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溯那群远古的白鹿

2023-08-01 02:19张梓蘅
中学生天地(B版) 2023年7期
关键词:白鹿临海谢灵运

张梓蘅

台州与我的缘分始于一块水晶璧。5年前,我初次在浙江省博物馆做讲解志愿者,恰好遇到该馆举办特展“越地宝藏——100件文物讲述浙江故事”。展览中有一个独立单元,描绘精致江南的武林旧事,正中央的展柜里垂挂的正是这块水晶璧。我对此好奇不已:是怎样的渊源,让这块来自南宋的水晶璧至今闪烁着透彻而神秘的光辉?查阅资料后,我得知这块水晶璧的主人是赵匡胤七世孙赵伯澐,水晶璧的家乡是台州。

台州,就这样以古老而神秘的形象,在年少的我心中刻下烙印。

去年,缘于一场文学采风活动,我有幸来到台州临海,切身与这座城交流。唐宋时期的台州府城,以及享有“江南长城”美誉的台州府城墙,拥有一段引人入胜的传说:唐朝初年,人们在修筑城墙的过程中,因地形险峻,总因遭遇各种困难而失败,直到有一天,一群白鹿经过此地,沿着雪地留下了串串脚印。人们沿着白鹿走过的路,顺利地修建起了城墙,刚好环绕古城一周。更遥远的传说是,很久之前就有一群鹿生活在这里,它们吃巾山的草,喝灵江的水。这座城因此得了一个充满灵性的名字——鹿城,让我的好奇心更甚了。

临海是浙东诗路上一颗璀璨的明珠,无数文人墨客曾在此留下传世诗篇。从括苍山麓到东海之滨,从灵江两岸到杜桃平原,一路风光一路诗。我坐高铁来到这里,座位恰好错过窗户,无缘欣赏沿途风光,却由身下的颠颤切实感受到一种前行的力量。

这里曾是山水诗派鼻祖、东晋诗人谢灵运走过的路。423年,谢灵运游经此处时,寻不到一方入口,便大张旗鼓,命僮仆开出一条道来。深夜火把攒动,还惊动了驻守的士兵,吓得临海太守王琇以为山贼来攻城。谢灵运在此地给王琇留下了著名的赠诗:“邦君难地险,旅客易山行。”

在谢灵运游临海的200多年后,骆宾王被贬为临海丞,他沿着谢灵运开辟的道路进了城。虽然报国无门,心中凄苦,但这里的景色给他带来震颤心灵的慰藉。这里还曾是白居易的伯乐顾况走过的路。顾况曾在临海巾山居住,留下了耐人寻味的《临海所居三首》。时间再向后推移,唐代文学家、书法家、画家郑虔也来过此地。仍是沿着那条道吗?我不得而知,只知他带给这座城更可贵的东西——几年之间,成人和儿童便开始知晓礼道,待他离世之时,书香气已浸润了这座骨中有刚武之气的城市。

朱自清也曾在此度过一段艰难的日子。1922年,他从杭州高级中学前身浙江官立两极师范学院至临海的浙江省立第六师范学校执教。沿着河湖,他乘船而来,在贫苦的时光中,写下了名篇《匆匆》和抒情长诗《毁灭》。11年后,忆起那段过往,他又写下散文《冬天》来怀念在临海的生活,清苦却温暖。

前人游览浙东有条相对固定的线路,这条路以水路为主,过隋唐大运河,在钱塘江畔的西兴渡口登船,经绍兴上虞南入曹娥江、剡溪,终至临海,是为“浙东唐诗之路”。我今日之行,虽不走水路,却也是由钱塘江畔往临海,沾上几分相同的意趣来。高铁上的空调温度调得很低,清晨五六点钟我尚昏昏欲睡,后座的孩子却一路兴奋地踢着我的椅背,面对车窗外未知的风景,我也算是体验了一把前人的辗转路。

下了高铁,站在宽阔的站台上,暖融融的阳光便倾泻下来包裹住我,连绵沉稳的群山近在眼前。前人风尘仆仆也要前来一游的原因当即了然于胸,我的困顿也被一洗而空:啊,那枚水晶璧投射出的神秘光泽,原来源于这样漂亮的群山!

从兴善门登上台州府城墙,迎面吹来一阵清爽的风,鼓动着旗帜,也鼓动我的心灵,我似乎听见了一阵呦呦鹿鸣。找到了,我所追溯着的白鹿,正焕发着灵动的光泽,轻盈地奔驰在山间。我不禁开口询问:

白鹿啊,这里曾经只是贫瘠的丘陵,寸草不生,荒无人烟,甚至无法修建起城墙,你们为何现身,指引着越人在此处构建起家园?这里曾经洪水泛滥,因为河网交错又濒临海域,也不乏台风肆虐,你们为何愿意从古到今,静静守护着代代越人?

那风轻柔地拂过我的耳畔,也似轻灵的鹿鸣回应着我:

越人是特别的。他们精勤耕战,从不畏惧困苦挑战。面对再荒芜的土地,他们也能将之开垦;遭遇再空前的灾难,他们也会重整旗鼓。如今,府城内外的祥和景象就是最好的证明。古老的《越人歌》我们最是喜欢,不仅是从前,今后我们也将守护着这座特别的城市。

到这里,我终于算是遇见了这座古城。说不尽的历史铺展在身后,鲜活的当下游动在眼前。这里的历史并非纯粹的过往,聪明的越人将历史融入当下,使得眼前流淌的时间中,分分秒秒都充溢着古今融通的自然之息。

灵鹿引路,而后先人们筚路蓝缕,才让今日的我得以一路遐想,欢欣前行。可贵的是,光彩斑斓的街道背后,随处可见原住民的身影,传统的生活在这里得以延续:饭馆的收银台还有使用算盘的;陈旧的理发店虽换了新座椅,红绿的旧物仍布满墙壁;集中的晾衣区里晒着半新不旧的被子,老少一路跑向巷尾,欢笑声是那么自然;壮年的男人们坐在两侧的路牙上,用方言大声交谈着什么。古城不寂寥,一切都未成为过往,而是由水波载着,向前奔涌。

令我惊讶的是,年轻的活力丝毫不少见。穿过演练戚家军阵法的戏台,在城门脚下坐着欢歌的少年,吉他和音响装点着小小的舞台,让人得以窥探梦想的模樣;招牌小食蛋清羊尾被青年研制成了全新的咖啡口味;手写的招牌垂挂在小店门口,一家充满青春气息的店中架着满墙的吉他与尤克里里,还有零散的手作鼓、挂饰、痛仰乐队的签名挂布,正中间的小黑板上明晃晃写着“看见的都卖”,张扬着肆意与潮流的气息。

寻访途中,在紫阳古街的小吃店前偶然抬头,便见墙上绘写着顾况的佳句“山连极浦鸟飞尽,月上青林人未眠”;前往郑虔的学堂时,空空的院中仿佛满是执经诵读的学子,悠悠的书声从未散去,同样抚慰了我的心灵;省立六师的原址中,志山楼的白墙上赫然写着那句:“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朱自清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惋惜,告诫少年们要岁不我与,爱日惜力。虽有些遗憾未能见到当年让先生流连的紫藤花,但紫阳街边遍布的三角梅与凌霄花还是让我得以共情。是山水的滋润,抑或人文的关怀,竟能让花朵绽放得如此鲜艳?

灵鹿也以新的模样出现在城中了。追梦鹿,作为城市的象征,继续守护着满载梦想的城市。《诗经》曰:“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期冀这座城市如其所言,永葆这安乐祥和的盛世景象。

不仅如此,追赶着前人的脚步,或许我也在不知不觉中已经踏上谢灵运所开辟的那条道路了吧?沿着这条诗路向前的我,眼望触手可及的那群白鹿,正是怀抱着一捧文学的梦想、一颗虔净的景仰之心,行走于大好的风光之间,愿做一次圆梦的追溯。

指导老师:范淑敏

专家点评:

黄华伟(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高中语文教研员,省特级教师):

临海古城、先贤古事、紫阳古街,白鹿传说于其中穿针引线,于是历史与当下融合,古朴与优美同在。作者较为深厚的相关文史知识使文章内涵丰满,字里行间无处不在的乡土气息使文章情意深长。

猜你喜欢
白鹿临海谢灵运
临海余丰里民宿
草根模特白鹿:文艺小鹿也招摇
临海不完全折腾指南
谢灵运堪称职场反面典型第一人
UP THE MOUNTAINS
谢灵运山水诗的玄言尾巴
Winter is Fun
临海变“大海”
白鹿的精神——再论《白鹿原》的人物形象
白鹿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