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医学专硕研究生“五术”培育探究

2023-08-04 11:40陈静
关键词:研究生培育医学

陈静

(福建医科大学临床医学部,福建福州350122)

2015年开始,我国临床医学、口腔医学和中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不含公共卫生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以下简称医学专硕研究生)教育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有机衔接,体现了培养以岗位胜任能力为导向的高水平临床医师是医学专硕研究生教育的重要任务。2020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医学教育创新发展的指导意见》[1]明确提出加强医学生“五术”培育,即加强救死扶伤的道术、心中有爱的仁术、知识扎实的学术、本领过硬的技术、方法科学的艺术的教育,为新时代如何实现医学生育人工作的内涵式发展勾勒了蓝图。“五术”培育对所有医学生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是“四证合一”的医学专硕研究生培养模式给培养过程中深度融合“五术”培育理念带来挑战,从而影响医学人才的培养质量。笔者以医学专硕研究生“五术”培育工作的价值意蕴为契入点,分析“五术”培育工作的现实困境,探讨新时代医学专硕研究生“五术”培育工作的有效路径,为培养造就“五术”兼备的新时代医学专硕研究生提供参考。

一、医学专硕研究生“五术”培育工作的价值意蕴

医师作为一类特殊的职业,承担着救死扶伤的重任,一直以来,人们就对医师有着很高要求。前人曾用“德不可近佛者,不可为医,术不可近仙者,不可为医”来要求医师。“五术”基于现代医学的新发展,在继承传统的优良道德基础上,不仅提出加强救死扶伤的道术、心中有爱的仁术、本领过硬的技术;而且提出了要有“知识扎实的学术”“方法科学的艺术”。和其他类型、其他层次的医学生相比,医学专硕研究生更早更直接接触患者并开展诊疗活动,他们既有学生身份,又有医师身份,新时代加强医学专硕研究生“五术”培育工作更加迫切、更具有重要的个体价值和社会价值,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医学专硕研究生“五术”的培育是新时代医学人才培养的需要

医学是一门科学、严谨、神圣的学科,为此我们要根据德智体美劳“五育”提出的标准赋予医学人才成长更具体的内涵。医学生主要的服务对象是患者,救死扶伤的道术、心中有爱的仁术就是对其“德”的具体要求。医学生要掌握人体疾病产生的原因及治疗的方案,知识扎实的学术、本领过硬的技术就是对其“智”的具体要求。而获取智的过程需要有好的体魄,这也是潜在对其“体”和“劳”的要求。马克思曾说“人类是按照美的规律”[2]来改造世界的,美育充分体现了这一点。方法科学的艺术则具体地体现了美育的路径和方法。“五术”具体地呈现了医学人才培养的标准和要求,按照这个标准培育的将是敬畏生命、关爱患者、学养深厚、敢于创新、本领过硬、有温度的医师。这既可为新时代培育出优秀的医务工作者,也是医学生成为时代新人的重要内涵。显然“五术”与“五育”的关系融洽且紧密,“五术”培育是医学教育的补充、完善和升华,也与医学人才培养规律的目标指向相符。二者从不同层面回答了医学教育“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问题,为医学教育现代化指明了方向和道路,是落实新时代医学人才培养的细化方略,增强了立德树人工作的针对性。

(二)医学专硕研究生“五术”的培育是新时代医疗卫生服务的需要

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求,2015年国家推行医学专硕研究生培养改革,体现他们拥有学生和医师的双重身份。2018年国家的“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2.0”体现了卓越医生是以岗位胜任力为应用导向培养医学人才[4],卓越医生应具备“五术”特征,才能更好胜任医学岗位职责的需求,满足日益发展的医药卫生事业的需求,达成人民群众卫生健康服务的需求。为了使医学专硕研究生培养目标能落到实处,回应时代与人民的期盼,就需要落实“五术”培育,丰富医学专硕研究生的“精神世界”,充实医学专硕研究生的“精神力量”,培养堪当大任的新时代医学人才。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主要的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随着时代的发展,医疗卫生水平与人民的健康水平逐渐提高,但疾病常常伴随人们的生活,人人与医疗活动息息相关。加之客观的环境影响,人们对于诊疗的体验感要求也逐渐提升,在不平衡不充分的医疗条件下,医学生如何践行“以患者为中心”的理念,在治病救人同时讲究医患沟通的“艺术”,倾听患者、关怀患者,构建和谐医患关系[3],提升医学生胜任力,满足人们对优质医疗服务的需求是时代期盼,医学专硕研究生“五术”的培育是新时代医疗卫生服务的需要。

(三)医学专硕研究生“五术”的培育是新时代健康中国建设的需要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始终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亲自谋划和推动健康中国建设,提出“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5]。2016年国家出台《“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全面部署健康中国建设,医学专硕研究生作为人民健康的直接守护者,培育“五术”更加迫切。

“共建共享、全民健康”是建设健康中国的战略主题,其中共建共享是建设健康中国的基本路径。国家推动健康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医务工作者应主动适应人民健康需求,推进人民共建共享的卫生与健康工作是其职责所在。医学专硕研究生作为我国医疗卫生重要后备力量,承载着我国医疗卫生未来的希望,把医学教育摆在关系教育和卫生健康事业优先发展的重要地位,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保障人民健康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证[1]。医学人才质量是医学教育的“生命线”,是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的基础,而“五术”培育就是医学人才培养质量的保障。这也依然要求我们在培养过程中以“五术”为标准,使医学专硕研究生能够担当健康中国建设的重任,加速从“医学生”蜕变为“医师”,从而为健康中国战略提供可持续的高层次医学人才队伍保障。因此,加强医学人才“五术”培育是新时代建设健康中国的必然要求,是提高医疗服务水平的治本之策。

二、医学专硕研究生“五术”培育工作的现实困境

按照国家相关政策,医学专硕研究生毕业时通过系列考核考试后就可获取四证(毕业证书、学位证书、执业医师资格证书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合格证书)[6],这就使得医学专硕研究生报考竞争大,学生生源有其特殊性;为培育高水平的临床医师,他们的培养模式有其特殊性;基于当前的医学专硕研究生培养管理模式,学校和培养单位针对医学专硕研究生的培养体系还不完善,这些都为医学专硕研究生“五术”培育工作带来现实困境。

(一)医学专硕研究生对职业方向的选择消解了“五术”培育的信度

医学专硕研究生“四证合一”培养改革极大提高了医学专硕研究生教育的吸引力,这就使得学生争相报考专硕[7]。许多高校医学专硕研究生的复试线比国家复试线高20分左右,而且线上的生源还有一部分被淘汰。由于“四证合一”减轻了就业压力,学生大多选择就读专硕,这也相对显露出了实用主义。在具体的临床培养过程中,医学专硕研究生大部分学习内容与大四、大五的临床实践极为相似,在专业学习上存在懈怠现象。事实上,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并不是简单的“工匠”,他们从事的是性命攸关的职业,这就需要进一步加强“五术”的培育,提升医学专硕研究生岗位胜任力。

这种实用主义的职业选择方向,可能会进一步影响其“道术”“仁术”“技术”“艺术”的培育。比如在面对临床突发问题、棘手难题时,可能就会从自我利益出发进行选择,难以做到救死扶伤、心中有爱,也难以练就本领过硬的技术,更难以实现追求方法科学的艺术。一方面,“五术”培育是整体性、相互关联的,学生的实用选择或多或少都会直接影响其“五术”的培育;另一方面,“学术”不可或缺,因为这是医学专硕研究生培养的目标之一。而客观上很多学术研究源于临床工作,为此我们既需要进一步思考如何以医学为平台进一步激荡医学专硕研究生的内心、正确认知医师的神圣职责,培育对医学的热爱,也需要在培养体制机制下功夫,为技术与学术架起桥梁,也为“五术”的培养提高信度。

(二)医学专硕研究生培养模式的特殊性增加了“五术”培育的难度

为了更好地培养高水平的临床工作者,国家采用“四证合一”的培养模式开展培养改革。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内容与标准(试行)》中要求,在校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实际参加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时间不少于33个月。医学专硕研究生培养过程的大多数时间都在培养单位各个不同科室规培轮转,真正在导师身边的时间很少,导师作用被削弱[8]。医学专硕研究生的大部分培养单位和医科院校不存在行政隶属关系,这使得他们与导师、学校的教育工作者在时空上存在隔绝现象,缺少完备的育人机制和完善的教育模式。思想政治工作主体力量和育人对象之间交互作用缺乏时空平台。例如,依托不同地市培养单位协同育人,辅导员与学生接触的机会和频度在一定程度上受到限制,再加上目前培养单位缺少专门的政工干部,增加了管理的难度。此外,研究生在规培轮转过程中带教教师偏重学生的临床思维和专业技能培养,存在主观上不够重视思想政治教育或者主观重视但客观落实力不从心的问题。因此,医学专硕研究生培养模式的特殊性增加了“道术”“仁术”培育的难度。所以,亟须挖掘医学专硕研究生日常管理和临床轮转中蕴含的教育资源,完善育人模式,在“学术”“技术”“艺术”的培养中贯穿“道术”“仁术”传授的载体机制。

(三)医学专硕研究生培养机制不够完善制约了“五术”培育的效度

研究生导师“责任人”作用、“三全育人”等工作机制是研究生培养机制重要组成部分。2010年发布的《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若干意见》指出要“充分发挥导师在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中首要责任人的作用”。2020年教育部发布的《研究生导师指导行为准则》也指出“研究生导师是研究生培养的第一责任人”,导师的“责任人”作用贯穿“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各个环节。高等教育常态语境下的“五术”培育主体是导师队伍和协同育人队伍,在医学专硕研究生培养语境下,“五术”培育的主体力量则主要落实在研究生导师、研究生日常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培养单位带教教师等。目前,医学教育管理者和教师教学理念更新滞后[9],医学专硕研究生的“五术”培育育人机制、考评体系尚未完善,学校、培养单位的管理出现脱节的现象,协同育人工作开展不充分。一方面,缺乏成熟完备且行之有效、充分落实的文件规范对“五术”培育的主体责任进行明确。育人主体多元,多头参与但主体责任不明晰的情况下容易出现“多手抓但多手都不牢”的现象。学校和培养单位两个场域的客观存在,一定程度上模糊了育人职责的主体,培养单位在育人要求方面偏重临床技能和学术指导,且多数培养单位目前没有专门的研究生管理部门,相关人员配备不足,对研究生教育定位不够清晰。另一方面,常态下的研究生教育管理责任虽然已经明确落实在研究生导师身上,但现实运转中确实存在部分研究生导师育人主体意识和主体能力不足的现象。导致研究生教育出现学校、培养单位之间的“盲区”,体现出“五术”培养的短板。

三、新时代医学专硕研究生“五术”培育工作的实现路径

“五术”具体指明了医学培育人才的目标,但医学专硕研究生培育对象、培育模式、培育主体方面的特殊性都为“五术”培育带来了困难。为了更好地推进新时代医学专硕研究生“五术”培育工作,在此主要从优化培育主体言语、拓展“五术”培育空间、重建“五术”培育机制3个方面思考医学专硕研究生“五术”培育的路径。

(一)融入故事叙事,实现医学专硕研究生“五术”育人工作的言语优化

故事叙事中,教育者摆脱陈旧的口吻、语调、思路,采用更加鲜活的新事例、新角度、新方式,融入故事情节,利用其独特的故事性思维方式使学生想听、愿听、真听,从而吸引人、感染人和教育人。要在学习期间强化医学职业信念教育,针对医学专硕研究生的身心特点,寻找“五术”培育适当的切入点,优化“五术”培育话语,探索在研究生理论课程和临床教学内容中挖掘和添加“道术”“仁术”教育元素,并与临床医学、医学人文等专业知识传授相结合。例如,抗疫精神包含政治认同、爱国主义、民族精神、责任担当、使命意识、爱岗敬业和遵纪守法等[10];名医事例具有榜样性、示范性和典型性的特征。一方面,医学专硕研究生“五术”培育主体可有意识地采用故事叙事的方法把抗疫精神、名医事例等注入“五术”培育,实现医学专硕研究生“五术”培育的言语优化。这不仅能够有效增强医学专硕研究生“五术”培育话语的说服力、生动性,而且有助于引领医学专硕研究生更好地观照生活现实,从而调动受教育者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和理论内化的自觉性,进一步实现外化应用的自然性,使他们完成从不知到知到信再到行的转化[11]。另一方面,培养单位作为研究生“五术”培育工作的重要场域,要用故事叙事的思维方式,营造价值引领的文化环境。精神力量彰显的医院文化环境是医学专硕研究生理想信念教育的无言良师。

(二)更新育人理念,实现医学专硕研究生“五术”培育工作的空间拓展

医学人才培养具有极强的专业性和特殊性,“五术”培育工作的目标在于培育医学时代新人,医学生“五术”对医学时代新人德智体美劳的类属性进行充实丰盈。医学专硕研究生大部分时间都在医院规培轮转,意味着“五术”培育的主体、客体、环境等要素都有了新的内涵。更好地落实“五术”培育工作,实现新时代“五术”兼备的医学人才培养目标,必须更新育人理念,用好培养单位阵地,加强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一方面,课程质量直接决定人才培养质量,临床实践是医学生最好的“金课”,把“五术”培育融入临床教学实践,培养医学专硕研究生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严谨扎实的科学本领,拓展医学专硕研究生“五术”培育育人空间。另一方面,针对医学专硕研究生现实状况和日常生活中面临的实际问题,激发医学专硕研究生群体“五术”养成的内在需要,可以将“五术”培育渗透到业务工作中,理论联系实际,在解决实际业务难题的过程中落实育人工作。例如,充分激活学校的思政教育、心理健康、资助育人、就业指导等优势,通过政工队伍,拓展“五术”培育工作的资源空间,促进“五术”培育的双向互动。培养单位要牢固树立院区即校区的教育教学理念,发挥教育教学和党政管理人员在医学专硕研究生“五术”培育中的积极作用。

(三)完善培养机制,实现医学专硕研究生“五术”培育工作的范式重构

破解医学专硕研究生“五术”培育工作难题,需要建立医学专硕研究生导师为主导,研究生辅导员、带教教师、培养单位教育教学人员、党政管理人员共同参与,医学专硕研究生为主体的研究生培养机制共同体。首先,必须明确共同体的目标。医学专硕研究生培养机制共同体致力于引领医学专硕研究生“五术”培育,使医学专硕研究生将自我价值追求与党和国家“立德树人”根本目标有效统一[12]。其次,必须明确导师在共同体中的首要责任人作用。导师在给予医学专硕研究生临床专业指导的同时,自觉将“五术”价值目标融入引领医学专硕研究生的学习和探究全过程。再次,必须明确医学专硕研究生“五术”培育共同体的主体身份。可以通过考核评价激励、榜样示范引领,激发医学专硕研究生“五术”养成的精神需求和动机,达到“五术”培育工作的本真。最后,必须完善“五术”培育共同体的考核评价制度。要发挥评价机制的导向作用,充分激活“五术”培育共同体成员各自的职责,从而将培养单位打造为融通“五术”的教育场域,成为高校“五术”培育场域的重要延伸。在“五术”培育共同体中,多方联动扫除医学专硕研究生“五术”培育的“盲区”,并且针对性地补短板、强弱项,推进协同育人工作,实现育人与育才的有机结合和无缝对接,实现新时代医学专硕研究生“五术”培育工作模式的重构,培养造就“五术”兼备的新时代医学高层次人才。

猜你喜欢
研究生培育医学
医学的进步
预防新型冠状病毒, 你必须知道的事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医学
医学、生命科学类
论研究生创新人才的培养
念好"四部经"培育生力军
清退超时研究生是必要之举
研究生“逃课”需标本兼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