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读经典片段,领略人物描写

2023-08-10 13:39朱洁
课外语文·上 2023年8期
关键词:闰土二嫂人物描写

朱洁

在小说中,人物形象是重要元素。出色的人物描写会将我们带入小说的情境和人物的活动当中,可以说,小说里人物的悲欢离合,已经在潜意识中影响我们的情绪,让我们跟着他们一起开心、伤心,到最后,为了“追看”事件的结局废寝忘食。甚至,如果遇到文笔功夫登峰造极的作者,人物形象鲜明突出的作品,会让你忍不住一口气把这本书读完。今天,我们就立足于部编版《语文》初中教材的经典片段,领略小说人物的描写技巧,以反哺自己的人物写作。

小说的人物描写无非有以下几种方式:语言描写、外貌描写、神态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我们要明确的是,人物描写的目的是为了刻画人物的个性,展现人物的精神面貌,通过人物来表达小说的主题思想。因此,具体而生动的人物描写,能够让我们打破时空的界限,与小说中的人物进行沟通与交流,从而认识他们,实现“如见其人,如闻其声”的目的。在我们的学习和生活中,每天都要和形形色色的人“打交道”:在家庭里,有我们的父母、长辈;在学校里,有我们的老师、同学;在小区里,有邻居、保安叔叔、保洁阿姨……这些人物都有不同的个性,要呈现人物的品质,需要我们细心观察,认真刻画。

一、语言描写

语言描写主要是通过人物与人物之间的个性化对话来呈现其形象特点。生活当中,我们会很自然地发现,不同的人由于不同的文化背景、教育背景,甚至处于不同的环境会说出不同的话,这些话能够体现一个人的个性品质。不妨看看杨二嫂的经典对话片段:

“哈!这模样了!胡子这么长了!”一种尖利的怪声突然大叫起来。

“不认识了么?我还抱过你咧!”

“阿呀呀,你放了道台了,还说不阔?你现在有三房姨太太;出门便是八抬的大轿……”

这是选自鲁迅《故乡》里的一个对话片段,是当时的“我”回到了故乡,杨二嫂跟“我”的初次对话。在“我”的印象中,这个声音非常的“尖利”,我们可以看出这绝对是一个没有受过文化教育的人讲出来的话。第二句对话,明显是杨二嫂在套近乎,为什么要采取这样的方式呢?其实是她看见“我”卖房子,有很多不要的东西,套近乎能够帮助她获取更多的利益。至于第三个对话,是杨二嫂故意抬高别人,这样对方就不会不舍得细小的东西。也就是说,通过语言描写,我们看到一个自私自利、工于心计的人物形象。当然,在旧时代,小人物的生活确实艰难,这才迫使一个本来老实巴交的人变了品性,让人唏嘘。

二、外貌描写

外貌描写也叫肖像描写,可以简单地理解为描写一个人的模样、姿态、穿戴等,我们对人物的第一印象往往从外貌开始,细致、细腻的外貌描写,能够引发读者的联想,更加生动地展现人物形象,为进一步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打下坚实的基础。说到外貌描写,鲁迅《故乡》中的闰土外貌描写足以震撼人心。

少年时代的闰土:“紫色的圆脸,头戴一顶小毡帽,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

中年时期的闰土:“身材增加了一倍;先前的紫色圆脸,已经变作灰黄,而且加上了很深的皱纹;眼睛也像他父亲一样,周围都肿得通红……他头上是一顶破毡帽,身上只一件极薄的棉衣……那手也不是我所记得的红活圆实的手,却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

通过这两个描写片段,我们看到少年时代的闰土是一个可爱、活泼的孩子。到了中年时期呢?很悲惨。抛开身材刻画不说,毕竟随着年龄的增长,身材的变化十分自然。就先說脸,“紫色圆脸,已经变作灰黄,而且加上了很深的皱纹”,可以看出他的生活状况十分糟糕;至于“穿戴”,更是普通,关于那顶“破毡帽”,我们完全有理由怀疑,应该还是小时候的那顶,凛冬的季节居然还穿着薄棉袄,可见生活确实艰辛。更为重要的是对闰土“手”的描画,像松树皮一样。看到这里,我们不得不发出感叹:旧时代的种种压迫把一个活泼的孩子变成了一个思想麻木、穷困潦倒的人。

三、神态描写

神态描写有别于外貌描写,但在学习的过程中,很多同学将其归为一类,其实它们有着显著的区别。神态描写着重某个人对外部环境变化的第一神情反应,这能直观地表现出他对某件事的看法,反映人物的内心活动。

比方说《故乡》中就有这样的神态描写:当“我”准备跟多年未见的好友见面时,闰土的反应居然是——“脸上现出欢喜和凄凉的神情”,这个“神情”值得玩味。诚然,细细品读全文,我们知道“欢喜”是因为闰土终于能够与好友相见;而“凄凉”是因为自己的贫穷身世,与鲁迅隔着“厚障壁”(等级观念);另外,刚刚相见的朋友还没有来得及相聚就已经又要离别了。这个神态描写让人物的瞬时反应更有立体感,让我们看到了闰土的不易,既是生活的不易,更是为人的不易。

另外,在《我的叔叔于勒》这篇文章中,神态描写更是自然刻画。比方说,在确定卖牡蛎的水手是于勒的时候,父亲的神色是“狼狈”,母亲的神色是“暴怒”,这两个神态刻画让一对惊慌失措、自私自利的夫妇形象跃然纸上。

四、动作描写

动作描写是对人物的举止、动作、行为的描写,同样要为表现人物的性格服务。在生活中,人物的举手投足、姿势变换都能很好地表现人物个性,而且相比于前面的描写方式,它更富于动态感,让人物更具生动性。朱自清的《背影》就有这样的感人画面,我们先看以下的片段:

(父亲)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

这是一段父亲为儿子买橘子的动作刻画,我们看到父爱真的与母爱有所区别。在《背影》中,父亲之爱真如大山之沉重,从不言爱,却隐含在每一个行动中:他本是胖子,从攀爬这段描写来看要穿过对面的月台实在太难,但是父亲却做到了,表现出他是一个体贴入微、关爱儿子的人。

五、心理描写

心理描写就是对人物内心的思想情感活动进行描写,与前面提到的其他人物描写相比,心理描写是隐蔽的,它立足人物的思想活动来反映其性格,从而展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对人物心理的描写,能够让读者直接深入人物心灵,理解人物丰富而复杂的思想感情。我们不妨看看作家曹文轩的《孤独之旅》当中的经典片段:

杜小康已不可能再去想他的油麻地了。现在,占据他心灵的全部是前方:还要走多远?前方是什么样子?前方是未知的。未知的东西,似乎更能撩逗一个少年的心思。他盘腿坐在船头上,望着一片白茫茫的水。

面对渐行渐远的故乡,杜小康的内心是恐慌的。不知道前方在哪里,更不知道前方是怎样的。段落中的“茫茫”虽然是指一片白色,但也贴合杜小康的心理想法。这种空而远,不仅仅是因为外在熟悉的树木、村庄、桥梁等已成为遥远之物,更是因为杜小康内心对前方的茫然和恐惧,极力表现出此时他胆小怕事、孤独无助的人物个性。

关于人物刻画,有位作家曾经讲过:“很多时候,一部巨著是靠立体化的角色撑起来的。”对于文学作品而言,人物形象太重要了。通过人物形象的刻画,我们发现和感悟到生活的另一个侧面,小说人物的言行举止能给人一种行为的借鉴,让我们警惕自己。另外,站在写作的立场,小说中的人物描写给我们深刻的写作启示,那就是通过出色的人物描写让人物形象更加栩栩如生,让人身临其境般感悟他们的经历,从而达到小说人物和现实人物的精妙统一。希望本文分析的人物描写手法,大家借鉴之、践行之,让我们的笔端也写出精妙的文章。

猜你喜欢
闰土二嫂人物描写
叙事也要人物描写
向《少年闰土》学习人物描写
小学生人物描写素材
鲁迅作品善良人物的形象分析
闻香抢钱
《故乡》的呐喊
闻香抢钱
店里不知身是客
乡土知识分子的“归乡”情节
从文本中学习人物描写方法