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机械化促进乡村振兴的思考

2023-08-09 22:40马芬花
现代农机 2023年3期
关键词:农机化农业机械机械化

马芬花

(甘肃省临夏州职业技术学校,731100,甘肃临夏)

1 农业机械化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推动力

我国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要大力发展乡村经济,提高农村的生产力,帮助农民摆脱落后的生产生活方式,缩小与城市发展水平的差距。农业机械化的普及,能够提高农民收入水平,改善农民生活。同时,需要认识到,乡村振兴出发点是为了提高农村整体发展水平,需要建立在坚实的物质基础上,而农业机械化则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能够大大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长期以来,由于我国农业生产力发展落后,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上缺乏资金,导致农业生产生活面貌落后于城市,但是随着农业机械化普及,农村生产力得到快速提高,缩小城乡差距,实现乡村振兴成为广大村民的热切期盼,因此,农业机械化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推动力。

1.1 农业机械化能够提高农民收入

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除了政府要投入资金进行建设外,农民也要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投入自身财力进行乡村振兴建设,而这建立在农民有稳定可靠收入的基础上。农业机械化改变了以往农业生产依靠人力、畜力的局面,充分发挥农业机械化的自动化、高效化、集约化特点,降低了农业生产过程中种子、化肥、水、人力等一系列生产要素的投入,降低了农业生产成本,提高了农业种植经济效益。此外,农业机械化的普及,使农民可以充分利用农村丰富的生物资源进行畜牧业养殖与特色种植,通过农业合作社等组织,进行现代农副产品生产,扩大增收渠道。农业机械化的普及为农业生产效率的提高作出了重要贡献,进一步解放了农村富余劳动力,为农民增收打下坚实基础。

1.2 农业机械化有效推动城乡均衡发展

改革开放后,我国城乡发展水平快速提高,但是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城乡发展差距有越来越大的趋势,明显不利于实现共同富裕;因此,缩小城乡差距、改变乡村落后生产生活面貌、实现乡村振兴成为我国农村工作的重要目标。发展农业机械化,改变传统农村生产模式,农业由过去粗放式发展向依靠现代科技的规模化生产、集约化经营转变,实现农业增产增收。新时代农业发展也将改变以往人们对农业生产“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印象,取而代之的是以无人机、联合收割机、智能灌溉等为代表的现代化农业生产模式,在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的同时,吸引高技术人才投身农业生产,改变目前农村人口外流趋势,提高农村经济活力。在推进城市化的同时,农村广袤大地也大有可为,将吸引更多人才投身乡村振兴建设,缩小城乡发展差距,实现共同富裕。

1.3 农业机械化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过去我国为了实现粮食产量增长,大量使用化肥与农药,结果造成大量耕地板结、农药残留超标,在一些粮食主产区,地下水资源开采严重,土壤退化明显,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我国生态安全,农业可持续发展受到挑战。在这种局面下,大力推进农业机械化,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目前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利用农业机械的秸秆粉碎功能,通过秸秆还田,能够增加土壤中的有机质,改善土壤肥力。此外,一些大型农业机械能够实现深耕,减少土壤中的虫害。目前一些地区针对杂草清除,开始研发采用物理灼烧的方式,利用农业机械对田间杂草灼烧,降低除草剂等化学制品的使用,改为更天然环保的除草方式。随着农业机械不断研发升级,农业机械化将助力农业实现可持续发展,保护农村生态环境。

2 农业机械化是乡村振兴的生产力源泉

在推进乡村振兴过程中,必然要依靠先进生产力,而农业机械化是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因素,现代农业发展已经由依赖资源要素转变为科技要素,而农业机械就是科技投入的硬件载体。在乡村振兴中,内在推动力离不开农业机械化发展,正是农业机械化渗透和贯穿于农村生产与生活中,才使乡村振兴有了可靠物质和技术保障。

2.1 农业机械化是建设乡风文明的有效载体

农业机械的使用,将原本劳动强度极大的农业生产转变改为现代农业方式,农民在劳动强度降低的同时,也有更多空暇时间从事其他活动。乡村振兴不仅体现在产业兴旺、生活富裕等,还要丰富村民的精神生活,移风易俗,实现乡风文明,体现出现代农村精神生活面貌。我国悠久的历史赋予农村丰富的民俗传统,但是受到外来文化冲击,叠加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盲目追求物质生活,造成我国乡村文化普遍凋零。农业机械化发展,在提高农民收入的同时,也减少了农民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时间,农民有了更多空暇时间去组织民俗活动,在丰富农村群众精神生活的同时,也展现出了充满乡村活力的文化生活。在乡村振兴中,其中重要一点就是实现乡风文明,这就要求在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为农民创造经济效益的同时,兼顾精神文明建设,农业机械化的普及应用,客观上有利于丰富农民精神生活。

2.2 农业机械化是乡村人才振兴的保障

实现乡村振兴,离不开一大批优秀人才,必须充分挖掘农村潜在人力资源,村民发扬勤劳质朴的精神。农业机械化推广应用,不但需要农业机械操作人员,以无人机为代表的智能化农业机械的应用,还要求操作者掌握一定的计算机知识,并且具备远程操作能力。此外,现代农业机械维修、使用、运营等都需要一定的技术支持,没有较高的文化水平和较强的技术能力作支撑,很难正常操作农业机械。农业机械化推广与普及,促进一大批农民主动学习科学技术知识,不断提高自身文化修养,信息技术的发展,也使广大村民更加便捷接触新技术与新知识。这些都在无形中提高了农村人才储备。乡村普及应用农业机械化,带动更多专业技能人才走入基层,服务于乡村发展,他们投身乡村建设,提高了农村整体文化水平。在实现乡村振兴的过程中,农业机械化相关人才能够充分发挥自身专业技能,服务于乡村建设,成为乡村振兴的主力军。

2.3 农业机械化促进乡村生态宜居

实现乡村振兴,村容村貌改造提升是重要工作内容,而农业机械化的普及,有助于改变目前农村脏、乱、差的生活环境,打造干净、整洁、有序的乡村宜居环境。首先,过去农民缺少秸秆还田技术,导致在粮食收割后,农民往往焚烧秸秆,大量烟雾污染空气,焚烧后的灰烬随风飘舞,整个乡村笼罩在灰烬中,在对人的呼吸道造成危害的同时,乡村环境也无法保持干净。机械化的推广普及,杜绝了秸秆焚烧,客观上起到了清洁作用。其次,我国农业灌溉用水较多,在一些缺水地区,大量抽取地下水对当地生态环境造成较大破坏,严重影响了当地环境。采用节水灌溉装置,可以有效降低农业灌溉用水,减少抽取地下水,有利于当地生态修复。最后,发展农业机械化有利于集约化种植与规模化养殖,促进农业生产技术进步,改变农村落后的生产条件,有利于创建现代化生产环境,改善农村村容村貌。

3 乡村振兴下农业机械化推广应用

3.1 提升农业机械数量与水平

乡村振兴中,农业机械推广与应用建立在农机规模与现代装备水平不断提升的基础上,实现农机数量与质量的双重突破是农机推广与普及的重要保证。在这个过程中,农机部门要发挥政策引领优势,增加购机补贴,鼓励种粮大户购买农业机械用于生产,综合采取政策扶持、示范引导、市场驱动、规范管理、协调发展等措施,进一步加大对农业机械化的投入力度。充分发挥农业机械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例如在扶贫开发、农业产业化项目、现代养殖等项目和产业中广泛采用农业机械化技术,对于农业生产设施,例如乡间小道、农机库、提灌站等基础设施,要规范设计和建设标准,符合乡村振兴建设要求。

3.2 建设农业机械化应用示范工程

乡村振兴中,要发挥农业机械生产优势,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基地,通过农机化新技术、新机具、新生产方式在农业示范基地的应用,实现农机与农艺技术的有机结合。针对当前农业生产结构不合理、农产品产值偏低的问题,要发挥现代农业基地示范作用,引进、展示、示范一批优良品种与种植技术,引导农民进行种植结构调整,在提高农产品产量的同时,提升农产品品质。农业示范基地同时还要发挥培训功能,将农业机械使用、维护技术传授给农民,帮助他们掌握现代农业机械生产技术,提高农民的农机操作水平。农业示范基地的建设,将服务于农业生产各个环节,成为乡村振兴建设中的先行者。

3.3 建设农业机械化服务体系

农业机械化的推进,需要农机化服务体系的配套支持。按照“政策扶持、部门指导、市场运作”的原则,坚持量力而行、合理布局、因地制宜,推动农机大户、农机专业合作社快速健康发展。按照市场原则,建立现代农机化服务体系,充分发挥政府、村集体组织、农业机械厂家三方力量,建设现代农机化服务体系。以扩大农机作业规模为目标,制定收费标准,规范操作流程,培育现代农机化专业合作组织,通过市场化运作服务于农业生产,在保障农民享受农业机械化便利高效、节本增效等利好的同时,壮大自身规模。建设农机化服务体系,要充分吸收社会资本,采用多种经营方式,推广全程式、土地托管式、承包服务式、菜单式、自助式等服务模式,逐步拓展农机作业服务范围,从产中向产前、产后延伸,从种植业向畜牧业、农产品产后处理及加工拓展,主动参与到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土地综合开发及其他机械化工程项目中去。

4 农业机械化促进乡村振兴措施

4.1 重视农业机械科研投入与创新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离不开农业机械化的普及。而农业机械科研创新,则能够持续推动乡村振兴建设。针对目前农业机械化发展中存在的技术问题,需要农业机械生产单位与科研院所共同投入技术力量,切实解决农业生产与农机应用中存在的难题。对于目前尚未实现机械化应用的农业生产领域和环节,农业机械生产单位在注重自主研发的同时,采用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模式,实现农业机械种类的不断完善,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成果。在乡村振兴建设中,除了传统农业生产机械,还要发挥创新精神,研发出符合农村应用场景的农业机械设备,扩大农业机械应用范围,同时要注重设备的智能化,实现产品技术升级。通过推广应用新农机新技术,努力提高农机化在乡村振兴建设中的贡献度。

4.2 加快农机化服务产业化进程

积极做好以农机专业合作组织为代表的农机化服务体系创新工作。按照规模化、专业化、标准化发展要求,引导农户采用先进适用的农机化新技术和现代生产要素,加快转变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创造良好的政策和法律环境,采取奖励补助等多种办法,扶持联户经营、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加快农机化服务组织发展步伐,切实提高其引领带动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鼓励农民兴办专业合作和股份合作等多元化、多类型农机化服务组织。同时,农机部门要加强组织协调和规范管理,搞好信息引导服务,支持农机化专业服务组织和农机大户利用其自身装备和技术优势,以提供农机作业及产后加工一条龙服务为纽带,采取基地和周围农户建立松散或紧密联系的方式,大力培育农机化服务龙头企业,不断提高组织化程度,推进农机化服务产业化发展,提高农业竞争力。

4.3 加强农业技能培训

实现乡村振兴,不仅要实现农村面貌焕然一新,还要切实提高村民整体文化素质。要充分利用各种培训资源,培养新时代农业生产者,发挥高职院校教育资源丰富的优势,组织农机专家下乡服务村民,通过定期开展讲座、深入田间地头等方式,帮助村民解决农机生产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对于种粮大户、农民合作组织等生产经营主体,要提供专业指导,帮助他们解决在农业机械应用中遇到的各种困难。除了技能培训外,政府要充分发挥组织功能,引导村民积极学习现代农业知识,抛弃固有思维,学习如何利用现代农业技术实现增产增收。乡村振兴建设,要造就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乡村振兴建设复合人才。

5 结语

农村人口长期以来占我国人口一半多,农业现代化也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乡村振兴的提出,体现了政府对农村的重视,而农业机械化则可为乡村振兴保驾护航。在实现乡村振兴中,政府要增加对农业机械的补贴,定期开展农业技能培训,增加科研投入与重视科研创新,在实现农业机械化的同时,稳步提高农民收入,丰富农民精神文化生活,为乡村振兴奠定基础。

猜你喜欢
农机化农业机械机械化
《贵州农机化》征稿启事
宜宾市农业机械研究所
《贵州农机化》征稿启事
《贵州农机化》2018年征稿启事
农业机械自动化在现代农业中的应用与发展趋势
电子信息技术在农业机械中的应用
《山东农机化》2015年要目
农业机械化
对我国煤矿岩巷掘进机械化配套的探讨
加强农业机械管理与维护保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