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教融合背景下中职烹饪类特色产业学院的发展和讨论

2023-08-06 01:34蒋庆聪巴吐新
现代食品 2023年6期
关键词:特色产业校企学院

◎蒋庆聪,巴吐新,宋 艳

(阿克苏地区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新疆 阿克苏 843000)

1 中职学校特色产业学院发展现状

随着经济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职业学校的学生的就业率开始走低,很多学校都不得不深入开展教学改革,以适应市场对人才需求的新变化。一方面,企业抱怨无法招收到足够的产业工人,这种供需脱节的矛盾,主要是由职业学校与企业之间互相缺乏沟通和合作所造成的的。另一方面,职业学校依然采用传统课本,采取老旧的育人方式、专业设置、教学模式、培养目标与市场脱节,使得职业学校培养的人才,无法满足企业的实际需求。企业认为职业学校的学生在校学习的知识和技能没有用处,对于这些学生企业还要投入人力、财力、物力对他们进行再次培训,导致企业不愿意招收中职学生,每年都会遇到招工难题。为了解决校企之间人才供需的矛盾,在政府政策指引下,职业学校纷纷开始与企业进行合作办学,但是企业由于从中无法获得足够的好处,缺乏利益驱动,对于与学校的合作总是虚与委蛇,而且学校也把握不好企业对教学管理事宜的态度,在教育过程中没有让更多的教育自主权,这使得双方的合作并不融洽。随后,在国家“中国制造2025”政策指引下,为了提高我国制造业的人才质量,推动我国从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转变,国家开始鼓励学校与企业深入开展产教融合,发展产业学院[1-2]。

对于烹饪类食品专业而言,推动中职学校与企业(行业)探索建立特色产业学院,有利于调动学校与企业(行业)的积极性,对学生实行职业学校与企业(行业)共管、理论教师与企业技师共育,确保学生在校即在岗,在校所学内容与毕业后所需技能基本完全相同,免除了企业的再培训成本,提高了学校的就业率,提升了人才对企忠诚度,校企双方实现了互利共赢的目标。从2012年杭州最早开始成立的杭帮菜学院,到全国各地根据地方美食特色发展的小龙虾学院、螺蛳粉学院、烤鱼学院等,特色产业学院在全国遍地开花,说明产业学院有着鲜活的生命力。随后,大批中职学校跟进发展产业学院,比如,重庆市农业机械化学校现代农业产业学院、哈尔滨市第一职业高级中学校中联智慧财经产业学院、江苏省连云港中医药高等职业技术学校绿水青山检测分析产业学院等,推动中职学校与企业(行业)共同建设烹饪类特色产业学院,有助于发展地方特色产业,提高食品专业学生的就业率和行业满意度[3-5]。

2 发展中职烹饪特色产业学院的意义

2.1 有助于进一步提升区域产业知名度

从国家大政方针来看,职业教育开展“工学结合、理实一体”等产教融合势在必行,中职学校与企业(行业)合作发展产业学院是社会发展的必然[1]。中职学校与企业(行业)发展产业学院,通常都是当地的特色优势产业,校企双方既有合作基础,又有合作未来,否则双方的合作必然会以失败告终。现代产业链互相交叉融合,产业发展必须要有足够的产业工人和市场环境,假如双方选择绿色食品、装备制造、信息产业等,那么当地必然在这些产业上具有一定行业特色,否则彼此的合作也会昙花一现。校企双方选择烹饪类专业合作共建特色产业学院,在全球也有先例,比如,法国蓝带厨艺学院、美国烹饪学院等,这些产业学院为餐饮界提供了一流的人才,国家的食品产业在全球闻名,所以这些产业学院也受到众多毕业生的追捧和青睐。所以,设立中职学校烹饪类特色产业学院有利于提升当地产业知名度,尤其是食品烹饪类行业,十分注重消费者的口碑,发展烹饪类特色产业学院,可以极大地提高当地食品产业的影响力,吸引消费者前来消费。

2.2 有利于进一步推动学生全面发展

接受职业教育的学生对学校的认同感普遍不高,很多学生就业之后,不仅会很快跳槽,而且普遍存在就业单位和所学专业相距甚远的情况,一方面导致很多学生家长对职业教育评价不高,另一方面也使得毕业学生对学校缺乏认同感和归属感。在中职烹饪类专业开设特色产业学院,可以充分激发学校的教学优势与企业的市场优势,将教学与市场结合起来,培养可塑性高、专业性强、操作灵活的毕业生,满足企业的用人需求。在烹饪类特色产业学院中,学校与企业合二为一,双方共同制定教学目标、创新教学模式、完善教学过程,编写符合最新行业趋势的教材,实训基地完全模拟学生的就业环境,使得学生可以在校学习和成长。此外,不同于社会培训的短期性和临时性,学校对学生的培养具有系统性、全局性的特点,学生既需要在学校学习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还需要学习职业品德和职业规范,学生的成长更加全面,德智体美劳可以全面发展。

3 中职烹饪特色产业学院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困难

3.1 激励措施不足

产业学院作为产教融合的新平台,为中职学校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发展机遇,但是政府政策制度方面还不完善,缺乏对中职学校和企业的相关支持或扶助政策。例如,多数中职学校管理体制在区县一级,该层级财政收入不多,给予学校的支持有限,国家如果不对中职学校建立产业学院给予财政奖补政策支持,那么学校将失去产业学院的建设动力和经济支持,会导致中职学校有心无力。由于企业生存不易,在投资上讲究立竿见影,与中职学校共建产业学院不仅需要大投资,而且回收周期很长,这就使得企业对产业学院建设不感兴趣[2]。再加上国家目前对产业学院只有一些鼓励条款,没有出台对企业有实际价值的财税政策,企业的积极性很难被调动,很多企业对于建设产业学院都还在观望或者谨小慎微的阶段,人力、物力、财力投入并不多。

3.2 合作动力不够

发展产业学院是一项长期性工程,短期内很难见到成效,这就使得产业学院的发展必须按部就班,不能急功近利。中职学校开设产业学院的目的,既是为了提高职业教育质量,提升毕业生就业率,又是为了提高自身的办学影响力,吸引优质生源。所以,在合作上愿意由企业来进行主导,但是企业由于产业学院短期内无法见效,很多企业管理层缺乏长远眼光,加之没有利益驱动,企业对共建产业学院也处在“走一步、看一步”的阶段,对于产业学院的发展并不上心上手。

3.3 运转矛盾较多

中职学校与企业共建烹饪类特色产业学院,需要结成利益共同体,明确双方各自的权利、义务和违约责任等,然后双方才会开始投入资金、师资等。但是很多中职学校产业学院处于起步阶段,制度建设并不完善,比如,很多中职学校将产业学院放到专业对口的二级单位(系)当中,多数时候,学校未对产业学院进行放权和授权,导致系领导很难决定产业学院的发展目标和方向,最后校企双方的合作效果并不好。

3.4 学生离职率高

由于产业学院设置在中职学校二级单位(系)之中,系领导无法决定专业学生的课程内容、培训方式等,一旦校企双方对合作有分歧,产业学院的发展就可能步履维艰[3]。在合作的过程中,很多餐饮企业为了降低成本,会提前让学生到企业实践实习,把学生当做廉价劳动力。而且,烹饪类专业劳动强度相对较高,需要学生长时间站立从事各种炊具、餐具的学习和操练,然而学生刚毕业的工资并不高,社会地位较低,很多学生坚持不了多久就会选择放弃。

4 中职学校烹饪类产业学院的发展建议和意见

4.1 优化共建模式,推进校企共治

产教深度融合,需要政府引导,学校与企业主导,行业深度参与,才能集聚地方资源,真正将产业学院建设成为“工学结合、理实一体”的校企合作平台。产业学院的投入来自多方,各自会有不同的利益诉求,产业学院委员会的管理人员由各方派出相应的人员,这就要求产业学院要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需要赋予产业学院独立法人资格,便于产业学院独立处理办学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统一资源、统一教学、统一管理,这样才能确保产业学院走上正轨,提升产业学院的办学效果。

4.2 坚持市场引导,融通“岗课赛证”

在产业学院建设上必须坚持市场原则,人才培养目标、培养模式都要为市场服务。为了进一步提升人才竞争力,需要开展“岗课赛证”融通,让学生在校即在岗,在岗就要随时接受职业培训,培训之后务必要有证书或者其他成果[4]。同时,为了拓展人才培养视野,产业学院要发动学生积极参与全国各类餐饮比赛,通过比赛来提升学生技能。具体而言,学生在毕业时必须要有毕业证书、技能证书、实践证书和相关比赛的参赛记录,确保学生能毕业、能就业,毕业后取得优于同行的薪资,在行业深耕并取得长足发展。

4.3 建立长效机制,实现成果共享

产业学院作为独立法人,必须要制定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既要提升产业学院对人才培养的科学性和系统性,又要防止企业将学生作为“廉价劳动力”。所以,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既要保证学生有足够的理论学习时间,也要探索工学交替、跟岗顶岗等实践模式,确保将学生培养为市场需求的高素质技能人才。学生从产业学院毕业之后,需要优先与合作企业签订劳动合同,为企业培养好后备人才[5]。

5 结语

随着职业教育体系不断完善和改进,产业学院将成为未来职业教育培养人才的重要方式。但是目前产业学院仍处于起步阶段,还有很多不完善、不明确的地方,需要学校与企业共同摸索、查缺补漏,从而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产教融合目标,为学生成才提供发展的平台、为学生成人提供事业的舞台。

猜你喜欢
特色产业校企学院
党建引领谋发展,特色产业促振兴
初等教育学院
新店:健身器材特色产业“化蛹成蝶”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西海岸:特色产业振兴乡村
多个特色产业在全国领先
校企联合对人才培养的作用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学院掠影
校企合作五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