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盖州皮影戏在新时代重放异彩

2023-08-03 19:41付丽莉
海外文摘·学术 2023年1期
关键词:盖州市皮影戏皮影

穿越历史,跨越古今,距今已有400多年的盖州皮影戏,是我国民间美术与戏曲巧妙结合的独特艺术形式,是中华民族殿堂里一颗璀璨的明珠。近几年,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学习、继承、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怎样让濒临失传的盖州皮影戏重获新生,并传承好保护好,使其发扬光大,将是我们今后工作的重中之重。

1 盖州皮影戏的特点

盖州皮影以驴皮为原料,所以称“驴皮影”。以制作精细,人物造型独特见长。传承至今的盖州皮影戏具有以下特点:一是群众基础广。据盖州民间学者张永夫统计,解放初期,从事皮影活动的民间艺人300多人,常年演出皮影戏,多為古典传统剧目,深受百姓欢迎。盖州乡村的影戏班也十分活跃,当时盖州城乡共有三十多伙皮影班子,每逢年节、开海、挂锄、秋收、冬闲时,山村渔乡、村村屯屯都要请影班唱几天皮影,使唱影戏成为盖州民间一大文化习俗。二是从业人员专业性较强。老艺人从业几十年,适合传统大戏,老腔老调,拿捏得特别到位,从他们身上可以学到盖州皮影戏的精华。年轻的皮影艺人营口戏校毕业,又在辽剧团锻炼十来年,可以推陈出新,创作现代皮影戏,比如《大壮脱贫记》在辽宁省第一届地方小戏展演获奖。年轻一代处于科技发达的年代,能较好地将现代科技融入传统皮影戏的记录与表演中。

2 盖州皮影戏发展现状

目前盖州皮影戏仅有一支皮影班子——盖州皮影艺术团,常年活跃于全国各地,多次参与北京、河北、黑龙江等地区的展示展演、艺术交流、培训授课等活动,是辽南地区活态传承较好的影班。从艺人员不足20人,国家级传承人1人、市级传承人2人、县级传承人3人,诸如擅长唱“净”的王毅,擅长“生”“旦”的王玉双,擅长“丑”的夏冰等,他们都是专业戏校毕业,一专多能,不但能唱,还能操影、刻影,是皮影团里的年轻骨干。

作为辽南地域文化的重要品牌,盖州皮影戏闻名全国。1990年拍摄的电视专题片《辽南皮影》,荣获中央电视台一等奖。1990年,获邀参加《中国戏曲志·辽宁卷》的编辑工作,获得“荣誉奖”。中央电视台《影像方志》、辽宁电视台《新北方》、国家级刊物《光明日报》等新闻媒体多次采访录制专题节目。 2020年参加澳门皮影协会《我是皮影戏之星》世界推广计划获得“皮影戏之星”称号。在营口市“营口有礼”活动中被评为“营口礼物”,作为外宣精品礼物进行交流。

3 做好盖州皮影戏的传承与保护工作

改革开放以来,受市场经济的影响,盖州皮影戏同许多古老的传统艺术一样,仍处于抢救性保护的濒危状态,面临着市场狭小、艺人生存困难,演出内容及形式创新不够、受众面窄,未形成产业化经营、自我造血能力不足,政府财力不足、支持力度小,艺人外流、后继乏人等几个方面的问题。虽有国家、省文化部门的倾斜性政策支持,但效果不理想。2005年3月26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国办发〔2005〕18号)印发,全国启动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在这种情况下,由政府部署,市、县文化行政部门带领文化馆非遗保护中心,在这18年时间里,做了一些工作,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点:

3.1 抢救性工作

从2006年起,盖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办公室在盖州市文化馆设立,在馆领导的带领下,用3年时间对盖州皮影戏和老艺人开展全面普查,形成较为完备的文字、电子、照片、音像、实物档案留存。对散落在各民间皮影戏团的传统剧目进行搜集、整理。每年录制1至2部传统大戏,并在地方电视台循环播放。通过多年的努力工作,取得了可喜的学术研究成果。到目前为止,先后出版了《盖州非物质文化名录专刊》《盖州文化遗产》《盖州文化》三本刊物,完成了《盖州皮影戏影卷集》的资料搜集整理及文字编辑工作,计划于2023年底前印刷出版。参加2008年北京奥运会期间的国际交流、展演,还接待了日本、比利时等国专家学者及国内部分高校的研究生来实地考察和学术交流,参与学术交流者200人次。2010年以来,盖州市文化馆与凌源皮影艺术团,大连市瓦房店、岫岩、庄河皮影艺术团以及甘肃陇南皮影艺术团等省内外皮影艺术团体开展学术交流演出20余场。同时,经过与兄弟艺术团队的交流,积极开展皮影戏艺术的挖掘整理工作。这使我们的皮影艺人开阔了视野,增长了知识,树立了对传承皮影艺术的决心和信心。

3.2 制定规划制度

由市政府颁布下发了《盖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实施方案》,成立了由分管副市长为组长的“盖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文旅局,并负责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日常工作;出台了《盖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十二五”保护规划》,对“十二五”期间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保护、传承学术交流等各项工作,作出具体明晰的工作规划,有效地促进了盖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顺利进行。

3.3 开展培训活动

培训的目的是解决盖州皮影戏后继乏人的问题。主要措施是,聘请国家级传承人林世敏和她的徒弟,对皮影爱好者进行培训,每年至少1次,每次培训20人,培训20天,培训后选择优秀的学员跟班上台实习。盖州市文化馆不但注重传承学员的培训,还加大非遗保护工作人员和传承人自身的素质培训,多次组织传承人参加国家、省级的培训活动。只有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才能培训出更优秀的皮影传承人。

3.4 组织和参加展示展演活动

正月十五闹元宵,盖州市成功举办了八届“兴隆杯秧歌大赛”。每年开展非遗进校园进社区公益惠民演出活动50多场,开展“送戏下乡”活动,组织皮影团奔赴各个乡镇,到村落和农户家演出20多场。盖州皮影戏多次代表辽宁省在全国范围的活动中亮相,多次在省、市皮影调演、民间艺术展演等活动中摘金夺银,多次在辽宁大剧院、辽宁省文化艺术研究院、沈阳音乐学院、中央美术学院等进行专场演出和授课,还通过网络平台直播宣传,深受业界人士和广大观众的喜爱。

3.5 创新发展

随着社会发展,传统的演出方式受众越来越少,路子也越来越窄;就演出市场而言,只是走村串户,唱点传统剧目,演员的温饱问题都解决不了。为此,盖州市文化馆组织创作编写了一些现代剧目和历史传说,如《屈伯川》《雷锋故事》《战毒妖》,还有表现移风易俗的作品《大拜寿》,表现脱贫致富题材的《大壮脱贫记》等,受到不同层面观众的喜爱。盖州市文化馆鼓励、带领盖州皮影团走出去,到旅游景区为游客演出,比如在营口市奕丰温泉度假村常年演出;还鼓励、指导把皮影做成工艺品、礼品、纪念品,售卖出去,供人欣赏、收藏,以提高皮影藝人的收入,由输血变成造血。

4 盖州皮影戏的传承与发展离不开政府以及文化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

随着中国皮影戏被评为国家和世界级非遗代表性项目,特别是党的十九大以来,国家对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视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中国皮影戏的发展也迎来了春天,赶上了难得的机遇,非遗保护工作者要提高认识、抓住机遇、大有作为。关于盖州皮影戏的保护传承和创新发展,盖州市文化馆有自己明确的思路和具体的工作规划。面对党和国家的期望、面对家乡74万父老乡亲的嘱托、面对这个伟大的时代、面对厚重的传统文化,非遗保护工作者郑重承诺:“我们将无愧于老祖宗留下的宝贵遗产,让盖州皮影戏在新时代重放异彩。”下一步,将在政府、主管部门的支持下,实施几个较大的工程:

4.1 盖州皮影戏影箱子救活工程

一方面,盖州市文化馆已向省政府申请盖州皮影戏传承保护专项资金,并积极向省财政厅、市财政局争取资金,对盖州皮影戏的公益性惠民演出给予重点扶持;另一方面,市政府及文化部门正在启动“非遗+”计划,与企业、旅游景点搭建对接平台,券集资金,支持盖州皮影艺术团公益性演出,增加公益惠民演出频次,提高代表性传承人、团队骨干在演出过程中口传身授培养弟子的积极性,使盖州皮影艺术团能够活态地传承下去。

4.2 盖州皮影戏创新发展工程

筹措资金,设立皮影艺术创新发展基金,以补贴的方式支持皮影新剧目、皮影动漫开发及皮影艺术创新,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不断推陈出新,让皮影戏变得更丰富有趣,扩大受众面,提高市场需求度,使盖州皮影戏在创新中更好地传承和发展。

4.3 盖州皮影戏传承培养工程

第一,建立公办皮影传习基地,加大对皮影爱好者的培训力度,根据皮影爱好者的喜爱方向,有目标、有计划地培养传承人。第二,以市政府或文化部门的名义,有计划地进行表彰,根据皮影从业者的工作业绩授予一定的称号,提高他们传承保护的积极性。

4.4 盖州皮影戏资料挖掘整理工程

十几年来,盖州市文化馆搜集整理了较为完整的资料,但盖州是一座古城,还有很多散落在民间的老物件和相关资料。由于缺乏收藏场所和资金支持,除影卷外,老影人、老式制作工具、老式乐器音响及老式影窗、影台、灯具等表演设备,如果不及时搜集收藏,多年后势必从人们的视野和记忆中完全消失。另外,艺人资料、班社资料、影音、文字和实物资料也都需要挖掘、抢救、整理,否则,随着老艺人的离世,也将永埋地下。为此,下一步工作是:第一,分期分批地为已故著名皮影艺人撰写个人传记,为历史上知名的影班写志。第二,有计划地为搜集到的皮影录音配上演出影像。第三,有计划、抢救性地录制皮影传承人、重点艺人个人专辑。第四,积极推进非遗专著编纂、出版工作,力争年内出版《盖州皮影戏影卷集》。

4.5 盖州皮影戏产业化发展工程

第一,积极规划建设辽南皮影数字化保护基地项目,包括盖州皮影戏博物馆和盖州皮影戏数字化保护工程。前者建筑面积3000㎡,集收藏、展览、展示、展演、体验、培训、学术交流为一体;后者主要是开展影卷扫描,影卷出版,唱腔、板式音乐数字化收录等。该项目建成后,不仅有利于盖州皮影戏自身的保护与传承,也必将促进文化旅游业及文创产业的发展,并成为重要的皮影艺术交流及展示基地。第二,加强与市文旅集团的合作,引进加盟企业,推动盖州皮影戏的人物雕刻形成产业,推进皮影工艺旅游产品、文创产品、创意礼品开发。第三,推进皮影进景区,利用“非遗+旅游”的模式,为皮影保护传承和发展振兴注入新的活力。

4.6 盖州皮影戏传播推介工程

第一,积极组织参加各级的展示展演活动,不断扩大盖州皮影戏的对外影响力。第二,引导盖州皮影戏传承人及文创企业,以“互联网+”的模式,充分利用互联网、新媒体,推进皮影传播、宣传和产品销售。第三,和教育部门合作,深度开展“盖州皮影戏进校园”活动,每年都举办几十场,促进文化血脉的传承。

上述六个工程,都是从盖州皮影戏实际出发,经过广泛深入调研和充分论证,并报请上级部门批准而制定的,绝不是仅写在纸面上的计划书,而是正在做和将要做的具体工作。

盖州市文化馆有信心把这几个工程开展好,因为这是我们的责任、我们的义务。同时也亟需得到上级部门的大力支持及社会各界的帮助。我们相信:有党的政策的春风拂煦、有广大皮影艺人的不懈努力、有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盖州皮影戏一定会重放异彩。

作者简介:付丽莉(1974—),女,满族,辽宁盖州人,本科,馆员,就职于盖州市公共文化服务中心(盖州市文化馆)。

猜你喜欢
盖州市皮影戏皮影
我们来演皮影戏
皮影戏
月光皮影
我爱皮影
不老的皮影
我发现了皮影戏的秘密
On“TheBeltandRoad”fromthePerspectiveofaSenior HighSchoolStudent
盖州市汛期气象灾害现状分析
灰色关联法在盖州市水土保持生态安全评价及PSR体系构建中的应用
皮影的来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