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型期高校财务预期管理的困境、原因及对策

2023-08-05 14:29杨菲菲西藏大学
品牌研究 2023年22期
关键词:预算法收支财务预算

文/杨菲菲 (西藏大学)

高校财务预算的精细化是一项基础程度较高的工作,需要不断细化高校财务预算中的各个工作环节,做好对高校内部各项工作中预算支出的明确,才能更好地保证预算工作严肃性与约束力,从而让预算工作的价值得到充分发挥。

一、新预算法对高校财务预算管理的影响

(一)要求高校财务预算具有全面性

财务预算,不仅是财务管理重要的一部分,更是高校制定和实施发展战略的重要参考,因此需要有更具全面性的财务预算的指导,高校才能更准确地落实目标战略。随着财务预算管理制度的不断改革,我国已经把预算外资金政策取消,要求所有的收支都要进行全面化管理。最新修订的预算法规定,预算管理的首要任务是科学编制预算,就学校而言,在编制预算的过程中,需要做好对学校各个方面收支情况的考虑,并及时将其纳入预算中。只有编制好财务预算,才能确保预算收入有保障、支出有钱花,花钱有效益。

在“十二五”规划期间,国家提出大力开展建设新型学校,扩大高校的基础设施规模,但在当时的环境下,学校很难拿出大笔资金投入到建设过程中,因此,为解决资金问题,高校会将目光放在政府拨款以及自身对各项专项资金的使用上。为保障资金使用到合理的地方,真正落实好资金管理工作,就必须加强对高校各项管理工作的分析,加强对高校各项管理制度的建设,以提升管理质量。但是,在部分高校资金管理中却发现存在专款未能专用的这一问题,政府拨下款项后,高校却并未合理使用,如更新网络设备的款项并未完全用于高校网络设备的更新中,可能会用到高校其他管理活动的费用支出中,这就加大了资金管理的难度,进而可能会导致高校内部经济失衡。面对经济失衡这一问题,预算法的最新修订,要求高校高度重视预算编制的全面性,做好对以往财务预算中风险、问题的把握,并提前做好应急处理措施的建立健全,从而实现对风险、问题影响范围的合理控制,避免高校的正常运行状态被打破[1]。目前,国内高校的全面预算工作一般是以年为单位来进行的,在这种工作处理模式下,容易出现对预算连续性考虑不足的情况。而在预算法调整、修订的影响下,高校需要积极响应预算法要求,做好对长期、短期利益的兼顾,扩大预算收支范围,以落实好资金与预算管理工作,确保每一项资金的运用均符合提前制定的预算方案,并明确每一笔资金的用途,实现专款专用,确保每一项资金的应用均符合相关规定。

(二)要求高校财务预算更加精细

在新法修订之前,大部分高校对财务的控制力度较小,存在着明确收入却并未明确支出的情况,部分支出会出现调用,但并未落实好记录工作。资金的分配和执行力度也不够,经常出现款项跨项目、同项目内跨经济科目调用的情况,因此极容易出现超支现象。财务预算的粗略,使资金供给不足,管理上也得不到规范化。虽然我国的经济实力在不断地增强,各大高校的发展速度也在加快,但高校的财务预算资金没有能按照校内自身的运营情况作出精细的编制,资金诉求在得不到满足的情况下,高校的发展就会受到制约。

(三)要求高校财务预算更加公开透明

高等学校是培养人才的重要基地,高校的发展与建设也随之备受社会的关注,其财务预算成为社会最大的关注对象。高校的预算管理,是优化学校资源配置、统筹安排学校收支的一项管理活动,在落实学校事业发展规划、控制和评价学校各项活动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当前高校的财务预算管理工作,是由财务人员对往期财务数据信息的收集整合,以及结合高校当前的发展预期与实际开展的各项活动来作为支撑,并实施管理工作。专项资金多是其他部门或人员申报,经校长办公会共同讨论确立,而财政资金则是由财政厅根据上报的在职人员和学生人数等基础数据加之一些特设的项目资金构成。不过,在实际的执行过程中,却存在相关部门未能及时按照要求完成,资金管理效率难以提升,资金管理质量难以提升,未能发挥资金的最大限度,造成了高校未能实现信息公开透明,资金运用可能存在弄虚作假的现象。在新预算法的实施过程中,第一,要求高校建立信息公开化体制,让资金在社会公众的监督下运行,比如对于部分教研费用、学校基础设施建设费用、各项管理活动的开展情况与具体的费用支出等就可向公众披露,扩大预算信息的公开范围,重视对细节的把握。第二,如若高校内出现违法行为,则需要承担法律责任,规定除涉及国家机密的事件以外,高校必须要将相关事宜与财务预算信息进行披露。不过,在具体的工作事项开展中还必须要听从教育厅或财政厅的统一安排,同时接受社会的监督和审查,让财务执行更加公开透明。

二、新预算法下高校财务预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收入预算不全面

在高校办学规模变化的影响下,高校经济收入的来源也在不断扩张,在财政拨款基础上还拓展了其他收入的渠道。在高校的所有收入项目中,财政拨款属于较为规范的收入,每年由国家按一定标准比例向各高校拨付,事业收入也属于较为规范的收入,其收入主要由学生规模所决定,即学生上交的学费、住宿费,同时还有学校各院系同其他组织机构联合开展培训活动收取的费用。事业收入当年收缴次年返还且培训收费无标准定额,可用于预算支出的资金只能在次年下达后再进行学生培养经费方面的补充安排,高校收入预算编制的不全面,导致预算收入减少,相应的预算支出也会减少,给高校财务预算带来了不小的障碍。而高校中的结余资金、捐赠收入、科研项目收入等其他收入种类繁多,也会对高校资金管理造成较大影响。

(二)支出项目内涵模糊

在高校中推进预算支出标准体系建设,是贯彻落实新预算法的基本准则。但当前部分高校在预算支出中存在较多的问题,预算不明晰,预算与实际支出差异较大,表现为:

1.项目编制简单粗放

部分高校在专项项目方面存在的问题较为显著,例如在专项项目申请前,并未做好对项目相关信息、实际落实基础条件需求等方面内容的充分考虑,甚至还有部分高校虽然对这部分内容进行了考虑,但并未做好深入分析和科学论证,导致专项项目在实际落实过程中缺乏可行性,阻碍专项项目各个方面支出的有效落实。高校将更多的精力放在教育教学上,在财务管理方面投入的精力相对不足,并未意识到这一问题对高校后续发展、运行带来的影响,也没有针对专项项目中存在的疏漏做好应对措施的明确。在高校财务管理工作中,仍然单纯注重财务支出数额以及预算的批复情况。在高校财务预算编制中,对相关专业知识、先进理论的利用情况相对欠缺,导致了预算编制总体的内容较为粗犷,使得部分预算的资金用途未能明确,进而很难发挥预算的指导意义。

2.支出项目的预算程度不精确

高校的专项经费在编制预算时存在预算程度不精确的这一问题,对整个预算管理以及资金的使用均会造成影响。高校在确定了专项资金归集到各个负责部门与实施的专项管理活动、人员后,项目的确立还需经过评审和校长办公会讨论,这进一步提升了预算管理的精确性,但是在后期执行中,却存在项目申请人对于设立项目时支出设置科学论证不足,常出现申请调整预算的情况,这就影响到了支出项目预算精准程度。

3.支出项目未受到严格监控

虽然当前大部分高校在实施预算管理工作时,已经对项目经费的使用进行了明确的划分,部分高校甚至已经改进了项目经费的使用过程,真正做到了专款专用,不存在混用、串用情况,但是校内公用经费部分还存在由于预算不够科学而进行部门内部预算调整使用的问题,项目支出未能真正受到严格的监控。 (三)预算未全口径公开

众所周知,高校经费预算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一所大学的办学实力和发展前景,社会对高校的财务信息及管理要求也与日俱增。高校应提高预算公开范围,明确所有预算收支,把所有收支都纳入预算编制,财务计划严格按照预算编制实施,并对可公之于众的项目信息进行公示,让高校接受社会的监督。大多数高校只要求在预算批复后总预算层面进行预算公开,容易造成部分收入、支出游离公众视角,且部分高校也未能遵循预算编制要求,将所有收支都纳入预算范围。高校预算公开范围不规范,财务预算的透明度原则未能遵循,纳税人的权利没有得到相应的保障,这对于高校的发展也将造成重大打击。

三、新预算法下优化高校财务预算路径

(一)梳理预算管理全流程

高校必须要做好全面预算管理,结合高校实际发展情况作出预算调整,使资源得到合理分配,完成既定的事业目标。在全面预算管理过程中,设置预算管理委员会,并组织各部门参与到预算管理中,实施全员参与的管理模式,提高全体员工的积极性,加强预算管理体制建设,从而建立完善的预算管理体制,实现财务全面预算。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体现:

1.构建科学合理的财务规章制度

高校需要做好对财务规章制度的调整,同时,财务预算工作需要遵照调整完成后的制度来进行工作落实,严禁出现与规章制度相违背的行为,规范财务收支项目,做好收支项目的分类,指派不同的财务人员进行管控、监督,防止部门出现无标准的收费、私设小金库的现象。

2.组织高校各部门积极参与预算编制

高校需要积极号召各部门参与预算编制,成立预算编制工作管理委员会,以管理者为中心,让部门的负责人加入其中,根据各部门的实际情况编制财务预算。加大内部力度,让校内所有工作人员对财务预算有一定的了解,为财务预算编制的有效落实提供良好的基础条件。

3.整合学校信息化建设平台

高校可以构建内部控制系统,统一管理内部信息,在平台上收集和整理全校的基本信息,主要包括各部门人员信息、财务信息、定额评定标准等。通过平台实现信息共享,为高校内部各项工作提供信息交流渠道,提高工作效率。

4.严格监督财务预算的执行

高校财务预算工作中需要考虑的内容较多,但当前高校内部财务预算编制工作中并未实现对这部分内容的全面覆盖。因此必须高度重视对财务预算执行的严格监督,进一步提升高校对财务预算控制的掌控程度,推动实现执行力度的提升,避免出现资金浪费、部分收支情况未能得到有效明确等方面的问题。

(二)建立健全内部控制系统

在新预算的要求下,各高校的财务预算必须长短期相结合,不能只顾眼前的收支,片面偏向某个阶段的预算支出,才能使财务预算具有连续性、目的性。同时,高校应当提高财务预算在各个管理部门中的地位,让各部门都能认识到财务预算工作的重要性,高校预算小组要做好宣传工作,精细到部门的每一位人员,使各部门及人员能够重视预算管理工作,不断完善现有的管理制度,激发各单位的工作积极性,防止出现因为个人利益而发生营私舞弊的现象,进而破坏学校整体的预算编制工作。高校财务加强财务内部控制系统可从三个方面进行:

1.严格落实问责制

高校作为当前培养我国高素质专业人才的重要单位,需要始终明确自身在实际运行过程中的目标,做好对教育教学质量的把控。借助新预算法,提升高校预算管理能力,将高校内部有效的资金及其他方面的资源进行有效整合、明确,依据当前市场环境下,我国企事业单位的人才需求,重新调整、优化、健全人才培养体系,为企事业单位提供更多,高素质专业人才,通过这种方式来为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贡献重要力量。为达成这一目标,高校需要始终做好对新预算法相关内容的把握,严格按照新预算法的要求,做好对高校内部财务管理制度进行合理优化,严格落实问责制度,重视对高校内部各个项目、工作、业务的高度关注,推动实现高校预算管理能力的进一步优化。

2.细化财务预算项目

高校只有认真细化财务预算管理,从预算草案的编制、预算项目的调整到最终的决算都要进行精细化管理,才能更好地提高财务管理水平和预算管理质量,推动高校预算管理的不断深化,并在深化过程中加强功能分类与经济分类的双向管理。

3.提高管理团队的综合水平

高校在转型期的财务预算管理中,对财务人员能力水平有较高的要求。为了更好地满足这部分要求,高校需要做好对财务人员培训方式的调整优化,重点提升财务人员对新预算法的了解程度,更新管理理念,并在培训过程中做好对财务专业方向先进理论、技术的深入学习,保证高校在后续运行过程中,财务人员的能力水平始终能够支撑高校的发展变化[2]。高校还需要转变思想,提升财务人员的福利待遇,在留住人才的同时,吸引更多的高素质专业人才加入高校中,提升高校管理团队综合水平。

(三)全口径公开预算

在新预算法中,第一条就将建立公开透明的预算制度作为预算法的准则和立法目的,这大大提高财务预算公开透明的法律地位。预算法对预算信息的公开做出了更具体的规定,要求各大高校除了对“三公经费”的收支具体化公开,还要求进一步加大高校财务预算信息及相关运行的披露范围,并重点强调了预算信息公开时间和相关的法律责任,进一步提升高校财务信息的透明度,使高校的财务工作质量得到切实保证。高校全口径公开预算的实现,可从三个方面体现:

1.将所有收支都纳入财务预算

在新预算法下,高校需要将各个方面的收入进行有效整合,并将其纳入到预算编制中,在保证内部工作、业务活动能够得到有力支持的前提下,留有一定比例的备用金,提升高校在财务方面的抗风险能力[3]。同时,注重成本控制,降低资金风险、减少资金闲置与占用率,最大限度发挥资金的效能。

2.全面编制财务预算

高校在编制财务预算的同时,还应让各项目之间相互连接,最后生成总预算。在校内各部门执行预算应与财政部门预算在口径上保持一致。高校应对财务预算进行标准化管理,细化、量化各项目收支,才能从源头上防止隐瞒资金和节流收入,提升预算的准确度和完整性。

3.建设信息共享平台

高校应建设建设信息共享平台,利用社会监督来更好地保证高校内部资金配置、使用上的规范性,同时也能让社会公众更加深入地了解到高校预算执行情况。高校可以借助当前发展迅速的互联网平台来完成这项工作,利用官网、微博、公众号等交流平台来进行,主动接受外部监督,实现“阳光财务”。

四、结语

综上所述,新预算法对高校的财务管理工作起到了积极的作用。高校需要做好对新预算法的合理利用,对当前高校内部财务管理方面制度、工作进行优化完善,推动实现内部控制系统的建立健全,借助系统来对高校财务管理方面工作内容进行全覆盖,让财务预算编制、决策、执行等工作环节的规范性得到更进一步的提升。高效率的财务管理工作对高校的发展能起到积极的作用,因此需要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深入了解新预算法提出的要求,对高校的财务管理策略进行有效探索,进一步完善高校建设体制。

猜你喜欢
预算法收支财务预算
大型公司财务预算与控制措施探讨
医药企业财务预算管理体系的构建研究
关于未纳入海关统计的货物贸易收支统计研究
新预算法下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对策思考
基于新预算法视角的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问题探究
新预算法对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影响和解决途径
加强中职学校财务预算管理的探讨
2016年浙江省一般公共预算收支决算总表
试论国有林场财务预算绩效管理
新预算法下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