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基圈养桶绿色高效健康养殖集成技术

2023-08-05 09:18刘文珍,李小勇
农村百事通 2023年7期
关键词:进水管陆基增氧

一、技术要点

1.陆基圈养桶循环水养殖系统

(1)“系统”组成:圆形养殖池主体、进(排)水及其流速控制系统、氧控设备、智能化控制系统。

(2)构筑材料:镀锌钢板+刀刮布和砖混结构、PVC板等。

(3)规格参数:养殖圆池直径为6~12米,以6~8米为主;深度为1.2~2.3米,径深比为(3~6)∶1,池底为锅底形,坡底比降6°~13°。

(4)进(排)水系统:进水管可采用PVC管、PE管等。养殖圆池进水管上加弯头控制水流方向。排水系统需满足上层、中层和下层三级排水,设计排水流量应大于进水管流量。

(5)增氧设施:变频罗茨风机。使用变频罗茨风机微孔增氧或纯氧增氧,装机功率需满足全场各池水溶氧能够达到并保持在6毫克/升以上的要求。

(6)智能化控制系统:安装高清远程监控、断电报警、水质在线监测、增氧机自动启动等智能化监控和预警系统。

2.固液分离池

建池底呈漏斗型的圆形池作为固液分离池,用于分离养殖池固液。固液分离池体积需达到陆基圈养桶养殖场每天换水量的30%以上,分离池池底比养殖圆池池底低20~30厘米。

3.“四池三坝”净化池(或“三池两坝”尾水治理设施)

“四池三坝”净化池包括:Ⅰ级沉淀池、Ⅱ级潜流湿地池、Ⅲ级微生物净化池、蓄水池和Ⅰ—Ⅲ级过滤坝。Ⅰ级沉淀池内由水生植物+微生物+螺贝类+滤食性鱼类等组成;Ⅱ级潜流湿地池内以沸石、碎石、卵石、活性炭为滤料基质+曝气装置+增氧曝气装置组成;Ⅲ级微生物净化池内由芽孢杆菌等微生物+藻类+水生植物+滤食性鱼类组成。净化池中的水生植物需选择对氮、磷等元素吸收能力较强,根系及叶片发达、生长茂盛,易于栽种,且有一定经济价值的植物。沉水、挺水和浮水植物根据季节进行搭配(更换),水生植物要及时收割,以达到移除养殖尾水中营养物质的目的。

4.配套设施设备

(1)抽水设备:配置适当功率轴流泵2台,其中1台备用。

(2)备用发电设备:配置发电机组1套,发电机功率为整个系统电器总功率的1.5倍以上,且安装断电和来电自动切换装置,确保在临时性停电时养殖场内的电器设备仍能正常运转。

(3)其他设备:智能化投饲及水质监测(控)设备。

5.养殖管理

(1)苗种放养:养殖苗种进池前应消毒,保证不带病菌入池,养殖圆池提前用生石灰全池消毒。放苗时运输水与养殖圆池内的水温相差应不超过3℃。按照每立方米产10~50公斤鱼计算投放鱼苗量。

(2)饲料投喂:饲料可选用人工配合饲料,蛋白质含量根据养殖品种选择,一般在38%~45%之间。放苗后两天方可投喂,前几次投喂应少量多次,以1小时内吃完为宜,然后根据鱼的吃食情况逐渐增加到正常量。每日定时定点投喂,鱼苗日投饵量为鱼总体重的3%~5%,成鱼日投饵量为鱼总体重的2%~4%,根据天气、水温及鱼的摄食状况灵活增减。饵料颗粒大小应满足适口性,不宜经常更换饲料厂商与饲料种类。

(3)水质管理:陆基圆池小水体高密度养殖,水质恶化速度快,因此,需保证陆基圆池水体交换量不低于5米³/时,且定期排污。同时,每周检测各个池的溶氧量、氨氮、亚硝酸盐等理化指标,有条件的可安装水质监测设备。

(4)日常管理:坚持每日早、中、晚巡查,及时捞出病鱼、死鱼,发现问题立即处理。做好每日投喂量、死亡量、用药情况、水温、水质等各项记录。对设备及管道设施定期维护,确保各项设备运行正常。

(5)鱼病防治:养殖过程中应尽量减少搬动鱼池里的各种设备,避免鱼体受伤。搬动后需及时消毒,防止因搬动设备使鱼产生的伤口受到感染。日常需定期消毒、杀虫,具体的用药品种和浓度根据养殖的具体品种、疾病种类与水质情况灵活选择。饲料定期拌服多维、益生菌、中药等鱼类保健品,以增强鱼体体质和抗病能力。

二、适宜区域

江西省范围内均可推广应用。

三、注意事项

养殖全程需保持进(排)水管道和尾水处理池的适时循环流动状态,增氧设备保持适时增氧,定期进行陆基养殖圆池和尾水处理区的整理,保障系统稳定运行。养殖尾水可排入养殖尾水处理区,经处理符合相关要求后再进行排放,或经过净化池处理后再通过进水管道进行循环利用。

猜你喜欢
进水管陆基增氧
陆基圆池循环水养殖模式的优势
淡水水产养殖中机械增氧技术的应用分析研究
机械增氧技术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
秸秆燃气增氧燃烧特性的数值模拟
热泵干衣机的清洗系统和具有其的热泵干衣机
一种塑料制品除异味装置
日本正式决定引入陆基“宙斯盾”
富士特GS40高速增氧变频耕水机
易安装型洗衣机进水管
淮阴闸水文自记台进水管防淤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