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导向的小学数学多元化作业的内涵、特征与设计策略

2023-08-05 09:15曹慧清
数理化解题研究 2023年20期
关键词:导向分层核心

曹慧清

(溧水区洪蓝中心小学,江苏 南京 211200)

在“双减”政策下,为落实“减轻学生作业负担”的要求,教师尝试更加科学地设计作业,期望在“减负”的同时亦能“提质增效”.那么,当前的作业设计,其问题何在?什么样的作业才是核心素养导向的作业?怎样设计核心素养导向的多元化作业?本文以小学数学作业为例,阐释笔者的实践与思考.

1 问: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问题何在

1.1 “按部就班”,作业内驱力不够

课堂上,教师布置的作业往往是直接搬用教科书上所给的练习题,学生只是在老师的吩咐下做着题目的“操作工”,这样的作业谈何有效性[1].

1.2 “大水漫灌”,作业目的性不强

喜欢“一网打尽”,生怕漏做了哪道题、漏讲了哪道题,这是教师布置作业的常态.这种没有针对性的布置作业的方式,只是在用负担换取成绩,造成的结果是学生烦透了作业、厌恶了学习.

1.3 “千篇一律”,作业层次性不明

出于教学现实的考虑,作业依然是统一布置和统一批改,这就使得基础薄弱的学生“吃不下”,学力足的学生“吃不饱”.而即便是教师想尽力满足学生的分层需求,能做的也只是勾画一些题来供学生选择,很难真正达到作业分层的效果.

1.4 “循规蹈矩”,作业思辨性不足

今天学习圆的周长,那么今天所有的练习只需要套用圆的周长公式即可,在这样的作业套路下,学生失去了深度思考的能力,培养的只有记忆、模仿的表层思维能力.

1.5 “因循守旧”,作业创新性不大

听得一则笑话:“现在学生做的题,可能我们孙子的孙子还在做.”一笑之余,更多的是令教师汗颜:我们的作业缺乏创新.

2 思:核心素养导向的小学数学多元化作业的内涵

什么是核心素养导向的小学数学多元化作业呢?核心素养导向的小学数学多元化作业是能激发学生作业兴趣、满足学生练习需要、促进学生思维进阶和核心素养落地、实现作业育人功能的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评价多元的作业.

2.1 激发学生兴趣

核心素养导向的作业需要贴近学生生活、跟进社会发展、迎合学生心理,从而使得作业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发学生的“入学”状态.但不是指一味地去迎合学生的低级趣味,而失去了数学本身的“味道”.应满足学生更高级的情感需求,学生通过作业能产生对自我价值的肯定.

2.2 满足学生练习需要

核心素养导向的作业应帮助学生及时巩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但满足学生练习需求的方法与传统作业不同,采用“精准滴灌”和“自出心裁”的方式.所谓“精准滴灌”,即学生需要掌握的内容重点做,考查重难点的内容要精做,引起学生混淆的内容比较做.所谓“自出心裁”,即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力所能及的、选择自己比较薄弱的、选择展示自己的多维思考;也可有所创造,加入自己感兴趣的作业.

2.3 促进思维进阶、核心素养落地

核心素养导向的作业需要给学生提供思考、创造的空间,为学生表达个性化的想法提供机会,使学生有目标、有策略地完成作业.在形式上要更丰富和开放,在作业评价方式上也更多元.

3 辨:核心素养导向的小学数学多元化作业的特征

3.1 激励性

激励性是指对于学生而言,作业的难度适宜,既不会因为太简单而导致无聊,也不会因为太难而导致无趣,给学生适度的挑战引发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

3.2 思辨性

核心素养导向的作业应使学生经历多角度、深入的思考,不仅仅是对“怎么做”的思考,更应有“为什么这么做”“还可以怎么做”“怎么做更好”“为什么那样做不行”的思考,促进思维的进阶.

3.3 整体性

整体性是指作业的设计要从“单”走向“多”、从“多”走向“联”、从“联”走向“散”,形成结构化、系统化.其要点在于:“多”不是数量零碎而繁多,“多”是集中于一个主题的“多”,是相互关联的内容集合.“联”不仅仅是学科内知识的关联整合,也是学科间内容的勾连融通.“散”是在理解关联基础上的继续拓展,是表层思维走向深度思维的过程.

3.4 灵活性

核心素养导向的作业更像是给学生提供一个作业素材库,每位学生都能利用这些作业素材制定自己的专属作业.

4 行:核心素养导向的小学数学多元化作业的设计策略

4.1 保持一致性

4.1.1内在逻辑一致

作业本身考查的内容要与单元教学目标、课时教学目标转译成的作业目标匹配,保证作业内容的科学性、针对性.作业难度要与作业本身的结构自洽.作业结构是逐层递进的,作业整体难度要呈现螺旋上升的态势,作业类型需要和作业目标结合.保持作业内在逻辑的一致性,能提高作业整体性,更有利于帮助学生建构知识网络,完善认知结构.

4.1.2与学生实际一致

作业设计要关注学生的实际水平,基于儿童的特点设计作业,是通过小学数学作业培养学生核心素养,达到作业育人目的的核心.比如,设计学习新知识后的作业,考虑到学生对新知尚处于理解不深入、掌握不牢固的状态,应设计加深理解的作业,尤其是对于易混淆的概念,应设计以辨析、比较为主的作业,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新知,掌握基本技能.

4.2 区分层次性

4.2.1内容分层

没有挑战性的任务,学生会感到无聊而丧失对作业的兴趣,而挑战性过高的任务又会使学生望“题”兴叹,会对作业丧失兴趣.每个学生都是不同的,需求自然也不同,一些学生觉得适合的问题可能对其他学生而言并非如此,因此,为了保证每位学生对作业的高接受度,设计核心素养导向的作业时应注意内容分层.

4.2.2类型分层

不同性格的学生对作业类型的要求也是不同的,强制所有学生都做同一类型的作业,未必不是另一种新型的作业困扰.形式永远是服务于内容的,我们不能觉得某种类型的作业特别好时,就强制所有学生做同样类型的作业.核心素养导向的作业应注意在作业类型上也分层.

4.2.3评价分层

在评价方式上可以采用多元的评价主体,在多维评价角度的基础上,帮助学生更全面地了解自己的作业表现,更科学有效地调整自己的学习策略,通过分层评价帮助学生成为具有自我评估能力的学习者,提高作业育人的效度.保证作业各方面的层次性,引领不同的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自主选择与之匹配的作业,能提高作业与学生的适配度,提升作业的针对性,以确保作业对学生来说既不会过于简单,又不会过于困难,满足不同学生的不同需求,是通过作业培养和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路径[2].

4.3 增大开放性

4.3.1内容开放

核心素养导向的作业其情境、条件、问题、思路、结论等均呈现开放的状态.作业的情境应“包罗万象”,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作业呈现的条件可以有不足、有余和隐藏的形式,培养学生思维的逻辑性;作业的问题可以由学生自问自答,培养学生思维的创造性;作业的思路可以有一题多法,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作业的结论可以因人而异,突出具有个性化的思考和探究.

4.3.2形式开放

鉴于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如果长期面对千篇一律的书面练习作业,必然会感到枯燥无味,从而滋生负面的作业情感.因此,在精准设计作业内容的基础上,需增大作业开放性,增大学生思考、表达和展示的场域,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元认知能力将得以有效发展,从而为通过作业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4.4 增强真实性

作业任务越真实,学生参与作业的动力就越大,因为学生能从任务中找到与自身相关的因素.当然作业真实水平与学生所处的认知发展阶段有关.核心素养导向的作业需尽力结合与社会、学校或学生相关的实际问题,创设真实性的任务,帮助学生理解作业任务、提高学生参与及完成作业的动机.

4.5 突出学习性

作业一直备受关注,究其原因是作业能帮助学生对已学知识和技能的巩固和练习,对学生知识掌握和理解情况的诊断和对教师教学结果的反馈.学生完成作业的过程其实也是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所以作业可以作为学生学习新知的一种载体,可以成为课堂教学的延伸,成为融通课堂内外的一种独特的学习活动.核心素养导向的作业不仅是用来判断和甄别教师教、学生学的情况的工具,还应该成为沟通课堂内外的载体,通过作业实现学习空间和时间的延伸、实现思维的进阶[3].

总之,核心素养导向的多元化作业需要合理平衡知识与能力发展的关系,应依据具体的学习内容和学生特点来进行设计和实施.作业设计应充分尊重教材已有的习题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设计,使之符合素养导向和学生能力需求,使作业成为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有力抓手.

猜你喜欢
导向分层核心
以生活实践为导向的初中写作教学初探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偏向”不是好导向
一种沉降环可准确就位的分层沉降仪
雨林的分层
有趣的分层
需求导向下的供给创新
犬只导向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