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食肉尽欢

2023-08-09 15:26
美食 2023年8期
关键词:好汉武夷山水浒传

自古以来,肉食是许多人拒绝不了的美味。吃肉带来的感觉不仅仅是味觉上的满足,还包括了视觉上的享受。肉的口感让人沉醉,每一口都是一种享受。它的质地和口感都在舌尖上舞动,仿佛弹奏着一曲华丽的乐章。在炎炎夏日,让一道道丰富的肉食菜品带来味蕾上的安慰。

《水浒传》里的好汉吃过哪些肉

俊霖

大碗酒、大块肉,在人们印象里,这似乎是《水浒传》里头好汉们餐桌上的标配。《水浒传》里出现过的肉类食品着实不少,其中最抢镜的自然是牛肉。有学者认为,古代禁止私自宰牛,吃牛肉可以突出好汉们的反抗精神,所以,牛肉成为了《水浒传》里肉类中的主角。

其实,《水浒传》里,好汉们正儿八经吃牛肉的场景也就十来次。吃牛肉的地点大部分都是私人庄园或者是落草的山寨,或是荒郊野外的偏僻小店,唯一一次在大城市吃到牛肉的人是石秀。

话说好汉们去北京大名府劫法场救卢俊义,石秀上了一个沿街酒楼,酒保前来问道:“客官,还是请人,还是独自酌杯?”石秀睁着怪眼道:“大碗酒,大块肉,只顾卖来,问什么鸟!”酒保被石秀这是个江湖汉子吓了一大跳,所以就上了一盘牛肉,因为牛肉相对便宜,还能撑得起台面。

但正规的大酒店是不卖牛肉的,比如,宋江被刺配到了江州,和戴宗、李逵在当地吃酒的琵琶亭酒馆,就是一家老字号大酒店。宋江见李逵爱吃肉,就叫酒保上牛肉,酒保说:“小人这只卖羊肉,却没牛肉。要肥羊尽有。”李逵听了,认为酒保瞧不起人,顿时发飙:“这酒保无礼,欺负我只吃牛肉,不卖羊肉给我!”好在宋江相劝,酒保才忍气吞声切了三斤羊肉。

很明显,在《水浒传》里,牛肉便宜,而羊肉相对来说更为高档,这也是宋代现实生活的写照。很好理解,在封建时代,牛是重要劳动力,官府鼓励百姓多养牛,而且禁止私自宰牛,但背地里宰牛吃肉的现象应该不少,加上统治阶级本身要做表率,也就不吃牛肉,牛肉价格自然走低。

这在《水浒传》中还有体现,如开篇的时候,王进母子寄宿史家庄,开始吃的是牛肉,但史进拜王进为师后,史太公大喜,当即就叫庄客“杀一个羊”。后来林冲刺配沧州,途径柴进庄园,庄客们一开始托出一盘肉、一盘饼等食物礼品出来。柴进见了很生气:这些村夫真没见识,怎么能用这些招待林教头呢!随即叫庄客杀羊,要用羊肉来招待林教头这位贵宾。

除了牛羊肉外,好汉们也喜欢用其他的肉类来点缀餐桌,比如鱼肉就是其中之一。鱼肉在《水浒传》里的“戏份”还不少,人们用鱼肉来招待客人是常事。至于水泊梁山,更是不缺鱼,林冲上梁山前在山脚下朱贵的酒店里,便吃到了鱼肉盘馔酒肴等。宋江也很爱吃鱼,还是在江州的琵琶亭酒馆,喝了几杯酒之后,宋江忽然想喝鱼辣汤,同时表示:“酒后只爱口鲜鱼汤”。不过,作为一位资深吃鱼人士,宋江呷了两口汁便发现这鱼不新鲜,然后抱怨:“这个鱼真是不甚好。”后来结识了浪里白条张顺,得到了许多条鲜鱼,宋江却一时贪嘴,吃坏了肠胃,一连泻了二十来遭。

鸡肉也是《水浒传》里的一道常见肉食,比如,鲁智深出家前便是因为路见不平拔拳相助,不慎打死了杀猪的郑屠,之后被迫流落江湖,一路逃到代州雁门县,再次与被他救下的金翠莲父女相遇。金翠莲父女款待恩人的菜肴里就有嫩鸡,这是《水浒传》里的另一种重要肉食。

鸡肉颇受水浒好汉们的欢迎,吴用去石碣村试探阮氏三雄、想邀他们共同参与智取生辰纲行动时,几人便在石碣村的酒店里买了一对大鸡。后来武松血溅鸳鸯楼,一路来到个村落小酒肆,想买酒肉驱寒,店主人随便打了点酒敷衍他,谎称店里没有肉。实际上,这店里有一对熟鸡、一大盘精肉,只不过是留给独火星孔亮的。武松见了之后大怒,趁着醉意,暴揍了一顿孔亮。

杨雄和石秀带着时迁上梁山时,在独龙山下祝家店歇脚,时迁又犯了偷鸡摸狗的毛病,顺手将店里打鸣的公鸡煮了下酒,之后双方发生冲突,石秀放火烧店,惹怒了祝家庄。三人逃跑时中了埋伏,时迁被祝家庄活捉,引出了宋江三打祝家庄的故事,真可谓是“一只公鸡引发的血案”。

不过,梁山好汉对时迁偷鸡的勾当其实是很鄙视的,后来杨雄和石秀上梁山求救,说了原委,晁盖大怒,就要斩了这两人:拿着梁山好汉的名目去偷鸡,把梁山好汉的脸都丢尽了。后来宋江相劝,二人才得免。实际上,梁山泊对祝家庄觊觎已久,宋江自己就说正好乘势拿下祝家庄,“倒有三五年粮食”。可见,时迁偷鸡只是个导火索罢了。

《水滸传》里还出现了狗肉的身影。在封建时代,人们的思想观念没有那么先进。《水浒传》里最有名的吃狗肉桥段,就是鲁智深在五台山出家时,受不了平淡无味的日子,来到山下的市镇上,在一个傍村小酒店里,蘸着蒜泥吃了半只狗肉,最后还怀揣着剩下的一脚狗腿,带上五台山去大闹了一番。后来,鲁智深从五台山去东京大相国寺的路上,途经桃花庄刘太公家,太公问他吃什么,他还说:“牛肉狗肉,但有便吃。”

水浒好汉们也吃马肉,当然了,这样的场景并不多见,基本上在重大活动背景下才会吃马肉,也就是杀牛宰马大赏喽啰、大排筵宴等等情况。在古代,马可是重要的战略资源,行军打仗离不开马,一支部队的机动性如何基本上看马匹的多少。因此,一般情况下,好汉们也舍不得吃马肉,能被烹饪的马,大抵也是受伤或者被淘汰下来的。此外,《水浒传》里还有一些鹅、鸭等肉类,不过都是水浒餐桌上的“龙套”菜肴,戏份不多,通常以与其他的食品并列的形式出现,比如“鸡鹅鱼鸭,珍肴异馔”等等。

夏食伏羊,彭城的味觉狂欢

每年一入夏,徐州人就有了一场美食期待。自入伏之日起,便是伏羊节,这是堪比过年的盛事,开幕之时,锣鼓喧天,全城为之欢悦。从初伏到末伏,近一个月的时间里,全城大大小小的羊肉馆子或是高档餐厅,都在主推伏羊美食,这一场盛会,别开生面。

徐州人喜食羊肉已有数千年的历史,鱼羊为鲜的故事便源自徐州。相传,被认为是中国厨师鼻祖的彭祖,受帝尧封地于彭城,也就是如今的徐州。彭祖的儿子夕丁一日抓了条鱼回来,因父亲不喜他下水,他担心被父亲责罚,便将鱼藏在羊肉中,央求母亲将羊和鱼一同烹饪,没想到味道竟鲜美非凡。彭祖因这道菜风味别致,便没有责罚夕丁,后来他如法炮制这道美食,便诞生了“羊方藏鱼”这道名菜,流传至今,“鲜”字也由此而来。

在徐州,羊肉、羊汤、羊蝎子、羊蹄子……一年四季,美味不断。夏天尤其喜食吃伏羊,这样的习俗更是代代相传。人们认为,在伏天吃羊肉,能够以热制热,排汗排毒,将冬天和春天时身体内积攒的毒素与湿气祛除。于是民间也流传着“伏羊一碗汤,不劳神医开药方”的说法。徐州伏羊食俗有着浓厚的文化历史底蕴,被列入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徐州的羊肉美食数不胜数,伏羊节时餐厅更是推陈出新,以创意带来别样的味觉体验。在徐州苏宁凯悦酒店享悦中餐厅,厨师们选用徐州本地的小山羊,肉质鲜嫩而无膻味,从食材选择,到烹饪传统工艺,再结合新的创作想法,呈现伏羊美味。羊汤是很多羊肉美食的精华,厨师们每天以新鲜羊棒骨、羊筒骨和羊肉,大火滚羊汤,熬制七八个小时而得乳白色的醇厚汤汁,将菜品中食材的风味激发和晕染。不同菜式中,羊肉的腌制和卤制,以及炭烤同样颇为讲究,让人们在炎炎夏日,也能够因食肉而感到味蕾被打开,充分享受伏羊之鲜。

荷香老酒羊方藏鱼

鳜鱼片、羊肉片、火腿片及笋片共同包裹在荷叶内烹制,不同食材充分吸收彼此的鲜美之味及荷叶的淡淡香气,淋上产自绍兴的陈年花雕酒,入口回香。

汉乡手抓乳羊腿

羊腿用白芷、大料、生姜、香菜、胡椒和白胡椒等香料先卤制,然后拍粉油炸,搭配辣椒面、葱、蒜瓣,及芝麻酱与花生酱调和的酱汁。可以将羊肉蘸料吃,或是用生菜包裹羊肉和配料卷成卷,一入口,滋味十足。

鱼羊水晶冻

俗语说“鱼咬羊,天仙配”,说的是鱼和羊搭配,能得至鲜之味。卤制好的羊肉加上黄鱼,再倒上卤制羊肉的汁水,冷后结成冻。一块鱼羊水晶冻分三层,口感层次丰富,搭配辣汁,更加鲜美回味。

五毒拌羊肉

葱、姜、蒜、辣椒和香菜组合成“五毒菜”,辛香气能辅助祛湿排毒。羊肉通过白卤的手法烹制,搭配五毒菜吃,再蘸上徐州人常吃的三合油、蒜泥和辣椒调和的酱汁,爽辣解腻。

彭城双椒牛肉粒

除了羊肉外,享悦的牛肉菜品也独具特色。厨师精选上等牛柳,切成大块腌制,牛肉充分吸收酱料的味道,然后裹上生粉过油,并加入酸甜辣复合口味的酱汁烹制,外酥里嫩,香气浓郁。

羊汤冲浪鲜蚌仔

用羊筒骨、棒骨和羊肉熬制乳白色的浓汤,浇在细嫩的蚌肉片和熟羊肉片上,滚烫的羊汤浇在食材上,激发食材香气,入口温润鲜美。

胡萝卜羊肉水饺

徐州距离山东近,胶东的墨鱼汁融入饺子皮,制成斑马纹,为饺子皮增鲜,外观也别有特色。胡萝卜和羊肉搭配制作饺子馅,鲜香不腻。

武夷山,风味尽展岩骨花香

从江南一路南下到福建,一入闽北,便来到南平武夷山。和福州、厦门等沿海城市相比,武夷山有着完全不同的城市风格,人们讲着不同于闽南话的方言,有着独特的饮食偏好,山,给予了人们多样的生活方式。

这是一座因山而闻名的城市,山区湿气重,早晚温差大,人们喜食肉,爱辣味,可御寒除湿气。谈起武夷山美食,本地人如数家珍。花猪与黄牛都是饮武夷山的山泉水长大,肉质天然肥美滋味足。武夷山岚谷乡的白鹅更是知名的好食材,2014 年“岚谷熏鹅”成功注册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其制作技艺于2022 年列入福建省第七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来到武夷山,不可错过的还有大红袍。于武夷山当地人而言,大红袍既是茶,也是食材。伴茶消食,肉也不腻,饭亦增香。大红袍是武夷岩茶的当家品种之一,而武夷岩茶自古就闻名远扬,被奉为贡品,元代时的御茶园就在武夷山。清代时兴起的“万里茶道”,起点就在武夷山下梅村。来到背靠崇阳溪的武夷山大红袍山庄,这里还完好地保留了那时茶农为贩茶而建的古码头。大红袍山庄里,山上有着大片茶园。客人们可以于山径漫步、品啜大红袍、着汉服学习宋代点茶,了解武夷山古代制茶工艺演变和茶文化,更可以在山庄里的莲中餐厅感受到“武夷茶宴”和“一桌子武夷山”的本土风味。

岩茶讲究岩韵,每一泡都有风味变化,木质香、青苔香、花果香、米汤香……变化无穷。肉类菜品中融入武夷岩茶,油腻感即被茶味平衡,菜色风味也被晕染了武夷岩茶的岩骨花香。

武夷熏鹅

武夷山岚谷白鹅熏制讲究传统工艺,卤水中添加桂叶提香,鹅肉卤制后再用茶叶和糯米熏制,香气浸到鹅肉中。武夷山早晚温差大,秋冬湿冷,所以本地人爱吃辣味,厨师会在熏鹅表面抹辣椒粉,令其风味更加浓郁。

武夷黑笋烧猪蹄

闽北花猪肉质紧致鮮香,猪蹄用猪油炒香后焖煮酥软。武夷山上梅村产的竹笋晒干后用柴烧熏制成黑笋,与花猪蹄一同红烧焖煮,添加桂叶增香解腻,猪蹄经过长时间烧制,软嫩而不失弹性,十分入味。

非遗仁寿罐蛋

南平顺昌仁寿乡的非遗美食传承技艺,用三根筷子将蛋黄撑开灌入猪肉馅,既要灌得饱满,也不能将蛋戳散。加入鸡汤炖煮,汤鲜,蛋白柔嫩,蛋黄香软,猪肉馅细嫩。

牛栏坑肉桂窨牛肉

牛栏坑肉桂是武夷岩茶的一种,有肉桂香到花果香的岩韵变化。茶香气浸入牛肉,增香提味,平衡解腻。

老枞水仙炖水鸭汤

武夷山人夏天喜饮鸭汤解热,本地番鸭肉质嫩滑,加上武夷山上采的菌菇,汤水鲜甜。炖时加入老枞水仙,茶香气息甜润且醇滑,将鸭肉香气烘托得更加有韵味。

政和白茶菌菇条排

政和地区的白茶香气清新淡雅,煮排骨时加入白茶,鲜香的肉味中透着白茶清香。绣球菌宛如鲜花盛开,与白茶香气协调,汤品也多了几分韵致。

吃肉需趁“热”

肉的细腻与韧性,让人感到它的深邃与厚实。有时,它的肥美有一种浓郁的滋味,令人难以自拔;有时,它的嫩度又有一种融化在口中的舒适。那肉的鲜美之味,仿佛随着每一次的咀嚼,都在释放出它独特的魔力。

一口肉滋味

美好的肉食会带来一种兴奋和期待。每一块肉都有自己的形状和颜色,油脂和烤得焦黄的外皮以及横切面的纹理,令人食欲大开,这些都是美味的证明。它的香气深入鼻腔,醇美而浓郁的芬芳,令人陶醉其中。

猜你喜欢
好汉武夷山水浒传
它们的家园——武夷山
大美武夷山
读《水浒传》,看北宋社会风俗
真正的好汉——读《水浒传》有感
风雨廊桥——武夷山馀庆桥
走一走“好汉桥”
试论《水浒传》的道教思想
好汉不敌肚子“叫”
戴松高:一个好汉三个帮
《水浒传》(节选)教学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