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党史教育资源融入师范生培养体系的实践可能性与路径

2023-08-04 02:07于腾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23年7期
关键词:党史学习教育

于腾

摘  要:“党的历史是最生动、最有说服力的教科书”。将地方党史教育资源融入师范生培养体系是对党中央开展党史教育的回应,也是对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具体落实。两者的融合有利于推动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培养有信仰的高质量教师队伍,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丰富的八闽党史教育资源、高校雄厚的师资力量以及当代师范生“学高为师”的初心和“上下求索”的精神面貌为两者的融合提供了基础。因此,需要从第一课堂、第二课堂和社会大课堂三方面着手,推动地方党史教育资源开发利用与师范生综合素养提升的相融并进,进而实现党史学习教育同培养高质量教师队伍工程的“同频共振”。

关键词:福建地方党史;党史学习教育;师范生培养

中图分类号:G4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9052(2023)07-000-03

“历史是一面镜子,是最好的教科书”。2021年2月20日,党中央立足于党的百年历史新起点,动员全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薪火相传、后继有人的战略高度[1],对教师队伍寄予殷切期望,对教师队伍建设提出更高要求。因此,将地方党史教育资源融入师范生培养体系当中,用红色资源滋润教师队伍的新生力量,是发挥党史育人重要功能的客观要求,也是推进新时代高质量教师队伍建设的必然逻辑。

一、地方党史教育资源融入师范生培养体系的现实价值与意义

师范生作为国家未来教育事业的中坚力量,决定着未来人才培养的方向和质量。因此,将地方党史教育资源融入师范生培养体系当中是一项有着深远意义的举措。其不仅有利于推动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还有助于培养高质量的教师队伍,使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落到实处。

(一)两者融合是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的应有之义

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是党领导中国人民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奋斗历程,是党带领中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辉历程。党史承载着党的奋斗历程和伟大成就,传承着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学习党史有助于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地方党史作为党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亦是如此。高等学校将地方党史教育资源融入到日常教学实践当中,将价值观教育融入日常教学当中,将理想信念内涵于知识传授当中,是对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的具体举措。

(二)两者融合是培养高质量教师的题中之义

有高质量的教师,才会有高质量的教育。高质量教师是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大先生”。而师范生作为未来教师的主力军,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新生力量。因此,对师范生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将地方党史教育资源融入师范生培养体系中,有助于师范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和历史意识,学会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和方法看待历史问题,进而能够分清历史的主流与支流,提高政治自觉和政治站位,坚定理想信念,成为“高素质”的人民教师。

同时,高校教师将地方党史教育资源同学生培养体系的融合过程中,为师范生未来从事教师职业,利用地方党史教育资源开展课程思政建设提供借鉴意义,将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这将为教育事业培养一批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三)两者融合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然要求

地方党史是一代代共產党员用信仰谱写的伟大史诗。在这部伟大史诗中,老一辈革命家为了解放事业抛头颅洒热血,新一代的建设者为了祖国的发展呕心沥血……这部践行信仰的史诗当中蕴含着丰富的理论价值和精神价值。因此,将党史教育资源融入师范生培养体系,是推动师范生理想信念教育、德育的必修课。党史中蕴含着丰富的精神谱系,是无比宝贵的精神财富。用好地方党史学习教育资源,为师范生讲好党史,有助于师范生赓续好这些优良作风和精神财富,靶标好未来对教育事业的崇高理想,将实现个人价值的“小我”同推动新时代教育事业发展的“大我”有机融合起来。

当前社会出现在大学生身边一些极端错误的思想,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道路上的严重阻碍,其中以历史虚无主义为最。历史虚无主义中否认历史事实和真相的观点,否认历史上的重要事件、人物和文化成就,认为历史并没有客观的存在,或者历史上发生的事件、人物和事实没有任何意义。其将历史看作是一个由权力和政治目的主导的建构,认为历史中的故事和事件是被精心编排和操纵的,对历史文献持不可信态度,认为历史故事皆为虚构、历史事件不是夸大便是缩小。其背后逻辑的必然便是否定本民族文化、精神,煽动民族主义情绪。将地方党史教育资源融入当地师范生培养体系,学好、讲好、用好党史,历史虚无主义便会被连根拔起,进而才能守住和传承好民族的根与魂,扎扎实实地推进“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落实。

二、福建地方党史教育资源融入当地师范生培养体系的实践可能性

福建省作为全国著名的革命老区,在革命、建设和改革时期,这里积淀了丰富的党史教育资源。这些红色资源叠加上师范生“学高为师”的初心和“上下求索”的精神面貌以及高校雄厚的专业师资力量为当地党史教育资源融入师范生培养体系创造了有利条件。

(一)扎实基础:八闽丰硕的红色资源

福建省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重要孕育地和实践地[2]。2021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来闽考察时做出重要指示,福建是革命老区,党史事件多、红色资源多、革命先辈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具有独特优势[3]。

福建省在党的百年历史中闪耀着璀璨的光芒。福建省是原中央苏区的核心区域;是万里长征的起点,中央红军长征的重要出发地;是红军长征胜利的战略基地[4];闽西是红军的诞生地之一,是共和国领袖和将帅的摇篮;福建宁化为红军提供后勤补给,有着“中央苏区乌克兰”美誉;福建莆田是中共闽中地方组织的发源地和主要活动地,新中国成立前的革命斗争史持续24年,赢得了闽中“红旗不倒”的赞誉……15万八闽儿女参与革命[5],其3万人走上长征路,被杀害和被摧残致死的革命群众约达47万人……古田精神、才溪乡调查精神等在此孕育……指引中国革命道路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诞生于此……

为追忆百年奋斗历程,福建省首批公布的革命文物名录中,可移动文物14万多件,不可移动文物1 657处[6]。这些文物都是百年党史鲜红的历史见证,承载着无限荣光和光荣岁月。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福建省充分开发利用红色资源,公布了1 213个党史学习教育参观学习点,制定参观学习路线509条[7],其中3条路线还入选了全国“建党百年红色旅游百条精品路线”。这些丰厚的党史学习资源为两者的融合奠定了基础。

(二)动力来源:师范生“学高为师”的初心和“上下求索”的精神面貌

新时代青年选择师范专业,除了一些客观因素外,更多的是对教育事业崇敬。当下的师范生怀揣着传道授业解惑的梦想,守护着“学高为师”的初心,立志毕业后坚守三尺讲台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学高为师”的初心是教师职业的根基。“学高”一方面指师范生自身充分的学术知识和实践经验,另一方面便是超高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教师是一份神圣的职业,对上述两方面的素养要求较高。而师范生这种立志投身新时代教育事业的初心为两者的融合提供动力。新时代青年生逢盛世,素质过硬,堪当重任,有着闯劲,有着“上下求索”的精神面貌,是当下正能量风向的倡导者、新风尚的践行者。这种积极进取、勇于探索、不断追求进步的态度和精神状态,不仅能够激发新时代青年内在的动力,不断地去寻找新的知识和技能,进而拓展自己的认知范围,提高个人的能力水平,助推师范生个人成长发展;还能激发其创新思维和创造力,在原有的知识体系基础上开创新的领域和新的价值,使其个人的师范生素养得到整体的跃迁。这一初心和精神面貌是新时代师范生自我成长的不懈动力,也是福建地方党史教育资源融入当地师范生培养体系的动力来源。

(三)质量保障:高校雄厚的专业师资力量

高校雄厚的师资力量为两者的融合提供了质量保障。在知识传授层面,高校教师在学科领域和教学经验方面拥有丰富的知识和技能,能够提供高水平的教学内容和方法,可以完整地还原党史的原本面貌,解读党史蕴藏的深厚思想内涵,使师范生建立更加完整的党史认知体系,在学习中受益匪浅;雄厚的师资队伍能够引导师范生对历史事件和人物进行深入思考,培养其历史思维和历史文化素养,更好地认知和吸纳地方党史教育资源中孕育的宝贵精神财富。在人生指导层面,高校教授立于三尺讲台,以身示范,用实际行动践行着“立德树人”的初心,通过课程思政讲好党史,为师范生的理想信念指明方向,为师范生提高教学技能和职业素养提供范本。高校专业师资为激活红色党史,传承红色基因保驾护航。

三、地方党史教育资源融入师范生培养体系的实践路径

(一)守好第一课堂:塑造师范生认知体系

地方党史教育融入师范生培养体系,必须牢牢抓住课堂教学这一“主阵地”“主渠道”。思政课堂上,高校教师要提高借用当地党史诠释百年征程的能力,要秉持“学马”“讲马”“信马”“用马”的理念。在内容上,思政课教师要将地方党史生动地嵌入党的百年奋斗历程,使师范生对于党史的认知更加充实;在形式上,思政课教师可以借助红色经典电影、老红军口述等更加形象的方式解读党史,或者将课堂搬到红色研学基地,如在上杭县古田会议会址讲解“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思想等;在情感上,思政教师要对党有着坚定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声情并茂地向学生讲好党的故事,塑造好党的英雄人物……

(二)活跃第二课堂:激发师范生自主学习动力

第二课堂作为丰富学生校园生活的重要手段。地方党史教育资源融入师范生培养体系的过程中必须充分地发挥第二课堂的效用。除了可举办地方党史知识竞赛、红色征文比赛外,还可以结合师范生的专业特点,举办以党史为载体的教案、课件、三笔字以及磨课等赛事。借助这些赛事,师范生一方面以赛促学、提能,另一方面发挥自主学习能力加深对党史的认知。此外,高校完善机制,使学生社团在建党纪念日、建军节以及烈士纪念日等重要时间节点,自发组织活动。完善和丰富以党史学习为主题的第二课堂,有利于提升师范生参与活动的成就感,增强师范生对党史的亲和力,进而激发其自主学习的动力。鼓励师范生组成学术团体,借助专业教师的指导,开展田野调查,对地方党史教育资源进行整理和研究,帮助师范生提高学术水平和科研素养的同时,助推地方党史教育资源的利用。同时,可以将第一课堂融入第二课堂,使得学生在“学中实践,实践中学”。另外,可以逐步改革课程设置,对于学生第二课堂的活跃度给予高度肯定,形成示范效应。

第二课堂活动是学生主动参与和自我發展的重要途径,需要注重学生的参与度,因此要求组织者将党史学习与学生的兴趣爱好与实际需求相结合。另外,为了调动第二课堂学生的参与积极性,让更多的学生参与进来,需要开展宣传推广工作,如海报、宣传册、网络媒体等方式。第二课堂的拓展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适宜的制度、缜密的组织、高效的宣传、有效的示范等多项发力,激发师范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三)延伸社会大课堂:提升师范生探索能力

地方党史学习资源融入师范生培养过程中,需要调动社会各个方面的力量,搭建起供师范生锻炼的舞台。师范生在社会大课堂中能做些什么呢?以福建为例,地方中小学多设有各自的党史校本课程,编写人员的史学素养参差不齐,导致党史读本的质量无法保障。

师范生要深入社会大课堂,搜集各中小学党史读本,在大学专业教师的指导下,对读本进行校验再整理,使得地方党史资源完整正确地展现在中小学生面前,呵护好这些中小学生内心稚嫩的红色种子。另外,同一校本课程没有统一的课件。首先,师范生可发挥专业特长,为校本课程制作有质量的课件,上传至网络,实现资源共享,供地方中小学使用,为地方教师讲好地方党史提供基础保障;其次,可以根据部分党史读本,在大学专业教师和一线教师的指导下,打磨相关的党史课程,分享云端,供中小学生线上学习……这样一来,通过对地方中小学党史校本课程教材的收集整理,打磨课程相应的教案、课件以及线上视频,实现高校培养体系同地方中小学实践体系的良性互动,有助于将高校研究成果迅速下沉至一线教学,从而实现产学研的有效循环。共享于网络的地方党史课程学习资源,能够将师范生的实践基地拓展至“线上”,模式为师范生适应线上教学等教学模式提供了“实践场地”。由此,师范生教育实践基地便可以通过社会大课堂得以联通、扩展起来。

四、结语

教师是教育工作的中坚力量,决定着新时代人才培养的方向和质量,关乎着新时代党的教育方针实施与推进。而师范生作为未来教育事业的主力军,因此其理想信念教育格外重要。党史学习教育正好契合师范生理想信念树立的需要,这也正是地方党史学习教育资源融入师范生培养体系的必然逻辑。因此,学校和社会需要统筹融合第一课堂、第二课堂和社会大课堂,同频共振,同向发力,充分挖掘、利用好丰富的地方党史学习教育资源,借助高校教师的力量,将师范生培养成为“经师”与“人师”相统一的“大先生”。

参考文献:

[1]贾凡.国有企业青年创新人才培养开发策略研究[J].现代国企研究,2022(12):48-51.

[2]林清智,严顺龙.赓续红色血脉 汲取奋进力量[N].福建日报,2021-06-29(1).

[3]杨君玉.地方红色文化资源融入大学生党史教育的研究——以福建红色文化资源为例[J].闽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35(4):127-131.

[4]刘敏.石城屏山 客家围屋[J].旅游,2012(12):62-65+3.

[5]新华社新媒体.百年党史的“福建地标”[EB/OL].(2021-06-15)[2022-02-19].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02623622342457294&wfr=spider&for=pc.

[6]林清智,严顺龙.砥砺初心再出发[N].福建日报,2022-01-06(1).

[7]希言.百年党史砺初心 踔厉奋发向未来——福建发挥特色优势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J].海峡通讯,2022(2):4-7.

(责任编辑:麻彩凤)

猜你喜欢
党史学习教育
“党史学习教育”笔谈(续前)
立足高质量发展 锻造过硬干部作风
党史学习教育重在实现常态化制度化
党史学习教育重大意义的三重维度
学史增信:增信仰信念信心信任
立政德赓续共产党人的精神血脉
不断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规律性认识
怎样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
创新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在青年学生中落地生根
在党史学习教育中深刻把握兵团屯垦戍边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