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野型碧道规划建设初探
——以从化鸭洞河碧道(二期)工程为例

2023-07-31 11:53叶倩慧
花卉 2023年14期
关键词:碧道乡野河道

叶倩慧

(广州市水务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广东 广州 510630)

0 引言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站在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对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论断新要求,为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指明了前进方向和实现路径。高标准建设万里碧道是广东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抓手,在全国具有示范作用。

1 乡野型碧道建设概述

万里碧道以水为主线统筹山水林田湖草各种生态要素,其中兼顾生态、安全、文化、景观、经济等功能,通过系统思维共建共治优化生态、生产、生活空间格局,打造“水清岸绿、鱼翔浅底、水草丰美、白鹭成群”的生态廊道。碧道按所处区位和环境风貌特征,分为都市型、城镇型、乡野型和自然生态型4 种类型[1]。

其中乡野型碧道依托流经乡村聚落及城市郊野地区的水系建设,针对乡野地区农田、村落、山林等景观美丽多彩的特点尽量保留原生景观风貌和减少人工干预,以大地景观的多样性满足各类人群的休闲需求。乡野型碧道的建设重点为:①结合中小河流治理优先保障防洪安全和防治水土流失。②控制农村面源污染。③维护河湖生态系统健康和生物多样性;④建设惠民滨水公共活动空间和乡村旅游目的地,推动乡村振兴,打造各具特色的美丽乡村[2]。

2 从化鸭洞河碧道(二期)工程案例

2.1 项目背景

鸭洞河为广州市流溪河中游左一大支流,其发源地在大水坑,由东向西依次流经从化区良平村、塘尾村到良明村,由河源至松院汇入流溪河,河长约15.49km,流域面积60.1km2,为山区性河流,有众多小支流如屋埔水、龙尾水和白台杉水等。鸭洞河流经的塘尾村位于广州北部山区,曾是环境差、收入低的贫困村,2018 年广东坤银生态园区投资有限公司于良口镇打造全国首个国际生态设计小镇,总占地约473 万m2,总投资约30 亿元,其是集旅游、文化、休闲、运动、教育、产业和疗养于一体的广东省级特色小镇。

鸭洞河碧道依托国际生态设计小镇建设,根据《广州市碧道建设总体规划(2019—2035 年)》,按乡野型基本标准建设,规划全长约11km,其中于2019 年建成一期工程(长约1km),2022 年建成二期工程(长约10km)。碧道建设以水安全为导向开展疏浚清障、堤岸建设等基础工程,其彻底解决防洪排涝等基础功能萎缩问题,并在已有绿道系统的基础上对河流沿线生态、景观环境进行提升,景观营造以乡味野趣为特色,保留自然农韵体验,采用低成本建设方式打造贯穿从化区良口镇的亲水休闲慢行系统,鸭洞河碧道总体指标体系如表1 所示,鸭洞河碧道工程指标体系如表2 所示[3]。

表1 鸭洞河碧道总体指标体系

表2 鸭洞河碧道工程指标体系

2.2 碧道建设任务

鸭洞河碧道(二期)工程起点为良明水陂上游150m 处(与一期工程相衔接),终点为散围,河道整治长度9.688km。整治前河道存在如下问题。

(1)河道淤积:水质良好但自净能力不佳,枯水期河道杂草丛生和砂石堆积导致景观效果不佳。

(2)堤防薄弱:两岸无完善的堤防工程大部分为天然堤防,而且土质差,需结合清淤筑堤。

(3)生境单一:无适合水生动植物和水禽栖息的河流湿地,河道缺乏生机,驳岸多为土质碎石,两岸植被稀少、根系裸露。

(4)功能匮乏:无贯通的滨水慢行道,无亲水设施及休憩空间,场地可达性低,场所感缺乏。

针对上述问题,鸭洞河碧道建设在三清一护基础上对河道景观环境进行提升改造,落实碧道“5+1”建设任务,实现人与水的互动、人与自然的互动。

(1)水资源保障:保障河道生态流量。

(2)水环境改善:控制面源污染,削减入河污染物,保持现状水质持续向好。

(3)水生态保护与修复:清除外来入侵植物,提升乡土植被覆盖率,打造自然生态的河岸线,逐步恢复生物多样性。

(4)水安全提升:通过通水渠道及生态护岸建设,保障沿线洲岛、生态岸线和景观节点护岸结构安全。

(5)景观与游憩系统构建:充分利用现有资源保留周边山水田林的自然景观,传承历史文化和地方民俗,贯通滨水慢行系统,营造亲水游憩空间。

2.3 碧道方案设计

2.3.1 设计定位

鸭洞河碧道——生态鸭洞,户外乐园。根据生态设计小镇总体规划,鸭洞河作为生态小镇“一河一路十区”总体空间布局中的“一河”是横穿生态小镇的重要生态廊道,其生态功能是关乎小镇乃至周边区域发展成败的关键,保护及修复鸭洞河生态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同时鸭洞河也是伴随周边众多村民成长的母亲河,碧道建设为为其赋予景观休闲、水文化传承等意义,为周边居民提供亲水戏水、休闲赏景的滨水乐园,建立乐水而居彰显人文的鸭洞河生态空间[4]。

2.3.2 设计策略

(1)打造特色主题活动分区。建构主题构筑物,呼应主题分区,形成强烈的场地记忆,让鸭洞河碧道成为故事与理想生活的发生器。

(2)营造多样化时空体验。将鸭洞河流经的各村落、主题活动空间串联起来,实现滨水、伴山、穿林、过桥等多样化的时空体验。

(3)构建多元综合景观体系。通过自然河道的修复、滩地空间的重塑以及沿河休憩系统的建立,构建融合自然生态、城市休闲、文化旅游等元素的综合景观体系,打造韧性的城市生态河道,唤醒鸭洞河新时代的趣味性和功能性[5]。

2.3.3 设计主题

关于河名“鸭洞”的来历,据当地村民介绍,该地古称“鸭峒”,概因古代先民开疆拓士,太公逐水养鸭,觅得风水宝地定居下来,由此得名。通过自然建立古今深层连接,以赶鸭人“日出放鸭,日落晚归”的赶鸭“七境”为题,打造不同类型的空间体验,引导人与自然的互动。

2.3.4 总体布局

一带四段七境。一带:生态绿色慢行带。以水为脉,统筹利用鸭洞河周边山水林田等自然资源,打造“还清于水,还水于民”的生态乡野绿色慢行带;四段:依据河流周边资源分布特征及设计主题特色,分为“探春问河、初夏觅趣、秋风逐浪、冬调晚唱”四段碧道游线;七境:打造问河、嬉水、通幽、争渡、绘影、逐浪、曲归等七境景观节点。

2.3.5 景观节点设计

(1)七境之一——问河。依托环林绿岸与河滩银沙的生态基底,清淤筑堤、分阶筑台、亲水设道、分层配置湿地,开阔滨河水岸视野,打造特色景观节点。根据河道场地记忆,探访鸭洞河的历史由来,赶鸭人日出而作,集鸭闻水。铁艺石笼造型的鸭群雕塑高低错落,徜徉于河滩边,吸引着游人的目光追随与共鸣,感受鸭洞河生机盎然的魅力。

(2)七境之二——嬉水(图1)。提取鸭群在水面划动翅膀,激起圈圈涟漪为图案元素,设计自发光萤光步道,由内而外层层扩散的涟漪图案,犹如水面泛起的层层波浪,让人回想起童年戏水的欢乐时光,于乡间野趣中感受自然本真。结合治水名人典故,唤醒游人对历史的回顾与传承。

图1 “嬉水”节点效果

(3)七境之三——通幽。“竹深不见人,鸭声在空翠”,利用现状竹林,设置幽篁夹道、竹海舞台。穿行其中,使游人在“动观”中感受深邃、优美的通幽意境。

(4)七境之四——争渡(图2)。尊重场地精神,保留古朴空灵、静谧宜人的空间特质,在修复现有山水、林地环境的同时增设两岸古朴石头驳岸及古藤装饰桥体,以古韵为特征,借道过桥为行为体验,通过艺术的表达将功能构筑与东方禅意完美结合且不着痕迹地融入自然景观,让古寺余韵、传统文化和历史氛围得到充分展现和延续。

图2 “争渡”节点效果

(5)七境之五——绘影。设计就地取材,充分利用现状河石造景,或单石成景,或群石组合,或垒石成墙,或锈板剪影,为涂鸦爱好者打造一处真正挥洒自由的艺术河滩涂鸭网红胜地。

(6)七境之六——逐浪。提取鸭子逐浪之形态,将柔质的观赏草和硬质的混凝土结合,打造起伏不平的波浪状极限骑滑场地,提升场地活力,与溯溪之激荡相呼应,展示运动之魅力,展现新时代鸭洞河逐浪向上,勃勃生机的精神面貌。

(7)七境之七——曲归。设计粗放简约的竹筒装置,将鸭鸣嘎嘎声通过竹筒装置进行传递,时远时近和着钢板景墙镂刻的“数鸭子”曲谱,犹如音乐三重奏,畅听鸭鸣鸟叫,给河道两岸增添无穷生机与魅力。

3 结语

根据河流水系所处的城乡环境及功能特点,不同类型碧道的建设任务和重点有所区别。鸭洞河碧道作为乡野型碧道建设,打造与村落风格相融合的特色滨水景观,联动公共服务设施发展特色休闲娱乐项目;结合一河两岸生态设计产业发展布局修复自然河道,实行水域、岸线并治集中连片建设,使当地生态环境得以系统提升,高校团队、生态设计企业、高端酒店等先后入驻,村集体年收入不断提高。鸭洞河碧道建设契合乡村旅游及乡村振兴的发展需求,将水文化建设嵌入特色小镇战略,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同步提升,作为一种新兴的碧道发展模式,为其他地区乡野型碧道规划建设提供参考和借鉴,以期推动碧道工程建设持续健康发展。

猜你喜欢
碧道乡野河道
绿色生态视角下碧道景观建设与实践分析
广东万里碧道公共服务供给模式研究
——以广州市为例*
送你一个乡野
春天的乡野
揭阳碧道
深圳石岩湖生态碧道景观设计回顾
河道里的垃圾
山溪性河道植物选择与应用
南京市鼓楼区黑臭河道的治理
乡野闲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