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供水企业安全管理的相关探讨

2023-08-05 14:29徐佳佳杭州萧山供水有限公司
品牌研究 2023年22期
关键词:供水水质应急

文/徐佳佳 (杭州萧山供水有限公司)

近年来,城市经济水平不断提升,进一步推动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而供水系统作为城市的一项重要基础设施,与居民的日常生活存在着极为紧密的联系,并对城市各项经济发展有着直接影响,因此,供水企业应当不断加强自身的供水系统建设,确保供水安全。城市工业化进程不断推进使得我国当前所面临的水污染问题越发严重,城市供水压力逐渐加大,居民对水质安全也越发关注。当前,我国已经逐步针对饮用水安全制定了一定的标准,供水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应当严格执行国家规定的饮用水安全标准,保障水质安全。

一、供水企业安全管理的内容和基本原理

(一)供水企业安全管理的内容

供水企业当前在进行安全管理时主要是在水处理以及供水两个方面开展相关工作,其首要的管理目标是通过对先进的安全管理技术进行应用,对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各类风险因素进行及时发现和解决,避免供水安全事故发生,确保水质安全、生产环节安全以及人员安全。

水质安全主要是指供水企业在进行自来水生产时应当确保水质的各项指标都应当满足国家的相关要求;生产环节的安全管理主要是指在自来水生产过程中的各项工作环节都应当满足相关工作标准和要求,且不发生安全事故;生产人员的安全则是指企业应当确保参与自来水生产的生产人员不会受生产系统的伤害。水质安全是供水企业安全生产和管理的一项首要工作目标,而生产人员的安全与生产环节的安全则与水质安全管理工作之间存在相辅相成的关系。因此,供水企业在进行安全管理的过程中不仅应当确保管理工作全方位、全过程覆盖,还应当加强对安全管理各节点的分类,使企业的安全管理工作优先集中在对关键节点的管理方面,以尽快实现提高供水企业安全管理水平的目标[1]。

(二)供水企业安全管理的基本原理

供水企业安全管理的基本原理主要包含系统原理、人本原理、预防原理以及强制原理四方面内容。

系统原理主要是指通过对系统方法进行应用,实现对安全管理活动的指导,确保管理目标顺利实现。供水企业的安全管理工作可以认为是一项包含对各部门人员、供水系统的全过程管理系统,其主要的管理原则主要有动态原则、反馈原则、整合原则以及封闭原则四项内容。

人本原理主要是指供水企业在进行安全管理时应当将工作人员的管理放在首要位置,对人员在安全管理工作中的作用进行突出显示。人本原理的管理原则主要有能级原则、行为原则、动力原则和激励原则四部分内容。

预防原理主要是指供水企业的安全管理工作更多以预防为主,通过提前采取有效的安全管理措施的方式,降低安全事故发生概率,其在工作过程中应当严格遵循偶然损失原则、因果原理原则、3E 原则 (强制管理(Enforcement)、工程技术(Engineering)、教育培训(Education))以及本质安全化原则[2]。

强制管理主要是指通过采取一定的强制性措施,对工作人员的行为和思想进行控制和管理,确保其处于相对安全的状态,确保安全管理工作顺利推进。强制安全管理应当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以及监督原则,以人为本原则应当放在首要的位置。

二、供水企业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应急管理体系不够完善

当前,一些供水企业在自身的安全管理工作中现有的应急管理预案不够完善,且未能组织人员参加安全管理方面的相关实践和演练活动,导致现有的应急预案仅仅停留在书面形式,未能发挥实际的作用。一些供水企业虽然制定了较为完善的应急管理预案,但对于应急指挥体系的构建并不重视,对各部门、岗位之间的责任划分不够明确,在应对突发事件时无法实现有效分工,各部门之间不能形成有效配合,企业内部缺乏高效的沟通和协调机制,导致其安全管理工作存在一定隐患[3]。

(二)供水规划不合理

供水企业对于自身的供水工作往往缺乏全面正确的认知,无法站在宏观的角度对供水事业进行规划。如供水距离,其在企业供水规划设计阶段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但一些供水企业对供水距离的重要性缺乏重视,在设计阶段未能进行详细测绘,所制定的规划方案不够详细,便直接进行施工,导致各供水点之间的距离往往较长,各区间的水源无法快速调度,导致水源浪费,使得整个工程线路很复杂,且各部门之间的供水管线之间往往独立存在,相互之间缺乏联系,容易使供水工作出现各类问题,安全风险较高,容易导致部分地区供水不足。

(三)生物不稳定性

供水企业加强安全管理还应当包含对微生物的防治,但很多企业在防治过程中往往更多地将工作重点放在了水源保护、水厂净化方面,而对于供水管道中存在的微生物污染问题则缺乏关注。在供水系统内部存在的污染水质的微生物属于二次污染,这会导致即使供水企业出产的水质能够满足供水的安全规定,居民所使用的水质也会存在不达标的现象。

导致生物不稳定的一项主要原因是供水企业水处理工艺不断改善和优化,自来水厂所处理的水质已经能够满足我国当前的饮用水安全标准,但自来水流入居民家中需要经过极为复杂且漫长的供水管网流程,若未能做好管网消毒工作,或管网内部氯含量不足,则极易导致二次污染,水中细菌含量增加,影响居民用水安全。自来水中通常会存在部分有机物和无机物,为微生物的生存和繁衍提供一定的便利,使得自来水中通常会残留大量细菌,影响水质安全。此外,若对于各地市的供水需求不够了解,导致自来水在供水管网中停留的时间较长,也会使得自来水中的氯含量降低,杀菌效果较差,影响自来水质量[4]。

(四)人员的专业水平较低

现阶段,很多供水企业往往都存在对人才专业水平的培训缺乏重视的现象,在工作过程中未能定期开展相关的专业技能培训工作,一些关键岗位的人员未能获取权威部门颁发的职业资格证书就直接上岗,危险意识较低。一些操作行为不够规范,对于工作过程中的职业卫生问题不够重视,没有及时整改卫生相关问题,且对于安全责任的划分也不够明确,在出现问题时各部门往往互相推诿,再加上考核激励制度不完善,很难激发各部门人员参与安全管理工作,不利于推进供水企业安全管理工作顺利开展。

三、供水企业安全管理的有效措施

(一)完善应急管理体系

供水企业应急管理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应当从多个方面进行。

首先,应当加强对应急供水工作的预防。为了更好地应对突发事件,供水企业应当坚持预防和应急相结合的管理理念,并提前制定有效的应急预案,加强对日常工作的监督和管理,以便于提升企业的供水应急能力。在应急预案中,企业应当对各组织机构的安全职责进行明确划分,充分考量各项可能发生的应急事件情况,制定相应的应急指挥措施,并定期进行相关的应急事件演练,确保供水应急过程中各部门能够高效配合,提高供水安全应急能力。

其次,应当做好供水应急预警准备。供水企业在实际供水过程中应当对水源、水质以及管网安全进行实时监测,对安全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隐患进行尽快排查,降低事故隐患发生概率,确保各项生产工艺的水质检测、安全生产管理以及设备管理等工作都能够达到相关规范,一旦发生水质污染问题,应当及时预警,并实施应急措施,及时处理。

再次,应当做好供水的应急响应处置。在事故发生后,供水企业应当根据事故的严重程度设置不同层级的相应制度,并按照对应的层级,及时启动相应的应急预案,配合政府部门进行供水应急响应和处置工作,并进行及时记录,按照规定向各级政府机构报送应急处置文件,协助政府部门对事故的诱因展开调查。

最后,应当做好供水应急恢复工作。在应急处置结束后,供水企业应当对残留的污染物、设备污染状况等进行及时处理,尽快降低事故造成的影响,确保居民正常用水,维持社会稳定,并积极分析事故成因,避免同类问题再次发生。

(二)优化供水规划的内容

工作人员应当站在提高供水效率的角度对整体的工作计划进行设计,加强对各部门技术的应用,通过开展精细化的勘察活动,对业务范围内的城市结构布局进行详细了解和掌握,并通过采用相关的数据信息,建立一套完整的数据模型,对城市的供水需求进行预测和判断,确保水资源能够得到合理分配,使不同地区的居民都能够获得足够的能够维持正常生活需求的水资源,减少资源浪费。

同时,工作人员还应当站在整体规划方案的角度通过对供水线路承载能力进行优化,达到调节供水总量的目的,并预留一定的提前量,以免当供水管道设计的过程中发生管线设计方案需要进行修改的情况时缺乏足够的空间,并不断优化更新现有的技术,使供水系统与城市改造能够同时进行,以便于更好地满足城市日渐增加的用水需求[5]。

(三)增强供水的生物稳定性

对pH 酸碱度的调整是供水企业确保自身所供应的自来水中生物稳定的一项有效措施。首先,供水企业可以通过在水中加入一定量的稳定剂的方式,将自来水的pH 酸碱度稳定在7-8.5 之间。大量的科学研究数据表明,水中存在的各类细菌在pH 酸碱度超过8.4 时会停止生长。其次,还可以降低水中的各项营养物质的浓度,确保水生物稳定,如降低BDOC、AOC、高锰酸钾盐等营养物质的浓度等。最后,还应当加强对管网的管理和维护,并定期对其进行冲洗。应当在供水管网内部设置多个水质检测采样点,对相关数值进行测算,对于不符合标准的指标进行警示。同时还可以建立管网模型,根据测算的数据对供水管网的各项数据进行测算,确保管网设计合理。

(四)加强对人才的培养

供水企业经营过程中应当加强对人才培养工作的重视,从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安全行为管理、职业卫生以及安全生产责任和绩效考核等方面内容入手,着力于提升各部门人员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

在安全生产培训方面,可以根据员工的专业水平以及对工作的熟练程度,进行差异化培训,并要求培训的主要负责人员应当取得安全管理证书。对于特殊设备操作人员、危险化工产品操作人员、变配电作业人员等,也应当要求其项取得权威部门颁发的专业资格证书后方可进行上岗操作。

在安全行为管理方面,供水企业应当将安全操作规范及时下发至各班组,并组织其尽快学习和掌握,由部门进行定期考核。对于一些专业性较强、对精准度要求较高的工作,应当由专门的人员进行规范化操作,其他人员不得随意使用和改动。供水企业中的危险作业主要是指临时用电、限空间作业、动火管理以及氯气投加维修作业等,这类工作在开展过程中除了需要严格遵守相关规范外,还应当按照危险程度进行分级,制定专项安全方案,确保安全措施全面且可实施。

在职业卫生方面,安全管理部门应当定期委派专业的监测部门对影响供水企业职业卫生的因素进行检查,当发生评价不合格的现象时,应当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改进,安排相关施工人员进行定期培训,发放相关的防护物品并定期进行体检[6]。

在安全生产责任划分以及绩效考核方面,供水企业应当要求各部门都由上至下地签订相关安全责任书,明确自身应负的安全责任,并根据不同的岗位职责,建立安全生产考核评价体系,对严格遵守相关安全条例的人员予以一定的奖励,反之则进行相应地处罚。

(五)建立安全标准化信息系统

1.建立基础信息库

基础信息库是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基础,其主要包括供水企业各项经营环节中所产生的各类信息的录入、更新、维护和删除。通过这类数据与其他数据库之间的共享和关联,能够实现自动预警、条件查询等功能。

2.建立过程管理表格

供水企业可以根据PDCA 中的管理流程和工期,建立完善的过程管理表格,对各项工作提供指导。通过在各项数据信息之间建立联系,并形成安全管理模型,能够实现对各项工作的提醒、落实、记录和查询,并生成最终的统计报表。

3.使用安全信息系统

企业的安全信息系统应当建立在信息库的基础上,并利用供水企业的信息化平台,加强过程管理,对供水企业的工作安全性进行指导。数据库的建立能够避免日常工作的重复,并为相关人员提供个性化查询服务,为供水企业的安全管理工作决策提供有效的数据依据。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国虽然整体水资源量较大,但是由于人口众多,人均水资源的占有量仍然较少,且存在严重的分配不均现象,当前的水资源形势仍然较为紧张。再加上工业不断发展以及人口数量持续攀升,城市水资源容易受各类污染物影响,导致水质下降。在这样的环境下,供水企业想要提高自身的安全管理水平,就应当加强对水质安全的管理,对城市供水系统中可能存在的水质问题进行详细分析,并选择有效的方式进行解决。同时,还要加强对自来水的生产、输送等各个环节的控制,从根源上确保供水企业安全管理工作有效开展。此外,面对供水过程中突发的水质问题,供水企业应当提前制定合理的解决措施,确保城市供水工作安全、可靠,以便于有效提升自身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推动社会经济持续稳定地发展。

猜你喜欢
供水水质应急
水质抽检岂容造假
人民的期盼就是应急青年的使命
完善应急指挥机制融嵌应急准备、响应、处置全周期
毗河供水一期工程
一月冬棚养虾常见水质浑浊,要如何解决?这9大原因及处理方法你要知晓
应急管理部6个“怎么看”
国际新应急标准《核或辐射应急的准备与响应》的释疑
分区分压供水在雕鹗水厂供水中的应用
供水产销差的组成与管控建议
甘肃引洮供水二期工程年内开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