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探索式教学实践研究

2023-08-05 09:15李峰卉
数理化解题研究 2023年20期
关键词:激励机制探究评价

李峰卉

(福建省福鼎市民族中学,福建 福鼎 355200)

初中生物学科的教育教学质量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全面发展,对于初中生来说,学习生物学科不仅仅是学习书本上的知识,更是在学习过程中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培养自己的探究能力,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初中生物教学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包括但不限于教学氛围较差、忽视导入环节、评价激励机制存在缺陷.因此,初中生物教师需要针对这些问题采取合理有效的措施进行解决[1].

1 探索式教学概念的界定及理论基础

1.1 探索式教学概念的界定

所谓“探索式教学”,就是引导学生通过发现、观察、比较、讨论等活动,在教师的指导下,在教师设置的各种探究活动情景中,以各种手段与方法,主动地获取知识,发展能力的教学.探索式教学所倡导的就是要让学生通过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来获得知识.

“探索式教学”最早是由美国著名教育学家杜威在《民主主义与教育》一书中提出来的,他指出:“我们应设法使我们的学生以他们自己最大能力去掌握知识.这种能力可以来自经验,也可以来自理论.只有在经验与理论共同指导下所获得的知识才能使人真正感到满足.”我国著名教育家叶澜教授在《当前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中也指出:“学习主体是学生.”“只有学生自主探索、主动参与的学习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学习”.

1.2 探索式教学的理论基础

现代教学理论与技术是探索式教学的理论基础,这些理论和技术在一定程度上为探索式教学的实施提供了指导和保证.主要包括:建构主义学习观,认知主义学习观和人本主义学习观,等等.

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学习不是教师向学生传递知识,而是学生建立知识联系的过程.教师应给学生提供新旧知识间的联系性、贯通性以及新旧知识间的层次性、递进性、多样性,让学生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去解决问题,从而达到对知识意义的建构.

认知主义学习观认为,知识是人们对世界某些方面的理解和建构起来的认识.教学要为学生提供知识获得的环境与条件,要给学生提供多种思维方式及相应的思维方法,为学生提供各种解决问题的策略[1].

人本主义学习观认为,学习者是具有自我意识、能自由支配自己行为的个体,应该在教师指导下有目的地进行学习活动.在教学中应充分挖掘和利用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心理需求,注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探索式教学与这些教学理论密切相关:建构主义理论为探索式教学提供了必要的理论支持;认知主义学习观为探索式教学提供了理论支持;人本主义学习观为探索式教学提供了重要指导;建构主义学习观、教学观以及它们与人本主义学习观之间也有着密切联系.总之,从一定意义上说,探索式教学是对传统“灌输”式教育和“讲授”式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是对传统教育与教学模式具有创新意义的探索.可以称其为一种新的教育模式.

2 初中生物教学现状

2.1 忽视导入环节,学生探究意识不足

导入环节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效率的高低.如果在导入环节上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们的探究意识就不会得到充分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不会被激发出来.因此,教师应该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根据课堂教学内容,运用合理有效的方法,激发学生探究意识.对于初中生物来说,导入环节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很多教师在导入环节上不够重视,没有在导入环节引起学生足够的注意[2].

2.2 忽视合作教学,学生合作精神较差

合作教学是当前教育改革中提出的一种新的教学模式.目前,我国大多数中学都采用了这种教学模式,但是在具体的生物课堂教学过程中,仍然存在着合作教学不够重视的情况.合作教学可以有效地调动学生们学习生物的积极性,可以培养学生们的团队意识,但很多教师忽视了合作教学这种先进的教学方式,仍然采用传统单一的师生互动方式进行生物课堂教学.通过调查发现,在传统的生物课堂中,教师一般都是照本宣科,并且在课堂上总是采取讲授法进行教学,而学生们则是被动地听课.这就导致了一些学生没有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使得学生们也无法感受到自己所学到的知识.

2.3 实验教学简单化,学生能力提升缓慢

在生物教学中,实验教学是非常重要的,通过实验能够让学生更加深刻地了解到生物学科的相关知识,例如,在讲到人体器官的时候,教师可以给学生们演示人体各个器官的作用,这样就能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到各个器官是如何起作用的.此外,初中生物教师也应该积极地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例如,教师在讲解人体骨骼结构时,可以带领学生做几个小实验,比如说:让学生们观看骨头和牙齿的图片,并思考一下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构造;也可以让学生们把自己的骨头和牙齿进行对比,让学生们意识到骨头和牙齿之间的联系.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给学生们讲解一下人体各个器官以及各个组织的作用以及功能等等.通过实验教学不仅能够激发起学生们学习生物学科的兴趣和热情,同时也能够锻炼自己的动手能力.但是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只是简单地让学生们观看图片并讲解一下各个器官和组织是如何起作用的.这样做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因此教师应该积极地引导学生们进行实验操作,让学生们自己动手去观察并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4].

2.4 评价激励机制存在缺陷

在评价激励机制方面,教师还没有建立完善的评价体系,教学目标中并没有体现出评价激励机制的作用.生物教学中,教师没有运用多元评价,就对学生的考试成绩进行评定,也不去关注学生平时的表现以及学习态度.而且很多生物教师只关注教材和考试成绩,忽视了学生的全面发展.所以说,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教师要注意运用多元评价激励机制,充分发挥评价激励机制的作用.通过评价激励机制来发现学生的优点与不足之处,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3 初中生物探索式教学实践

3.1 通过问题导入,引导学生探究

在进行生物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一些问题来引导学生进行学习,使其能够自主探究问题,积极思考问题.例如,在“制作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和“ 制作人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 环节实验中,教师可设计一系列导向性问题:(1)观察到的细胞标本哪些结构差异可作为区分动、植物细胞的充分必要的证据?(2)观察到的细胞标本和已建立的动植物细胞模式进行比较分析;(3)能否通过观察到的细胞标本来判断将来未知物种的细胞结构推断其是自养还是异养、生活习性等,学生参照教师提供的导向性问题,讨论质疑合作者的每一个论证,评估其观点的内容、用于支持观点的证据.通过这种问题引导的学习方式,学生能逐渐领悟生物学科严谨的逻辑推理过程,并让学生树立生物学科的结构决定功能理念,对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有很大的帮助.

3.2 通过合作学习,促进学生探究

合作学习是一种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它对促进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合作学习要求每一个学生都要积极参与,相互配合,互相支持.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时,要注意把握好合作学习的时机.在课堂教学开始前,教师要合理地设计出有效的问题情境,将学生引入到情景中去.在进行课堂教学时,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设计出一个符合教材内容要求的活动,引导学生进入到情景中去,使学生真正参与到合作探究的活动中来.在开展探究活动时,教师要注意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引导、组织和管理,使学生在合作学习过程中能够相互支持、相互帮助.同时教师也要注意对学生进行有效的评价和激励,并及时地给予他们积极的反馈和指导.这样就可以很好地激发学生参与课堂探究学习的兴趣,也能使学生通过合作学习得到更好的发展[5].

3.3 通过教学实践探索,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

在生物教学中,通过教学实践探索,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是一个重要的教学手段.比如在进行“光合作用原理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教学环节时,如何提高植物的光合作用的措施,教师就可以利用校园绿化植物实验来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教师可以让学生观察并选择校园中部分生长过旺、枝叶繁茂的苗木,指导学生定期进行合理的修剪,将一些密生枝、斜背枝、分蘖枝等不良枝条进行疏除,这样既可以打开植物的光路,调整了枝组间的光照,增强光合作用.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观察合理的修剪既可以改善树型,减少不必要的营养消耗,又可以促使植物生长健壮,提升观赏效果.通过此类真实情境中的教学实践探索,可以避免学生死记硬背,增强学生认识真实世界,解决真实问题的能力,能够很好地激发学生对生物课学习的兴趣,进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探索能力.

3.4 评价激励机制,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教会学生知识,而且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同时教师也要注意自身在教学过程中的引导作用,注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应用.这就需要教师不断完善自身的课堂评价机制,对学生进行课堂评价时要注重对学生参与实践活动能力的培养.比如教师可以开展一些主题竞赛活动,让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方案并在规定时间内进行实践活动,并且通过实验报告等形式对学生实践结果进行评价.这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创新能力,还有助于对生物探究式教学模式的推广.

综上所述,在初中生物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让学生学会学习,还需要对教学进行创新.探索式教学不仅能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而且还能有效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因此,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教师需要重视探索式教学的应用,将探索式教学方法与传统教学方法进行结合,设计出更加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案.教师还需要及时进行教学反思,通过反思来不断地提高探索式教学的水平,进而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猜你喜欢
激励机制探究评价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湿地恢复激励机制的国际立法及启示
激励机制助推节能减排
山西票号的激励机制及其现代启示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
浅议中小企业激励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