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业数字藏品发展路径探究

2023-08-10 09:11刘宇阳
出版参考 2023年6期
关键词:版权保护

刘宇阳

摘 要:数字藏品是指使用区块链技术,对应特定的作品、艺术品生成的唯一数字凭证,在保护其数字版权的基础上,实现真实可信的数字化发行、购买、收藏和使用。本文立足于数字藏品的发展背景,从技术创新、版权保护、内容增值三个方面分析了出版业数字藏品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出版业数字藏品这一新型业态的发展路径。

关键词:文化数字化 数字藏品 版权保护

2021年6月,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十四五”文化发展规划》和《“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加快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文化和旅游部印发《“十四五”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规划》的主要任务部分从八个方面对“十四五”时期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进行了战略部署,提出,在“十四五”末期,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将力争实现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新突破。公共数字文化资源更加丰富,国家公共文化云等平台互联互通体系更加完善,智慧图书馆体系建设取得明显进展,公共文化数字服务更加便捷、应用场景更加丰富。[1]2022年5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推进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明确指出,到“十四五”时期末,基本建成文化数字化基础设施和服务平台,形成线上线下融合互动、立体覆盖的文化服务供给体系。到2035年,建成物理分布、逻辑关联、快速链接、高效搜索、全面共享、重点集成的国家文化大数据体系,中华文化全景呈现,中华文化数字化成果全民共享。[2]

出版作为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传播和普及知识的重要载体。随着网络技术的进步与发展,数字化出版已成为出版领域发展的重要趋势,近年来,出版业积极响应国家号召,推动出版数字化转型升级。传统出版业积极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技术打造数字出版平台,着力提高优质资源和内容供给能力。在平台建设方面,国内豆瓣阅读、果麦文化等一批头部数字化出版平台,为传统出版企业数字化转型提供了有力支撑。在内容建设方面,中宣部深入实施出版融合发展工程,开展了数字出版精品遴选推荐计划和出版融合发展示范单位遴选推荐计划,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打造出众多示范样本,有力发挥了对出版融合发展的引领带动作用。在版权保护方面,《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纲要(2021-2035年)》《“十四五”国家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规划》《版权工作“十四五”规划》等多项重要政策文件发布,从国家战略角度擘画了“十四五”时期知识产权事业发展的宏伟蓝图,为系统加强版权保护工作、推动网络版权保护水平提升作出部署。在人才培养方面,中共中央宣传部印发了《关于推动出版深度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也提出了建强出版融合发展人才队伍。从夯实人才培养基础、强化高层次人才培养激励、发挥企业人才建设主体作用三个方面对建强出版融合发展人才队伍进行部署。

一、出版行业数字藏品发展背景

数字藏品是指使用区块链技术,对应特定的作品、艺术品生成的唯一数字凭证,在保护其数字版权的基础上,实现真实可信的数字化发行、购买、收藏和使用。数字藏品具有唯一标识性和不可篡改性,通过区块链网络与实物资产相绑定,从而在不增加实物资产价值的前提下,实现对数字资产的确权、存证和交易。我国数字藏品市场在“政策监管、技术赋能、文化赋能”等多个方面都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这既为出版业带来了新的机遇,也带来了新的挑战。

(一)监管政策逐步完善,行业进入规范发展期

2021年9月,中国人民银行等十部门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防范和处置虚拟货币交易炒作风险的通知》,要求各金融机构、非银行支付机构不得为虚拟货币相关业务活动提供账户开立、登记、交易、清算、结算等产品或服务,不得直接或间接为虚拟货币相关业务活动提供账户开立、结算等产品或服务。[3]

2021年10月,《数字文创行业自律公约》(以下简称《公约》)在京发布,牵头发布方为国家版权交易中心联盟,中国美术学院、湖南省博物馆、蚂蚁集团等参与制定。《公约》是国内首个面向数字文创领域的行业公约,旨在强化行业自律,共建良性的数字文创行业发展生态,助力我国文创产业发展。《公约》共包括11项共识,分别为:赋能实体经济、弘扬民族文化、促进行业发展、坚持原创正版、保证价值支撑、保护消费者权益、联盟链技术可控、维护网络信息安全、杜绝虚拟货币、防范投机炒作和金融化风险,以及防范洗钱风险。《公约》提出,要坚守区块链技术服务数字文创产业发展初心,为数字文创作品确权及流转提供创新解决方案,让创作者的作品能更好触达市场,促进原创文化行业繁荣发展。充分运用区块链技术保护链上数字文创作品版权,保护创作者合法权益。[4]

2022年1月,中国人民銀行发布《金融科技(FinTech)发展规划(2022-2025年)》,提出要解决金融科技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等问题,推动金融科技健全治理体系,完善数字基础设施,促进金融与科技更深度融合、更持续发展,更好地满足数字经济时代提出的新要求、新任务。明确提出将持续跟踪数字藏品相关技术应用和业务模式发展,稳妥有序推进金融科技创新监管试点,探索建立适应数字经济发展的审慎监管制度。[5]

2022年7月6日,国家新闻出版署科技与标准综合重点实验室区块链版权应用中心主编的《数字藏品应用参考》正式发布,它以现有法律法规为基础,从数字藏品的形态定义、发展状况、安全风险、规范应用、相关资质、案例分析等方面进行了论述,旨在为数字藏品行业相关区块链平台、发行平台及用户的应用和国家相关部门的监管提供理论参考。其中它将数字藏品定义为数字出版物的一种新形态,并分为区块链作品版权和区块链数字出版产品两种产品类型;它对数字藏品极易发生的接入公链,虚拟货币、代币,炒作、洗钱,传销、非法集资,类金融、证券化,侵权、盗版,非法出版物,信息、数据安全等方面的风险进行了详细介绍。此外,它为数字藏品行业提供最为详尽的合规应用参考,还对从事数字藏品领域所涉及的相关资质做了介绍。[6]

至此,数字藏品相关监管政策已基本完善,行业发展也进入规范发展期。

(二)用户群体不断扩大,数字藏品市场规模逐年扩大

2023年全国“两会”期间,数字藏品是代表委员热议话题之一。在过去的两年里,数字藏品产业一直备受收藏家和青少年的热烈关注。目前,数字藏品已经在艺术品、非遗文化、体育、游戏等多个领域得到应用,也为出版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北京商报》2022年10月报道称,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22年上半年我国数字藏品发行平台已超500家。截至2021年11月,国内已有300余家出版单位发行了近6000件数字藏品,发行平台超过30个,数字藏品销售收入超过1亿元。与此同时,我国已有超过300家出版单位计划或正在开发数字藏品相关产品。[7]在“元宇宙”概念的推动下,数字藏品行业将再次得到飞速发展,市场规模将达到百亿级以上。随着国家监管政策的不断出台和国内文化产业的蓬勃发展,之前存在的平台规范程度良莠不齐、个别平台存在误导用户投机的行为也将伴随数字藏品行业发展并行整顿。

通过对国内主流数字藏品App的用户分析,我们可以发现用户以男性为主,且偏向于年轻化和高学历。在主流数字藏品App中,男性用户约占7成,女性用户约占3成,可见,男性对数字藏品的兴趣较高。35岁以下的用户占比高达70.6%,专科以上的用户达41.6%,呈年轻化和高学历趋势。年轻人对数字藏品的热衷,体现了他们追求独特的个性表现和审美体验。对他们而言,IP价值、藏品寓意、稀缺程度、买家数量、转手难易程度都是考量的标准。

(三)技术不断进步,为数字藏品发展提供基础支撑

区块链技术是一种分布式账本技术,通过把数据、信息或网络链接形成一个共享账本,并记录在该账本上,实现数据的不可篡改。区块链技术具有去中心化、开放性、安全性等特点。一方面,其可实现数字资产的确权和流转,解决了数字资产的流通问题;另一方面,通过智能合约实现去中心化的自动执行,可有效解决数字资产的真实性问题。而随着区块链技术不断进步,其应用范围也在不断扩大,不断衍生出新的应用场景。

数字藏品与区块链技术相结合后可以形成具有版权保护的数字资产,这种新型资产可以承载文化价值、商品价值、货币价值等多重功能,为数字藏品的发展提供了基础支撑。传统收藏品一般是用来收藏或作为纪念,而数字藏品具有唯一性、不可篡改性和可追溯性,能够更好地保护艺术家和收藏家的权益。传统艺术品市场存在许多弊端,例如信息不透明、难以追溯、难以验证等问题。NFT可以为艺术品交易提供可信的凭证和流转通道。艺术品市场可以通过 NFT技术保证其真实性,而且 NFT技术具有不可篡改性和可追溯性,能够更好地保护艺术品权益和维护艺术家权益。

(四)头部平台加速布局,行业竞争加剧

随着数字藏品市场的火爆,各大平台纷纷开始布局数字藏品业务,加速抢占市场份额。2021年6月,支付宝与敦煌美术研究所联合发行了“敦煌飞天”和“九色鹿”两款NFT付款码皮肤,拉开了国内大厂布局数字藏品帷幕。“大厂出品”“稀有”“艺术”等标签,让每款限量 8000份、初始发行价为9.9元的NFT付款码皮肤,得到了哄抢,甚至有人在二手交易平台上高价求购。

看到市场红利的互联网企业也涌入数字藏品赛道,腾讯上线幻核、阿里推出鲸探、京东拿出灵稀、哔哩哔哩上线数字藏品板块,头部平台在数字藏品领域相继发力,纷纷推出相关产品,数字藏品行业内部竞争进入白热化阶段。与此同时,平台的多样化,也驱使藏品形式的多元化丰富化,出现了画作、音乐、视频、潮玩、非遗、头像表情包等类型。

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和政策监管的加码,部分数字藏品平台逐渐退出市场。而对于头部平台来说,一旦退出市场将损失巨大。因此,各大平台纷纷通过增资扩股或股权转让的方式,加速布局數字藏品市场。在这一过程中,各大平台也逐渐发现数字藏品将是一块巨大的蛋糕。

二、出版业数字藏品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目前,数字藏品行业机遇与隐患并存,这对数字藏品平台和用户来说都是一种挑战。一方面,数字经济相关政策被提上日程,政策的支持使得产业链加快布局。另一面,隐患也随之而来,在众多的数字藏品平台中,不乏浑水摸鱼的不良平台。行业内出现不履行承诺、平台跑路、恶意关停账号的现象,影响了行业的公信力。

(一)技术挑战

数字藏品的底层技术是区块链技术,目前已成为业界共识。区块链作为全球性争夺技术,已经在国家层面被赋予战略意义。现阶段,平台企业的技术差异较小,国内市场倚靠更多的是优质创作者、艺术家和人才的专业能力。但不容忽视的是,作为一种新技术、新业态和新模式,数字藏品相关技术也在不断迭代升级。长远来看,数字藏品的技术壁垒正在慢慢建立,随着区块链技术的发展,以及元宇宙概念的兴起,数字藏品技术难度也在不断提升,未来技术壁垒也将进一步明晰。

(二)版权保护挑战

版权保护是数字藏品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数字藏品平台作为主要参与者和利益相关方,如何平衡各方利益是数字藏品未来发展必须解决的问题。据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发布的“2021年中国版权产业经济贡献”调研报告显示,2021年中国版权产业的行业增加值为8.48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2.92%;占GDP的比重为7.41%,比2020年提高0.02个百分点。

数字藏品的发展是对版权保护的一次全新尝试,但在实践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在数字藏品领域,当下的风险主要集中在版权保护上。发行者擅自使用他人作品、平台监管不严、监管缺位等现象导致数字藏品侵权事件时有发生。这就要从源头上避免买到盗版数字藏品。各数字藏品平台在数字藏品上链环节,需要对商家“是否合法授权”进行严格审查。这包括发行数字藏品的版权归属、著作人与发行方之间有无版权许可使用合同等。平台审查数字藏品权利来源需借助《版权登记证书》,当然这仅仅是形式审查,实质审查还需各界共同探讨研究。未来,出版业数字藏品平台需要在版权保护方面不断探索、不断创新,加强版权管理,平衡各方利益,打造健康可持续的数字藏品生态圈。

(三)政策支持挑战

近年来,我国出台了一系列关于数字藏品的政策法规,如《网络出版服务管理规定》《关于进一步加强互联网传播作品版权监管工作的意见》等。相关政策为数字藏品行业提供了法律保障,但也面临一些挑战。

1.相关法律法规尚需完善

数字藏品行业尚处于早期发展阶段,相关法律法规仍需完善。由于数字藏品行业发展时间较短,相关法律法规仍处于发展阶段,现阶段对于数字藏品的定义、权利归属、相关方责任、交易平台的监管等问题还未形成统一认识。针对数字藏品交易中存在的恶意炒作、虚假宣传等现象,相关法律法规仍需进一步完善。

2.版权保护与开发运营之间的关系需要平衡

目前对数字藏品的监管主要还是从版权保护角度出发,对数字藏品的发行、销售、宣传等方面尚未明确。因此在后续发展中,如何平衡版权保护和开发运营之间的关系也是数字藏品行业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3.行业准入缺乏明确规定

目前相关监管部门对于数字藏品领域的监管重点主要放在了版权保护方面,而对于行业准入、资质要求等方面缺乏具体规定。尽管我国在数字藏品方面还处于初级阶段,但随着越来越多的平台推出了数字藏品业务,相关部门应在保证各平台合规合法运营的同时加强监管力度。

此外,我国出版业与其他行业相比发展相对滞后,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仍然存在诸多问题。首先,出版机构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存在对数字技术及设备利用不足的问题,很多出版机构仍未配备数字化设备或技术人员;其次,出版机构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也存在对优秀传统文化资源挖掘不够、传统出版内容建设不足、数字化转型缺乏系统性规划等问题;最后,出版机构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也面临着人才缺口大、复合型人才匮乏等问题。

三、出版业数字藏品发展路径探索

对于出版业而言,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传统出版单位可积极探索与数字藏品相关的业务模式,为传统出版业带来新机遇。但需要注意的是,当前我国出版业对数字藏品仍处于探索阶段,无论从技术创新、版权保护还是从内容增值等方面来看,都还存在诸多问题和不足。因此,探索出版业数字藏品的发展路径对于当前的出版业务转型具有重要意义。

(一)技术创新

数字藏品的发行依托区块链技术,对其进行数字化处理,使其能够在公开透明的环境下进行流通和交易。数字藏品在区块链技术的加持下,能够保证其唯一性、防篡改性和可追溯性等特征。将区块链技术应用到数字藏品发行中,可以解决发行过程中可能存在的信息不对称、作品来源不清晰等问题,为出版业数字藏品发展提供了新思路。在数字藏品发行过程中,出版业数字藏品需要从各方面对作品进行技术处理,如数字藏品的内容创作、审核、版权保护等环节都需借助区块链技术实现数字化处理,以确保出版单位数字藏品在发行过程中能够具有更高的可信度。

目前,我国已有部分出版企业进行了相关尝试。例如海峡出版发行集团首款数字藏品——“天下妈祖”(盲盒)正式上线发行,该款数字藏品精选自集团旗下福建电子音像出版社优质自有版权,旨在利用区块链技术可溯源、防篡改、不可复制的特点,永久记录妈祖精神之美,推动“福”文化广泛传播、传承。该产品的成功售卖,标志着海峡出版发行集团在版权开发转化、交易授权等“区块链+版权”创新应用领域探索首战告捷。目前,集团正大力推进建设海峡区块链版权综合运营中心,努力实现区块链技术下全流程管理及数字化开发利用,为未来构建全新的版权产业生态,推进版权产业高质量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二)版权保护

数字藏品在网络上传播的权利,实际上和传统的数字作品本质上是一样的,都属于对作品的信息网络传播权的规制范围。随着出版社对融合出版的重视,现在出版社和作者签订的作品出版授权合同,通常都会把出版、发行、传播等授权权利约定,其中就包括了信息网络传播权的授权。版权保护是数字藏品发展的前提,对于出版业而言,数字藏品的应用能够有效减少版权纠纷,对于提高出版内容质量有着重要意义。但从目前来看,我国出版业对数字藏品的版权保护意识仍然较弱,尚未建立完善的数字藏品版权保护体系。

针对这一情况,出版业应积极与互联网平台、区块链公司合作,建立版权保护体系,并将相关技术嵌入出版流程中。例如,可采用区块链技术实现对数字藏品的确权、存证、溯源等全过程管理;可对出版发行平台进行全面监管,通过技术手段提高数字藏品质量;可在出版发行平台建立用户使用数据中心,对用户使用行为进行跟踪管理,并建立数据分析系统等。通过全面的版权保护体系的构建,促进出版业数字藏品的健康发展。

(三)内容增值

数字藏品具有数字化、去中心化、不可篡改等特点,这些特性为出版行业提供了广阔的数字内容资源。然而,数字藏品在一定程度上仅提供了展示的功能,对出版内容的开发并不充分。对于出版社而言,除了对版权资源进行数字化处理外,还可以从数字内容中挖掘出更多有价值的元素,为出版内容增值。数字藏品作为一种新型内容产品,其承载的价值和意义都是不可估量的。

出版单位要发挥自有品牌优势,充分挖掘和利用既有相关版权资源,出版发行一批有内容、有特色、有价值的数字藏品,使数字藏品在创作上突破营销层面的局限,遍地开花,多元化发展。要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和虚拟现实技术等手段进行历史文化知识的数字化转化与传播;要整合利用好各部门、各领域、各行业的优质资源,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建立由创作者、艺术家等共同组成的创作战线,聚拢优质内容资源,使技术与艺术高度结合,开发数字藏品精品,延长数字藏品的生命周期,增强其价值和艺术性,使其成为消费者购买数字藏品的驱动力。

四、结语

眼下,数字藏品营销已经从单纯的追热点、流量收割向品牌文化输出、品牌IP打造转变。作为近年来发展迅猛的数字经济新业态,数字藏品对促进文化产业创新发展、推动文化与科技融合具有重要意义。目前来看,数字藏品依旧有着广阔的市场前景和发展空间。在新形势下,出版业要把握机遇、迎接挑战,努力通过数字化转型提升行业竞争力、實现高质量发展。

(作者单位系出版参考杂志社)

猜你喜欢
版权保护
众议新《著作权法》 版权保护覆盖面扩容,期待相应细则出台
自媒体生态下网络出版版权保护探究
图书出版版权保护的困境与出路思考
影响图书出版产业效益的版权保护关键要素研究*
中文科技期刊版权保护存在的问题与解决策略
版权保护与文化强国建设关系探讨
当前传统媒体版权保护的难点及对策
互联网环境下的音乐版权保护
传统媒体版权保护面临八大难关
论图书编辑的版权保护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