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技术赋能党的创新理论场景化传播的时代价值、现实困境与实践策略

2023-08-03 20:25周良发
桂海论丛 2023年2期
关键词:数字技术

周良发

摘要:场景化传播在数字技术的赋能下开辟了党的创新理论全新传播生态。数字技术的深度介入,有助于增强党的创新理论场景化传播的吸引力、体验力和感染力,进而提升传播实效性。数字时代党的创新理论场景化传播面临传播意识淡薄、传播能力危机、传播设备不足、传播机制缺失等现实困境。为此,要从创新传播理念、提升数字素养、创设体验场景、完善保障机制等方面入手,促使场景化传播成为数字时代推动党的创新理论传播改革的重要着力点。

关键词:数字技术;党的创新理论;场景化传播

中图分类号:D61;D26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1494(2023)02-0095-06

基金项目:安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点项目“智能条件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传播效能评估与优化研究”(SK2020A0201)。

党的创新理论作为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是新形势下党和国家事业不断发展的科学指引。正是在党的创新理论科学指引下,新时代十年“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1]122。推动党的创新理论传播关乎党和国家事业全局,旨在筑牢全党全国人民的共同思想基础。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加强传播手段和话语方式创新,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2]推动党的创新理论深入人心,要将方法、手段创新作为重要任务来抓,使党的声音传得更开更广更深入。近年来,以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为核心的高精度数字技术重构了信息传播场景,使场景化传播日益成为信息传播的主要模式。网络流行语“有图有真相”,无疑道出了视觉图像内蕴的场景体验在信息传播中的重要作用。宣传思想部门要正视数字技术的潜能和优势,主动将传播场景作为党的创新理论传播创新的重要着力点。鉴于此,在全面检视数字时代党的创新理论场景化传播的时代价值和现实困境的基础上,提出若干对策以保障科学理论场景化传播向纵深推进并取得实效。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健全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指导实践工作体系。”[3]33数字时代推动党的创新理论场景化传播,根本在于健全工作体系、提升工作质量,“坚持不懈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3]49,引领干部群众统一思想、统一意志和统一行动。场景化传播在数字技术的有效赋能下重塑了全新的信息传播生态,提升了场景化传播的连接力、辐射力和精准度,成为党的创新理论传播创新不可轻忽的影响因素。整体观之,基于数字技术赋能党的创新理论场景化传播,有助于增强科学理论传播吸引力、体验力、感染力和实效性,进而让党的声音更好地传入千家万户。

(一)数字技术有助于增强场景化传播吸引力

吸引力是场景化传播的前提。在认知竞争时代传播转向的背景下[4],媒体只有产生吸引力,传播受众才能生成,传播主体与受众的互动才能展开并持续下去。而鉴于“很多人特别是年轻人基本不看主流媒体,大部分信息都从网上获取。”[5]这个现实,传播主体要在提升吸引力上下功夫,借助数字场景技术增强党的创新理论的吸引力。数字技术赋能场景化传播为党的创新理论传播带来战略契机,通过具象化、动态化呈现切实增强传播内容吸引力。一方面,数字技术推动党的创新理论具象化呈现。传播内容的具象化能给受众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为干部群众获得轻松愉悦的心理体验奠定基础。随着数字技术不断迭代更新,传播主体利用数字技术对党的创新理论传播内容加以改造,使抽象深邃的科学理论具象化呈现出来,以画面的冲击力和视听的震撼力来引发受众对科学理论的关注与思索、学习与认同。另一方面,数字技术推动党的创新理论动态化呈现。相比静态的语言文字,动态化内容更易于抓住受众眼球、博取受众关注。对于伴随互联网而成长起来的人来说,动态化内容更契合其信息接收习惯。随着数字技术的迅猛发展,场景化传播不断向景观化跃迁,进而为受众打造出立体多维的动态画面。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实践孕育伟大理论,动态化呈现能够使干部群众更深切地感知党的创新理论的生成背景及核心要义,继而更全面地把握科学理论的主题主线和主流本质。

(二)数字技术有助于增强场景化传播体验力

体验力是场景化传播的核心。所谓传播体验力,是指场景化传播能够满足干部群众通过场景体验而认识事物的能力。数字时代背景下,场景化传播无疑给受众带来多维度体验和沉浸式体验,从而不断增强科学理论传播体验力。一方面,数字时代场景化传播实现多维度体验。在数字技术有效赋能下,各类功能强大的场景平台、媒介产品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可以给干部群众带来视觉、听觉、触觉等多维感官刺激。场景化传播三维立体显示功能使党的创新理论“活”起来、“动”起来,切实增强传播内容对传播受众的触感强度。传播内容对受众的吸引程度、受众的认同度与受众的体验强度呈正相关性。干部群众对场景化传播认同度越高,其对党的创新理论的感受越强。另一方面,数字时代场景化传播实现沉浸式体验。推动党的创新理论沉浸式传播,受众与场景的深度融合带来沉浸式体验,可以增强传播受众对传播内容的感悟程度。当前,以AR、VR为支撑的虚拟现实技术有效突破了语言文字的单一维度,能够给受众带来立体多维的身心体验,进而在具身式沉浸中深切感知传播内容。例如,江苏省宜兴市借助数字场景技术打造的“新思想直播间”节目,通过故事化讲述、对话式宣讲和综艺化表达为干部群众带来沉浸式体验,在理论与实践融合中学习和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种身心深度沉浸式的传播体验极大地增强了受众的关注度,调动了受众学习自主性,从根本上提高党的创新理论传播的实际效果。

(三)数字技术有助于增强场景化传播感染力

感染力是场景化传播的关键。没有情感的思想理论是乏味的,缺少感染的理论传播是无效的[6]。只有从情感上打动人、感染人,才能增强干部群众对科学理论的情感认同。这要求传播主体必须重视情感因素,在传播实践中诉诸情感,从而实现感染受众、化育受众的宣传教育目标。实质上看,党的创新理论传播过程也是传播主体与受众情感交流、情感共鸣的过程。为提升科学理论传播实效,传播主体讲究情境营造和场景创设,使受众在特定场景中获取知识、升华思想和坚定信念。数字技术的场景化传播为提升党的创新理论的感染力提供了很好的传播形式。一方面,数字技术赋能场景化传播增强受众的感受性。在数字技术的支撑下,传播场景所具有的视听感染和氛围暗示能够激发受众的正向情绪,让其在润物无声的感触体验中深化对科学理论的理性认知。为此,要注重特定场景的创设和氛围的营建,用干部群众感同身受的情境氛围助力实现科学理论的价值引领功能。另一方面,数字技术赋能场景化传播增强受众的共生性。现代传播学研究表明,越能体现个人价值与创新才华的活动情境,就越能引发受众的关注和参与。传播主体要强化以情感人、以情育人、以情化人的体验性场景设计和创新性理论宣讲,用干部群众身心投入的情境來实现科学理论传播价值的共建共享。总之,在特定场景的烘托和渲染下,党的创新理论变得生动形象、亲切可人,在增进感受性和共生性的过程中深化干部群众对科学理论的认知认同和坚定信仰。

(四)数字技术有助于增强场景化传播实效性

实效性是场景化传播的归宿。通过特定场景为受众提供信息、传递价值、升华情感和增进认同,是党的创新理论场景化传播的最终目标。在数字技术助推下,场景化传播通过传播场景细分化和场景适配智能化来提升党的创新理论传播实效性。一方面,数字技术推动传播场景细分化。场景数据获取越精细,场景细分程度越高,相应地传播信息适配度就越精准。而党的创新理论体系宏阔、内容丰富、指导性强,涵盖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的各个领域,干部群众往往根据自身需求更为关注其中的某个方面。基于大数据、云计算等数字技术,传播主体可以及时获取数据资源、动态分析数据信息并可视化呈现出来,以此洞察干部群众对党的最新理论创新成果的关注,为特定传播场景的创设提供科学精准的决策依据。另一方面,数字技术实现场景适配智能化。厘清受众对科学理论的个性化诉求,为传播主体创设有针对性的传播场景奠定坚实的基础。而借助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传播主体能够根据传播对象的个体差异性,智能适配传播场景并精准推送传播内容,使党的创新理论传播更加个性化,也更具实效性。总之,场景化传播依托数字技术开辟了信息传播新样态,为增强党的创新理论传播实效赋予强劲动力。

场景化传播作为一种全新的传播样态,在数字技术赋能下焕发出勃勃生机,对党的创新理论传播提质增效具有极其重要的推动作用。然而,目前基于数字技术赋能的场景化传播在主流思想舆论传播方面还存在一些不足。比如,传播意识淡薄、传播能力不足、传播设备不足、传播机制缺失等。而深入探讨党的创新理论场景化传播的现实困境,是数字时代场景化传播科学理论亟待廓清的前置性问题。

(一)数字技术赋能场景化传播意识淡薄

场景化传播诚然为党的创新理论传播赋予新动能,而能否有序有效推进场景化传播的关键在于传播主体。传播主体只有具备场景化传播的自觉自省意识,才能在党的创新理论传播中主动发挥数字场景技术的作用,继而使场景化传播科学理论成为常态。但是,当前大多数传播主体场景化传播的自主意识不足,而这又与其学科背景及工作性质密不可分。一般来说,从事党的创新理论传播的主体主要包括党政机关宣传思想工作者、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科研院所社会科学工作者等,其学科背景多为哲学社会科学,其知识构成及职业特征影响了大多数传播主体对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的亲和力。其中的中老年传播主体尤为青睐理论宣讲的灌输式传播,对数字技术的认知和传播场景的应用往往存在观念及技术障碍。如果对数字技术驱动场景化传播的优势和潜能缺乏足够认知,那么传播主体就难以自觉主动地运用场景化传播推动党的创新理论传播。由此可见,场景化传播意识薄弱成为阻滞党的创新理论场景化传播的首要因素。

(二)数字技术赋能场景化传播能力不足

数字时代场景化传播离不开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的有力支撑。这里所谓的能力不足,是指传播主体缺少数字素养,难以有效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数字技术优化传播场景并提升信息传播实效。一方面,能力不足体现在技术应用上。场景化传播无论是沉浸式体验还是动态化呈现,都需要媒介产品的辅助和拟态场景的营建,而这一切正是数字场景技术有效赋能才得以实现。这意味着哲学社会科学专业出身的传播主体将面临更大的能力不足,因对大数据、云计算的数字技术的运行原理、逻辑结构、操作流程等缺乏足够了解,就鲜有通过数字计算提升传播场景的创设和运行能力。另一方面,能力不足也体现在理论转化上。数字时代党的创新理论场景化传播不是数字技术与科学理论的简单对接,而是在二者深度融嵌的前提下才产生作用的。这要求传播主体务必处理好科学理论传播的传统优势与方法手段创新之间的关系,厘清场景化传播视域下党的创新理论传播的“变”与“不变”,在保持科学理论核心要义、本质规定的基础上,推动科学理论传播内容的数字化转换。一言以蔽之,数字时代党的创新理论场景化传播要求传播主体能够“玩转”数字技术,明确场景化传播与传统传播方法不是非此即彼的替代关系,而是相得益彰、优势互补,以便更好地推动党的声音在基层社会广泛传播。

(三)数字技术赋能场景化传播设备不足

当下场景化传播驱动党的创新理论传播还处于初步探讨和零散推进阶段,在大规模、系统化、常态化推进过程中难免存在一些问题,其中场景技术不够成熟、设施配置不足等表现得尤为突出。场景化传播之所以具有强大的传播效力,根本在于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高精度数字技术的全面嵌入。而随着VR、AR等虚拟现实技术的不断更迭,场景技术也随之更新换代,使场景化传播日益显现出强烈的场景造势、动态化内容呈现和沉浸式场景体验。近年来,宣传思想部门抓住数字技术迅猛发展的战略机遇期建立虚拟仿真传播平台,推动了场景化沉浸式传播实践,也取得了一定的传播效果。然而略为欠缺的是,现有的虚拟仿真平台仍没有完全摆脱传统意义上的机器束缚,还要依靠人工在特定场域和范围内展开,场景化传播的辐射力和影响力依然较为有限。例如,新时代十年伟大变革“不仅在于成就的辉煌,更在于过程的壮丽”[1]122,而壮丽的偉大实践恰恰是干部群众体认党治国理政能力的重要途径。然囿于场景化传播设备明显不足,导致场景化传播实践中难免出现缺乏优质场景、互动体验不佳等问题,继而弱化干部群众对党的最新理论创新成果生成过程的深切感知。

(四)数字技术赋能场景化传播机制缺失

场景化传播给党的创新理论传播带来的不仅仅是技术层面的方法创新,更为重要的是实践场域的应用变革。数字技术应用使党的创新理论场景化传播呈现出新样态也面临新问题。既有的规章制度很多作为前数字时代的产物,已不能很好解决数字时代背景下科学理论传播出现的新问题。为此,要建立健全切合数字时代的政策法规体系对相关问题加以治理,确保场景化传播成为党的创新理论传播变革的重要推力。然囿于当前场景化传播尚处于小规模、碎片化实施阶段,党的创新理论场景化传播相关的政策法规体系不够健全,难以从根本上规范和引领场景技术有效发挥作用。例如,缺少资金供给机制,场景技术设备的购置及维护将难以为继;缺少技术保障机制,场景化传播则无法始终处于高效运作态势;而缺少规范引领机制,场景化传播潜在的风险隐患就得不到有效管控。总之,宣传思想部门要把制度建设抓牢抓实,为党的创新理论场景化传播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数字时代场景化传播为党的创新理论传播开辟了新的方向,也提供了全新动能。场景化传播内在地包含传播时空、传播情境、传播受众三个关键因素,用一个个生动形象而又新颖别致的传播场景能够将党的创新理论的核心要义和精神实质充分彰显出来。鉴于目前党的创新理论场景化传播面临的现实困境,为有效发挥场景化传播的优势和潜能,要从创新传播理念、提升数字素养、创设体验场景、完善保障机制等方面入手,使数字技术驱动因素转变为党的创新理论传播创新的现实效能,不断增强干部群众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认知和认同。

(一)基于数字技术创新传播理念

党的创新理论是新时代党治国理政实践过程中形成的,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和动态性特征,要结合经济社会发展状况进行传播。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要着重加强党的二十大精神宣传教育。传播主体只有紧扣时代脉搏创新传播理念,具备场景化传播的高度自觉,正视数字技术的应用价值,才能激发主观能动性,确保党的最新理论创新成果场景化传播有序有效推进。对此,可以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方面,要树立场景思维。数字时代传播主体要树立场景思维,增强党的创新理论场景化传播的自主性。所谓场景思维,是指以受众为中心,以创设场景为手段,借助数字技术实现场景化传播的思维方式。这要求传播主体必须以受众的信息接收习惯为出发点,精准识别其思想动向和理论诉求并基于人工智能等技术实现场景内容的智能推送,进而在特定场景的互动体验中不断提升干部群众对党的创新理论的认知、认同。另一方面,要勘定技术边界。作为新兴技术,数字技术在有效赋能党的创新理论场景化传播的同时,也因其技术特点而存在安全隐患。如果不能辩证看待数字技术下场景化传播的利弊得失,不仅无法在党的创新理论传播中发挥积极作用,还可能因对中央精神的认知偏差而造成不良影响。这就要求传播主体既不因技术崇拜而盲目应用,也不因技术蔑视、技术恐慌而全面摒弃,只有勘定数字场景技术应用的边界,明确党的创新理论场景化传播的效度与限度,才能更好地发挥场景化传播的优势和潜能。因此对于传播主体来说,无论借助哪个传播渠道、采用何种传播方法、创设什么传播场景,都要始终坚持党的创新理论的意识形态性和价值引领性。

(二)加强技术培训提升数字素养

推动党的创新理论场景化传播的关键在传播主体,提升传播主体的能力和素养是场景化传播高质量运行的根本。数字时代党的创新理论场景化传播对传播主体提出更高的要求,即传播主体不仅要系统掌握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这个看家本领,还要成为运用数字技术驱动科学理论场景化传播的行家里手。为此,要“组织实施党的创新理论学习教育计划”[3]49,引导传播主体深入研读《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十九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复兴文库》等经典文本以及习近平总书记最新重要讲话。在此基础之上,不断提升传播主体的数字素养以解决“技术恐慌”。一方面,宣传思想部门要做好统筹规划,开展数字技术能力培训。宣传思想部门应根据实际需要,定期或不定期举办数字素养与技术能力提升专题培训,邀请专业技术人员帮助传播主体尽快熟悉和掌握人机协同、虚拟现实、数字建模、媒体融合、全景传播等方面的专业知识技能,着力培养出创新型、复合型高端数字人才。另一方面,传播主体要加强自主学习,推进数字素养与技术应用研究。除了专题性技术培训,传播主体也要增强自身的学习主动性,将数字素养提升常态高效地推进下去。自我学习、自我教育、自我完善以更好地实现自我提升。比如,围绕数字技术应用和数字素养提升进行深入细致的理论研究,从根本上廓清数字技术发展历程、场景技术应用现状等关乎党的创新理论场景化传播的核心议题。专题培训和自主学习协同推进,全面提升传播主体的数字素养,从而为党的创新理论场景化传播提供高端人才支撑。

(三)运用数字技术创设体验场景

不断增强干部群众的场景体验力,有利于将党的创新理论场景化传播向纵深推进。这要求传播主体必须正视数字时代信息传播模式,把握干部群众的个体性特征,创设有针对性的传播场景,切实增强体验场景的层次性、真实性和沉浸性。首先,运用数字技术增强体验场景的层次性。党的创新理论作为新时代变革性实践的智慧结晶,涉及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方方面面,干部群众尤其是普通民众短期内难以全面把握和系统领会。这就需要加强党的创新理论传播的层次性,为干部群众提供有选择性的传播内容。具体来说,数字时代场景技术能够将文字、视频、音频、图像、动漫融于一身,给干部群众带来全新的场景体验。传播主体充分利用场景技术创设有层次感的传播场景,依托场景链接推动党的创新理论与特定场景进行适配,为干部群众提供分层次、有进阶的场景化理论,切实提升体验的层次性。体验场景的层次性为干部群众提供了选择性,使其可以根据自身的理论基础和诉求切換不同层次的传播场景。其次,运用数字技术增强体验场景的真实性。心理学研究表明,只有身临其境的真实体验才能充分调动受众的正向情绪,并将正向情绪固化为持久的情感认同。然囿于个人精力和外在条件局限,干部群众很难亲临现场全面感知新时代十年变革性实践的恢宏壮阔,故而对孕育伟大理论的伟大实践缺乏足够的真切体认。借助场景技术将平面的叙事场景呈现为立体动态的传播场景,能够让干部群众在虚拟仿真的场景画面中增强体验的真实性,进而产生“共情”“共振”的传播效果。与此同时,要高度警惕虚假、片面、失真的传播场景对干部群众理论认知的滋扰、歪曲与误导。最后,运用数字技术增强体验场景的沉浸性。沉浸式体验是场景化传播的鲜明特征,往往能够产生不仅搅动眼球,更能震颤心灵的传播效应[6]。为此,要在场景化传播过程中,充分利用数字技术的体验场景动态设计和调适功能,为干部群众创设更加切合其实际需要的多维感知场景,使其沉浸在特定场景中系统把握新时代十年原创性思想的博大精深。总之,传播主体要把体验场景的创设作为重要环节落到实处,基于良好的场景体验来提高干部群众对传播场景的黏性,进而增强党的创新理论传播实效性。

(四)完善数字技术应用保障机制

党的创新理论始终处于动态发展中,并随着党治国理政实践的推进而不断丰富和完善[7]。然囿于数字技术的不完备性,致使其在党的创新理论场景化传播实践中难免会遇到诸多困难和问题。为此,要完善保障机制以确保场景化传播有效驱动党的创新理论传播,进而不断增强干部群众的思想获得感,以达到培根铸魂、启智润心的宣传教育目标。首先,完善数字技术应用的资金保障。数字技术赋能场景化传播强大的传播效力,源于场景技术带来的全新场景体验。然而,无论是虚拟场景还是真实场景都需要数字技术对传播场景的营建和维护。完善资金保障,旨在为数字设备购置、场景技术研发以及传播主体数字素养培训等提供资金支持,夯实党的创新理论场景化传播的物质基礎。而围绕场景化传播的课题申报和理论研究,同样需要充裕的经费支持。其次,完善数字技术应用的技术保障。场景技术研发程度决定其赋能党的创新理论传播的效度。目前,场景化传播尚处于初级阶段,场景技术、可视化技术以及虚拟现实技术的研发应用还有待拓展和提升。要加大技术投入力度,着力突破场景创设与营建方面的技术瓶颈,基于核心技术攻关以提高场景适配能力。最后,完善数字技术应用的制度保障。鉴于场景化传播存在数字技术安全性、拟态场景空泛化、场景内容娱乐化等问题,要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与行为准则以规范传播场景。例如,完善动态监管机制,对数字技术应用、传播场景创设以及场景传播过程进行动态监督和管控,使党的创新理论场景化传播高效有序。又如,完善评价激励机制,着重从干部群众场景体验的情感情绪和沉浸指数来评估党的创新理论场景化传播成效,并以评价结果为重要依据,对传播主体给予适当的物质和精神奖励以激发其运用场景化传播驱动党的创新理论传播创新的内生动力。总之,宣传思想部门要强化建章立制,从制度层面巩固党的创新理论场景化传播的支撑体系。

一个民族、一个国家要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就一刻不能没有先进思想的指导[1]103。新时代十年伟大变革根本在于源源不断的思想领航和理论指引。推动党的创新理论传播,引导党员干部领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耀眼的理论魅力、雄浑的精神伟力和强大的实践威力[1]118,筑牢干部群众投身新时代强国事业的共同思想基础。而随着数字技术不断迭代更新和发展完善,场景化传播在数字时代信息传播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一个精准高效的传播场景能够胜过千言万语的宣传效果。在此时代背景下,传播主体一方面要正视数字技术带来党的创新理论传播的数字化变革,为党的创新理论场景化传播提供技术与场景支持;另一方面要在场景化传播驱动党的创新理论传播创新的同时,明了数字技术不完备性而制约其功能最大限度的发挥。如场景化传播往往使受众留恋于场景画面,而忽略理论本身的魅力及其背后的思想涵育和价值引领功能。面对数字技术的双重影响,传播主体要在理性认知与冷静思考的前提下,科学审视党的创新理论场景化传播的利弊得失。唯其如此,才能趋利避害,提高党的创新理论场景化传播实效,进而为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汇聚起磅礴的思想伟力。

推动党的创新理论场景化传播不是对其他传播方法的摒弃。传统传播方法中理论宣讲是必要的,只有从学理层面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讲清楚讲明白讲透彻,才能帮助干部群众厘清党的创新理论对既有理论体系的传承赓续和创新发展。加之部分理论的深邃性和价值的内隐性很难用具体场景直观形象地呈现出来,因此,数字时代背景下要有效贯通传统方法与新兴技术,在发挥党的创新理论传播的传统方法的基础上,利用数字技术彰显出场景传播的巨大优势,实现以理服人与以情感人的有机衔接和深度融合,从而更好地推进党的声音深入基层社会、传入千家万户。

[1]中共中央宣传部理论局.百年大党面对面[M].北京:学习出版社,2022.

[2]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313.

[3]党的二十大文件汇编[M].北京:党建读物出版社,2022.

[4]喻国明,颜世健.认知竞争时代的传播转向与操作策略[J].东南学术,2022(6):227-237,248.

[5]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29.

[6]冯培.基于思想舆论网络传播问题导向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设计探究[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9(8):113-117.

[7]罗红杰.论意识形态感性叙事及其正向建构[J].思想教育研究,2022(12):88-94.

责任编辑兰文华

猜你喜欢
数字技术
数字时代的工艺美术摄影
浅析数字技术在电力电气自动化中的应用
论数字技术对影视技术的影响
数字化技术在高校博物馆中的应用
舞蹈创作技术的运用与研究
浅析产业化模式对中国动画发展的重要性
数字媒体艺术在虚拟展示空间中的应用探究
数字技术在工业电气自动化中的研究应用
工业自动化中数字技术创新应用
数字媒体语境下的动画“新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