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园合作培养幼儿良好劳动行为习惯

2023-08-03 01:45严夏
科学大众·教师版 2023年8期
关键词:家园行为习惯劳动

严夏

通过对幼儿良好劳动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现状分析,发现幼儿养成不良劳动行为习惯的原因主要是来自家庭的培养方式不当,其次是幼儿园对养成教育的重视不够,致使幼儿慢慢养成了一些不好的行为习惯。本文结合目前家庭及幼儿园在幼儿劳动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探索有效开展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策略与途径,并从家园合作共育的角度提出有针对性的教育建议。

一、幼儿劳动行为习惯的培养价值

当幼儿在入园以后,自身的劳动行为习惯仍然会极大地影响和制约着幼儿,同时也会制约着幼儿在园内所接受的园内教育。培养幼儿劳动行为习惯有利于促进幼儿形成良好的劳动情感体验,增强幼儿的自信心和自主劳动意识。

(一)促进幼儿形成良好的劳动情感体验

幼儿劳动行为习惯的形成是劳动认知、劳动情感、劳动行为共同作用的结果,是以劳动认知和劳动情感为基础的行为外在表现。通过对幼儿外显的劳动行为——值日生活动和自我服务活动进行观察分析,发现问题并加以解决。

(二)增强幼儿的自信心和自主劳动意识

不管是教师,还是家长,都要尊重幼儿的劳动,给予幼儿选择权,当幼儿做力所能及的事,教师和家长要及时给予鼓励,不论是多么小的劳动,只要幼儿认真做了,成人都应鼓励幼儿,让幼儿体验劳动带来的成就感,帮助幼儿树立自信心,增强幼儿自主劳动意识。

二、家园合作培养幼儿劳动行为习惯的必要性

(一)家园合作有利于幼儿园和家庭实现良好的配合

通过一系列的科学研究资料和实践证明,在孩子的社会化成长中,家庭的作用是最有效果的,学校和家庭教育的性质及其功能各有不同,并不能相互的取代。家庭配合是指以幼儿为核心,通过家庭和教师的相互配合和支持,共同促进孩子良好劳动行为习惯的形成。而孩子良好劳动行为习惯的形成需要家庭配合,孩子劳动行为习惯的形成必须借助于教师的帮助和父母的引导。同时要想促进幼儿建立良好的劳动行为习惯,单靠幼儿园一方面的努力是不够的,必须通过家园合作,强调家园一致的原则,才能取得教育的最大效果。否则即使在幼儿园中逐渐培养了幼儿的劳动行为习惯,在假期等长时间家庭生活中也会将这种习惯破坏。

(二)家园合作有助于强化幼儿的劳动行为习惯

教师和家长对幼儿的成长起着关键的影响作用,除了教师的耐心指导外,还需要家长的积极参与,强化幼儿的劳动行为习惯。

从种种因素的影响来看,幼儿养成良好的劳动行为习惯不仅要从小开始培养,还需要家长与幼儿园加强合作,共同帮助幼儿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一个良好健康的家庭环境会促进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好的行为习惯是比学习更重要的,需要坚持不懈地对行为习惯的养成做出努力。而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也离不开家庭教育的作用,由于学校和家庭都是孩子最重要的生长环境,所以需要与家庭配合,形成合力,才可以让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试想一下在幼儿园中接受了统一培训的孩子,良好行为习惯已经初步养成,放学后返回家中,又马上进入了娇生惯养的状态,这对孩子养成良好行为习惯有百害而无一利。

三、幼儿劳动行为习惯培养的现状分析

(一)幼儿园劳动条件不充足

幼儿园劳动条件不充足主要体现在时间、空间这两个方面。幼儿教育需要遵循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教育要具有顺序性和阶段性,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为每位幼儿提供不同的教育方式。但是在时间上,幼儿园活动主要以五大领域为主,而劳动教育除了在五大领域的活动中有所渗透,在其他方面的活动中,劳动教育所占据的时间少之又少,因为时间的短暂限制了劳动教育的系统开展,渗透在五大领域中的劳动教育也是非常短暂而间断的,缺乏一定的连续性,不利于幼儿整体感知、领会知识,也不利于养成劳动行为习惯;其次,幼儿最主要的活动场所是环境,充满趣味性的环境可以成功激发幼儿主动参与劳动、学习劳动技能的兴趣。由于幼儿园空间的限制,很多幼儿园没有为幼儿提供种养劳动所需的种植园以及喂养小动物所需要的场所和硬性条件设施,使得幼儿缺少了与环境、自然互动的机会,制约了幼儿良好劳动行为习惯的养成。

(二)家长过于溺爱孩子,不利于幼儿劳动行为习惯的养成

家庭条件、家长的文化水平以及对幼儿的教养方式等也会影响幼儿劳动行为习惯的养成。现在家庭中大多是独生子女,幼儿在家庭中的地位很高,父母或是爷爷奶奶过分宠爱孩子,导致幼儿在家中没有养成劳动习惯,甚至还出现了很多不良行为习惯。比如不礼貌、任性、不具备自主意识等,对幼儿良好劳动行为习惯的养成起到了制约作用,是亟须改变的教育现状。当幼儿入园以后,这些不良的行为习惯仍然会极大地影响和制约幼儿,同时也会制约幼儿在园内所接受的教育。根据相关的研究数据及实验表明,家庭教育的效果是最具有影响力的。因此,家长需要改变教育方式,不过分宠爱幼儿,让幼儿在家中学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不仅能促进幼儿养成良好的劳动行为习惯,也能幫助幼儿完善人格。

四、家园合作培养幼儿劳动行为习惯的行动策略

(一)增加家园互动,共同培养幼儿劳动行为习惯

幼儿很多行为在家中就已经养成了,所以促进形成幼儿劳动行为习惯,单靠幼儿园一方面的努力不够的,必须通过家园合作,强调家园一致的原则,才能取得教育的最大效果。否则,即使在幼儿园中幼儿形成了劳动行为习惯,在假期等长时间家庭生活中,也会将这种习惯破坏。家庭是幼儿最基本的生活环境,家园合作对幼儿的社会性的培养是很重要的。幼儿园教师要充分利用家庭教育这一资源对幼儿进行社会教育,教师要提出家长乐于接受的教育方式方法,与家长积极配合,家园共同合作,多角度地培养幼儿劳动行为习惯。

促进幼儿养成良好劳动行为,需要家长和幼儿园教师要加强合作。在家庭中,幼儿如果出现不良行为习惯,家长需要告知老师,听取老师的建议,正确地教育孩子改正。在幼儿园中,许多幼儿可以一起玩耍、一起学习,潜移默化中培养幼儿形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家园合作还可以让家长和教师的距离变得更近,对幼儿的教育更加全面。老师可以把幼儿一天在园中的表现告诉家长,与家长一起解决发生在幼儿身上的问题,和家长共同培养幼儿形成良好的劳动习惯。老师还可以将幼儿在园中学到新的知识和新的劳动习惯的学习告诉家长,让家长可以有针对性地对幼儿新形成的劳动习惯进行进一步的培养和巩固。

实现家园合作,可以为创造出愉快的氛围。为落实家园共育,幼儿园要借助利用家长的资源,激发家长参与教育幼儿的主动性,让家长及时了解幼儿园中劳动教育内容,鼓励家长与教师共同努力为幼儿塑造良好的劳动习惯。比如培养孩子主动做家务的习惯,家长可以给孩子设置小小的奖励。再比如把桌子擦干净可以得到一块巧克力;自己吃饭、穿衣服可以得到一个棒棒糖。家长还可以带孩子到外面去接触社会,看看别人是如何劳动的。比如观察清洁工人美化城市卫生;交警叔叔指挥交通,维护交通秩序等等,让孩子从小树立劳动人民最光荣的观念。

(二)幼儿园创新劳动教育方式,与家长积极配合

幼儿园要以创新与体验相结合、动手与动脑相结合的原则开展劳动实践活动。同时要做到对活动资源适宜性、合理性的开发与利用,改善幼儿园教育资源所存在的不足。通过劳动教育与幼儿生活经验结合起来,在丰富幼儿劳动体验的基础上,培养其在生活中保护环境、热爱家乡的意识与行为习惯。

早期的适时干预能够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劳动行为习惯,同时让幼儿学会与同伴共同进行劳动,互相交流劳动技能,体验劳动带来的快乐。教师与幼儿家长应重视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孩子的劳动行为习惯,幼儿园教师需要有效利用家长资源,展开密切的家园合作,采取适当的方式对幼儿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和干预,将合作学习渗透在幼儿的一日生活和游戏活动当中,双方相互配合促进幼儿合作行为的发展,从而促进、改善并逐步提高幼儿的合作水平。

幼儿园教师要做好观察和记录,掌握了幼儿的行为习惯后,教师应用记录的方法对每一位幼儿的劳动行为习惯培养策略进行整理,坚持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整理出适合每一位幼儿劳动行为习惯的培养方案。在充分了解幼儿现阶段的行为习惯之后,通过家园合作进行同步教育,教师和家长沟通制定出一个最适合幼儿的行为习惯培养的方式。如强化法,是指在幼儿园中老师以奖励的方式去要求孩子能够独立去完成一件力所能及的事情。在家里家长也要进行配合,试着用这种方法去培养幼儿的良好习惯。这时候,家长如果不理解的话,或者老师就任由幼儿不好的行为习惯继续发展,那么家园合作就无法进行,幼儿身上存在的这些不好的行为习惯也不能得到纠正,那这个坏的习惯就会影响幼儿的一生。相反,如果这时候家长与幼儿园相互配合,鼓励幼儿改正不好的行为习惯,将会促进幼儿的发展。除此之外,幼儿园要重视一日生活,通过合理的活动安排帮助幼儿形成劳动行为习惯,这是目前学前教育重点关注的内容之一。幼儿园可以利用一日生活中帮助养成良好劳动行为习惯,教师需要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将幼儿的劳动行为习惯培养融入一日生活中,给予幼儿更多动手学习的机会,鼓励幼儿主动参与劳动。

(三)改善家庭教育方式,强化家园合作效果

教育和培养儿童的劳动行为习惯是社会、教育工作者的义务,也是家长和教师的责任。有鉴于此,作为父母,要主动地与孩子沟通交流,从而避免矛盾的加剧,引导孩子构建良好的行为习惯。整个教育过程的实现是循序渐进的,在整个环节中,家长要起到监护职能,家长应始終将劳动行为习惯的教育与培养工作有效地引入到家庭教育的过程中。社会中的相关人士应始终将行为习惯的教育与培养工作有效地引入到社会教育、社区教育过程中,通过潜移默化地影响,让幼儿可以更加全面地认识自身的行为习惯哪些是正确的,哪些是错误,哪些对个人成长不利,哪些对个人成长有益,潜移默化地引导孩子构建积极的行为模式,与社会成员、家长、教师的纠正、监督、疏导离不开。同时还应该用发展的眼光和开放宽容的态度来对每一位幼儿的劳动行为习惯进行培养。

(四)定期开展劳动技能竞赛

幼儿年纪很小,对周围事物都非常好奇,喜欢玩游戏。因此幼儿园教师可以把比赛与劳动行为习惯的培养进行有机结合,组织各种形式的劳动竞赛活动,确保活动具有趣味性。邀请家长参与比赛活动,与幼儿做好配合。通过这样的方式,幼儿不仅可以体验劳动,同时能够强化亲子关系。比如教师可以利用五一劳动节、中秋节、元旦等相关节日开展活动。在节日活动中,幼儿和家长共同参与劳动竞赛,教师要保证活动丰富多彩。比如洗碗比赛、叠被子比赛、擦桌子比赛等。利用传统节日也可以开展比赛,比如在端午佳节,幼儿园组织包粽子比赛。在活动过程中,教师需要提前做好准备,在擦桌子比赛中,教师要先组织人员把有灰尘的桌子搬到比赛现场,让幼儿和家长形成组合,互相配合完成。家长给幼儿递上干净的毛巾,让幼儿把桌子擦干净,教师发出比赛指令,在三分钟时间内看哪个组合擦干净的桌子数量最多。在这样的活动中,幼儿亲力亲为,既学会了擦桌子技能,同时体会到了劳动的快乐。在活动过程中,家长和老师需要不断对幼儿进行鼓励,强化幼儿的劳动信心,共同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劳动行为习惯。

只有家园理念一致,才能更好地培养幼儿的劳动习惯,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与发展,巩固幼儿已经形成的劳动行为习惯,为幼儿之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让幼儿掌握更多的劳动技能,有效提升幼儿的劳动能力。

猜你喜欢
家园行为习惯劳动
将大自然带进室内的家园
家园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良好的行为习惯要从幼儿抓起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寻找失落的家园
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的重要性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探讨
体育课中留守儿童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热爱劳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