联系实际等方面体现出创新思想,通过悉心指导、正面激励、问题纠错,不断提升学生的美术创新水平。

3.5 坚持学以致用,理论与实践结合

高校要深刻理解美术是一门理论与实践密切结合的学科,高校美术教育的所有活动都必须按照学以致用的原则组织实施。一是要根据新课改大纲、学生就业后从事岗位工作的实际,以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和实践能力为重中之重,深入开展理论学习向实际操作转化的研究,对学生在校期间不同阶段、不同内容合理进行实践能力拓展的顶层设计,精准制订实践锤炼计划,帮助学生提高实践分析能力。二是要结合信息时代的人才培养实际,不断将先进的技术融入美术教学实践,发挥网络资源不可替代的作用,促使学生灵活运用网络资源展现社会生活、歌颂社会美好、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是要鼓励学生大胆实践、勇于创新,通过参加社会公益、志愿者服务、文化采风等活动,深入生活、深入社区、深入实践,挖掘艺术创作素材,激发自身创作潜能,通过将所学美术知识广泛应用于实践,深刻理解美术学习的精神内涵,迸发自主学习和实践的积极性、创造性。

3.6 进行新时代高校美育实践的前瞻性探索

高校美术教育必须顺应时代发展潮流,满足经济社会建设对人才发展的需要。因此,高校美术教育实践探索必须紧扣时代发展脉搏。一是要以系统化、整体化思维对高校美育体制机制、介质载体、创新途径进行全面考虑,使教育机制成为保障高校美育效果的基本程序和有效手段。二是要充分发挥教育评价体系的激励导向作用,采取差异化、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建立起以美育为基础,符合学生身心发展,以及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成果评价模式,形成开放型、立体化的美术社会资源评价模式[5]。三是要挖掘高校美育媒介载体的潜力,借助社会媒介广泛宣传美育的形象性、普遍性、自由性等特征,为学生提供进入社会剧院、鉴赏高雅艺术等的参与机会,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

4 结语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高校美术教育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高校要坚持改进教学体制,完善课程设置;围绕人才培养目标,提高学生综合能力;打造高素质师资团队,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坚持学以致用,突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倡导创新思维,锻炼美术创新能力;深入开展新时代高校美育实践的前瞻性探索,制定合理有效的问题解决策略,推动我国高校美术教育实现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赖荣幸.美育背景下高校美术教育与中小学衔接问题探析:以广州美术学院美术教育学院为例[J].美术教育研究,2023(9):69-71.

[2] 郝一甲.高校美术教育体系中德育与美育融合路径探析[J].陕西教育(高教版),2023(5):53-55.

[3] 张鸿渊.“以美育德”:“五育融合”背景下高校美术教育的必然、实然和应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23,43(12):40-44.

[4] 刘晓明.科技改变教育:数字媒体时代下高校美术教育改革探究[J].大众文艺,2023(8):127-129.

[5] 卯芳.高校美术教育对宁夏乡村文化振兴的助力作用研究[J].中国包装,2023,43(4):113-116.

作者简介:韩娟(1984—),女,辽宁大连人,博士在读,副研究员,研究方向:教育学。

猜你喜欢
价值意蕴现实困境高等院校
中国网络民主发展的现实困境及优化对策
高职院校大学语文课程定位及改革取向研究
浅析VB程序设计教学方法的改革
自然保护区社区参与现实困境与对策
读懂名师
长征时期党坚持群众路线的价值意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