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烹饪专业课教学中思政元素的有效融合

2023-08-10 04:45马冉冉
食品界 2023年8期
关键词:专业课程思政中职

马冉冉

对于职业院校来说,构建“大思政”课堂最重要的就是挖掘专业课程与课程思想之间的联系,要进一步强化思政与专业课程之间的融合,这样才能取得更理想的教学效果。文章基于此点,立足于中职烹饪专业课程教学现状,综合分析了思政元素在中职课程中的有效融合与渗透,旨在丰富学生的思考,建构起较为科学、完善、系统的知识体系,以此实现中职学生职业素养及思想品质的综合发展。

在新时代的背景下,中职院校致力于实现课程思政的纵深发展,希望结合具体的课程内容,实现课程思政与专业课程的有机融合,使思政教育取得更加理想的成效。因此,中职烹饪专业教师应该立足于自身课程开展的实际情况,积极地融合与之相关的思政元素,最大限度地提升思政水平,让学生在本专业的课程学习中扎实掌握相关知识,能够获得理论知识、专业技能素养及品质品德的多重提升。

1.中職烹饪专业课教学与思政元素有效融合的价值

课程思政与中职烹饪专业课教学的有机融合,能够进一步强化思政教育的融合性、互动性及拓展性。它能够让思政元素在中职院校的各大专业课程中得到有机融合,激发并调动学生的思政意识。因此,中职烹饪专业课的教师在实施课程教学时应该全方位地认识烹饪专业课程与课程思政融合的价值,随后构建较为完善的课程教学系统,以此深化思政元素在中职烹饪专业课程教学中的纵深发展。在这一过程中,二者的有机融合有着极高的教育价值,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烹饪专业课程与思政元素的有效融合能够进一步优化并完善中职的思政教育体系,整体提升思政教育的综合性,对促进烹饪专业课程教学模式的创新及改革有着十分重要的支撑作用。以课程思政为引领,教师在实施烹饪专业教学时,会构建更加全面的课程教学系统,立足于自身所教学的内容积极地挖掘其中涉及的思政元素,让学生既可以学习与烹饪专业相关的知识内容,又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了解更多与自身专业相关的思政知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及世界观。这样不仅可以拓宽学生学习烹饪专业知识的范围及领域,也能够极大限度地提升他们的综合素养,为他们后续的可持续发展及开拓创新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

其次,烹饪专业课程与思政元素的有效融合能够极大限度地推动思政教育的针对性及特色化发展。专业课与思政元素的有机融合能够使理论教育与实践教学有机统一,充分发挥“文化育人”“实践育人”的综合功能效力。让学生在实践探究中实现知行合一,丰富学生的感知及感悟。比如,教师让学生了解饮食文化的概论时,其中就涉及中华传统文化中的饮食文化。教师在实施这一课程教学时,应立足于教学内容,积极地渗透中华传统文化,整体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及文化素养,帮助学生获得较为丰富的文化感知,借此增强文化自信。

最后,烹饪专业课程与思政元素的有效融合还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让整个课程教学拓展学生的思维认知。比如,教师在实施课程教学时,会将中国传承已久的“工匠精神”融入烹饪专业课程的教学中,这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学习专业的知识内容,还能让他们树立正确的大局观、科学观及历史观,让他们在一系列的实践操作的过程中培养精益求精的思想文化素养。由此便实现了烹饪专业课程与思政元素的有机融合,极大限度地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获得综合发展,为今后职业领域的开拓与创新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

2.中职烹饪专业课教学中思政元素的有效融合策略

2.1创新理念,实现烹饪专业课程与课程思政的融合

理念是行为的先导,中职烹饪专业在实现与课程思政有效融合的过程中应该创新理念思维,实现烹饪专业课程与课程思政的有机融合,实现教学模式上的创新与优化。在这一过程中,中职烹饪专业的教师应该创新并优化自身的理念,要改变过去形式化的模式,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创新教学方法,贯彻落实学生观。整个课程要以学生为中心,协调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与素养,这样便能最大限度地实现烹饪专业课程与思政课程的有机融合。

中职烹饪专业的教师在这一过程中应该有意识地将课程思政纳入烹饪专业课程教学体系中,深入探寻烹饪专业课程与课程思政有效融合的形式,以此实现二者的有机融合。比如,教师可以从环境入手,在烹饪实训室中张贴烹饪界大国工匠的宣传报道,并在旁边附上这一工匠的座右铭,让学生在实训实践中能够受到影响,也能在自己的专业操作过程中学习这一大国工匠的精神,以此潜移默化地渗透德育教育。此外,教师还应该以严格的标准、清晰明了的目标要求学生。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教师要做的就是不断明确教学目标,要以培养具备高素质与良好职业道德的工匠人才为自身教学的主要任务。因此,教师应该依托不同的教学内容,积极地渗透与之相关的教育教学目标。比如,爱岗敬业、诚实经营、吃苦耐劳等等。将这些理念融入烹饪专业的课程教学中,精进并优化教学目标,培养中职生的良好品质,以此更好地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满足社会的发展需要,实现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2.2优化建设,完善烹饪专业课程思政体系

在中职的烹饪课专业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明晰烹饪课的思政教学内容,其教学内容涉及方方面面,只有不断优化建设,才能建构起较为完善的烹饪专业课程思政教育体系,这样才能让学生实现突破与创新。因此,在实现课程融合的过程中,教师应该贯彻落实规范性、系统性的原则,从多个方面入手进行协调、调动、影响,致力于构建二者深度融合的教育体系。因此,教师要加强课程资源的建设与挖掘,既要找出更多与该专业课程相关的课程思政元素,又要对这些内容进行理性分析,要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进行拓展性教学,彰显烹饪专业的人文性色彩,这样才能整体提升烹饪专业课程的引导力及影响力,真正地提升烹饪专业课程的质量与效率,落实课程思政教育。

例如,在开展烹饪卫生学方面的教学时,教师应该优化课程建设。教师要注重顶层设计,立足于烹饪卫生的教学内容,提炼其中的思政因子,随后将这些因子贯穿教学的整个过程,让学生能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及科学观,甚至可以通过相关的案例来发展自身的逆向思维、形象思维及发散思维,抓住本专业课程理念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之间的契合点,凝练内容,激活思维,实现可持续发展。在完成顶层设计后,教师还应该分步实施,将其渗透落到课程的各级系统中。比如,教师可以将卫生学与文化传承结合起来,让学生在学习现代食品卫生与安全科学时,能够领会中国古代人民传承以久的食品卫生思想,增强学生的文化认同感。再如,教师可以渗透与食品安全相关的法律法规知识。食品安全是根本保障,也是一个烹饪者最基本的职业素养。任何一个生产经营者在食品行业的各个环节都应该遵循国家的法律法规,要坚守初心,为人民群众带来健康的食品。因此,在实施这一课程教学时,教师应该注重提升教学内容与方式方法的多样性及综合性,要将其与法律法规教学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技能的同时,能够熟知更多与食品安全相关的法律知识,做到心中守法、心中有法,这样才能为自己进入社会后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教师还应该实现烹饪卫生学与融合、创新、创造思维的有机融合。烹饪卫生学不仅涉及生物、化学、物理等学科知识,还涉及一些比较前沿的知识内容,如转基因食品、食品添加剂、食品加工方式及设备等等。而教师要做的就是对这些教学内容进行优化创新,让学生在学习相关基础知识的同时,学会创新创造,以更新颖的思维及理念指导食品的生产,学会站在新的角度去认知食品,获得综合性的感知,将“学以致用”的理念及精神发挥到极致,使学生获得全面发展。

2.3积极升级,精进烹饪专业课思政的方法

在教育教学中,教师只有运用较为科学的教学方法,才能实现教育教学的创新,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在实现烹饪专业课程与思政元素有机融合的过程中,教师应该不断精进烹饪专业课程思政的方法与路径,尝试立足于教学的实际内容,为学生构建起多元化、有针对性及特色化的教育教学方式,最大限度地提升学生的学习水平,帮助学生在课程实践中进一步加深自己对课程思政的认知,逐渐丰富自己的认知,以此来实现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例如,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餐饮企业管理”的过程中,应该改变传统的以理论讲解为主的教学模式。教师可以开展实践教学,让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展开社会化实践及探究。对此,教师可以让学生利用假期时间去餐饮企业实习,进行锻炼和实践,使学生在实习的过程中了解企业的经营方式、管理模式等等。随后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调查及分析撰写一份调查报告,整体培养学生发现、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此基础上,教师还可以立足于学生的实践调研情况,让学生进行情境模拟,引入一个社会案例或者自行编撰一个案例,设置问题情境,让学生分析按照本企业的管理方式该如何处理,如果发现这种管理模式不适用,可以结合自身所学的专业知识自行解决这一案例中的问题。最后通过情景扮演的方式,让全班学生参与这一案例及案例处理方式的探究,不断总结、优化,实现学生的综合性发展。教师在教学中不断精进教学方法,改进传统单一化的教学模式,致力于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能够让学生在自主合作中完成对知识的深层次探究。这样既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又能让他们在一系列的实践中探索,以此提升并发展职业素养,实现思政教育的目标。

2.4多维延伸,寻求烹饪专业课的思政载体

中职烹饪专业的教师为了让思政元素更好地落实于课程教学实际,应该结合教学的内容进行多维度延伸,让二者之间的融合更加紧密,甚至还能以此为基准点,打造多元化、創新的课程思政载体,将文化育人、实践育人落到实处,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让他们立足于未来的职业发展,拥有开阔的视野及过硬的技能,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

比如,教师可以依托各项信息技术手段实施教学,拓宽学生学习技能的路径,让思政的渗透方式更加多元。比如,学生在烹饪专业中所学的盘饰、雕刻、勺工、刀工等都是有着极强文化属性的知识内容。为了提升学生的文化感知力,让学生在学习实践中具备艺术鉴赏能力,教师可以借助微课为学生开展技能学习及延伸的专题教学。从这些技能的展示及延展中,学生会进行深入思考,从微课中了解这些技能背后蕴含的中华传统文化色彩,也能体会到古人的“匠心”,借此获得较为深远的感悟和体会,习得技能,提升素养,支撑自身综合素养的提升。

再如,教师还可以依托社会团体组织来实现思政的渗透与融合。比如,本地或者本省的中职烹饪专业可以设计“烹饪创客空间”,让学生借助互联网技术在这一平台空间中互相交流、互相分享,进行多元化且高效的互动,彼此之间分享烹饪的心得、习得的技能方法等等,这样展开的课程教学才更加高效与多元。这样一来,学生在多元化的交流中也能增进智慧,学习烹饪文化,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教师还可以借助“校企合作”平台,积极地指引学生参与社会活动,让他们在社会化的实践与体验中提升综合素质,最终在自己实习的岗位上掌握技巧、技法,了解这一行业中必须具备的职业素养。学生在实践中强化认知与体会,这样便达成了思政元素在烹饪专业中的渗透与融合。

结语

在中职的烹饪专业教学中,教师应该实现课程思政元素的融合。一方面要认识到课程思政元素融合的价值与作用;另一方面要采取有效的策略与措施,更好地实现烹饪专业课程与课程思政元素的融合。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创新教学理念,实现烹饪专业课程与思政元素的融合,加强课程体系的优化建设,完善烹饪专业课程思政模式,积极升级,创新烹饪专业课程的教学方法,进行多维延伸,寻求烹饪专业课的思政载体。从这些方面着手加以落实,能够更好地驱动学生创新创造,于烹饪专业实践中习得技能、丰富感知、提升素养、优化品德,最终驱动自身实现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专业课程思政中职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思政课“需求侧”
电大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改革探讨——以福建电大为例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中美综合大学在音乐专业课程上的比较与启示
中俄临床医学专业课程设置的比较与思考
果真是“误了百万中职生”吗?
专业课程群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构建中职生成才通道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