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食品安全认证问题

2023-08-05 09:33吕琳卿
食品安全导刊 2023年10期
关键词:绿色食品有机机构

李 欣,吕琳卿

(邢台市食品药品检验所,河北邢台 054000)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物质生活的要求越来越高,不仅要吃得饱还要吃得好。鉴于此,食品安全企业对食品安全的管理重视程度也日益提高。食品安全认证相关问题成为我国食品安全发展的主要方向,对食品安全进行认证成为政府部门工作的重点。

1 食品安全认证的内涵

食品安全认证是指第三方依据程序对食品、生产过程及服务符合规定的要求给予书面保证或合格证。一些天然、无公害、绿色、健康等字眼常出现在食品市场中[1]。国内的无公害蔬菜认证是指产品在生产过程中合理使用化学农药、肥料等,确保产品上的农药残留不超过规定的范围,但市场也有部分宣称是无公害蔬菜而未获认证的产品。生鲜食品质量检验主要包括蔬菜水果农残检验、水果糖分、肉类瘦肉精、菌落总数和大肠菌群检验等项目。

食品安全认证的关键在于第三方,第三方是指独立于生产者及消费者或买卖双方的机构。这些机构需要有权威性及民众的认可。目前世界上权威有机认证机构有美国农业部认证机构(USDA美国最高级别有机认证)、中国质量认证中心(中国国家级权威认证机构)、法国国际生态认证中心(Ecocert欧盟有机认证、欧洲权威有机认证机构)、日本有机和自然食品协会(日本JAS最大认证机构)、欧盟委员会农村与农业发展委员会(欧盟高标准EURO0-leaf认证)、奥地利农产品市场委员会(具备高标准的AMA认证)、ACO认证机构(澳大利亚最大有机认证机构)、Soil Association(英国最具公信力的有机认证机构)、中绿华夏(中国第一家有机产品认证机构)[2]。这些是国际上权威性较高的机构,当然这样的机构国内国外还有很多,都是经过国家和市场考验,准入市场的机构。这些机构的存在为整个食品企业的生产质量和食品质量提供了有力的支持。正是在这些机构的把关下,大量安全的食品可以进入千家万户。

食品安全认证的另一个重要的特征在于原材料、生产环节、销售环节方面的安全认证。①在原材料环节,要求原材料产地和周围的环境务必安全(原产地的水源质量达标、地质状况合适),大气质量达标,确保原材料合格。②在生产环节,确保整个生产环节达到无公害。在整个生产过程中,运用无公害的生产技术,控制生产过程中二次污染的可能。减少生产过程中的农药和化工原料的使用,有效防止生产过程的污染。③在销售环节,确保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从生产到餐厅全过程的安全监督,保证运转时食品的质量安全。整个过程需要专门的机构认证,认证机构根据食品级别提供相应的产品使用标志,达到产品质量合格。无公害食品是安全认证食品最为初级的层次,绿色安全食品居中,有机食品是最高级别。

2 食品安全认证的现状

我国食品安全认证开始于20世纪八九十年代,在经济飞速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了很多食品质量安全问题。1992年,我国开始设立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几十年来食品安全认证趋于完善,不断得到发展。2015年,中国食品安全认证制度获得国际主流行业组织承认,11月2日,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与全球食品安全倡议组织(Global Food Safety Initiative,GFSI)签署了合作协议,根据该协议,承认中国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HACCP)认证制度,获得中国HACCP认证证书的食品企业进入GFSI成员的供应链时,可以免于采购方审核或国外认证,从而降低了贸易成本,提高了国际市场的品牌声誉。到2019年我国食品领域已颁发12万张认证证书,涉及数万家企业[3]。说明我国食品安全认证制度已经有了相当的发展。

2.1 食品安全认证制度的发展现状

我国食品质量安全认证制度主要分为绿色食品的质量安全认证、有机食品的质量安全认证。绿色食品质量安全认证开始较早,可分为A级、AA级和AAA级绿色三级。A级的绿色食品标准主要限制于农产品在生产过程中使用的除草剂、除虫剂、化肥和其他化合物的含量问题。AA级的绿色食品是根据国际有机农业联盟农业生产加工生产标准提出的,主要是对食品做一个标准要求。AAA绿色食品主要是对生产过程和基地做一个有效的控制,生产地的环境质量符合《绿色食品生产地环境质量标准》生产过程中不使用化学合成药物(农药、肥料、食品添加剂、兽药以及有害于环境和人体健康的生产资料),而是通过使用有机肥、种植绿肥、作物轮作、生物或者物理方法等技术,提高作物的质量,保证产品的质量符合绿色食品产品标准的要求。

有机食品质量安全认证开始于20世纪九十年代,加入国际有机农业联盟后,发展迅速。2010年1月1日起,我国正式施行有机产品标准和认证制度,全面推进我国有机产品认证工作[4],并建立了一整套完整的规则体系,提倡农业节能,引进先进的生产技术,提升节能效率,严格控制农药的使用源头,提升农药的使用品质,为农业、林业、畜牧业的有机生产提供有效的支持。有机产品的认证从无到有,发展转向调整、巩固、提高3个趋势。调整完善审核细节,追求更高质量的检测标准,实事求是的去解决问题。巩固现有的有机产品认证制度,做到完善和发展,采取相应的措施,严格执行现有的认证制度。根据有机食品的发展,不断发展有机食品的安全认证制度,做到有条例可依,为消费者提供健康安全的食品。我国的有机食品安全发展趋势日益完善,由无序走向有序,日趋科学和规范。

2.2 食品安全认证机构的发展现状

食品安全认证是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得到我国政府的重视后,逐渐发展起来的。我国食品安全认证机构大致分为两类,即具有政府国有性质的检测机构和民营食品安全检测机构。民营食品安全检测机构又分为外资企业和民营企业。国家质量安全检测中心,各地也有相应的质量安全检测机构。民营的质量安全检测机构是指依法取得食品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CNAS)、通过计量认证(CMA)或实验室认可(LIM)的第三方食品检测机构。独立于第三方,规范食品安全生产市场,为人们提供健康的食品。国有食品安全检测机构是我国食品安全检测的主要机构,占据我国食品安全检测的重要市场,而外资企业和民营企业只占市场的一小部分。从营业收入来看,我国国有食品安全认证机构收入占整个市场的60%左右,外资和民营企业分别在35%左右和7%左右。

2016—2021年,我国食品安全检测市场规模稳步增长,其中2019年我国食品安全检测产业市场规模达834.9亿元,2020年增速放缓。2022年我国食品安全检测市场规模达204亿元左右[5]。随着近几年食品经济规模的不断扩展,食品检测领域的营业收入规模呈上升趋势,食品安全检测机构也在曲折上升。食品安全检测认证的机构在蓬勃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表现在管理和技术两方面。其中,针对管理方面,食品安全认证机构还未建立完善的市场统一准入标准,我国对食品安全认证的检测机构主要依靠行政手段进行,检测认证机构准入标准较低,导致认证的权威标准不是很高,或者说是各项检验检测水平差异较大,导致权威性不足。检测机构还没有建立完善的常态化的监督评价机制,一般说来,安全认证机构需要有一个组织对安全认证机构的技术、设备、人员技术水平、操作规范等进行规范性评价。对于技术构成、设备更新等方面都会有一个完善的退出机制。现在的监管机构,一般只是限期整改,对于资质的考核仅限于表面,缺少完善的退出机制。另外,安全认证的标准也不同,很多安全认证机构会根据客户的要求,制定不同的安全认证标准。目前,我国检测机构数量上已有数千家,总体呈减少趋势。市场的扩大和机构数量的相对减缓说明了整个行业的市场集中度正在进一步提高,由数量模式向质量模式发展。

2.3 食品安全认证技术发展现状

随着食品安全认证的发展,食品质量安全检测技术不断发展。目前,我国食品安全监测技术已经有了长足的发展。虽然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一定差距,但是已经具备了较为完善的安全认证技术支持。国家食品质量检测中心将“检验检测”和“大数据分析”技术有机结合起来,使得食品安全检测有了一个信息化的管理模块,在大数据的前提下,通过物联网技术,检测标准化、信息化,实现了检测的科学化、便捷化。目前在食品检测行业中,云技术应用还不广泛,大部分的检测机构尚处于一种分散状态,食品检测机构储存了大量的监测数据,但没有发挥其他的作用。随着大数据技术的发展、云技术的兴盛,云计算应用与大数据分析策略应用必将成为食品安全认证发展的趋势。

面对目前食品原材料来源途径日益广泛,动植物生化指标的变化日益多样化;我国食品出口贸易不断扩大,各国的安全认证标准出现了多样化的发展,我国食品安全认证检测技术也应该顺应时代发展,不断提升自己的食品安全检测技术,迅速适应市场发展和生产发展的要求。不断创新我国的安全认证技术,面对遇到的新问题,发挥自我主观能动性,提高自身的检测技术。此外,积极学习国外先进的食品安全件检测技术,联系国内外专业机构、高等院校,针对食品安全监测的技术发展,做到提前布局、超前发展,确保食品安全认证技术的发展。

2.4 食品安全认证意识的发展现状

狭义上的食品安全意识是指饮食的安全,广义上的食品安全意识是一个多维的安全过程。食品(食物)的种植、养殖、加工、包装、贮藏、运输、销售和消费等活动符合国家强制安全标准和要求,达到各个环节的安全意识。每个环节都应尽量减少可能存在威胁人身体健康的有害物质。这种安全意识在各个环节都应该具备。在食品生产的过程中,根据食品的安全认证标准,严格遵守食品用料和食品加工过程的基本标准,保证整个生产过程符合国家认证的基本要求。监督者不定期审查整个生产过程,抽查整个过程是否有不合标准的情况出现,提高产品质量。在运输阶段,严格按照食物保鲜要求,防止食物在整个运输环节发生腐烂变质。在储存销售过程,应定期检查,保证整个食品储存安全,防止出现问题食品。在食品安全认证意识的社会层面上,我国居民的食品安全认证意识主要集中在“保质期、有机食品、绿色食品、转基因食品”等,其中的保质期意识是最为关注的一个层面。随着市场发展的逐步完善,市场监管力度增大,人们食品安全认证意识不断提高,假冒商品、有毒害的商品的认证意识逐渐减少。有机食品,非转基因食品安全认证意识成为现在居民消费的主流。

随着法律制度的不断完善和发展,我国也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食品安全法的制定为我国的食品安全问题提供了有利的法律保证。其中对食品安全认证作出了较为明确的规定,以法律的形式规范了食品的安全生产、运输、销售过程。规范了整个食品安全生产市场,促进了整个食品市场的良性发展。

3 结语

随着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人均可支配收入提高、人们的食品安全意识增强,中国食品安全认证制度快速发展。无论是从国家层面的权威认证意识还是从社会层面的居民认知意识,都有显著提高,促进了整个市场的蓬勃发展,但在整个安全认证发展的过程中,还存在制度不够完善、未形成完整的退出机制、制度执行力度还有待提高等问题,因此需要不断进行完善和提高。

猜你喜欢
绿色食品有机机构
有机旱作,倚“特”而立 向“高”而行
九十九分就是不及格——有机农业,“机”在何处?
《绿色食品工作指南》(2018版)
什么是绿色食品
一周机构净增(减)仓股前20名
一周机构净增(减)仓股前20名
一周机构净增仓股前20名
一周机构净减仓股前20名
有机心不如无机心
如何养一条有机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