磨砺法制武器,惩治网络暴力

2023-08-03 02:10
浙江人大 2023年7期
关键词:诽谤罪网暴公共利益

阿 计

近期,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联合起草了《关于依法惩治网络暴力违法犯罪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指导意见》),并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这份极具风向标意义的司法文件,从行为界定、社会危害、司法追责、法律救济、综合治理等多个维度,全面聚焦网暴议题,在网络上引发了“刷屏”效应。

近年来,由网暴引发的公共事件频发,“按键伤人”乃至“按键杀人”的悲剧一再上演,可谓触目惊心。要切除网暴这一网络毒瘤、社会顽疾,就必须直面治理难点,寻求行之有效的破解之策。

此次三部门拟定的《指导意见》,可谓反网暴法制建设的重大突破。比如,《指导意见》将网暴犯罪行为清晰划分为5 种表现形态,并与刑法所规定的诽谤罪、侮辱罪、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寻衅滋事罪、拒不履行信息网络安全管理义务罪等罪名逐一对标,进而确立了覆盖较为全面的网暴判断标准。再有,《指导意见》将网暴的“恶意发起者、组织者、推波助澜者以及屡教不改者”明确列为重点打击对象,并列举了“从重处罚”的具体情形,这无疑抓住了当下网暴事件日趋组织化、产业化、利益化的危险苗头,进而对那些博取“噬血”流量、恶意营销炒作的大V、网红、机构乃至平台,形成强大的震慑。

为惩治网暴进一步织密法网。中新社/图

尤其是,《指导意见》针对治理网暴所面临的立案难、取证难、公诉难等难题,提出了一系列破解之策。比如,《指导意见》一方面要求落实公安机关协助取证的法律规定,为提起自诉的网暴受害者提供支持,另一方面则要求准确把握侮辱罪、诽谤罪的公诉条件,并具体列举了网络侮辱、诽谤行为达到“严重危害社会秩序”的情形,这就为刑事公诉介入网暴案件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此外,《指导意见》针对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网暴行为,首次明确引入了公益诉讼机制。诸如此类的制度安排,不仅为网暴受害者开辟了更为通畅的法律救济渠道,也彰显了公权机关积极作为的责任担当,昭示了公民私益与公共利益有机融合的网暴治理新理念。

同时应当看到,治理网暴是需要多方共治、多点发力的系统工程。从这个意义而言,《指导意见》并非反网暴法制建设的终点。未来,还有必要出台专门的反网络暴力法,厘清判断标准、确立各方职责、协同治理机制、衔接法律责任、统摄标本兼治,进而为铲除网暴奠定更为坚实的法制基石。

猜你喜欢
诽谤罪网暴公共利益
Buried Post Truths
整治网暴
谈谈个人信息保护和公共利益维护的合理界限
拒绝网暴,从我做起
论专利行政执法对公共利益的保护
表达自由语境中的“公共利益”界定
论公共利益的界定与情况判决的重构
网络暴力犯罪的应对困境,原因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