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这样与植物相处

2023-08-06 07:08刘红莫莫Luna编辑檀静
好日子 2023年6期
关键词:雨林植物

文:刘红 莫莫 Luna 编辑:檀静

植物虽然沉默,我们却离不开它们。生活中的每刻,其实我们都在与植物共处,用各种各样的方式,或远或近。

在自然中行走、观察、寻找植物;亲手种植植物;通过布置或描绘,将植物与艺术结合;培育与保护快要消失的植物这种种与植物相处的方式与过程,都是人与植物的相互驯养,对,就是《小王子》中狐狸所说的“驯养”,因为注入了感情,人与植物都获得了新生。

植物与世界

“人是万物的灵长”这句自信心爆棚的《哈姆莱特》名句你我早已耳熟能详,不过在现实面前,人经常被植物牵着鼻子走。有很多植物改变“万物灵长”前进步伐的有趣八卦。

橡胶树——让整个世界动起来

如果说有哪一种物品常常因面目全非使人惊奇迷惑,同时又与时俱进,花样不断翻新,此物非橡胶莫属了。橡胶用途广泛,可用来制作机动车轮胎、传送带、胶球、橡皮擦以至形形色色的日常生活用品。没人能想得到,巴西亚马孙河三角洲的美洲土人切割某树种的树皮所得到的胶汁,竟然令后来的欧洲探险者和植物学家们眼界大开,并悟出其中蕴藏着无限商机。

马铃薯——爱尔兰的痛与死

在中世纪的欧洲,一亩土豆田和一头奶牛就可以养活一家人。1845年—1847 年,一场突发的植物枯萎病横扫爱尔兰,几乎摧毁了当地的土豆种植业。短短两年内,就有一百多万人死于饥饿和疾病。它导致一百多万爱尔兰人移居美国,从此彻底地改变了美国的人口结构。狐尾松(Bristlecone pine),4500 岁以上,生长在美国西部怀特山区。

胡椒——挑起战争的香料

如今无法想象,胡椒在中世纪的欧洲居然比金子还贵重,当时一枚胡椒等值于一枚金币。公元408 年,西哥德人的首领阿拉里向罗马人索取黄金与胡椒,但罗马人没答应,于是阿拉里攻陷了罗马。因为胡椒而冲动,欧洲人开始了十字军东征和大航海时代,中国人也曾七次下西洋寻找胡椒。

葡萄——沉醉世界的酒香

人类不是一种知足的动物,所以,除了吃还要有喝,葡萄因此需要从水果成为酿酒原料。葡萄酒给人类带来的是酒神狄奥尼索斯式的迷狂,葡萄酒影响了古希腊文化,并从体质上改变了罗马人,让罗马帝国因此而衰落。后来拿破仑输了滑铁卢战役,也把这场改变欧洲版图的战争失败的原因归结为——士兵没喝上葡萄酒影响了斗志。

甘蔗——引发奴隶交易的植物

17—18 世纪,出于对糖的偏爱,欧洲人一手打造了加勒比海地区极具影响力的蔗糖产业。甘蔗栽培需要大量劳动力,因这一需求,非洲奴隶大批到来。这不仅使种植园规模迅速扩大,也改变了加勒比海地区的文化和人口构成。

棉花——衣服与南北战争

植物给人类提供的不仅是食物、饮料,也提供了衣服,尤其是棉花。棉花在中国历史上到了宋元时期才普及起来,这与中国的纺织史上最伟大的人物黄道婆对纺织技术的改革与推广有关系,从此人类可以穿上更细致而精美的衣服;棉花也引发了美国的南北战争。丝兰(Mojave yucca),超过12000岁。这种植物只在美国西南Mojave 沙漠才有,一般每年只长1 厘米。

郁金香——第一个七彩的经济泡沫

郁金香代表着人类在经济上的第一次集体狂欢与泡沫,这种没有香气的日神阿波罗式的植物,从土耳其传入荷兰之后,让整个欧洲为之而疯狂,在1608 年,法国一名磨坊主卖掉了自己的磨坊,不为周游世界或娶媳妇,为的就是拥有一只罕见的郁金香球茎。在这种买空卖空中,人类的第一次经济泡沫产生了,而这次泡沫的破裂,后果是让如日中天的荷兰衰落下去。紧密小鹰芹Llareta,3000 多岁,生长在智利阿塔卡马沙漠的山坡上,像一座座绿色的雕塑。

玫瑰——宗教与爱情的LOGO

给人类提供情感表达和审美的植物是玫瑰。玫瑰在希腊史诗中已经出现,在罗马帝国凯撒时期,玫瑰甚至成为奢侈品。罗马人与埃及的贸易正是从玫瑰开始。在玫瑰的历史上,最重要的人物要算拿破仑的皇后约瑟芬,她的植物园收集与保存了许多类型的玫瑰。而玫瑰作为神秘的“玫瑰十字会”的标志,也从思想上影响着人类至今的方方面面。

植物与我们

1 古老植物寻找者 她寻找2000岁以上的植物,为它们留影

在地球的一角伫立十万年,看尽世界变迁——人类永远做不到这一点,但植物可以。

从2004 年开始,艺术家兼摄影师Rachel Sussman 开始探访全球,搜寻并拍摄在地球上持续生活了2000 年乃至更长久的生物。

在一次日本旅行中,有人告诉Rachel,那里有一棵古树活了2180年。从此,这棵古树在她的脑中生根。回到纽约后,她踏上了寻找古老生命的旅程,上山下海,踏遍世界的各个角落,用相机与那些存在于地球上超过2000 年的古老生物对话,由此促成了她的跨学科项目——世界上最老的生物(The Oldest Living Things in the World)。千岁兰,2000 岁左右,生长在纳米比亚 Naukluft 沙漠。

对普通人而言,超过500 岁的古树已经相当珍稀,而Rachel 选择的拍摄对象却都超过了2000 岁。这个严苛的界限意味着她的拍摄对象没有动物——这世界上年纪最大的龟才175岁。

在澳洲的塔斯马尼亚岛,Rachel遇见一个43600 岁的自蔓延灌木丛——地球上的同伴都已变成化石,它是唯一的幸存者。

Rachel 还见到一棵105000 岁的水松。当人类的始祖从非洲大陆出现并开始繁衍时,它就已经出生,并用自己的一生见证了整个人类史。

紧密小鹰芹Llareta,3000 多岁,生长在智利阿塔卡马沙漠的山坡上,像一座座绿色的雕塑。

丝兰(Mojave yucca),超过12000 岁。这种植物只在美国西南Mojave 沙漠才有,一般每年只长1 厘米。

很难想象,在漫长的岁月中,这些古老的生命是如何有耐心地、坚韧地活下来的。挪威云杉,9550 岁,为了保护这棵树,发布时隐去了具体的拍摄地点。这张照片也是《世界上最长久的生命》一书的封面图。

Rachel Sussman说:“对我来说,选择2000岁作为拍摄对象的最小年龄,是想强调人类对时间的记录是有些霸道和浅薄的。人们已经习惯于把‘百年’作为生命的计算单位了……通过人格化植物的方法,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和直观地去理解时间。”

这些年里,Rachel Sussman 访问了地球上的每一块大陆。她曾在格陵兰走失,在斯里兰卡弄伤了手腕,在塔斯马尼亚被水蛭袭击,在多巴哥岛被珊瑚刺伤……“慢慢地,这个工作的经历加深了我对世界的理解。”她说。

Rachel 的作品展示了生命的顽强、多样,还有脆弱——在过去的这五年中,她书中展示的古老生物已有一些与世界永别。Rachel 见过的那棵最古老的水松如今也已死亡。她说 :“我们每时每刻都有可能失去地球上任何古老的生物,它们已经活了这么多年,我希望它们能更好地活下去。”

千岁兰(Welwitschia mirabilis),2000 岁左右,生长在纳米比亚 Naukluft 沙漠。

2 雨林守护者 他们在西双版纳重建了一片雨林

李旻果说,每颗种子都应该得到祝福,这样才能茁壮成长。人心,也是一颗种子,她和女儿的使命就是——唤醒它,激活它。

为了“无尽的鲜花”

从小生长在云南的李旻果并不曾预料到自己的人生会与雨林联系在一起,直到她遇到马悠博士,德国生态学家,雨林保护者。那次偶遇使他们结为终生伴侣,李旻果为此写过一首诗:“再早一步/春芽不发,再晚一步/错过谷花”。

马悠博士被称为“热带雨林再造之父”,在中国做了很多保护和修复热带雨林的工作,拯救了无数已被认为消失的兰花。“他是科学家,更是个艺术家”。马悠向李旻果求婚时,许诺她“无尽的鲜花”,并且兑现了诺言:在共同生活的每一天,他都把找到的第一朵鲜花送给她。李旻果强烈地感受到马悠对雨林的热爱,因此觉得雨林的一切也开始与自己密切相关。

与雨林相依为命

1997 年,马悠与李旻果在在澜沧江边买下了10 亩橡胶林地,将橡胶树砍去,按照自然生态模式重建雨林,并在此安下了他们的家——湄公山庄。

在他们的家里,一切都自给自足。一草一木都是他们亲手栽种的,在恢复森林的同时,建起一套独立的生活系统:水轮发电机通过河流供给电力;太阳能供应热水;自种各种蔬菜,还有森林里的山珍野菜,都是纯粹有机的食材。

2004 年,马悠辞去公职,全心投入到修复雨林的尝试中。夫妻两人在西双版纳探访各处丛林,寻找他们心中理想的实验地。“雨林在退缩,已退无可退了。”最后他们在猛海县布朗山租下一片6 平方公里的荒芜山地,成立起“天籽生物多样性发展中心”。

在这片土地上,他们种植需要保护的植物,其中最珍稀的就是濒临绝种的天籽兰花。天籽兰花只生长在西双版纳热带和亚热带树林的石缝间,可遇不可求。在夫妇俩投入12 年心血的努力下,天籽金兰终于奇迹似的复育成功。

2010 年,马悠博士因心脏病离世。

马悠的离去,对李旻果的打击是外人难以想象的。但她知道,只有继续保护自然,才是在灵魂上与马悠永远在一起。她带着两个女儿继续支撑着山庄,和伙伴们一起在世界各地呼吁雨林保护。

除了花园,还有什么更好的礼物送给孩子?

“我的大女儿叫林妲,她的父亲是个只会送花的园丁,除了一座花园,我们想不出还有什么更好的礼物可以送给孩子,能无限成长的雨林最适合了。”在为女儿编的书《雨林精灵》中,李旻果记述着“花园”对于她的意义。“我想知道如何讨好我的孩子,我认真地触摸花园深处的秘密,恭敬地跟着先生和大自然学习。如此,我成为一个落地的女人,耕耘的母亲,能够给予林妲和宛妲一个花园的园丁。感谢孩子,感谢孩子的父亲,感谢雨林花园里所有陪伴孩子成长的生命。”

林 妲——Linda、宛 妲——Vanda,都是兰花的名字。马悠夫妇最爱兰花,希望女儿如兰花一样,在雨林中自由成长。

从小在雨林中长大的两个孩子,会和花对话,感知大树的能量。李旻果记录过孩子们的奇思妙想:“我们有很多吃的,地球吃得好吗?”于是,一棵松树“吃”了一顿来自林妲、宛妲和小伙伴们准备的大餐:落叶与清水与爱,以及一个拥抱。

李旻果说,两个女儿自然地继承了保护雨林的梦想。每次李旻果去保护区,两个女儿都央求同行。太阳快落山的时候,李旻果会来到马悠的墓前,和他喝一杯酒。林妲和宛妲睡在爸爸墓前的草地上,说这就是爸爸在抱着她们。

对于未来,李旻果心里有很大的一幅蓝图。她想与同事一起把天籽保护区建成世界上最好的可复制雨林再造样板,把马悠的群落式造林方法推广到中国各大植物园。

3 植物艺术家 她用三十年时间描绘花草

“植物”与“自然”是法国画家Claire Basler 生命的核心。无论是她的作品,还是她的家,都第一时间传递出这一点。

在所有的自然景物中,Claire Basler 对花卉情有独钟。她最喜欢久久地盯着植物,观察它的结构,就像设计师观察建筑一样。

“其实一开始我画的是肖像,但我从不画我的孩子们,我怕画不好。我也不敢画植物,特别是向日葵,你知道凡·高的向日葵已经在那里了。因此当画下第一朵向日葵的时候,我经过了很多年勇气的积攒。最后我终于开始画植物了,发现它们就是我要表达的东西,说不清为什么,有东西在我心里涌动,我让它们流向画布。”

在Claire 儿时,她的父亲就拥有一个漂亮的花园。幼时的她不知道花朵的名字,但那种视觉的记忆却非常清晰。现在,Claire 把家安在薇姿小镇附近一座16 世纪的古堡里,室内室外无处不在的花朵和植物对于她来说就像是精灵的赏赐。Claire 把自己的画室设置在暖房里,每天下午,当阳光透过玻璃天花板照进暖融融的画室,正是她创作灵感满溢的时刻。在画布上,她用笔复原了自然花园的景色。

Claire 的绘画并不局限于架上,还在室内的墙壁上。这座以绿色为主色调的房子里,每面墙壁都是天然画布。每个角落都能看到花花草草的踪影,但亦幻亦真。真实的植物与她画在墙上的花草,彼此相映,让人感觉被包裹在美妙的绿荫中。她说:“壁画是最浪漫的装饰品,它让你完全进入其中。”

对Claire 来说,生活与创作已密不可分。对自然无限的亲近感,让她每每思路中断,或稍有闲暇便到大自然中漫步一番。Claire 说:“通过与大自然的亲近,我学会了聆听,学会去接受,也学着变得开阔。我的作品也只不过是传达了大自然生物所具有的生命力与敏感性,这些生命的韧性给人以启发,每天都仿佛焕然新生一般。”

赏花作画,是她此生最专情的事。Claire 从巴黎美院毕业的时候,观念艺术正叱咤风云,她却选择了与当时艺术潮流不同的方向——具象艺术。她偏爱静物画,对花卉和树木情有独钟。虽然作品多年不被重视,但她仍一门心思画花画草,画了近40 年。被风吹得弯腰的长长花柄、气势磅礴的树木、乌云密布的天空及雷电交加的背景都成了她的标志。现在,克莱尔的作品与城堡被全世界关注,于她而言,这种变化不在于她自己,只是世界在变,大众慢慢接受认可她罢了。

她说:“在我的作品中你们可以看到,花永远向着光源,在寻找一种生命的力量。这就如同人类文明曾在黑暗中探索,而最终找到光明的永恒记录。”

嘚吧嘚,植物的小奇谈

近年草木界经常都有些面孔脱颖而出,成功掀起无数话题。本章节我们为你请来七位当下比较火的植物网红,起底它们背后的故事。

1.这两年爆红的“神奇玛卡”到底是什么?

秘鲁当地老太太都很喜欢玛卡,因为煮肉时扔几个进去特别香——尤其是炖排骨,两斤排骨抓七八个玛卡果,再配点秘鲁特产紫土豆,滋味棒到没朋友。或者做当地特色的焗牛排焗鱼条,玛卡磨成粉炒香了撒上去也很好吃。另外,这东西还可以调节更年期综合征及月经不调。综上所述,其地位大概相当于我们的生姜或红糖——便宜又常见。至于国内电视购物上声称的“壮阳”神效,玛卡表示,这个黑锅它不背。

2.为什么葫芦中间有个细腰呢?

多数葫芦品种没有腰,细腰都是人为栽培的结果。《诗经》里说“七月食瓜八月断壶”,这里的“壶”就是葫芦,外表长得像胖水壶才实用——瓢大肉多好装东西。直到有细腰癖的楚王横空出世,连进贡的葫芦都要挑腰细的用,农夫为了讨好楚王只好给葫芦束腰。此外,细腰葫芦在中国神话中还素有“神器担当”的重责,否则葫芦娃/太上老君举个葫芦和举个柚子有什么分别(气势一下削掉好多)。

3.魔芋为什么叫魔芋,它既没有魔力也不是芋?

一般认为“魔芋”由“磨芋”而来,名字的更迭分三步走。首先,最初磨芋药用较多且需要“研磨成粉”。再接着,“芋”这个字的来源本就含有惊奇之感,古人认为是因为看到块茎巨大,故发出“吁!”的惊叹声。最后,“磨”变成“魔”是因为魔芋第一年不长叶,仅发出巨大奇异的花朵,观之惊悚。而且它还喜换生于阴暗林间或沼泽湿地,更容易令人联想诡怪,某些地方称之为“鬼芋”“蛇芋”“鬼头”也是同样原因。

4.向日葵晚上在干吗,跟着月亮转吗?

这个答案可以分两个语境:如果是在《植物大战僵尸》中的话,向日葵的夜晚大概都在焦虑地看着前排的豌豆射手和土豆地雷,默默等待吃脑子的僵尸到来;如果说的是现实生活,向日葵仅在没有发育成熟的时候才会对着太阳,成熟后它们大多面朝东方。至于月亮在哪儿,对它们没有影响。

5.为什么西瓜这么甜却没人用它制糖?

英文中的西瓜可以直译为“水瓜”(watermelon),顾名思义,它94%以上都是水分。一个10斤的西瓜,按西瓜便宜的时候5 毛/斤,可以卖5块钱。含糖量按5%,优质白砂糖即使按8 元/斤算,也就能卖4 块钱,制糖实在不划算。而且西瓜里的糖分比较复杂,分离起来太费劲,果肉当中又有大量种子,处理起来多一道工序,相比已经成熟的制糖技法,西瓜其实毫无优势可言。

6.椰子里面为什么会有这么多液体?

因为椰子汁就是小椰子的奶水呀。老椰子里面都是成熟果肉(也叫胚),而我们平常喝的椰子水是椰子的胚乳。很多红树林植物都是“胎生”的,包括长在海边的椰子树也得面临椰子宝宝落地时缺淡水的状况。就算树木自身抗盐能力再强,树苗也是需要淡水的来发芽的。椰子树妈妈早就有应对:把淡水封在椰子壳里,准备给小椰子喝,即使离家了,孩儿还可以继续自给自足一段时间。

7.植物会被摔死吗?

一个盆栽从20 楼掉了下去,在没有误伤人的情况下,被抢救的可能性有多大?答案取决于——得看摔下去的是什么。植物“挂掉”的定义,一般认为是细胞丧失活性,没有再生能力,比如被煮了、被晒干了。如果是树枝被摔断或者花瓣摔没了,理论上不能算挂掉。当然,如果植物圆滚多汁,摔了以后肯定是会造成大规模细胞破裂,从而产生不可逆伤害的。比如橘子、西红柿,摔坏的细胞拿去组织培养,也养不出新东西。如果是小白菜、文竹之类的多叶轻负重植物,那就赶紧抢救吧。

猜你喜欢
雨林植物
雨林惊魂
雨林里有一群霸
向雨林出发吧
雨林里有条沸腾河
亚马逊雨林在燃烧
雨林求生记
植物的防身术
把植物做成药
哦,不怕,不怕
将植物穿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