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一刻钟”圈住便民和幸福

2023-08-10 09:27王楠
小康 2023年22期
关键词:生活圈便民业态

王楠

着力提升便民生活圈服务的便利化、标准化、智慧化、品质化水平,才能牢牢“圈住”社区幸福。

近日,商务部等13部门印发《全面推進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的圈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以下简称《计划》)提出,到2025年,在全国有条件的地级以上城市全面推开推动多种类型的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形成一批布局合理、业态齐全,功能完善、服务优质,智慧高效、快捷便利,规范有序、商居和谐的便民生活圈。《计划》包括了五方面实施重点:系统谋划设计,优化社区商业布局;改善消费条件,丰富居民消费业态;创新消费场景,增强多元消费体验;推动技术赋能,提升智慧便捷水平;促进就业创业,提高社区居民收入。

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是指以社区居民为服务对象,服务半径为步行15分钟左右的范围内,以满足居民日常生活基本消费和品质消费等为目标,多业态集聚形成的社区商圈。自2021年以来,商务部会同相关部门分两批次选择80个城市,开展了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试点,全国各地纷纷交出成绩单。在上海市长宁区新华路街道,坐落于居民楼里的恬馨为老服务站配备着助浴室、理疗室与活动空间,墙上的“活动排片表”展示着助餐、健康监测、康复理疗、合唱班等一系列服务与活动安排;成都市青羊区清源社区中轴线道路两侧就有餐饮、美容美发、文印店、药店、快递等大小几十家服务商户,以及颇受居民好评的源生活社区农场;杭州通过租金减免、点位优先、政策扶持等方式让“小修小补”规范有序回归百姓生活;武汉聚焦“一老一小”,加快建设完善各类养老服务设施、托育机构;长沙加快建设健身场馆、文化设施、体育场馆以及再生资源回收网点……有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6月底,前两批80个全国试点地区积极拓展便民生活圈覆盖范围,累计建设2057个便民生活圈,服务社区居民4201万人。

推进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是党中央、国务院部署的重要任务,也是保障和改善民生、恢复和扩大消费的重要载体;是贯彻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具体实践,也是一项重大的民心工程。《计划》的发布和落实,是实施扩大内需战略的有效举措,有助于激发居民消费内生动力和超大规模市场潜力,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

便民生活圈建设以“便捷”为关键,聚焦6个“一”:发展“一店一早”,补齐“一菜一修”,服务“一老一小”。以早餐店、小吃店、“便利店+早餐服务”“互联网+早餐服务”等为主体,构建多层次早餐供应体系,增加网点密度,保障居民“吃得好”;支持菜市场(菜店)标准化、智慧化改造,促进放心消费、惠民消费,规范有序发展集修鞋、配钥匙等于一体的社区工坊,明码标价,提供平价维修服务;探索发展社区食堂,建立老年人助餐服务网络,发展嵌入式、标准化的托育机构和托育点,提供全日托、半日托、临时托、计时托等平价服务。

便民生活圈建设以“舒适”为重点,在居民“家周边”因地制宜发展文化、娱乐、休闲、社交、康养、健身等品质提升类业态。将超市、便利店、菜市场等纳入保障民生、应急保供体系,将智能快件箱、快递末端综合服务场所等纳入公共服务基础设施,有条件的地方还对微利、公益性业态给予房租减免、资金补贴等支持。

便民生活圈建设以“需求”为原则,坚持“缺什么、补什么”,把居民的需求清单转为项目清单。同时,注重因地制宜、统筹协调,通过盘活利用资源、加大财政金融支持、优化营商环境等保障措施,加强政策集成,形成工作合力。

推进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未来更应从便民生活圈在网点布局、业态配置、智慧化建设、服务创新等方面做深做实,着力提升便民生活圈服务的便利化、标准化、智慧化、品质化水平,这样才能牢牢“圈住”社区幸福。

(作者系厦门演艺职业学院讲师)

猜你喜欢
生活圈便民业态
一段从“幼儿生活圈”开始的特别时光——浅谈促进小班幼儿开学适应的共育策略
为新业态撑起“社保伞”势在必行
呼和浩特市中心城区生活圈划分研究
这15种新业态、9 个新职业“拍了拍你聪明的小脑瓜”
广州周边:价格洼地!“一小时”生活圈 7字头置业广州后花园
便民公告栏
琼岛道班的便民点
播客Podcast业态分析
当动物走进人类的生活圈
新业态 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