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戏剧生存发展之路,让历史照亮未来(上)

2023-08-09 19:01梁洪杰
剧作家 2023年4期
关键词:历史经验戏剧

摘 要: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由于电视的普及和文化娱乐形式的增多等原因,使其内容和形式陈旧、单调的戏剧艺术走入低谷,剧团面临着生死存亡的境遇。探索戏剧生存发展之路,是摆在当今每个文化艺术部门和戏剧工作者面前的一个严峻而紧迫的课题。本文通过对“佳木斯戏剧现象”历史经验的总结,并以大量经过实践证明已经奏效的事实,启迪人们:“历史是最好的老师”(见2014年3月28日习近平在德国科尔伯基金会的演讲);不忘来时路,才能奋进新征程。

关键词:戏剧;佳木斯戏剧现象;历史经验;生存发展

二十世纪八十、九十年代,由于电视在我国的普及、文化娱乐形式的增多、快餐式文化的兴起,加之人们观念上的变化,从过去的欣赏型转向自娱型,审美要求和审美习惯也随着时代的前进而发生改变,这使当时内容和形式陈旧、单调的戏剧艺术走向了低谷,出现了票房低落、剧场萧条、演出不景气的现象,使不少人持有“无可奈何花落去”的悲观态度。更有甚者,不仅对话剧、对所有舞台剧,甚至对电影、电视剧都持极度悲观的态度,说:“戏剧是死亡的艺术,电影是半死不活的艺术,电视剧是要饭的艺术(指靠拉赞助)!”对于这类观点,我是一直持否定态度的。为此,在中国话剧百年之际,我还专门撰写了一篇题为《戏剧永不会消亡》的文章在《剧作家》2007年第6期上发表。但也不能不承认,面对现实,探索戏剧生存和发展之路,是我们每个戏剧家所肩负的历史责任。

我认为:戏剧是自强不息的艺术,是永不消亡的艺术;电影是争气的艺术;电视剧是大有发展前途的艺术。实践证明,正是如此。西方发达国家在电视普及时,戏剧也曾变得萧条,剧团纷纷解体,演员们为谋生计,不得不走进咖啡厅、餐馆和厂矿,出现了“咖啡剧”“午餐剧”“穷干剧”。经过此阶段的磨砺、锻炼,造就了一大批具有高超演技的优秀表演人才,他们在戏剧表演中,融合了歌唱、舞蹈、魔术、杂技等多种表演元素,成为了深受观众喜爱的复合型演员。

现在西方发达国家的人们,又都重新回到了剧场,他们已看腻了电视,渴望看真人表演,看戏成了一种高雅和奢侈,会不会欣赏戏剧成了一种身份和文化的表征。我国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国家,比起资本主义国家来,有很大的优越性,其最大的优越性之一就是党对文艺工作的重视。佳木斯的戏剧工作者们坚信:只要坚持党的领导,坚持改革创新、团结奋斗,就没有战胜不了的困难!果然,在众人大呼“戏剧危机”的境况下,黑龙江省佳木斯市惊人地出现了一个生机勃勃的“佳木斯戏剧现象”,为戏剧的生存和发展探索出了一条新路。

1982年,合江地委的领导为了配合整顿党风教育,得知有人在北京看了一台人们期盼的、切中时弊、积极反映“四化”生活、正确表现社会矛盾、反映人民心声、且上演得非常适时的好戏《谁是强者》,提议佳木斯话剧团尽快排演此戏,并建议各单位积极组织观看。得到领导的重视,佳木斯话剧团团上下立即行动,加班加点,日夜奋战,节假日不休息,不到二十天,此戏便与广大观众见面了。从此每日四至五场(主要角色分两组),演职人员热情高涨,没有一个叫苦叫累的,有的还带病坚持演出。家属每天都把饭送到剧场。演出反响强烈,场场爆满。《合江日报》开辟了《振奋革命精神,争当时代强者》的专栏对该剧展开讨论。电视台记者还对作为该剧导演的我进行了专题采访。我是这样回答记者提问的:“我排此戏的立意是:不正之风危害巨大,扭转艰难,但只要坚持不懈地斗争,真理必胜!人民是战胜不正之风的强者!为了体现该立意,我为剧中主人公新华棉纺织厂厂长袁志成组织了‘受挫觉警‘违心妥协‘痛饮苦酒‘忍辱求电‘苦斗逆风‘决战到底等舞台行动,并突出他的‘苦斗精神。我概括此戏的总体形象是:一艘钢甲船在逆风恶浪中搏击奔驰!袁厂长就是开顶风船的人。这逆风就是不正之风,这恶浪就是缠人的‘关系学。尽管袁厂长在这逆境中有打有停,有进有退,有针锋相对也有违心妥协,有山穷水尽也有柳暗花明,但他的总趋势是搏击、奋进。他的革命意志从来就没有动摇过,他对党的信念从来就没有怀疑过,他对‘四化的责任感也从未丧失过,因为他不是一条朽木船,而是一艘钢甲船。这‘钢甲就是一个共产党员的党性!如果有人问我排演此戏的目的是什么?我的回答是:‘为真理呐喊,为纯洁党风尽责!”此戏一连演出200余场,观众达18万多人次,获得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受到合江地委的通报嘉奖。

1985年,佳木斯京剧团创作排演了六场现代京剧《绿川英子》(编剧吕诚、何苍劲,导演曹云龙、高枢文)。此剧表现的是一位日本国际主义战士绿川英子离开祖国和亲人来到中国(可命名为“出征”),参加反对日本法西斯侵华战争的英雄事迹(可命名为“参战”和“誓死同中国人民团结战斗在一起”),紧紧围绕绿川英子“反战”的举动展开。该剧不但对传统的京剧艺术有所创新,而且还具有含蓄、象征的艺术特点。特别是导演能从动作、含蓄、哲理这三方面,通过象征性的舞台调度,来传达剧本的寓意,揭示内涵的哲理,达到“从有形中见无形,从局部见整体,从少见多,于不言中知其意”的艺术效果。仅举一例:第三场绿川英子离别祖国,她心中想着生她养她的母亲,疾步奔上码头,回头眺望这片培育她成长的土地,惜别眷恋之情使她禁不住热泪盈眶。她慢慢地闭上了眼睛,双手贴胸,缓缓地跪下去,然后亲昵地将脸贴在土地上,激动人心的鼓声和音乐声犹如绿川英子的心声震撼着祖国的大地……这段形体动作与景物的组合,淋漓尽致地表现出了一个国际主义战士对祖国母亲的赤子之心,真是“此时无声胜有声”。此场结尾的处理也不落窠臼、新颖独到。姐姐小泽买来水果送行却不见妹妹,听到船声,小泽回头望去,手中提包落地,奔上码头,扬手喊着妹妹……接着,观众看到的是,小泽扬起的手缓缓地落下,她抹掉泪水,翘首远望,身子慢慢地瘫下去……导演借助姐姐的表现力,折射出绿川英子的动人形象,扩展了观众的联想,使我们似乎看到了绿川英子在船上惜别的感人情景,達到延伸艺术表现力的效果。此剧得到了领导、专家和广大观众的充分肯定和好评,认为这是对京剧演出现代戏的一种改革和全新尝试,参加黑龙江省戏剧调演荣获探索奖。

为了鼓励艺术创新、提高地方戏创作和演出质量,黑龙江省文化厅决定,于1988年9月7日至9日,在哈尔滨市举行黑龙江省地方戏观摩研讨会。作为佳木斯市文化局主管业务的副局长,会议之前,我问艺术处负责同志:“佳市在全省地方戏排行榜名列第几?”没料到,回答竟是:“佳木斯在全省地、市排行倒第一!”当时我觉得脸上一阵发烧,心想:“这次一定要打个翻身仗!”回来我便同艺术科科长贾振东穿梭于宝清、富锦、汤原、桦南、绥滨等所辖市县看拉场戏、二人转,与地方戏编导和演员们一起共同探讨地方戏的提高与创新问题。后来,我们索性蹲在宝清县,并向上级争取各种条件,把宝清打造成我市振兴、发展地方戏的基地。同时,举办了地方戏创作研讨班,创作出一批雅俗共赏的新作品。功夫不负有心人,这一切都为省地方戏观摩研讨会做了充分的准备。

全省地方戏观摩研讨会如期在哈尔滨中山剧场举行,有齐齐哈尔、大庆、佳木斯、松花江行署、绥化行署、省龙江剧实验剧院、省艺校等七个代表队参加,经遴选共有14个二人转、拉场戏参赛,分三台演出,我市就有独角戏《麻将迷》、二人戏《老少寡妇》《贴告示》、拉场戏《啼笑皆非》《过关》等五个剧目参赛,整整占了一台(另有我市作者栾国栋创作的二人转《猪八戒探家》由松花江行署代表队排演参赛),是全省参赛剧目最多的代表队。

演出获得圆满成功,好评如潮。黑龙江省文化厅厅长张连俊高兴地说:“佳木斯这台戏好!通俗不低俗,而且雅,有内涵。”在谈到我市创作演出的二人戏《贴告示》时说:“剧中张大芳这个人物一般都会把她处理成彩旦,可你们没有,把她处理成改革形势下涌现出来的新人,是在竞争中个体户的优秀代表,漂亮大方,精明强干,心地善良,遵纪守法,具有时代风貌。”

佳木斯市创作演出的二人戏《老少寡妇》更是让人眼前一亮,深得观众的喜爱。该戏通过老少寡妇在改嫁问题上的互相关心,表现了新时代所涌现出的新型婆媳关系和她们新的观念、新的思想风尚。全戏只有两个角色,还没有什么大的外在矛盾冲突和情节波澜,弄不好很容易排成两个人在台上絮絮叨叨、平平淡淡,没意思。可通过导演的匠心处理,竟成了一出别开生面而富有情趣的戏。舞台大写意,除了设两把折叠椅和几个固定不变的装饰条幅用来表现老少寡妇各自独守空房外,其余都是虚拟的,舞台时空都是通过演员的真实感觉和优美的身段来表现的,观众则是通过演员的细腻表演展开丰富的联想去感知舞台情境的。可以说,满台都是布景,又什么都没有,布景就在演员身上。导演要求演员要有深刻的内心体验,特别是要求老寡妇对时光流逝的辛酸和对改革新潮到来的欣幸,自悲又自喜、想嫁又不好意思的复杂矛盾心态要表达准确、分寸得当。尤其是老、少寡妇各自演习接待意中人的那两段戏,要把“寡妇的门真难开呀”的矛盾心情表现得细致入微、惟妙惟肖,使观众不难联想到,这好比是时代的大门、改革的大门,当人们还没有摆脱旧意识、旧观念束缚的时候,这个大门也是何等的难开。

林铁峰在评论佳木斯市创作演出的独角戏《麻将迷》时写道,看戏“如置身在欢乐的海洋中,观众席上自始至终不断地爆发出阵阵笑声。这笑声不是来自廉价的逗哏和噱头,也不是来自浅薄的巧合和误会,而是来自剧中的人物性格……它是我省艺苑中一枝出墙的红杏,也是一剂医治时代病的良药。此剧所引起的笑声,不但是对‘麻将进入千家万户这一不正常社会现象的彻底否定,也说明了人们将要含笑告别这一陈旧的生活情趣和方式”。

在看了佳木斯市演出的拉场戏《过关》后,观众都为导演的二度创作喝彩!导演高枢文是这样阐释该剧的:“在改革开放搞活的现实生活中,各种不正之风总是把自己伪装、打扮得冠冕堂皇,寻找各种借口、打着各种旗号来行以权谋私之实。它像瘟疫一般浸染和毒害着人们的身心,给人民造成深重的灾难和痛苦,这是当前改革之大敌!”该剧表现的是一对菜农夫妇进城卖菜过道卡的艰辛。导演采用了象征的艺术手法,把道杆拟人化,用一个打扮得漂亮的女演员来持掌,“道杆”成了以权谋私之“权力”的象征——它在“美女”手中既可以上下忽悠,又可以左右打人;它往道上一横谁也不敢动,动一动,轻者罚款,重者拘留。再看那看道员,服装设计高玉如专门为他精心设计了一套似警察非警察的服装,头戴白套大盖帽,手中不时地挥舞着红绿旗(打着各种旗号),道杆说启就启,说放就放,俨然是个执法者的形象,但却干着勒大脖子的丑恶勾当,自成讽刺。特别是在该剧的结尾处,导演做了精心的修改,给贾迷糊增加了一句让人寻味、引发思考的台词:“当家的,走吧,前面还有一道道的关哪!”画龙点睛,道出了“障碍之多,改革之难”的深刻立意。另外,导演通过演员手持道具大手绢,运用舞蹈和身段的艺术处理,使其一会儿变成车轮,一会儿变成雨伞,一会儿又变成抬筐,成了多功能的道具;用各种不同颜色的小手绢象征着各种颜色的蔬菜,也是很巧妙独到的,可以说,这也是对地方戏传统艺术手法的一种创新。

佳木斯市创作排演的另一出拉场戏《啼笑皆非》,编导们(编剧孙成久、导演高枢文)大胆地以革新和探索的精神,用当今的观念和标准去表现过去,用荒诞的艺术形式来反映现实中存在的严肃问题,鞭笞和讽刺了有文凭无水平、不学无术和只顾发财不管子女学文化的现象。该剧所处的时间,不知是哪个朝代,语言和服饰古今混之,给人以亦古亦今的暗示,达到了以古喻今、由此及彼的艺术效果,使其激发观众思想感情的共鸣,并引发深层的思考。导演对戏中那封家信的处理也让人叫绝:小小的信纸被放大成几十倍的纱绸,通过演员与道具组合的舞蹈,淋漓尽致地表现出了徐夫人、小玲的兴奋喜悦和恨不得立即知晓信中内容的急切心情。最妙的是,将信挂在台前的麦克杆上,让信中的字句全部展示在观众面前,使观众也情不自禁地变成了剧中人,纷纷猜测、分析起信中字句的含义来。戏之结尾,导演做了两种不同的处理。大剧场演出是这样的:当剧中人各自总结了教训之后,舞台前沿处落下三个大惊叹号,贾明公、徐为财、向波同时从惊叹号中钻出脑袋向观众惊呼:“啼笑皆非!”像寓言的警句般让观众铭记不忘。小剧场演出则是另一种处理:当剧中人分别道出“这正是:不学无术太可悲、愚昧无知吃大亏、贻误下代我有愧,怎不叫人——啼笑皆非”这几句词时,徐夫人和小玲先后将贾明公写有“秀才”“文憑”字样的外袍扯下,翻过来两片一对,拼成了一张半拉脸哭半拉脸笑的脸,众人则蜷缩在这张啼笑皆非的脸背后,形成了强烈的讽刺和自嘲的艺术效果,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三天的紧张演出和研讨结束了。在总结表彰大会上,我们听到了最让人振奋的消息:佳木斯代表队获创作、导演、表演、作曲、舞美等共43项奖,7个一等奖,排名榜列全省第一。

佳木斯戏剧界特别重视导演艺术,认为一出戏的成功与失败,关键在导演。好导演能使剧本、演员和舞台各艺术部门锦上添花,更上层楼;差导演则恰恰相反。为此,佳木斯市文化局在1987年举办了“首届专业戏剧导演讲习班”,请专家授课,学员带着在艺术实践中的各种问题进班学习、研讨,针对性强,见实效快,为各县(市)专业剧团导演素质的提高起到了很大作用。在这次省地方戏观摩研讨会上,宣读了我的论文《地方戏的提高与革新必须重视导演艺术》,引起省内同行的重视,此文后来分别发表在1991年《艺术研究》第1期和《剧作家》第6期上。

1989年7月,佳木斯话剧团和黑龙江省艺校话剧专业佳木斯校外班排演了九场歌舞故事剧《阿萍去向何方》(编剧梁洪杰、何苍劲,导演梁洪杰)。这是黑龙江省依靠自己的力量编、导、演的第一部创新歌舞故事剧,也是一部融歌化舞、风格别具的戏剧,是写实与写意、幻觉化与非幻觉化、再现与表现、情感共鸣与间离效果、具象化与抽象化、体验与表现相结合,运用“对逆杂交”的美学方法创作演出的戏剧。此戏被遴选参加“第二届中国艺术节——天鹅之声”获荣誉证书。该戏演出反响热烈,受到国内外专家的一致好评。《生活报》8月2日一篇题为《歌舞故事剧开天辟地——〈阿萍去向何方〉风格别具》的评论文章开头就写道:“我省依靠自己的力量编导演的第一部歌舞故事剧《阿萍去向何方》由佳木斯话剧团与省艺校话剧专业校外班排演成功……省文化厅副厅长杨运泰今年上半年看过沈阳人王延松在我省搞的音乐剧《走出死谷》,十分激动地问:‘为什么不能有龙江自己的音乐剧?佳木斯文化局副局长梁洪杰接过了这个任务,同何苍劲经过许多不眠之夜,三易其稿,终于进入天鹅之声艺术节。”《文化导报》1989年7月27日登载的《融歌化舞,别具风采——歌舞故事剧〈阿萍去向何方〉评述》一文中写道:“在剧场冷落的当今,为使戏剧艺术更好地适应当代观众的审美需求,很多艺术家在执着地追求和探索着。佳木斯话剧团创作演出的歌舞故事剧《阿萍去向何方》,就开辟了我省戏剧创作的新天地。近年来,外省创作的穿插歌舞的话剧已演出不少,黑龙江省一些剧团也依样画葫芦地排演过。但是,这些剧目中的歌舞大都是为了迎合观众贴上去的,往往游离于剧情和人物。《阿》剧却使歌、舞、剧、人、情有机地融为一体。由于剧情是以一位女歌星悲喜交加、生死离别的命运为贯穿线,歌舞自然就成了剧情的组成部分而不可分割,并推动剧情发展。”在黑龙江省剧协二届二次理事会上的总结报告中,剧协主席张玉林还专门提到佳木斯话剧团的《阿萍去向何方》等一些探索性剧目,都在“振奋精神,克服悲观情绪,坚持改革,努力闯出一条振兴戏剧的新路”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中國文化报》《黑龙江日报》《哈尔滨日报》《新晚报》《广播电视周报》等均以不同题目予以报道和高度评价。《剧作家》刊载了《阿萍去向何方》的剧本和《〈阿萍去向何方〉的导演构思》(此文荣获1995年“中国艺术界名人作品展示会系列大展”优赏奖)。省、市多家电台、电视台采访并予报道,国家文化部戏剧处处长李庆成,国家级专家、中国戏曲学院著名教授关雅浓和外国专家观戏后,专门为剧组写出书面剧评,热情赞扬此戏的艺术成果和演出成功。当李庆成同研究室主任丁海鹏等其他领导、专家上台接见演职员时,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首先,他祝贺演出获得圆满成功!接着,他动情地说:“当前,人们认为戏剧走入了低谷,出现了低落的情绪。可通过你们的演出,却一点儿看不到戏剧的不景气,更看不到有一点儿低落的情绪,看到的却是一个可喜的佳木斯戏剧现象,那就是佳木斯戏剧人高昂向上、自强不息的精神面貌,就是你们在极其困难的情况下,仍矢志不移、团结奋斗、勇于创新,坚持为人民创作、为人民演出的精神!剧中有一句歌词是‘世上自有真情在,我说真情就在人民中。作为我们文艺工作者,就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永远和人民在一起!”从此,“佳木斯戏剧现象”就成了戏剧界的一个话题。

1990年,佳木斯创作排演的二人转《傻子相亲》轰动中国首届曲艺节,组委会破例做出决定,此节目不仅在南片的南京参演,也在北片的天津展演,这是一种莫大的殊荣。

1990年4月,佳木斯京剧团创作排演的新编历史故事京剧《赵王与无容》(编剧吕诚、朱红赤;导演方向文、吴铁林)被选参加“黑龙江戏剧晋京汇报展览演出”,得到首都戏剧界专家的一致好评,并得到宋任穷等领导的接见;1990年12月,该剧再度晋京参加“纪念徽班进京二百周年、振兴京剧观摩研讨大会”演出,并荣获第五届全国优秀剧本创作奖。该剧作者将战国时期神女救赵王和丑女无盐赴兵车会两个民间传说糅合为一,编排成一出富于通俗性和传奇色彩的历史故事剧,其高明之处就在于能够凌驾于琐屑的历史掌故之上,代之以一种俯瞰历史的人生感悟和高尚的情感。从该剧的表层主旨看,写的是封建君王朝令夕改、言而无信,“危难时草民当作神仙奉,成功之后又分贵贱与尊卑”,以及如何对待人才的问题,然而作者真正揭示的正是某些古已有之、于今亦然的规律和哲理,并深入到这种相似的现象中去。国难当头之际,赵王与无容表现出的是两种心情、两种目的。前者担心的是“毁我金瓯”、霸业难成,保江山,为的是保王位;后者揭榜应招,为的是“振我国威”,救黎民于水火。一切戏剧矛盾冲突都是基于这种自私与无私的根本区别。春秋战国是空前大变革的时代。物质文明发展迅速,带来的罪恶、苦难也怵目惊心,人们日益被财富、权势、野心、贪婪所迷惑。该剧虽然情节简单,但作者是站在历史的高度,按照当代人的审美标准展示了两种人格、两种人生境界的冲突,主题立意深刻,既具有当代意识,又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无容是作者融入现代意识的自尊自强的女性形象,表现的是女人的价值。她不同于替父从军的花木兰,也不同于保家卫国的杨门女将,她们的爱国壮举总是与忠君相系,而无容却完全是从国家和民众的利益决定个人的进退。这种爱国精神与自强不息的民族性格相融合,历史意蕴与现代意识相贯通,使无容的艺术形象焕发出了新的生命力。剧中的赵王,既有君王的狡诈与权术,又有对人才的渴求,既有普通人的世俗偏见,又有君王的气度与尊严,使其成为当今戏曲舞台上少有的君王形象。该剧导演目光敏锐、锐意创新,凭借历史剧创作,寄寓自己独特的现代意识,站在当代思想的角度俯视这一独特的历史题材。在人物形象塑造上,导演打破以往“演行当”的常规,重视“体验基础上的表现”,将“演行当”上升为“演角色”,使饰演无容的演员融青衣、花旦、武生、刀马旦、武花脸诸行当的表演程式于一身。根据赵王的性格特征,在原老生文弱气质的基础上,使老生行当有所突破,加入了“吊毛”“蹉步”及小生行当的各种表演技巧,强化其少壮勇猛、英武干练的气质,提高了老生行当表演的力度,并一改老生长须飘髯的扮相,代之以英俊少壮、糅合老生气度的扮相。凡此种种,都为丰富京剧艺术的表现手法、扩大表现领域,做出了可贵的探索和努力。在舞台调度和程式创新方面,在“单骑破兵车”一场中得到充分的体现,大胆地对京剧程式进行了取舍和创造,利用跑圆场的调度形式,身扎大靠的武将和身旁加大尺寸的“车旗”合成了“战车”,既体现出排山倒海之势,又表现出笨重之感。无容单枪匹马,以“急转身”快如闪电的动作将单骑的灵活性充分地体现出来。二者形成鲜明对照。最后,无容利用“双头铃锤”的响声,通过“摆阵”“破战车”“惊战马”三个层次分明的舞台调度场面,完成了单骑破兵车的“车战”场面,这在以往的京剧中是从未有过的。此外,演员使精彩出色的表演,音乐创作民族化、科学化、现代化的和谐统一,加上既有传统京剧特色、又散发着现代气息的舞美设计,使观众不但喜欢,而且感到耳目一新、非比寻常,是戏曲艺术改革创新的一次有益的探索和尝试。演出中间休息时,国家文化部常务副部长高占祥同记者一起接见了时任该剧总带队、艺术总监的我,听了我对佳木斯戏剧创作、演出情况的汇报。他充分肯定了佳木斯市在戏剧创作、演出方面的创新做法和所获得的成果。他对记者说:“黑龙江是个戏剧大省。在黑龙江能出现‘佳木斯戏剧现象并非偶然,这是他们奋斗出来的。他们在当前戏剧不甚景气的情况下,敢于解放思想、鼎新革故、积极探索,并取得了不少的成绩和经验,很值得总结。”在首都专家座谈会上,一致认为:在当前戏剧形势面临严峻考验的今天,黑龙江戏剧刮起了“黑旋风”,组织、创作、排演了八台戏晋京展演,特别是地处边陲的佳木斯,条件那么艰苦,困难那么多,还能创作、排演出这样的优秀剧目,这是一种令人振奋、令人鼓舞的戏剧现象——佳木斯戏剧现象。(未完待续)

(作者单位:佳木斯市新闻出版局)

责任编辑 岳莹

猜你喜欢
历史经验戏剧
有趣的戏剧课
戏剧“乌托邦”的狂欢
戏剧观赏的认知研究
基于戏剧表演中的“隔离”与“开放”研究
清代新疆查禁戏剧演出考
戏剧类
近代以来中国办学成功历史经验之浅谈
俄罗斯现代化的历史经验
水务纠纷的化解之道
延安时期党廉政建设的基本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