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石问路”
——探索小学文言文学习之道

2023-08-05 21:52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唯亭实验小学
小学教学研究 2023年19期
关键词:古文语感文言文

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唯亭实验小学 蒯 燕

小学阶段的文言文篇幅短小,内容比较简单,主要侧重字词句的理解,让学生初步接触文言文,感受文言文语言的特点,对文言文形成基本、直观的认识,培养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兴趣,为其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教师要通过多种诵读形式培养学生的语感;鼓励学生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了解文言文大意,提高自身的古文学习能力和审美能力;通过品悟古文,加强人文教育,指导学生学习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

一、营造氛围,激发兴“趣”

文言文与白话文相比,在字、词、句、表达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小学生年龄较小,由于阅读能力和知识面的局限性,他们在学习文言文的过程中会感到晦涩难懂,同时会充满好奇。

(一)趣味入手,激发“兴”趣

在小学生看来,文言文拗口艰涩,难以理解的“之乎者也”“子曰诗云”,更是让他们提不起兴趣。面对这样的学情,教材中选择了一些熟悉的、浅显的、有趣的文言故事进行教学,用这样简短的片段能够很快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使学生产生学习兴趣。

比如,在教学《守株待兔》一课时,在学生熟读文言文的基础上,笔者引入《守株待兔》的白话文阅读片段,将白话文和文言文进行比较学习,在对比阅读的过程中,帮助学生理解一些字词的含义,降低学生理解文言文的难度。同时,笔者注意关注学生的“趣”点,重视学习材料中的“趣味元素”,选择短小精悍、耳熟能详的故事,有效地将学生引进学习文言文的“大门”。

(二)情境创设,激发“读”趣

在文言文教学中,学习环境和氛围非常重要。教师要营造积极向上的文言文学习环境,使置身环境中的每一个学生都受到影响,从而积极主动地去学习研究,领悟其中深意。

在文言文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创设情境,让学生通过表演的形式,暂时将自己代入到故事人物中,感受文字描述的语言环境与故事背景,体验人物语言的表达方式。以《王戎不取道旁李》为例,在学生了解古文的大致意思后,教师可以请学生上台将故事表演出来。学生在表演的过程中饶有趣味,在表演中揣测人物的语气、心理,从而能更深刻地体会人物形象。

在表演的过程中,学生不仅体会到人物的内心感受,而且语感也得到了培养,更获得传统美德方面潜移默化的教育。除了表演的形式,教学时,教师还可以通过多种媒体手段,将抽象的文字转化为形象直观的动画或者视频,从而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群文链接,激发兴趣

教师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学习完一篇文言文后,不应该让课堂止步于此,而要注意培养学生课后脱离教师这个“脚手架”继续学习的兴趣与能力。想要有效地实现这个目标,教师就要有效地选择学习材料,对教学内容进行重整,将主题类似、内容相近、题材相似的文言文进行组合整理,并与语文课堂中的教材相结合,作为第二课堂的延伸学习。如学习《王戎不取道旁李》后,教师可以拓展教学《司马光砸缸》《曹冲称象》等文言文。

这样的拓展练习,有助于营造充满文言文味道的学习氛围,让学生进一步感悟、理解、思考,能更深切地感受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为完善其人格、净化其灵魂助力。

二、动口学文,以读促悟

诵读,是学生阅读的起点和基本功,贯穿了小学阶段语文阅读课堂的始终,是培养学生语感的重要手段。低年级学生习惯了白话文的阅读,较难把握文言文的朗读特点。初学文言文时,教师可以充分放手,让学生自己试着把文章读通、读顺;在学生对文章有了初步认识的基础上,教师再进行示范,用抑扬顿挫的古文语音语调来感染学生,营造文言文学习的氛围,在仔细地聆听中,让学生感受古文朗读的轻重缓急,培养其语感。

(一)自读为“基”,扫清障碍

纵观小学文言文的选编,我们不难发现,文言文教学的主要课堂目标是让学生能够有感情地诵读。引导学生学习文言文时,教师必须把“朗读”放在首位。小学语文教材中选编的文言文短小精练,读起来朗朗上口。教学时,教师可以放手让学生充分朗读,使学生从“读”中感受文言文与白话文的不同。学生刚接触文言文时,对词语、句式了解甚少,朗读时存在一定的困难,此时,教师可以适当放手,在一次次朗读中,让学生熟悉文本,扫清最基本的学习障碍,层层深入了解文言文。

(二)师读为“范”,古韵引领

“读”在文言文教学中有着重要的地位。文言文由于独有的历史文化背景和语言特点,具有很多生僻字、多音字、古今异义词等,在语句停顿、轻重缓急等方面有一套特有的使用规范。很多我们常见的字词在特定的文本环境中会有不同的发音、不同的停顿,如果学生按照自己的经验积累,想当然地读,很容易出错。

在文言文教学中,教师的范读十分重要。以《伯牙鼓琴》为例,教师在课堂上伴着《高山流水》的古琴音乐,进行范读,读出文章的意境,读出古文的味道,在乐与声的双重意境下,营造古文学习的氛围,让学生通过听觉,在大脑中描绘场景,感受其知音难觅之意。通过教师范读,有助于学生正确理解古文,从而培养学生自身的朗读能力和语感。

因此,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文言文时,更要做好朗读的范读工作,并以领读、合作读等多种形式促使学生将古文读出韵味。

(三)诵读为“实”,落实积累

诵读时,教师要注意指导学生不能机械地背诵,而要与“会意”密切结合,先进行文本的理解,在这个基础上进行诵读,学习效果将事半功倍。除此之外,教师还要指导学生读出韵律、情感,入情入境地进行诵读。反复诵读,不仅有助于学生感受古文的魅力,还能使学生由诵生悟,由悟生情,从而实现对古文的理解、积累、熏陶……从写作的层面来讲,经典的诵读与积累,更能增强学生的文字功底,使学生的表达更加凝练。

三、多方“探查”,掌握方法

在学习文言文的过程中,“读”是一条必经之路。教师不仅要重视以“读”促悟,还要“多管齐下”,促进学生理解,让学生更加扎实地进行文言文学习。

(一)检索资料,背景“指路”

由于文言文创作年代久远,学生仅凭自己的知识水平是无法透彻理解的。了解所学作品的成文年代、成文背景、作者相关资料等,更有助于学生与文本对话,从而使学生能正确解读作品,把握文章的思想内容。

在教学《学弈》一课时,教师课前可以搜集这些材料:作者孟子概况及其著作《孟子》、人物弈秋,以及相关背景故事。通过这些背景资料,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学弈》这篇文言文的教育意义——做事要专心致志。这就是所谓的“知人论世”,通过这样的学习,学生不仅能够准确地解读文本,还能在搜集资料的过程中有更多的收获。

(二)翻阅工具,注释“铺路”

文言文中字词的含义及用法和现代汉语相比存在一定差异。学生学习文言文时,能够准确把握文意是很关键的。而要想读懂文字,学生必须正确理解文言文中的一些特定字词和句式等。

学生借助书中的注释,可以轻松地解决大部分词语的含义。通过积累常用的一些字词解释,掌握结合文章注释学习古文的方法,以及在工具书的辅助下,学生就能够更好地读懂古文。

(三)内外结合,拓展“开路”

结合文言文篇幅短小、内容简单的特点,教学中教师可适当进行延伸,这样不仅能够丰富课堂教学,还能促进学生的理解和感悟。以《伯牙鼓琴》为例,课堂上,教师通过在教学过程中拓展各个年代的诗人表达对友人真挚情感的诗句,进一步激发学生对知音的理解,激起学生对俞伯牙与钟子期之间难觅的知音之情的共鸣,加深学生的情感体悟。课外,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搜集有关资料、文言名句等,鼓励学生改编课本剧,创设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等。

文言文是古人留下来的精华,蕴含着丰富的民族精神和传统文化,有着重要的教育意义;它是现代使用的语言文字的源头,它更是一种“艺术品”。要想更好地让学生掌握文言文知识、理解含义,教师必须弘扬其所蕴含的优秀传统文化知识,让学生在优秀传统文化的气息中深刻领会其意蕴。

猜你喜欢
古文语感文言文
中古文學劄叢之二(五題)
小题精练(二) 文言文翻译
小题精练(一) 文言文翻译
阅读教学中学生语感的培养
如何有效培养学生的语感
古文中走出的“超能力者”
“读”辟蹊径 助培语感——指向语感培养的朗读教学策略
称象
读《隶定古文疏证》札记
初中文言文的“教”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